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國民中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某校社會及綜合領域課程為例
    (2019) 黃心怡; Huang, Hsin-Yi
    本研究旨在探討某校自九年一貫以來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及其相關影響因素。本研究採質性研究進行,先邀請2位參與校本過程發展的教務行政人員進行前導訪談以瞭解校本課程發展的經過,再於正式研究時訪談3位社會科、綜合活動科參與校本課程發展的教師,最後透過訪談內容進行分析,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行政端專業課程領導及教師內在動機可促進某校校本課程發展。 二、教師專業、外在與內部資源提供及教師社群的互動可維持某校學校本位課程持續發展。 三、課程發展人員的異動、行政支援不足及學校氣氛的轉變皆會阻礙某校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四、某校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從教師意願為主逐漸轉型為以領域開課為原則。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針對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如下: 一、學校行政人員 (一)學校行政應激發教師內在動機引起其參與意願與責任感。 (二)學校行政應主動肯定教師付出以提升其成就感。 (三)學校行政應增加溝通管道促進行政與教師之間良性互動。 (四)學校行政應透過課程發展委員會將校本課程的發展制度化。 二、教師 (一)資深教師可透過經驗傳承延續課程價值與精神 (二)開課教師應組成教師社群與教師夥伴合作 (三)教師應實踐終身學習精神以累積自我能量 三、未來研究 (一)十二年國教推行後,校本課程的去留與發展值得做更深入的探討。 (二)研究範圍可以對於修課學生的看法進行探究或延伸至其他領域課程的發展進行比較。
  • Item
    釋放台灣的社會力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07-04-??) 吳齊殷; 陳怡蒨; 黃心怡
    1990年代後隨著電腦科技與網際網路的發展直接影響了公共領域的結構轉變。國家力量的投入、私人領域的地位以及電子傳媒所帶來的影響等,皆為社會的變動 帶來新動力。這篇文章中我們試圖去探討這股轉型力量是如何形成?是否能普遍地應用到不同社會脈絡的理解上?從這個基本問題出發,我們認為這個轉型力量主要 是透過公共資訊、科技技術與社會活動的各種協力合作的方式所產生,資訊時代的技術、知識與連結網絡打破許多傳統階級社會的既定框架、地理距離的隔閡。資訊 與知識、人際交往互動、地理環境之間所形成的社會距離與社會位置有了全新架構的可能,同時也帶來新的社會力量基礎。本文依循社會學的思考,討論資訊時代裡 公共領域、資訊取得與知識分享之間的關連,並進一步討論三者相互合作、流通所帶來的轉型力量與可能性。我們認為釋放社會力的理論依據在於,知識取之於社 會,也該回饋給社會。然而,公共領域裡公共資訊的開放流動是轉型力量的環境要件;而行動者本身的能力與行動者相互之間的溝通與知識共享則是知識創新、創發 價值的重要機制。為了進一步具體說明,結合當下許多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的共同創作與資訊共享的一些實例,來說明本文的理念與實際運作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