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9 of 9
  • Item
    臺北市國民中小學資賦優異學生價值觀之研究
    (2008) 陳弘偉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民中小學資賦優異學生價值觀之現況,進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學生類別、性別、教育階段、家長教育程度)的資賦優異學生價值觀之差異情形。 為達研究目的,研究者先蒐集有關的文獻資料,加以分析和探討,作為本研究架構的基礎。在實徵研究上,本研究以臺北市十六所設有資賦優異班級的國民中小學之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用簡茂發、何榮桂與張景媛(1997)所編製的「學生價值觀量表」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研究,共得有效樣本資賦優異學生283人與普通學生464人,合計747人,就所得樣本資料進行資料統計與分析,藉由分析的結果歸納成研究發現,並進行討論,統整其研究結論,對國民中小學資賦優異學生的價值觀提出分析與建議。 本研究就臺北市國民中小學資賦優異學生與普通學生調查的資料,綜合研究目的、研究結果和分析討論,將研究結論臚列如下: 一、臺北市國民中小學資賦優異學生在價值觀量表分類的「生理的價值」、「心理的價值」、「人際的價值」、「情感的價值」、「職業的價值」、「道德的價值」與「人生的價值」等七種價值,均呈現「重視」或「非常重視」的態度。 二、臺北市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認為「道德的價值」、「情感的價值」、「人際的價值」這三層面非常重要;「職業的價值」、「人生的價值」、「心理的價值」、「生理的價值」這四層面被視為重要。國民中學資賦優異學生認為「道德的價值」非常重要;「情感的價值」、「人際的價值」、「心理的價值」、「人生的價值」、「職業的價值」與「生理的價值」這六層面被視為重要。 三、臺北市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認為七種價值的重要性由高至低為「道德的價值」、「情感的價值」、「人際的價值」、「職業的價值」、「人生的價值」、「心理的價值」與「生理的價值」。國民中學資賦優異學生認為七種價值的重要性由高至低則為「道德的價值」、「情感的價值」、「人際的價值」、「心理的價值」、「人生的價值」、「職業的價值」與「生理的價值」。 四、臺北市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與普通學生,在七種價值層面無顯著差異情形;國民中學資賦優異學生則在「心理的價值」與「道德的價值」二價值層面的重視程度較普通學生高,而在「生理的價值」、「人際的價值」、「情感的價值」、「職業的價值」、「人生的價值」五種價值層面則無顯著不同。 五、不同性別的臺北市國民中小學資賦優異學生在七種價值層面與十九項價值因素的重視程度均無顯著差異。 六、家長為高中職教育程度的臺北市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在「道德的價值」的重視程度較家長為研究所教育程度的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高;在「生理的價值」、「心理的價值」、「人際的價值」、「情感的價值」、「職業的價值」、「人生的價值」六種價值層面的重視程度則無差異。不同家長教育程度的國民中學資賦優異學生,其價值觀無顯著差異情形。 七、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認為「職業的價值」之重要性較國民中學資賦優異學生高;在「生理的價值」、「心理的價值」、「人際的價值」、「情感的價值」、「道德的價值」、「人生的價值」六種價值層面則無顯著差異。 依據本研究的發現與結論,提出對教育主管行政單位與資優教育工作者的建議,並對未來相關研究提供建言,期能提供資賦優異學生教育輔導與學術研究之參考。
  • Item
    同儕協助學習策略對國中資源班學生閱讀成效之行動研究
