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0
  • Item
    整合式遠距健康照護模式應用於高血壓病人之成效研究
    (2012) 陳美如; Chen Mei Ju
    目的:本論文以「台北市遠距健康照護服務模式」為基礎,透過資訊服務、醫療服務與公共衛生服務之遠距醫療模式結合,提供高血壓病人健康評估、生理量測線上傳送監測、健康諮詢、主動的健康關懷、衛教指導、醫療協助、社福轉介等,促進民眾健康認知與行為改善,欲(1)建立高血壓病人完整的健康管理服務模式以及(2)增進病人血壓監測之成效外,並(3)同時評估其對「遠距專業客服電話衛教諮詢服務」之接受度與滿意度,以作為服務修正與相關政策制定的參考。 方法:本研究採二組重複測量之準實驗研究設計,研究對象採立意取樣200名高血壓病患,對照組(接受一般就醫程序與衛教過程),實驗組則接受「整合式遠距健康照護服務」模式,以重複測量方式(六、九個月)評價其高血壓控制與居家量測血壓行為之成效;並於九個月時針對實驗組進行接受度與滿意度調查。 結果:本研究之結果顯示「整合式遠距健康照護服務模式」介入後高血壓病人之後測、後後測較前測血壓控制有統計上顯著差異;但是實驗組整體過程中簡訊與外撥關懷服務沒有增加血壓控制之效果與量測血壓之行為;值得注意的是血壓異常者經簡訊通知提醒後,其後測與後後測較前測之血壓控制有統計上差異。服務滿意度部分,大部分的實驗組個案對於整合式健康照護服務模式表示滿意,付費意願部分以500元以下佔九成。另外,本研究之「遠距專業客服電話衛教諮詢服務」建置一個標準化之電話諮詢服務模式。 結論與建議:本研究對於「整合式遠距健康照護服務模式」應用於高血壓個案模式是可行的介入模式。其對於高血壓研究個案之血壓控制有顯著成效,但是對於高血壓研究個案之居家量測血壓行為改變不顯著。本研究之實驗組個案之認知有用性與服務滿意度明顯具相關性。因此在發展與修正遠距健康照護模型時,如何提升照護模型內容之易用性與有用性認知,透過了解居家慢性病個案之需求性,建構適切之資訊照護服務系統,將有利於遠距健康照護模型之成功發展。 關鍵字:遠距健康照護,客服電話衛教諮詢,高血壓控制
  • Item
    「教師即課程評鑑者」之實踐探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2-03-??) 陳美如
    臺灣在此次九年一貫課程的改革熱潮中,教師成為課程發展者,即需要自我反省,如何經由反省回顧,以踏實向前,是目前投身於教改中教師群的心聲。而「教師即課程評鑑者」以教師作為課程評鑑主體的理念與作法,將有助於長期進行課程改革,也唯有當課程評鑑成為教師教學生活中的一環時,透過評鑑促發改進的動力才能源源不絕,課程改革之路方能長久。本研究實地進入一所學校,與教師合作從事課程評鑑,了解教師從事作為課程評鑑者在合作評鑑過程中(指標詮釋、評鑑工具擬訂、實地評鑑)的想法。研究結果有以下結論:「教師即課程評鑑者」理念可行,但須專家支持;專家適時協助輔導有利課程評鑑的進行,但在教師學會評鑑後要逐漸退出;合作評鑑過程的指標詮釋與評鑑工具的擬訂、有助於教師了解課程評鑑內涵;教師參與課程評鑑,其關心的層面擴展;教師從課程評鑑中真誠的反省與討論,可促進自我的理解,亦能提升教師的專業。
  • Item
    從多元文化教育論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的實踐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0-07-??) 陳美如
    台灣是一個多語言多文化的社會,但因近五十年代特殊的政治影響,致使原住民的語言逐漸凋零。本文從多元文化及語言規劃的觀點論原住民語言教育的實施途徑。首先從多元文化的觀討論語言的功能及語言的規劃;其次探討多元文化的語言教育;再次探究原住民語言教育的演進、現況及迷思;最後提出台灣原住民語言教育的可行方向。
  • Item
    多元文化學校的知識革命與教師重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1998-07-??) 陳美如
    長久以來,學校教育的功能,被定位為「兒童社會化的場所」,傳統的價值、文化的傳承都在學校中實踐。然而,強調集體、統一、主流文化的理念,也展現在學校的潛在課程當中。在1960年代多元文化興起後,台灣社會教育改革的風潮也逐漸重視多元的價值及各種差異的存在,而學校正是發展多元文化的最可能單位。因此,「學校應傳遞何種知識?」「教師應做何種準備?」成為學校課程改革的主要課題。本文嘗試超越過去以主流文化為主的課程,從多元文化的角度出發,首先了解潛在課程在教育中的樣貌;其次,探究知識在現代與後現代的轉變;再次探討多元文化學校知識的性質、來源和形成及教師的角色;最後提出在多元文化的學校知識和教師專業的概念下,師資培育方案的信念與作法。期能為台灣在邁向多元開放社會的同時,提供另一種思考。
  • Item
    臺北市職場心理健康調查
