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S.Cohen後現代教育史學的述評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8-06-??) 鍾鴻銘
    本文旨在探討Cohen的後現代教育史學。對於其後現代教育史學,Cohen或稱之為新文化史研究、或稱之為語言學轉向,有時則稱之為文學轉向。就新文化史研究而言,其特點在於試圖結合思想史與社會史,因此可說是一種觀念的社會史研究。其次,Cohen反對獨尊書寫的文本,而是主張將各種文化人工製品視為歷史文本加以研究。就語言學轉向而言,指的是認為歷史實在乃由語言、修辭所建構而成,也就是實在是一種文本化的實在。其次,語言學轉向強調將語言當作歷史察考的對象,認為教育語言是權力競逐之場域,因此教育語言更迭之際,即是教育權力變動之時。Cohen曾根據此種論點,探討美國教育從心智──道德的語言轉向進步主義教育語言的歷史變動過程。就文學或敘述轉向而言,Cohen深受Hayden White的影響,認為歷史既是科學亦是藝術,因此歷史書寫同時具有陳述歷史事實及文學想像的雙重層次。其次,Cohen認為史學方法論同時涉及書寫歷史及閱讀歷史兩個面向。就後者而言,其提倡一種修辭的閱讀。他本人亦曾根據修辭的閱讀策略,對教育史文本進行解讀。
  • Item
    P. Slattery的後現代末世論課程理論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7-03-??) 鍾鴻銘
    Slattery以其神學學術背景,整合當代神學的末世論觀念及再概念化課程理論,進而提出後現代末世論課程理論,因此,成了「課程即神學文本」觀點的主要代表人物。本文之目的即是解析其課程理論。Slattery後現代末世論課程理論的核心觀念有三:希望、預證的時間觀、課程即神學文本。就其倫理學觀點而言,Slattery認為倫理行為的決定總是含糊不明的,是依賴於脈絡的。就其詮釋學觀點而言,Slattery希望透過詮釋學來尋求主體性並釋放美學的想像力,以提升個體的能動性,並促成社會的轉化。Slattery的後現代課程發展觀蘊含動態性、折衷性、關聯性及整全性四種特性。
  • Item
    S.Cohen後現代教育史學的述評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8-06-??) 鍾鴻銘
    本文旨在探討Cohen的後現代教育史學。對於其後現代教育史學,Cohen或稱之為新文化史研究、或稱之為語言學轉向,有時則稱之為文學轉向。就新文化史研究而言,其特點在於試圖結合思想史與社會史,因此可說是一種觀念的社會史研究。其次,Cohen反對獨尊書寫的文本,而是主張將各種文化人工製品視為歷史文本加以研究。就語言學轉向而言,指的是認為歷史實在乃由語言、修辭所建構而成,也就是實在是一種文本化的實在。其次,語言學轉向強調將語言當作歷史察考的對象,認為教育語言是權力競逐之場域,因此教育語言更迭之際,即是教育權力變動之時。Cohen曾根據此種論點,探討美國教育從心智──道德的語言轉向進步主義教育語言的歷史變動過程。就文學或敘述轉向而言,Cohen深受Hayden White的影響,認為歷史既是科學亦是藝術,因此歷史書寫同時具有陳述歷史事實及文學想像的雙重層次。其次,Cohen認為史學方法論同時涉及書寫歷史及閱讀歷史兩個面向。就後者而言,其提倡一種修辭的閱讀。他本人亦曾根據修辭的閱讀策略,對教育史文本進行解讀。
  • Item
    P. Slattery的後現代末世論課程理論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7-03-??) 鍾鴻銘
    Slattery以其神學學術背景,整合當代神學的末世論觀念及再概念化課程理論,進而提出後現代末世論課程理論,因此,成了「課程即神學文本」觀點的主要代表人物。本文之目的即是解析其課程理論。Slattery後現代末世論課程理論的核心觀念有三:希望、預證的時間觀、課程即神學文本。就其倫理學觀點而言,Slattery認為倫理行為的決定總是含糊不明的,是依賴於脈絡的。就其詮釋學觀點而言,Slattery希望透過詮釋學來尋求主體性並釋放美學的想像力,以提升個體的能動性,並促成社會的轉化。Slattery的後現代課程發展觀蘊含動態性、折衷性、關聯性及整全性四種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