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8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小學生行動科技安全使用教育介入效果研究(2019) 張錦淑; Chang, Chin-shu本研究針對國小中年級學生發展行動科技安全使用教育介入並進行成效評價,以延伸平行過程模式為理論基礎,分析教育介入對學生在行動科技安全使用認知、風險感知、自我效能與預防行為之影響。本研究係採準實驗設計,以台北市與新北市各一所國小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於108年5月至6月進行行動科技安全使用教育介入,實驗組學生參與五堂40分鐘課程教育介入,對照組進行一般課程。總計實驗組學生220人與對照組學生231人完成前後測問卷填答,以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分析教育介入的效果。本研究研究結果發現行動科技安全使用教育介入能顯著提升學生行動科技安全使用認知、風險感知和自我效能。建議學校推動行動科技安全使用教育課程提升學生數位素養。Item 國小學生時間規劃與時間覺察之研究(2007) 葉于甄本研究之目的在於為了解國小高年級學生的時間規劃與時間覺察。運用自行發展的時間規劃系統,結合規劃、同儕互評、規劃、及反思。以目標設定、設定優先順序和安排時間表的方式,以某國小五年級的18位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了兩次週的課餘時間規劃之訓練,之後以時間覺察問卷了解學生在時間感、態度、行為與反思四個面向的覺察。 研究結果顯示,學生於設定目標之優先順序的主動性不高,且在時間表安排趨向於固定化。問卷資料顯示態度時間最佳,其次是時間感,最弱的是反思。藉由卡方檢測,得知學生在設定目標之重要性與對時間規劃之反思,皆與時間覺察之行為面向有顯著相關。Item 自我決策教學方案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的教學成效(2009) 陳曉春; Chen Hsiao-Chun本研究旨在探討自我決策教學方案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自我決策能力的立即表現、維持效果及類化程度。研究方法採單一受試實驗設計的跨受試多探試設計,參與研究對象為三名智能障礙學生,包括一年級中度智能障礙女生、二年級輕度智能障礙男生及三年級中度智能障礙男生。自變項為自我決策教學方案,依變項為學生自我決策能力在「自知與獨立」、「心理賦權」、「自我調整」與「自我實現」等四方面的表現。教學實驗分為三階段進行:基線期、教學介入期及保留期,四大單元的自我決策教學方案共有三十堂課,為期十週。 研究工具為根據教學內容所編的課程本位評量單,以學生在「我的自我決策學習小小評量」的得分蒐集基線期、介入期及保留期的量化資料,所蒐集的量化分數應用視覺分析法及C統計加以分析;以家長與教師於教學前後在「國小學童自我決策能力評定量表」評分的平均進步分數,加上訪談家長及學生蒐集教學方案實施後的質性資料,綜合評估自我決策教學方案的教學成效。 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自我決策教學逐一介入研究對象的結果皆能看出明顯進步,顯示三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的自我決策能力可立即提升。 二、撤除教學後對學生已習得的自我決策能力具維持的效果。 三、自我決策教學方案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具有良好的社會效度。 整體上顯示自我決策教學方案具有良好學習成效及類化效果。Item 能玩就盡量玩!國小五年級學生文化之民族誌研究(2016) 蔡佳伶; Tsai, Chia-Ling學生在進入學校之後,歷經一段長時間的相處,透過與學校中的老師及同學彼此互動的過程,逐漸形成一套自己所共享的觀念與行動,這套觀念也會影響學生們在學校所採取的行動,此即學生文化。本研究採用民族誌(ethnography)研究,以研究者本身為工具,透過長時間參與觀察、非正式訪談、正式訪談、文件分析等方法,描繪一個五年級班級學生文化之面貌。 經過一年的研究,整理並分析所收集之資料,分別從上課、下課及放學三個時間段落,描述學生的觀念與行動,發現其主要的文化特色為「消極被動的課業文化」及「積極豐富的玩樂文化」。此種學生文化與成績至上的升學主義、不確定的未來有密切關係,也受到階級、性別與社區環境的影響。Item 桃園縣國小六年級學童友善環境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2010) 唐貺怡; Kuang-Yi Tang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國小學生友善環境行為的情形,及影響國小學生友善環境行為因素。研究選取桃園縣國小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共發出420份問卷,回收有效樣本390份,回收率92.9%。得到重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之環境知識得分約中等,內控人格,環境價值觀呈現對自然環境認同,對於環境變化的感受屬中等偏敏銳程度,對環境問題的關心程度則介於關心和非常關心之間。 二、研究對象之環境知識受母親教育程度及職業影響,父親方面則沒有差異,表示母親對就讀國小子女之影響力顯著大於父親。 三、研究對象之環境知識、內外控信念、環境價值觀及環境敏感度和友善環境行為意圖均呈顯著高度正相關。 四、研究對象之內外控信念、環境價值觀、環境敏感度及友善環境行為意圖與友善環境行為均呈顯著高度正相關。 五、研究對象之環境價值觀、環境敏感度對友善環境行為意圖有顯著影響力,其解釋力為16.5%。 六、研究對象之環境敏感度與友善環境行為意圖對友善環境行為有顯著影響力,其解釋力為32.9%。 七、以徑路分析進行模式適配度考驗,環境敏感度和友善環境行為意圖對友善環境行為有直接影響力。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供具體建議以作為相關單位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Item 國小學生運動安全認知、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台中市某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例(2009) 黃麗琴; HUANG LI CHIN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國小學生運動安全認知、態度與行為間的關 係。以自編結構式問卷為工具,採立意取樣的方式選擇台中市某國小 高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有效問卷共278 份。重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 研究對象的運動安全認知尚佳,但對運動傷害後的處理措施方 面認知較欠缺。運動安全態度偏正向。運動安全行為表現達中 等水準以上。 二、 運動安全認知、運動安全態度與運動安全行為三者之間呈顯著 正相關。 三、 性別、家庭社經地位、運動安全認知與運動安全態度可解釋運 動安全行為總變異量的24.8%,其中又以運動安全態度最能有 效預測運動安全行為。 最後本研究提供若干建議,以作為進一步加強國小學生安全運動 行為之用。Item 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行動科技使用安全教育介入效果研究(2017) 黃雅玲; Huang, Ya-Ling本研究針對國小高年級學生發展「行動科技使用安全教育介入」,目的在瞭解實施教育介入後對國小學生行動科技使用安全的認知、風險感知、自我效能與行動科技使用安全的行為意向之影響。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於2017年以新北市某國小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接受四個單元40分鐘的行動科技使用安全教育介入課程,對照組則為例行教學介入,共完成有效問卷277人(實驗組126人,對照組151人)。以延伸平行過程模型 (Extended Parallel Process Model, EPPM) 為理論基礎,分析行動科技使用安全教育介入對學生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行動科技使用安全教育介入可以顯著提升學生行動科技使用安全的認知及風險感知。依據本研究結果,建議學校可推動行動科技使用安全教育介入,以提升學生行動科技使用安全素養。Item 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推論理解與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11-??) 沈欣怡; 蘇宜芬; Hsin-Yi Shen; Yi-Fen Su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在推論理解能力與閱讀理解能力上的影響。研究方法採準實驗設計中的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國小四年級學童為對象,實驗組接受「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方案」,控制組則未接受實驗課程。研究結果顯示:(一)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對學童在推論理解測驗上的「指稱」、「精緻化」和「類比」推論有提升效果;至於自發性產出的推論量與質上,在「指稱」和「摘取大意」部分也有增進效果。(二)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也有助於提升學童的閱讀理解能力。研究者也根據研究結果對國小教學提出應用上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