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國中輔導教師與導師之溝通與衝突經驗的探究
    (2010) 張臻萍
    本研究旨在探究國中輔導教師與導師之溝通及衝突經驗,了解阻礙國中輔導教師與導師溝通的內涵,探討兩者在溝通中發生之衝突的內涵及歷程及影響兩者溝通與衝突的因素。本研究利用深度訪談法訪問3位國中輔導教師及2位國中導師,運用質化研究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 阻礙輔導教師與導師的溝通之內涵如下: (一)輔導教師與導師角色立場不同。 (二)輔導教師與導師之風格、特質與價值觀不同。 (三)導師比輔導教師角色地位高。 (四)導師與輔導教師在爭取學生認同上產生相互較勁的心理。 (五)輔導教師與導師對對方角色的期待落空。 (六)導師不了解輔導室功能及輔導助人歷程。 (七)未滿足對方希望被尊重、認同與信任的需求。 (八)輔導教師未有導師經驗,難以同理其角色。 二、國中輔導教師與導師衝突經驗之內涵及歷程 衝突發生前已存在阻礙溝通的潛在因子,這些因子會增加衝突發生的可能。衝突發生原因為雙方對事件看法不同、缺乏溝通、對事情的解讀不一產生誤會,當雙方遇上引發衝突的關鍵導火線事件便產生衝突。衝突會衝擊到當事人的內在期待被尊重、被認同、被信任的需求。在衝突發生過程中當事人會依自己的特質、態度、情緒管理能力,產生因應衝突之行動,因應方式不同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三、在輔導教師與導師角色溝通之關係上,表面上對事件的溝通,但實際上是輔導諮商專業角色與班級經營角色兩者的角色溝通才是真正的核心溝通問題。 四、影響國中輔導教師與導師溝通及衝突的因素為: (一)輔導教師之養成及專業訓練不足。 (二)導師對輔導工作的迷思以及輔導知能不足。 (三)學校行政單位主管的專業與溝通協調能力,是促使校園工作氣氛和諧的重要因素。 (四)校內辦理「溝通與衝突管理」之研習主題明顯不足,缺乏對教師溝通能力的訓練。 五、輔導教師、導師、學生之溝通三角關係不適切會影響輔導成效。 因輔導教師、導師之間的溝通互動,牽涉學生的角色,所以輔導教師、導師、學生存在溝通的三角關係模式。輔導教師和學生的關係適切、緊密或疏離,會影響輔導教師與導師的溝通關係,最好的型是與學生關係適切的溝通三角關係模式。本研究提出理想的溝通三角關係模式是輔導教師與導師兩者共同努力,使得師生三者凝聚力更強,將達到最好的溝通狀態。而學校在校長及輔導主任的努力下,能建立重視輔導工作的校園氛圍,更能促進輔導教師、學生、導師溝通的三贏。 最後,依據本研究之結果,對學校單位及教育單位提出建議供參考。 關鍵詞:國中輔導教師、國中導師、溝通、衝突
  • Item
    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專業承諾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
    (2010) 趙慧芳
    本研究旨在瞭解我國國中輔導教師之專業承諾與工作滿意度情形。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邀請臺北市及臺北縣公立國中輔導教師填寫「輔導教師專業承諾量表」及「輔導教師工作滿意量表」,共回收有效問卷425份。並以描述統計、卡方考驗、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等方式進行統計分析,得到主要的研究發現如下: 1. 國中輔導教師傾向較年輕、資淺、大多非輔導系所畢業,兼行政者大多非輔導系所畢業,輔導系所畢業者大多擔任輔導教師。 2. 國中輔導教師對輔導工作的專業承諾屬於中等以上。 3. 國中輔導教師的專業承諾因畢業系所、職稱與任教科目之不同而有所差異,在性別、學歷、專業進修、學校地區、學校類別和學校規模各變項間並未有顯著差異。其職稱與畢業系所之間有交互作用存在。 4. 國中輔導教師之年齡、輔導工作年資與整體專業承諾皆達到顯著正相關。 5. 國中輔導教師的工作滿意度屬於中等以上。 6. 國中輔導教師的工作滿意度因性別、畢業系所與職稱之不同而有所差異,在學歷、專業進修、任教科目、學校地區、學校類別和學校規模各變項間並未有顯著差異。 7. 國中輔導教師之年齡、輔導工作年資與整體工作滿意度並沒有相關。 最後本研究針對國中輔導教師、學校行政單位、教育主管機關、師資培育機構及未來研究提出幾點建議。
  • Item
    國中輔導教師處理校安通報事件對晤談關係的影響與因應方式
    (2018) 王維芬; Wang, Wei-Fen
    本研究從研究者的學校輔導工作實務出發,企圖能了解國中輔導教師在處理諸多校安通報事件過程時,是如何處遇可能會破壞晤談關係的和諧,及導致晤談關係陷於兩難之困境,並運用較佳處置以維持晤談關係之和諧,與學生繼續建立或保持和諧晤談之關係。 本次研究共邀請九位現職國中輔導教師,透過實際的個別訪談,並採用札根理論取向的資料分析法,讓擁有成功經驗的輔導教師藉由分享自己在處理通報的歷程,可以建立出一套論點,提供給第一線的輔導教師參考或依循。 研究結果顯示,校安通報是一個的歷程。在通報之初,輔導教師藉由:(一)讓個案對自己的通報事件有掌握感;以及(二)有承接個案各種負向情緒的準備;並(三)正向看待通報制度,來降低個案的不安感。而通報過後,輔導教師採取:(一)讓校外系統成為輔導教師的資源;以及(二)因應通報事件調整晤談策略;並(三)對於晤談過程中保持對自我的覺察,來降低系統介入的干擾,能與個案維持良好的晤談關係,以利輔導工作得以持續進行。 最後,依據研究發現提出通報事件在城鄉學校之間處理的差異性。以及依照研究結果與發現提供一些具體上的建言,希望學校平時可以(一)多加辦理校安通報知能研習;並在處理校安通報事件時,學校行政長官要了解到(二)各單位分工合作的重要性。而輔導教師除了(一)增強自己的專業訓練;仍要(二)找到自己的亮點。希望藉由這個立意良善的通報制度,讓通報系統中的助人者,都能盡一份心力,讓經歷通報事件的個案能被妥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