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3
  • Item
    N. Noddings民主教育理論之研究
    (2024) 許琬玲; Hsu, Wan-Ling
    本研究旨在探究Noddings的民主教育理論,研究者將運用概念分析和詮釋學的研究方法,了解美國二十世紀的重要民主教育理論,進而,探究Noddings的民主教育內涵,包含Noddings為當代提出的民主教育目標、民主教育在學校當中的落實方式,以及民主教育融入人類生活領域之主張。研究者將探究和建構Noddings的民主教育觀點和實踐之內涵,最後,為本研究做出結論和提出建議。研究者發現,Noddings的民主教育觀點奠基於Dewey基於溝通的民主教育主張,其認可Hutchins博雅教育對於永恆性問題的貢獻,以及認同Gutmann審議式民主的教育觀點。Noddings認為當代的教育應改變二十世紀處於競爭、官僚式,和標準化的教育狀態,而應朝向合作、批判思考,和創造力的民主教育。基於此,Noddings為學校提出民主教育的實踐內涵,包含應保障公民的受教機會和提升學校教育的品質,以及在課程當中實現適性教育,落實教育機會均等。Noddings主張民主教育應涵蓋人類的生活領域,包含家庭生活教育、職業教育,以及公民教育,讓人們有能力讓其在民主社會的生活更美好。Noddings的民主教育理論對於二十一世紀的教育發展具有相當程度的啟發性,值得教育工作者從教育的理論層面和實務層面進行更為深入之探究,期許能讓當代的民主教育能有更為成熟且完善的實踐與發展。
  • Item
    皮德思(R.S.Peters)的民主教育思想研究
    (2018) 李宜航; Li, Yi-Hang
    本研究以皮德思(Richard S. Peters)的民主教育思想為核心,並輔以分析哲學的取徑:釐清、證成與前提,探究其民主思想與道德原則,進而以教育實踐整合兩者。首先,本文先論其民主思想的內涵,如民主意義之釐清、前提與證成。另外,皮德思也提醒吾人權威在民主社會中的重要性,應加以重視與正用。其次,由於「政治判斷乃道德判斷之放大」,因此若要探究民主政治的運用,勢必須先行探究道德原則,藉由闡發皮氏民主思想中的道德原則,即探究平等、自由、誠實、敬人與利益考量等原則之釐清、證成與前提,有助於吾人掌握其民主思想的精髓。當然,由於程序性道德原則的落實,使得民主社會也得以成就。最後,就民主素養與道德原則之傳遞而言,教育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基於皮亞傑與郭爾堡之道德發展階段,皮德思認為透過不同教育階段的實施, 如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博雅教育等,有助於逐步形塑個人之民主素養與培育個人之道德原則,以期成就民主社會中的良善公民,無疑地,這些良善公民與道德教育的最高理想人格並無二致,他們也是有教養的人及高貴的自由人。 承上所言,本研究的結論有三: 一、皮德思的民主思想中,民主的關鍵在於同意及主權,重視討論,強調寬 容。其中,權威不僅有助民主運行,其存在意義也符合民主精神。 二、透過程序性道德原則的落實,使民主社會中的個人能做出適切的道德判 斷與實踐道德行為。 三、在不同教育階段的實施中,伴隨道德發展理論的程序,逐步藉由權威者 的帶領與協助,使得良善公民的培育更為有效。
  • Item
    「社會」領域採行統整課程教學成效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3-01-??) 廖添富; 張樹倫; 王錦雀
