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體驗教育之哲學基礎
    (2019) 曹惟理; Tsao, Wei-Li
    體驗教育進入台灣,已經有超過二十年的時間。這段期間在實踐以及研究領域,都取得了相當豐碩的成果。但是綜觀目前的研究,幾乎很少探討到這門學問的哲學基礎。在理論與實踐當中,大多會將體驗教育的根源追溯到約翰.杜威或柯特.漢恩,但還沒有人從體驗教育的觀點出發,這這兩人的理論構建成一個體系。本研究藉由統整杜威與漢恩的文本,試圖在其中建構一套針對體驗教育,體系化的哲學基礎。 在杜威看來,教育是為了個人與社會的存續,因此教育本身應該具備「連續性」。理想的教育應該以經驗為本,杜威脈絡下的經驗不只有傳統的被動意義,也具有主動的意義。主動的經驗,意味著身體與心智都參與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習的素材應該取自簡化後的社會環境,讓學習者能夠在學習環境下,學會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並應用到真實社會。杜威的教育理想,和他理想中的民主政治高度相關。 在漢恩的理論當中,教育始於對習慣的改變,進而促成身體的健全。而他知名的戶外遠征、專案學習課程都是為了培養美德。美德和付諸實踐的動力來源於看見真實社會的需要。當每個人都能看見社會的需要,而且發現自己能夠滿足這些需要,就能建造出美好的社會。 研究發現,杜威和漢恩的理論,可以建構出四個共通的面向:(1)學習素材必須源自真實社會環境(2)身體和心智在教育當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3)教學者的角色(4)學習者之間的關係。這些面相正好可以回答為何要學習?學習些什麼?如何去學習,以及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