    (2014) 葉淑欣; YEH, Shu-Hsin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是探討實施同儕協助學習策略於閱讀課中,教師所面臨的困境與因應策略,並且透過此教學策略的實施,瞭解國中資源班學生的閱讀理解成效,以及學習反應。 研究採取行動研究,受試者為國中資源班學生,共八位。進行為期十六週,共四十八節課的教學。研究者透過學習單、觀察記錄、省思札記、訪談記錄、自編閱讀理解測驗與學生學習反應調查表等方式蒐集資料,並進行分析與探討,研究結果如下。 一、實施同儕協助學習策略於閱讀課中,教師所面臨的困境為:1.組別難以獨立完成練習。2.答題反應較僵化。3.容易忘記活動規則。4.核對答案判斷能力不足。5.各組反應時間差異大。6.部分組員易因精神與情緒影響表現。7.組員不易固定。8.教室空間太小,會互相干擾。依據以上的困境,其因應策略為:1.教師需隨時協助與檢視各組進行情形。2.活動設計需有結構與提示。3.教師需於活動時提醒規則,並於課後給予錯誤的組別校正。4.教師需先批改學習單,於課程中協助。5.適時調整各組活動流程。6.隨時關心組員,並給予協助。7.教師宜依據出席者適當分配組員。8.選擇較大空間的教室。 二、透過同儕協助學習策略教學後,國中資源班學生的閱讀理解整體上有進步。不論在「瞭解文章的基本事實」和「抽取文章的重點大意」,以及「推論」和「分析與比較」的能力,皆有提升。 三、同儕協助學習策略教學後,國中資源班學生對同儕學習策略於閱讀課的看法,以及對閱讀的態度,整體是正向的反應。
  • Item
    女性資深導師工作經驗之敘說研究--以北部公立國中四位教師為例
    (2012) 駱怡靜
    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國民中學女性資深導師之工作經驗,希望藉由研究結果瞭解國民中學女性資深導師的工作信念及調適狀況,並找出其因應壓力的方式。 本研究採質化取向的敘說研究方法,進行資料的收集與分析。首先以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對研究參與者進行訪談,收集四位女性在擔任國民中學導師的工作經驗的自我敘說,之後將訪談內容整理成逐字稿,再以敘說分析方法中的「整體-內容」取向進行資料的分析,最後寫出研究參與者在擔任國民中學導師期間的經驗故事。 本研究所發現之影響國民中學女性導師工作適應的因素,依以下三項內容說明如下: 一、在擔任國民中學導師期間對自我的反思,包含:(1)國民中學導師的個人背景經驗會影響工作信念,(2)國民中學導師在校園情境之專業成長。 二、因應工作壓力的支持系統,包含個人的信念、配偶、家人、親友、學校組織成員,以及工作條件上的彈性選擇。 三、於教育現場的因應策略方面,包含:(1)尋求有效策略提昇工作效能,(2)尋求方式提昇工作滿足感,(3)調整個人的工作信念,其中有導師工作也是一種專業呈現,需要不斷地學習與調整;導師工作首要注意的是維護學生的安全與健康;接納自己的限制,並且正面解讀導師工作;以更大的「彈性」來因應不斷變動的學生狀況;相信自己具有幫助學生成長的影響力;用陪伴和支持的態度跟家長溝通孩子的狀況;「與人為善」的人際原則。 本研究也針對上述的研究結果作進一步的討論,並針對國民中學女性導師及與其相關之工作夥伴提出建議。最後並依據研究過程與結果,對未來相關研究之方向提出建議。
  • Item
    桃園縣國民中學實施榮譽考試制度之研究
    (2011) 黃文昌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個案學校實施榮譽考試制度之研究,藉由個案研究的方式,深入了解個案學校榮譽考試制度的實施策略與實施成效。 本研究採文獻分析法、參與觀察法與個案研究法進行,在個案研究部分,蒐集資料的方式包括深度訪談、焦點訪談、問卷填答以及文件分析。 研究問題如下: 一、國民中學教師及學生對實施榮譽考試制度之認知為何? (一) 榮譽考試制度的意涵為何? (二) 榮譽考試制度的正面效益為何? (三) 榮譽考試制度的負面影響為何? 二、國民中學教師及學生對實施榮譽考試制度之態度為何? (一)對實施榮譽考試制度贊同的看法和理由為何? (二)對實施榮譽考試制度反對的看法和理由為何? 三、國民中學教師及學生對實施榮譽考試制度之實踐反思程度差異為何? (一)參與推動榮譽考試制度之個人意願和動機如何? (二)榮譽考試制度實施成效之評估如何? (三)對防杜或處理榮譽考試制度衍生之弊端處置措施之見解如何? 四、現行國民中學實施榮譽考試制度可行性評估結果為何? (一) 榮譽考試制度對提昇教師專業發展之助益的看法如何? (二) 榮譽考試制度所採行的獎勵方式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支持意願 的效果如何? (三) 榮譽考試制度助益學生生活常規之正向發展的看法如何? (四) 榮譽考試制度擴大辦理之意願和看法如何?
