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臺北市某國小學童心肺復甦術學習成效之探討
    (2010) 陳思靜; Szu-Ching Chen
    本研究是以心肺復甦術教學做為實驗介入,進行類實驗性研究。經由教育介入後比較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生心肺復甦術的學習成效及探討影響學習成效的相關因素。研究母群體為臺北市文山區某國小九十八學年度第一學期之四、五、六年級(合計十八班)所有在學學生共488人,經分層集束抽樣法(cluster sampling)分別抽取四、五、六年級各三個班為實驗組(有教育介入),三個班為對照組(無教育介入)。在教育介入前、後分別進行心肺復甦術知識、態度、行為意圖測驗,並於教育介入後對實驗組進行技術評量。共得有效樣本469人(實驗組:235人;對照組:234人),有效問卷達96.11%。 研究重要結果如下: 一、心肺復甦術教育介入前,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童心肺復甦術知識不足、態度偏正向、行為意圖呈現中立偏高的程度。 二、心肺復甦術教育介入後,確實能增加學童心肺復甦術知識、態度、行為意圖。 三、心肺復甦術教育介入後,實驗組心肺復甦術知識、態度、行為意圖顯著高於對照組。 四、「過去曾受過CPR訓練經驗」、「母親教育程度與職業」較高、「學業成績」較好者,研究對象心肺復甦術知識成效較佳。 五、過去沒有CPR訓練經驗者知識後測之進步較有CPR訓練經驗者多、四年級心肺復甦術態度後測進步的程度較六年級大、學業成績較高者,心肺復甦術行為意圖後測進步較多;學業成績較低者,行為意圖後測反而較前測差。 六、「年級」是影響心肺復甦術技術成效之重要決定因子,研究對象六年級的心肺復甦術技術成效要比五年級及四年級來得好。 七、研究對象之心肺復甦術知識越好、態度越正向,執行心肺復甦術行為意圖越高。 八、教育介入前,研究對象六年級心肺復甦術知識比四年級、五年級好;教育介入後,四、五、六年級沒有顯著差異。 九、教育介入前、後,研究對象在心肺復甦術態度及行為意圖四、五、六年級均沒有顯著差異。 十、社會人口學變項及心肺復甦術知識前測,可以解釋心肺復甦術知識成效17.2%的變異量。 十一、社會人口學變項、心肺復甦術知識前後測及心肺復甦術態度前測可以解釋心肺復甦術態度成效50%的變異量。 十二、社會人口學變項、心肺復甦術知識前後測、心肺復甦術態度前後測及行為意圖前測可以解釋心肺復甦術行為意圖成效56.9%的變異量。 十三、社會人口學變項、心肺復甦術知識前後測、心肺復甦術態度前後測及行為意圖前後測可以解釋心肺復甦術技術成效5.7%的變異量。 整體而言,心肺復甦術教育介入能有效提升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生心肺復甦術學習成效。教育介入後,心肺復甦術知識、態度及行為意圖並不會因國小四、五、六年級之不同而有所差異。希望藉由本研究結果作為心肺復甦術教育改善之依據,建議心肺復甦術教育應往下扎根,可從國小四年級開始實施,讓此知識融入日常生活中,進而培養更佳的心肺復甦術態度。
  • Item
    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心肺復甦術知識、態度、行為意圖與教育需求研究
    (2007) 許菁芬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瞭解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有關心肺復甦術的知識、態度、行為意圖及教育需求之現況,並探討其相關因素。研究母群體為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64,194人,經分層集束抽取8行政區16班447名,以自編的結構式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資料收集,共得有效樣本442人(99.8%)。 研究重要結果如下: ㄧ、研究對象心肺復甦術知識答對率49%;六年級學生及曾經學習過心肺復甦術對心肺復甦術知識的瞭解較佳。 二、研究對象心肺復甦術態度偏正向;六年級學生、曾經學習過心肺復甦術及有急救處理經驗之學生對心肺復甦術的態度較正向。 三、研究對象心肺復甦術行為意圖偏高,對家人等親近者的施救意願較高,而不敢做口對口人工呼吸是執行心肺復甦術的主要障礙。 四、研究對象對心肺復甦術課程的教育需求性偏高,其中以心肺復甦術的重要性需求性最高;六年級學生、曾經學習過心肺復甦術及有急救處理經驗之學生對心肺復甦術的教育需求高。 五、研究對象心肺復甦術態度愈正向,執行心肺復甦術的意圖愈積極;心肺復甦術知識愈佳及心肺復甦術態度愈正向,對心肺復甦術教育需求就愈高。 六、研究對象個人背景因素、心肺復甦術之知識和態度可解釋心肺復甦術行為 意圖20.4%,以及心肺復甦術教育需求33.8%的變異量。其中心肺復甦術態度及急救處理經驗是重要的預測變項。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分別對心肺復甦術教育實務工作及未來研究提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