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中學習障礙學生家庭互動與自我概念之相關性研究(2022) 林佑庭; Lin, Yu-Ting自我概念對個體往後的身心發展與生活品質皆具相當的重要性,而良好的家庭互動對於自我概念具有正向的影響。本研究以家庭系統理論為主軸,將自我概念視為家庭功能並聚焦於家庭互動中親子與手足關係,探討學習障礙學生之家庭互動與自我概念之間的關係。研究者採用混合型研究法中的多重檢核設計,針對同樣的研究問題,同時使用量化與質性資料交互驗證和補充研究結果。藉由問卷調查了解學習障礙學生家庭互與自我概念之現況,並以描述性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和簡單線性迴歸分析此現況以及家庭互動和自我概念之間的關係,再藉由半結構式訪談深入探討其內涵。問卷填答之對象為國中教育階段之學習障礙學生(N = 77),訪談對象為五位國一至國三的學習障礙學生。研究結果指出國中學習障礙學生知覺之親子關係現況是高關懷低保護的,父母的日常問候以及對學習障礙的了解可以促進親子關係;手足關係中庸,與非學習障礙學生的手足關係相似,雖有衝突但不至於敵視對方;社會自我概念現況偏高,青春期的學習障礙學生對家庭的依賴性仍高、學業自我概念則略低於中間值。在相關性的部分,親子關係與手足關係、自我概念的相關皆具有正相關且達統計顯著性;手足關係與自我概念具正相關未達統計顯著性,質性結果發現良好的手足關係可以增進學習障礙學生的自信。最後,研究結果發現親子關係對自我概念具有顯著的解釋力,正向的親子關係可以促進學習障礙學生對自我的看法。本研究為國內首次以障礙者的角度同時調查親子關係、手足關係以及自我概念現況之研究,補足了過去文獻少以家庭為背景探討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之不足處。建議在實務方面,家長及實務工作者可以藉由相關影片、書籍與演講增進對學習障礙的了解之外,於日常生活中也應多肯定學習障礙學生的優勢能力;在未來研究方面,可以納入不同背景的研究參與者,以探討個體的背景變項對家庭互動與自我概念之影響程度。Item 已婚育職業婦女網路健康資訊行為、網路健康素養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研究:以育有學齡前子女之婦女為例(2023) 林郁婷; Lin, Yu-Ting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法,探討已婚且育有學齡前子女之職業婦女的網路健康資訊行為模式、網路健康素養現況與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以給予已婚育職業婦女適當調節壓力、增進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之建議,並提供健康資訊之單位有效促進婦女整體健康狀態之策略。問卷發放於2023年5月至6月,研究對象之條件限制為目前已婚(具法律婚姻效力)、近六個月內持續領有月薪且就職於固定僱主之全職女性工作者,將其最小子女年齡限制為學齡前(0~6歲)。本研究共計回收411份網路問卷,最終採用385份有效問卷進行研究結果之分析。研究結果如下:(一)已婚育職業婦女網路用途以日常應用、處理工作為主。(二)已婚育職業婦女自認難以判別網路健康資訊之正確性。(三)已婚育職業婦女網路健康素養程度中上,但較不擅於網路健康計算公式。 (四)月收入、教育程度、家中子女情況,在網路健康素養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上有差異。 (五)人際支持表現佳,休閒運動需加強。 (六)網路健康素養與飲食營養、人際支持正相關性高。Item 父女互動之個案研究-以六月齡為例(2023) 林毓庭; Lin, Yu-Ting本研究旨在採用個案研究,以一名父親及其六個月大女嬰為研究對象,以了解父親與嬰幼兒的親子互動狀況。本研究採次級資料分析,使用互動行為編碼系統(Coding Interactive Behavior,CIB)分析此個案父親於女嬰六月大時的互動,包括父親的敏感度(跟隨、模仿、闡述、父母共享注意力、正向情感、聲音適宜、情感適宜、足智多謀、親密觸摸、支持性存在、風格一致性)、侵入性(肢體操弄、強迫、父母負面情感、敵意、父母焦慮)、父母沮喪及父母熱情四面向之互動行為;女嬰的參與度(共享注意力、幼兒正向情感、最高覺醒度、疲勞、發聲、發起)及退縮性(幼兒負面情緒、退縮)兩面向之互動行為;父親與女嬰的互動性(二元互惠、調適、流暢度)及負面狀態(受限、緊張)兩面向之互動行為。研究結果顯示,父親整體敏感度較低、身體上的侵入性較強,而情感表露方面較為內隱與含蓄,屬於中等程度以上的主導;女嬰整體參與度及退縮性皆較低,屬於較低程度的主導;雙方整體互動性及負面狀態皆較低,二元互動狀況有所受限,常中斷無法延續、擴展,顯得較不協調。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為國內親職教育中父親與嬰幼兒的親子互動行為提供更多的資料基礎。Item 遊戲式數學課程提升國小資源班數學學障生數概念之行動研究—以MIND為例(2020) 林宇婷; Lin, Yu-Ting由於研究者在數學教中面臨學習者投入大量的學習時間,但仍面臨部分學習者無法掌握數概念的困境,許多研究結果顯示遊戲式數學能提升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因此,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來探討使用遊戲式數學課程教學對於3位國小資源班數學學障生對於數概念的學習成效。選出在評量中進位加法與不退位減法兩項目皆低於PR3的3位中年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以MIND為教材,施以每週3節,為期16週的教學,期間依據參與者者個別差異進行教學調整,藉由資料蒐集分析其在數概念的改變歷程及學習興趣與學習行為的轉變情形,研究結果如下: 一、根據學習者現況能力、學習特質與需求,搭配調整策略來進行數概念教學。教學所面臨問題分為遊戲進行方式所面臨的教學困境、學習者能力差異、學習者行為問題以及視知覺能力問題。對應上述情形採取彈性的教與學、詳細的遊戲規則說明、提供增強和練習,建立正向的學習環境來增進學習興趣、增加社會互動機會以及提升學習動機。 二、進行MIND教學後,學習者從加減法的感知,一路建構數字與數量概念,再運用前面基礎來熟練與自動化十的合成技能,以奠定加法計算的先備能力,將此能力用於加法計算策略中,最終達到獨立心算的目的。紙筆測驗及教學前後測結果發現,3位研究參與者在學習單的答對率有維持穩定狀況、教學前後測答對率有提升。 三、進行MIND教學後,三位研究參與者的學習興趣及學習行為均有正向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