    (臺灣精神醫學會, 2011-03-01) 陳美如; 李思賢; 鄭惠美; 邱文祥
  • Item
    國中階段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環境永續發展教育內涵與教學效果之研究
    (臺北市:臺灣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學會, 2006-12-01) 葉國樑; 唐孝蘭; 黃禎貞; 陳佩君; 陳美如
    研究目的是分析教育部公布之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與分段能力指標與環境永續發展教育之關係,分析現行民間版國中教科書內容與環境永續發展教育之關係,探討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國中健康教師,對於永續發展教育內涵的認知與需求,並以行動研究與健康教師共同進行編製永續發展教育之教學模組,進行教學實驗、學習效果評量和教學推廣。 研究方法是以九年一貫國民教育階段的第三階段(國中一、二、三年級)學生、健康與體育教師為研究對象,且在教學模組設計過程中,邀請關心環境保護的學生家長參與規劃課程內容,同時充分利用社區資源,以達到學校社區化;完成實驗教學和修正後之教學模組,經由經驗分享和交換心得,作為推廣參考之用。 研究結果顯示國中生的性知識仍偏低。與性知識有顯著意義的變數中,有年級、性別、排名與母親管教方式。國中生在性知識的來源,以老師、學校為主。在性課程需求最高為兩性交往,其次為性方面協助的管道。 結論與建議整體而言,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和第三階段分段能力指標大都具備環境永續發展內涵,建議因應時事的改變,應隨時增修永續發展教學模組的內容。
  • Item
    「教師即課程評鑑者」之實踐探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2-03-??) 陳美如
    臺灣在此次九年一貫課程的改革熱潮中,教師成為課程發展者,即需要自我反省,如何經由反省回顧,以踏實向前,是目前投身於教改中教師群的心聲。而「教師即課程評鑑者」以教師作為課程評鑑主體的理念與作法,將有助於長期進行課程改革,也唯有當課程評鑑成為教師教學生活中的一環時,透過評鑑促發改進的動力才能源源不絕,課程改革之路方能長久。本研究實地進入一所學校,與教師合作從事課程評鑑,了解教師從事作為課程評鑑者在合作評鑑過程中(指標詮釋、評鑑工具擬訂、實地評鑑)的想法。研究結果有以下結論:「教師即課程評鑑者」理念可行,但須專家支持;專家適時協助輔導有利課程評鑑的進行,但在教師學會評鑑後要逐漸退出;合作評鑑過程的指標詮釋與評鑑工具的擬訂、有助於教師了解課程評鑑內涵;教師參與課程評鑑,其關心的層面擴展;教師從課程評鑑中真誠的反省與討論,可促進自我的理解,亦能提升教師的專業。
  • Item
    從多元文化教育論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的實踐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0-07-??) 陳美如
    台灣是一個多語言多文化的社會,但因近五十年代特殊的政治影響,致使原住民的語言逐漸凋零。本文從多元文化及語言規劃的觀點論原住民語言教育的實施途徑。首先從多元文化的觀討論語言的功能及語言的規劃;其次探討多元文化的語言教育;再次探究原住民語言教育的演進、現況及迷思;最後提出台灣原住民語言教育的可行方向。
  • Item
    多元文化學校的知識革命與教師重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1998-07-??) 陳美如
    長久以來,學校教育的功能,被定位為「兒童社會化的場所」,傳統的價值、文化的傳承都在學校中實踐。然而,強調集體、統一、主流文化的理念,也展現在學校的潛在課程當中。在1960年代多元文化興起後,台灣社會教育改革的風潮也逐漸重視多元的價值及各種差異的存在,而學校正是發展多元文化的最可能單位。因此,「學校應傳遞何種知識?」「教師應做何種準備?」成為學校課程改革的主要課題。本文嘗試超越過去以主流文化為主的課程,從多元文化的角度出發,首先了解潛在課程在教育中的樣貌;其次,探究知識在現代與後現代的轉變;再次探討多元文化學校知識的性質、來源和形成及教師的角色;最後提出在多元文化的學校知識和教師專業的概念下,師資培育方案的信念與作法。期能為台灣在邁向多元開放社會的同時,提供另一種思考。
  • Item
    實踐社會關懷的另類選擇
    (社教雙月刊雜誌社, 2003-04-??) 莊凱琦; 陳美如; 郭雅暉; 高怡芬; 陳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