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伴隨語言發展異常與單純學前語音異常兒童之構音錯誤類型與嚴重度
    (2017) 鄭宇翔; Cheng, Yu-hsiang
    臨床觀察發現,語言能力的差異似乎會影響語音異常兒童的語音表現與錯誤情形。不少國外研究顯示,伴隨有語言困難的語音異常兒童,其語音異常嚴重度比起單純語音異常兒童有較為嚴重的現象。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單純語音異常兒童和同時伴隨有語言發展異常兒童的構音錯誤類型與嚴重度之差異,並檢視語言能力和構音錯誤類型和語音異常嚴重度的相關性。研究對象為20名學前單純語音異常兒童(平均66.15月)和16名伴隨語言發展異常之語音異常兒童(平均66.81月),採準實驗研究法,施以一套自編情境詞語測驗蒐集所有參與兒童的語音樣本,分析與比較兩組受試者在構音錯誤類型及語音異常嚴重度之表現。結果發現,兩組兒童在構音錯誤類型的表現皆是以替代類型為主,其中伴隨語言發展異常組的替代類型出現次數顯著高於單純語音異常組。就音韻歷程的出現次數來看,亦是語言異常組顯著高於單純語音異常組。在語音異常嚴重度部份,單純語音異常組平均為輕-中度,伴隨語言異常組則平均為中-重度,兩組之間達顯著差異。進一步以相關和回歸分析檢驗語言能力和語音表現的關聯性,發現語言理解和口語表達與語音替代次數、音韻歷程次數及語音異常嚴重度之間皆有顯著相關性,其中以口語表達能力具有顯著預測力。研究結果支持伴隨有語言發展異常的語音異常兒童,其構音問題較單純語音異常兒童嚴重的論述,同時也顯示兒童語言能力的差異對語音錯誤與嚴重度會有一定的影響。建議在臨床上對於語音異常兒童,亦應瞭解其語言能力狀況,方能擬定更完整的療育方針。
  • Item
    青少年動態通學與達到身體活動建議量及健康體位之關聯性研究-以新北市某國中為例
    (2016) 鄭宇翔; Cheng, Yu-Hsiang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調查新北市某國民中學學生動態通學與身體活動建議量及健康體位之關聯性。本研究使用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公布「健康促進學校-健康體位」公版問卷,採學生自填式作答,並利用身高體重計測量學生的身體質量指數。研究對象為104學年度新北市某國民中學九年級學生,共發出459份問卷,回收445份問卷,回收率為96.9%,有效問卷424份,有效作答率為95.3%。資料以SPSS for Window 22.0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和推論性統計,並以邏輯斯迴歸為統計方法分析「動態通學」與各變項之關聯性。結果如下: 一、每週使用動態通學、混合通學及靜態通學的青少年,分別佔30.4%、56.1%及13.5%。 二、性別、年齡、父親教育程度及母親教育程度等背景因素與動態通學無關聯性。 三、每週達到國內身體活動建議量的比率為73.8%,每週達到國際身體活動建議量的比率為39.6%,男性比女性更容易達到國內每週210分鐘及國際每週420分鐘的身體活動建議量,但動態通學與身體活動建議量無關聯性。 四、青少年過輕、標準、過重及肥胖的比率分別為5.0%、69.3%、10.6%及15.1%,健康體位與性別及母親教育程度有達到顯著相關,且男性比女性有高的機會體位過重及肥胖,但動態通學與健康體位無關聯性。 對於實務工作,建議學校應採取積極行動以提高學生動態通學之比率,培養女性學生執行身體活動的知識及技能,並加強男性學生健康體位之概念及自我監控之能力,以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對於未來研究,建議擴大選取研究對象之範圍,增加研究變項及運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以深入探討動態通學對身體活動建議量及健康體位之影響,瞭解不同階段及地區的差異性,並作為未來學校單位推動動態通學之參考。
  • Item
    學前單純語音異常兒童與伴隨語言發展異常之語音異常兒童的語音錯誤表現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8-07-??) 鄭宇翔; 劉惠美; Yu-Hsiang Cheng, Huei-Mei Liu
    本研究探討單純語音異常兒童與伴隨語言發展異常之語音異常兒童在語音錯誤類型和語音異常嚴重度之差異,並檢視語言能力和構音錯誤類型及語音異常嚴重度的相關性。研究對象為年齡58~74個月大之20名單純語音異常兒童(Speech Sound Disorders, SSD)與16名伴隨語言發展異常之語音異常兒童(Speech Sound Disorders & Language Development Disorder, SSD+LDD)。本研究以一套涵蓋國語21個子音之自編情境詞語測驗蒐集語音樣本,分析兩組兒童在構音錯誤類型、音韻歷程、語音異常嚴重度與錯誤子音之變異表現的差異。結果顯示,兩組兒童構音錯誤類型皆以替代類型為主,且SSD+LDD組的替代類型出現次數顯著多於SSD組。音韻歷程部分,兩組兒童在後置音化與塞音化的出現次數有顯著差異。兩組之語音異常嚴重度有顯著差異,SSD組的平均嚴重度為輕—中度;SSD+LDD組則為中—重度。兩組在錯誤子音的變異出現率上無顯著差異,而SSD+LDD組的錯誤子音變異程度顯著大於SSD組。檢驗語言能力和語音表現的關聯性,發現語言理解與子音正確率、替代次數、音韻歷程次數有顯著相關,口語表達與子音正確率、替代/歪曲次數、音韻歷程次數有顯著相關,其中以口語表達能力和語音表現的相關較高。研究結果支持,伴隨有語言發展異常的語音異常兒童與單純語音異常兒童的語音表現有差異,前者表現出較多的構音替代錯誤次數、較多的音韻歷程次數和種類以及較高的語音異常嚴重度,且個別兒童的語言能力與語音錯誤類型和嚴重度間均有關聯性。建議對語音異常兒童進行評估與療育時,亦應考慮其語言能力差異可能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