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兒童中心學說的傳入與展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0-06-??) 祝若穎; Jo-Ying Chu
    本文以兒童中心學說為主軸,首先說明該思想如何傳入日本及其對道德教育的影響。日本於大正期間,自由主義及兒童中心學說之思想盛行。約1928 至1941 年,該思想於臺灣教育界謂為風潮。本文以公學校修身書及教學法做為分析對象,探究該思想的實際展現情形,顯示修身書較能以兒童的立場來編賽,並出現較多社會倫理及近代市民的素材。教學法上也多有現代進步的元素,如重視個別差異與直觀教學等,上述意義為該學說引進當時臺灣的發展與落實。從該思想傳播途徑與轉變內涵來看,傳至日本是一重轉變,臺灣則是二重轉變。兒童中心學說在殖民地教育僅是取其方法表面上之改良,不能深化於教育本質,亦無法擺脫日本天皇的道德權威地位。然而在僵化體制下,教學法與教師角色如一股活泉般,展現出教育的韌性與能動性。
  • Item
    兒童中心學說的傳入與展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0-06-??) 祝若穎; Jo-Ying Chu
    本文以兒童中心學說為主軸,首先說明該思想如何傳入日本及其對道德教育的影響。日本於大正期間,自由主義及兒童中心學說之思想盛行。約1928 至1941 年,該思想於臺灣教育界謂為風潮。本文以公學校修身書及教學法做為分析對象,探究該思想的實際展現情形,顯示修身書較能以兒童的立場來編賽,並出現較多社會倫理及近代市民的素材。教學法上也多有現代進步的元素,如重視個別差異與直觀教學等,上述意義為該學說引進當時臺灣的發展與落實。從該思想傳播途徑與轉變內涵來看,傳至日本是一重轉變,臺灣則是二重轉變。兒童中心學說在殖民地教育僅是取其方法表面上之改良,不能深化於教育本質,亦無法擺脫日本天皇的道德權威地位。然而在僵化體制下,教學法與教師角色如一股活泉般,展現出教育的韌性與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