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在理工與諮商心理之間─心理師的生涯轉換與生涯召喚經驗敘事研究
    (2024) 鄭宇軒; Cheng, Yu-Hsuan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討由理工科系經生涯轉換之心理師的生涯轉換與生涯召喚的經驗,藉以了解其生涯轉換和生涯召喚的歷程,以及在華人文化對於生涯召喚和生涯轉換之影響。研究者以四名曾就讀理工科系,具生涯召喚之心理師為對象,進行深度的訪談,後以敘事分析之「整體─內容」、「類別─內容」的方法進行分析。在分析結果後,發現四名研究參與者之生涯召喚之發展,也足以看到「生涯召喚在童年時期可見端倪」、經歷「向內覺察與向外探索」、「召喚有所影響、懷疑,也需要維持」、「多元的召喚內涵」。在研究中也發現,參與者都會「踏上受社會文化價值與父母期待所影響的追求生涯召喚道路」,先後經歷「發現所愛與意義」、「鬆綁社會主流價值或父母期待」的歷程,而鬆綁社會主流價值或父母期待的因素,則包含有「重要他人的支持」、「順應期待」、「領域中代表人物的意見」、「與社會期待相反的事例」、「年齡」、「透過閱讀與參與活動注入新觀念」。此外,研究中發現四位研究參與者雖然生涯轉換的道路不盡相同,但皆共同轉換的過程有類似的轉換模式,也見到「機緣巧合的善用」,並和「楷模的影響」、「環境中的人事物」、「理工訓練下的思維和心態」、「『認命』的思維和態度」有著關聯,並看到了華人文化「追求功名」、「父母對子女期待」、「中庸」、「華人文化中的信仰」與「存在意義」在生涯轉換和生涯召喚的影響。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對於欲從理工科系欲進行生涯轉換,追求召喚者,以及未來研究者提出相關的建議。
  • Item
    焦點解決取向諮商心理師之替代性復原力研究
    (2021) 張佳雯; Chang, Chia-Wen
    本研究旨在探討焦點解決取向諮商心理師的替代性復原力經驗及其影響,具體的研究問題有五: 1. 心理師在協助創傷案主時產生的替代性復原力經驗為何?2. 替代性復原力對諮商當下或後續諮商歷程的影響為何?3. 替代性復原力對心理師投入專業工作以及個人生命之影響為何?4. 心理師所使用具正向觀點之焦點解決取向治療學派(以下簡稱 SFBT),與產生替代性復原力的關聯為何?以及 5. SFBT 心理師對出現的替代性復原力,認為有哪些是來自 SFBT的信念與技術之影響?本研究採詮釋現象學研究取向,以立意取樣邀請七位與創傷案主諮商並經驗過替代性復原力之 SFBT 心理師,以半結構的訪談大綱進行個別深度訪談,再以主題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1)替代性復原力是:一種發生於諮商脈絡中,案主對心理師帶來的正向影響,此乃心理師同理投入於經歷創傷案主的復原故事,目睹其在創傷中仍具復原力或展現治癒能力與存活能力所致,並會引發心理師身體感受、內在情緒、態度及想法的轉化,於諮商當下或後續的歷程、於日後諮商工作與個人生活也會帶出正向改變,是一種心理師向案主學習與被賦能的歷程;並藉由心理師於諮商中向案主的表達,同時也能為案主帶來正向影響,使之信任心理師、更投入諮商、以及促進合作的諮商關係。(2)替代性復原力所帶來的正向影響包含:受訪心理師在諮商中視案主能力為治療要素、增加靈性觀點及增進臨在能力、並使案主在平等信任關係中更能談論力量與脆弱;因認同諮商價值、對諮商中的介入反應具影響力感到驕傲、以及對於能與案主同在而感恩與深感榮幸,使之更願意投入諮商工作,且認定此為一生的使命;以及其人性觀轉變為樂觀、具希望感、能正面面對生命議題、為創傷失落尋求正向意義、促使其自我照顧與減緩替代性創傷、且在面對個人困境時能做鼓勵案主所做與案主教的方法、以及珍惜與感謝生活。(3)出現替代性復原力可能相關的因素包含: 個人因素、心理師進行創傷治療工作的年資與諮商人數、諮商取向、身邊專業系統、以及案主周遭重要他人的支持。(4)替代性復原力與 SFBT 的理念有共通性,皆關注案主的復原力、正向行動、與優勢;心理師因體會到替代性復原力,印證 SFBT 信念而爾後更願意運用,發生正向循環的力量; SFBT 強調平等的諮商關係,使受訪心理師能接受來自案主的影響力;能在短期工作中看見案主成功而有效能感;此外,心理師認為多數 SFBT 諮商技術與信念,均與其出現替代性復原力有關聯。文末也提出建議與研究限制,供未來諮商心理師教育訓練、實務工作以及研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