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貝登堡《童子警探》之研究
    (2016) 李政霖; Lee, Chen-Lin
    童軍運動在歐美各國皆是在社區發起,然在臺灣是進行的童軍運動俱有中國近代歷史和政治的包袱進入校園,經時代演進,學校正規教育的童軍科是有其名,其童軍內涵早己不復存在。若由生活教育的隔宿露營,因政府法令學校需公開招標使得學校所辦理的隔宿露營委由旅行社辦理,令人懷疑真有童軍教育於其中,還是一般戶外活動教育。童軍運動主要的童軍團,學校童軍團應體制關係已經式微;社區團軍團大多徧離童軍本質,成為徒具形式的童軍運動,故本研究回歸童軍運動的基本面,即為童軍創辦人貝登堡為童軍運動所著的第一本書《童子警探》進行分析。本研究目的有三:一、探討19世紀的英國歷史背景、貝登堡的生平與《童子警探》的緣起。二、經由《童子警探》分析貝登堡3Hs的教育思維和理想主張。三、探討後世對於《童子警探》之評價。 本研究採用文件分析法與詮釋學來分析貝登堡的思想觀點。文件資料主要來自貝登堡傳記、信件和表說影片來瞭解19世紀的英國社會和《童子警探》出版之緣起並知曉後世的評價。再經對應《童子警探》內文由詮釋學來詮釋貝登堡思想觀點。由歷史背景可知19世紀的英國在世界有著「日不落國」的稱號,但已經發生社會、文化與國家的問題,引起教育界的關注,欲改善道德低落問題和提升公民意識。由貝登堡幼時生活和軍旅生涯中所發展的警探術,勾勒出童軍活動的場域、內容、價值和精神,撰寫出《童子警探》後,不僅引發英國社會熱烈迴響,亦成就全球的童軍運動。貝登堡所堅信的3Hs觀點-快樂、健康、有用的公民。(一)快樂:自娛這最低層級的快樂,瞭解他人所需並扶助他人和服務社會方能獲得幸福。(二)健康:擁有健全的體格和健康的心理並懂得照顧自我,才有能力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當知健康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而是關於全國的事。(三)有用的公民:不麻煩他人、不成為社會負擔-即為有工作和去奢節儉-有自我的信念和服務他人,方能稱為一名有的公民。 《童子警探》反映帝國衰敗的主因是工業化的結果,使人民有不健康的身心和不良的生活習慣;反應出公學校的失能,徧重學科未教導學生如何生活。此書有著濃厚的軍國主義意識形態,愛國情操成為主要的公民意識。但由後來的童軍運動可以發現童軍活動正可解決工業化的負面影響和學校問題;雖有軍事意象,實為教育活動。愛國心只是公民意識的一部分,個人自我發展和公民教育是童軍運動的重點。19世紀的社會形態、貝登堡的生平與《童子警探》的緣起、貝登堡的3Hs觀點和《童子警探》對後世的影響和評價為本研究三大結論與貢獻。建議童軍參與人員、大眾、學校教職人員與教育行政人員應瞭解《童子警探》的內涵和貝登堡的觀點,使童軍運動的價值和精神真正落實在臺灣上,而非徒具形式。 關鍵詞:貝登堡、《童子警探》、童軍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