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臺灣北部地區高中學生細懸浮微粒(PM2.5)防治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2018) 朱小嫥; Chu, Siao-Chuan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學生對於細懸浮微粒(PM2.5)防治行為意圖之現況,以及社會人口學變項、PM2.5知識、防治態度、環境敏感度、防治行為意圖、防治自我效能之情形。以簡單隨機抽樣方式選取基隆、台北、新北、桃園、新竹等五個北部地區之普通高級中學進行施測各地區施測學校至少兩所,實際測得有效問卷為619份(回收率96%)。分析結果如下: 一、北部地區高中學生在整體PM2.5知識、態度、環境敏感度、防治行為意圖及防治自我效能皆有偏高與正向之表現。 二、北部地區高中學生在不同社會人口學特質中,PM2.5知識、態度、環境敏感度、防治行為意圖及防治自我效能有顯著差異。 三、北部地區高中學生在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中,對PM2.5知識、態度、環境敏感度、防治行為意圖及防治自我效能有顯著相關性。 四、防治態度、環境敏感度、防治自我效能等變項可解釋防治意圖行為之預測力(R2)為55.6%。 五、新北地區PM2.5整體知識顯著高於其他北部地區(基隆、台北、桃園、新竹)。 關鍵字:高中學生、PM2.5知識、PM2.5防治態度、環境敏感度、防治行 為意圖、防治自我效能
  • Item
    國中生細懸浮微粒防治行為意圖及相關因素之研究
    (2018) 陳慧勻; Chen, Hui-Yun
    本論文研究欲透過問卷調查方式,欲瞭解國中學生對於細懸浮微粒知識、環境價值、環境敏感度、自我效能與防治行為意圖之現況,並透過資料分析探討影響國中學生對於細懸浮微粒防治行為意圖的相關因素。本以全臺灣國中學生為母群體,採分層集束抽樣法抽樣,回收的有效問卷共768份。研究結果顯示: 一. 研究對象之細懸浮微粒知識中等程度;細懸浮微粒防治態度傾向正向態度;細懸浮微粒防治行為意圖傾向於正向;環境敏感度為正傾向;對於細懸浮微粒相關的行為有高的自我效能。 二. 「性別」、「年級」、「縣市」、「環保活動經驗」與細懸浮微粒防治行為意圖呈顯著差異。 三. 環境敏感度、細懸浮微粒防治態度及自我效能作為預測防治行為意圖是有意義的,解釋力共達63.3%。 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學校辦理更多元的環境教育相關活動,鼓勵學生多加參與,以提升國中生之環境敏度、態度,以較為積極的關心、實際參與、規劃及執行來增加國中生的自我效能,提升整體行為意圖。
  • Item
    台北市大安區國中生永續發展行為意圖研究
    (臺北市:臺灣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學會, 2005-12-01) 葉國樑; 黃禎貞; 陳珮英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國中生的永續發展知識、永續發展價值觀、永續發展技能、環境敏感度與永續發展行為意圖現況,並探討影響永續發展行為意圖的重要因素。 隨機抽取台北市大安區三所公立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共發出803份問卷,有效回收596份,回收率74.2%。經過統計分析,所得重要結論如下: 一、研究對象具有良好的永續發展知識,但是在垃圾減量相較於資源回收更能有效減少垃圾量部分,仍有待加強。 二、研究對象具有正向的永續發展價值觀;對於永續發展技能有五成把握做到,但在記錄自己的行動成果,以及利用環保申訴管道方面較不足。 三、研究對象有不錯的環境敏感度,但在主動閱讀或了解環境相關資訊的程度不足。 四、研究對象具有正向的永續發展行為意圖,但是在主動參與環保活動的行為意圖較低。 五、永續發展知識、永續發展價值觀、永續發展技能、環境敏感度與永續發展行為意圖間,呈現顯著正相關。 六、永續發展價值觀、永續發展技能、環境敏感度等變項對永續發展行為意圖具有顯著的影響力,其解釋力為61.6%,重要性依序為環境敏感度、永續發展技能、永續發展價值觀。
  • Item
    環境行為與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屏東縣國中學生為例
    (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 2002-12-01) 陳思利; 葉國樑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影響國中學生採行環境行為的因素,樣本的選取是以分層集束抽樣的方式,從屏東縣的公立國中抽取而來,最後所得樣本為386人,研究的重要發現為: 一、環境行為不會因為性別及家庭社經地位不同而有顯著差異,但會因年級不同而有所差異,其中一年級學生採行生態管理行為及消費者行為的情形高於三年級學生,而在說服行為方面,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都高於三年級。 二、環境問題知識、環境行為策略覺知、應用環境行為技能覺知、內外控信念、環境責任感、環境敏感度、環境行為態度與環境行為意圖間,均存在顯著正相關,且可解釋環境行為意圖之變異量共達24.47%,而其中最能夠有效預測環境行為意圖的變項是環境敏感度及應用環境行為技能覺知。 三、控制社會人口學變項及情境因素的影響後,生態管理行為意圖、消費者行為意圖,及說服行為意圖分別對其行為具有顯著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