    本研究旨在從民主教育觀點,形構一套因應九年一貫課程「社會領域」課程方案和模式。藉此課程方案的建立,實際運用於教學上,採行教學實驗法,以檢證從民主教育觀點為依據所設計出之課程方案,能培養中學生涵育民主之素養,並符應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基本理念,培養具備人本情懷、統整能力和民主素養的健全國民。「社會」領域是統整舊有地理、歷史、公民等學科領域而成之學習領域,本研究於課程設計和編製過程中,秉持著課程統整之理念和配合其精神,邀此三科之教師,以民主教育觀點為著力點,試訂定數個不同之單元主題,將地理、歷史和公民三個學科內容統整設計,所設計出之課程方案,擬提供教師做為自行設計課程之範例。同時參與課程設計之教師亦可透過「行動研究」,發現問題並提昇能力。本研究擬達成下列目的:1. 釐清民主教育之本質和意涵。2. 探討民主教育觀點與「社會」領域課程統整之理論基礎。3. 設計和編製意涵民主教育理念之「社會」領域課程方案。4. 瞭解意涵民主精神理念之「社會」領域課程方案,對學生養成民主素養之學習成果的影響。依據研究發現,對「社會」領域課程發展和教學,提出具體建議。
  • Item
    教育政治歧見之處理:由A. Gutmann民主教育觀點反思高中課綱微調爭議與出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8-09-??) 王麗雲; 賴彥全; Li-Yun Wang, Yen-Chywan Lai
    2014年高中課綱微調爭議成為全國焦點,法律與歷史攻防鬧得沸沸揚揚,對於課程內容、課程決定的程序、課程決定的權威,都有對立與激烈的討論。本文跳脫法律與歷史爭議,由政治面出發,討論教育政治歧見的處理方式。教育內容常位於政治十字路口,如何在嚴重歧見中繼續教育下一代,實為重要議題。本文以A. Gutmann的民主教育理論為架構,在有意識社會再製的前提下,根據不壓迫與不歧視原則,分析課程綱要歧見的處理方式。由程序面、內容面、決定權威面,討論課程綱要的決定原則。而回到教育面,更重要的是培育學生進行公共思辨與公共參與的能力,以踐行民主社會。
  • Item
    「社會」領域採行統整課程教學成效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3-01-??) 廖添富; 張樹倫; 王錦雀
    本研究旨在從民主教育觀點,形構一套因應九年一貫課程「社會領域」課程方案和模式。藉此課程方案的建立,實際運用於教學上,採行教學實驗法,以檢證從民主教育觀點為依據所設計出之課程方案,能培養中學生涵育民主之素養,並符應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基本理念,培養具備人本情懷、統整能力和民主素養的健全國民。「社會」領域是統整舊有地理、歷史、公民等學科領域而成之學習領域,本研究於課程設計和編製過程中,秉持著課程統整之理念和配合其精神,邀此三科之教師,以民主教育觀點為著力點,試訂定數個不同之單元主題,將地理、歷史和公民三個學科內容統整設計,所設計出之課程方案,擬提供教師做為自行設計課程之範例。同時參與課程設計之教師亦可透過「行動研究」,發現問題並提昇能力。本研究擬達成下列目的:1. 釐清民主教育之本質和意涵。2. 探討民主教育觀點與「社會」領域課程統整之理論基礎。3. 設計和編製意涵民主教育理念之「社會」領域課程方案。4. 瞭解意涵民主精神理念之「社會」領域課程方案,對學生養成民主素養之學習成果的影響。依據研究發現,對「社會」領域課程發展和教學,提出具體建議。
  • Item
    從陶行知生平事略透視民主教育思潮
    (臺北市 :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1994-06-01) 陳光輝
  • Item
    民主公民教育的教學實踐
    (臺灣省教育會, 2012-02-01) 劉秀嫚
  • Item
    從檢視國中「公民與道德」教科書內容談民主內涵之建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8-07-??) 王錦雀
