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後設認知的監測判斷
    (德霖技術學院, 2007-06-01) 高琦玲; 黃明月; 陳學志
  • Item
    從另類觀點詮釋後設認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1997-06-??) 李明芬
    近年來許多熱心人士大力提倡以學習為中心的環境,認為這可以增進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然而他們努力的重點往往放在學習環境的營造,卻忽略了培養學習者針對其學習過程作內在省思,其實外在環境的設計與內在自省力的培養都是增進學習的重要因素。認知心理學者認為個人運用心智歷程的能力是影響學習成就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自從 Flavell (1978) 將個人控制及引導心智歷程的現象稱為後設認知後, 後設認知便逐漸引起關注且應用在不同的學習情境,截至目前,後設認知的研究與應用包含智障生與低成就兒童的學習、科學領域與閱讀理解的學習、及問題解決等。後設認知除了已成功的被應用於這些領域,它和其它的高層思考能力如批判思考等, 也逐漸為教育訓練人士所重視 (Redding, 1990; leshin, Pollock & Reigeluth, 1992)。雖然自 Flavell 提出後設認知後有許多學者積極建構後設學習的教學模式, 也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後設認知對學習成就的重要性,學術界認為後設認知能力強者在認知相關技能的表現較優秀 (Brown, Bransford, Ferrara, & Campione, 1983; Paris & Lindauer, 1982; Wellman, 1983; Paris, Wasik, & Vander Westhuizen, 1988; Pressley, Borkowski, & O'Sullivan, 1985)。 事實上教導學習者運用後設認知可以引起他們內在學習動機,乃至提昇他們對自我學習的責任感,而不只是一味的依賴教師或環境的外在鼓勵。儘管文獻上的研究成果,學者對於後設認知的內涵與本質並未有一致的看法 (Jones & Idol 1990),也因此新的定義不斷的被提出,這不但造成了觀念的混淆, 也突顯了後設認知這一觀念有待釐清。後設認知的種種界定一方面深受學習心理學理論演變的影響,另方面則是因為學者應用後設認知於研究時, 所根據的後設認知理論或定義有所不同 (Jones & Idol, 1990),因此我們有必要從另類觀點探討後設認知的本質與內涵。 本文首先針對後設認知的研究作一分析,其次從思考的本質探討後設認知運作時與其它思考的互動關係,最後提出幾個被忽視的後設思考歷程。作者希望這些觀點能夠讓我們跳出策略導向的層次,從動態的、整合的角度探討學習者運用後設認知的歷程,並且檢視後設認知理論的缺失,乃至整合後設認知的各種觀點,而非不加批判的運用現有的後設認知理論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