  • Item
    彰化縣國民中小學校長對健康促進學校工作之認知及執行研究
    (2007) 譚燕婉; Tan,Yen-wan
    摘 要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瞭解國民中小學校長對健康促進學校工作之認知及執行情形。研究對象是彰化縣95學年度參加健康促進學校工作學校的校長,研究工具為自擬之結構式問卷,以訪談方式進行調查研究,有效樣本共55份,所得資料經統計分析後得到以下發現: 一、 研究對象對健康促進學校的認知得分最佳的是社區關係,依次為學校社會環境、健康服務、健康教學與活動、學校物質環境,最差的是學校衛生政策。但健康促進學校執行程度最佳的是學校物質環境,依次為學校社會環境、健康服務、健康教學與活動、學校衛生政策,最差的卻是社區關係。 二、 健康促進學校的認知,不因年齡、教學工作經驗、參加健康促進學校訓練及是否修習過健康相關學分等個人因素不同而有差異。 三、 影響研究對象健康促進學校工作的執行的因素為:年齡、健康促進學校相關訓練、預算、協助學校衛生工作之人力、學校同仁對健康促進學校的瞭解程度、學校同仁對健康促進學校的支持程度。 四、 健康促進學校的認知與健康促進學校的工作執行相關性,僅學校衛生政策認知與學校衛生政策及健康服務的執行呈正相關。研究對象的學校衛生政策認知越好,對學校衛生政策及健康服務的執行程度越好。 五、 最能預測研究對象對健康促進學校的執行程度的因子是學校同仁瞭解度及健康促進相關訓練。 關鍵字:國民小學、國民中學、校長、健康促進學校
  • Item
    以TIMSS資料檢視2003至2011年臺灣八年級學生數學成就城鄉差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6-12-??) 李哲迪; Che-Di Lee
    本研究利用TIMSS 2003、2007與2011資料,分析臺灣八年級學生數學成就的城鎮都市間和鄉村都市間之差異。透過再中心化影響函數迴歸分析,發現城鎮都市間之成就差異從2007至2011年有顯著的擴大,此擴大是因都市學生成就提高所致。在2011年,都市低家庭教育資源後段學生成就進步,成就分布左側長尾縮短;都市高家庭教育資源中前段學生成就進步,成就分布向右拉長。在2011年,城鎮和鄉村學生平均落後都市學生0.45和0.57個標準差,約有一半是家庭教育資源城鄉差距所造成的。以TIMSS中級國際基準點作為基礎成就線,在2011年,落後人數比在都市、城鎮和鄉村分別是5%、13%和16%。家庭教育資源不足之學生,其落後人數比的城鄉差距較為嚴重。落後學生落後基礎成就線的幅度則無城鄉差異。
  • Item
    臺灣國民中學學校建築發展與革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8-12-??) 湯志民; Chih-Min Tang
    1968年臺灣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本文以1968至2018年為範疇,為國中學校建築發展進行歷史分期。本文採內容分析法,以描述性敘述和詮釋性分析,透過政策、法規、案例和成效的蒐集和整理,探究其發展、特色和影響因素。國中學校建築發展與革新概分為安全和標準化時期(1960∼1970年代)、創意和新建築時期(1980∼1990年代)、優質與複合化時期(2000∼2010年代)等三時期六階段。歷經50年的蛻變,從立基標準校舍、開始重視安全、創新造形萌芽、新具人文關懷、開創多元環境,到跨域複合經營,挹注不少創新觀念。期間,受美、英、日的發展,以及臺灣的社會脈絡、新政策和研究推展的影響,而有突破性的革新。未來,建置和經營也面臨跨領域之挑戰。
  • Item
    國民中學節能減碳永續教育研究-子計畫二---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理化學域節能減碳永續教育研究(II)
    (2010/6/1-2011/3/31) 曾治乾
    以「碳足跡」為主題的教學模組的試驗教學以及教學成果的評量是本計 畫第二年度工作的重點。使學生經由碳足跡的計算,了解到自身碳足跡的 大小,因而產生行動意識,並採取適當的行動來達到減少自身的碳足跡的 效果。本計畫將以研討會的方式,提供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的在職教 師「節能減碳議題」、「生活中的碳足跡」與「環境永續教育」的概念,並 以行動研究方式,協助教師在教學模組中融入永續發展教育的理念及內 涵。同時邀請關心環境保護且有意願的學生家長參與,提供意見,並充分 利用社區資源。與參與本計畫的國中校長、教師充分合作,以本計畫發展 出的融入式教材、教具進行教學模組的試驗教學和效果評量,以及修改教 學模組和評量工具。並將實驗教學的部分過程、教學模組和相關資料,製 成光碟,做為推廣之用。同時辦理大型教學觀摩和研討會,分享研究經驗 與成果。
  • Item
    從後現代學校行政倫理觀點探索管理智慧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9-12-??) 黃乃熒
    本文旨在透過後現代學校行政倫理觀點,來探索管理智慧,以為學校行政開啟新的視野。後現代學校行政倫理,強調對巨型理論、普遍性規範、或明確性實體的挑戰,來回應體系邊緣人的聲音,以利服務面更為完整,促進學校經營的正面效應,將有助於提升管理智慧。因此,從後現代學校行政倫理來探索管理智慧,益形重要。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選取一所國民中學為樣本,採用質性個案研究法,且以訪談來蒐集資料,瞭解後現代學校行政倫理的正面效果,並透過訪談結果的分析,進行討論,來探索其管理智慧,據以提出結論,包括其存在於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矛盾,會驅動領導者服務個人協調人際關係及時間目標的能力與關鍵的德行,他人優先及選擇有效溝通策略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