    公民教育的最級目標在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含具民主素養和依民主方式而作為的公民,因此透過公民教育以提供養成民主公民所需的知識和德行,便成為公民教育的重要內涵。因此,如何透過公民教育的規畫,在課程的設計方面,涵蓋民主的內涵,並嘗試在眾多民主定義紛雜下,透過理性及明確的評價規准建構一套合乎個人自然發展性,也滿足統一性要求的民主內涵分析類目表,以作為課程編制、撰寫及審視之尺規,乃為落實民主教育之具體作法。在意識到公民教育實肩負民主教育之重要任務下,本文擬從檢視國中「公民與道德」教科書內容以初步建構民主之內涵,期能以「民主」為概念架構,釐清公民教育之理念,並期能為教材內容的編纂朝向民主化,提供參考。因為唯有透過蘊含民主內涵於內的課程,將民主的核心價值涵化於學生的內心,落實民主在生活上的實踐,才能教導我們的學生如何做一個民主的公民。 緣此,本文採以文獻分析法期能達成下述目的:1.釐清民主之概念;2.瞭解公民教育之理念;3.建構教科書中所應包含的民主內涵;4.歸結研究結果,作為今後課程研究及課程編訂修改的參考。
  • Item
    民主與民主公民教育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5-06-??) 張秀雄
    在最近二十年中,臺灣社會歷經宗除戒嚴、國會改革、總統直選、政黨輪替等劇烈變革,帶動了民主氣分的高漲,民狂的發展出現了無限的生機,值得慶幸;但從各方面觀察,亦發諸多令人憂心的社會現象,尤其是民眾的公民意識嚴重不足,如果任令發展將會的臺灣民主的向上提升。蓋因人民的民主素養並非與生俱來的,亦非可以一蹴可及的,必須透過學校教育及早培育。何況臺灣社會正經歷史以來最為關鍵的民主轉型期,民主公民素質的培育實乃教育的當務之急。 本文指出,實施民主公民教育必須讓學生瞭解民主的核心概念,並掌握民主公民教育的四項內涵,依此設計課程內容,進而教導學生學習作為一個民主社會成員所應具備的各種認知、技能、態度、與價值觀。此外,本文亦分析了,近年來各國所發展出的重要的民主公民教育方案或計畫,其內容與實施方式可以作為吾人規劃本土性的民主公民教育的參考。
  • Item
    從民主教育觀點談「社會學習領域」統整課程之設計理念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0-10-??) 廖添富; 王錦雀
    社會發展至今,逐步續往民主之路邁進,是我們不悔的選擇,而一個社會欲邁向民主社會,端視教育能否培育深具民主素養的公民。所以我們應當避免的是--僅著重要求對新課程進行統整的呼聲,而忘卻所設計之統整課程應意涵民主理念和精神於內之實質意義。 然而,落實培育具民主素養之公民不單只是教育的口號,也不只是在於教導民主相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如何透過一套具民主內涵的教材,將民主的核心價值涵化於學生的內心,落實民主在生活上的實踐。故民主之內涵應是教材制訂和課程設計的原則,若學校課程的設計能符合民主的意涵和原則,責學校學習過程就是民主教育的落實與應用。 對於民國九十年即將進行的新課程,其中「社會學習領域」所欲達成的十項目標,與民主教育目標所欲培養具民主素養公民的目標是一致且相互呼應的,故擬從民主教育觀點為著力點,以民主理念和精神作為設計統整課程方案之中心理念。 基於研究旨趣,本文將分為四個部分,探討(一)民主教育之本質和意涵;(二)「社會學習領域」中課程統整之內涵分析;(三)民主教育與「社會學習領域」課程之關聯;(四)民主教育取向之「社會學習領域」課程模式。 並提出如下之建議: (一)課程目標應對世界觀、理性及批判思考能力、社會效能和公民責任感的培養加以明訂。 (二)「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內容應講授與學生經驗有密切關係,而能應用於日常生活中的實用知識。 (三)應增加動態性課程 (四)「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內容和各單元研討習作之編纂理念應朝向「批判取向」。 (五)「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內容應涵蓋並兼重民主認知、民主態度和民主實踐能力的培養。 (六)「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內容實施之成效、除了從學校實有課程中交給學生什麼的效果來研究,也要由「缺乏什麼」、產生了什麼結果的角度加以檢視和探析,以為課程改革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