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行動科技使用安全教育介入對幼兒園學童及其家長的影響
    (2019) 陳姵懿; Chen, Pei-Yi
    本研究旨在探討行動科技使用安全教育介入對幼兒園學童與家長的行動科技使用安全之知識、風險感知、管教效能、預防行為之影響。本研究為準實驗設計,以107學年度新北市三所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學童及家長為研究對象,共完成調查105對親子,實驗組51對親子,對照組54對親子。實驗組幼兒園學童進行四堂40分鐘的行動科技安全使用安全教育介入,家長再透過學習單、線上電子資源等與幼兒一同學習;對照組則不接受介入,統計方式採 GEE 分析。 結果發現,行動科技使用安全教育介入可顯著提升幼兒園學童行動科技使用安全知識、風險感知、自我效能和預防行為,及家長對幼兒行動科技使用安全之知識。建議幼兒園可推動行動科技使用安全教育介入以強化學童的數位素養與家長的管教。
  • Item
    國小學生行動科技安全使用教育介入效果研究
    (2019) 張錦淑; Chang, Chin-shu
    本研究針對國小中年級學生發展行動科技安全使用教育介入並進行成效評價,以延伸平行過程模式為理論基礎,分析教育介入對學生在行動科技安全使用認知、風險感知、自我效能與預防行為之影響。本研究係採準實驗設計,以台北市與新北市各一所國小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於108年5月至6月進行行動科技安全使用教育介入,實驗組學生參與五堂40分鐘課程教育介入,對照組進行一般課程。總計實驗組學生220人與對照組學生231人完成前後測問卷填答,以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分析教育介入的效果。本研究研究結果發現行動科技安全使用教育介入能顯著提升學生行動科技安全使用認知、風險感知和自我效能。建議學校推動行動科技安全使用教育課程提升學生數位素養。
  • Item
    健康醫療照護領域專業人員與學生之精神疾病去污名介入成效:系統性回顧與網絡統合分析
    (2019) 林慧欣; Lin, Hui-Shin
    背景 醫療照護人員對於精神疾病的污名態度可能對精神疾病患者的醫療服務品質產生負面影響。目前已針對醫療照護人員發展出不同精神疾病去污名的介入方式,然而對於此特定族群的各項介入方式之成效仍尚未有明確的定論。本研究旨在進行網絡統合分析,估算並釐清針對醫療照護人員所設計的不同類型去污名介入方式之間的相對成效。 研究方法 本研究已註冊於PROSPERO(International prospective register of systematic reviews)數據庫(編號:CRD42018112865)。透過PubMed,MEDLINE,ERIC,PsycARTICLES,PsycINFO,CINAHL和Cochrane Liberty等電子資料庫進行文獻搜尋。搜尋年限至2018年止。搜尋關鍵字分為精神疾病、污名、介入方式以及醫療照護人員(專業人員和學生)等四大類。本研究僅限於具對照組之實驗設計之研究。研究分析使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效果量則使用標準化平均差異(standard mean difference, SMD)呈現。 結果 系統性文獻回顧結果共納入來自九個國家18項研究(20項數據)進行分析。網絡統合分析中,相對成效排名之前三名介入方式分別為:課堂教育融合影片觀賞的間接接觸(SUCRA = 81.5%),問題導向學習模式工作坊融合面對面的直接接觸(SUCRA = 77.4%)以及影片觀賞的間接接觸(SUCRA = 72.2%)。單獨社會接觸的介入方式以及融合社會接觸的教育介入方式其降低精神疾病污名的成效均比單獨教育介入方式更佳。本研究延伸過去的研究結果發現,融合社會接觸的去污名介入方式,不僅對於公眾,對於醫療照護人員亦為最有效降低精神疾病污名的短期介入方式。 結論 透過適當的介入可有效降低醫療照護人員對於精神疾病的污名態度。教育融合社會接觸的精神疾病去污名介入方式成效最佳,將可廣泛運用於醫療照護場域,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醫療服務品質。未來研究需進一步探討影響去污名介入成效的組成要素,以提升介入成效。
  • Item
    兩種教學模式之國中學生消費者教育介入成效研究
    (臺北市健康生活與成功老化學會, 2010-03-01) 莊勝雄; 張鈞惠; 夏語婷; 張倫瑋; 陳修梅; 張繻方; 蕭雅娟; 郭鐘隆
    本研究以消費者EKB模式為主要概念,搭合生活技能理論引導學生培養健康消費行為,並分別採取兩種教學方式進行介入並評估成效,其一為一般課室教學介入方法,其二為以WebQuest網路學習為主的教學方式進行介入。採用所羅門四組準實驗設計,以台北縣兩所、台中縣與苗栗縣各一所學校學生為研究對象,並且在前述各縣市選取對照組,總研究樣本為850人,實驗組共440人,控制組共410人。利用每週健康教學或班會、自習課的時間,共進行12週,每週一節課之教學介入。資料分析採用配對t檢定、共變數分析、詹森-內曼法以及獨立樣本t檢定,檢驗教學的介入效果和有無前測效應。研究結果顯示兩種教育介入課程皆對學生具有顯著的成效,建議未來在學校欲進行相關消費者教育時,可參考本研究之教學模式。
  • Item
    評估生活技能為基礎之性教育課程對七年級學生之成效
    (臺灣性教育協會, 2008-03-01) 黃久美; 張鈞惠; 郭鐘隆; 張繻方; 蕭雅娟; 洪敏玲
  • Item
    社區藥局戒菸諮詢站之成效評估初探
    (臺灣公共衛生學會, 2009-04-01) 姜郁美; 郭鐘隆; 闕妤榛; 邱怡玲; 黃久美
    目標:本研究欲評估社區藥局戒菸諮詢站之成效,以供日後政策推動與進行宣導教育時作為依據與參考。方法:台北縣市30位社區藥師接受16小時的訓練後提供民眾戒菸諮詢服務,以上網登錄方式蒐集個案相關資料,收案當天有485人,持續完成於收案當天、收案後第1、3和7天共四次諮詢有279人,追蹤完成率為57.53%。而在第6個月追蹤到209人。結果:研究發現民眾接受諮詢後的第3天、第7天及第6個月追蹤,其點戒菸率分別為32.3%,48.7%,22.6%。於第7天時,重度菸癮者較輕度菸癮者的戒菸比例低(勝算比=0.33),藥師評估需要替代療法者較不需要者的戒菸比例低(勝算比=0.32)。於第6個月時,已婚者相較之下戒菸的比例較高(勝算比=2.25),重度菸癮者較輕度菸癮者在戒菸的比例為低(勝算比0.25),藥師評估需要替代療法者、或近期再評估者較不需要者的戒菸比例低(勝算比=0.03, 0.04)。結論:本研究4次共約1小時的總諮詢時間即能在第7天有近5成的個案戒菸,是將來宣導或藥師研習時可強化藥師推動社區藥局戒菸諮詢的動機。然而第6個月的戒菸個案降至22.6%,如何協助民眾持續戒菸將是未來藥師執行戒菸諮詢時需努力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