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諮商心理師參與禪修正念團體的經驗知覺與影響之研究
    (2011) 陳佩鈺(釋宗白); Peiyu Chen(Tzungbai Shin)
    本研究旨在探討諮商心理師參與「禪修正念團體」的經驗知覺與影響。其中包括對「自我觀照」與「諮商實務」的影響,並探究歷程中的自我書寫與結束後的經驗敘說之意義。研究參與者為公開招募的七位諮商心理師,年齡介於34至53歲之間。以連續八週的週間團體,暨一次正念日的方式進行。團體結束後,以個別訪談所蒐集之逐字稿作為資料分析的文本,並以敘事研究法「類別內容」進行資料分析,所得結果如下: 首先,研究參與者對參與禪修正念團體的經驗方面,對團體氛圍的知覺包括放鬆、包容、接納、充滿能量,過程中少用語言。對團體開展的體驗,包括身體覺察、從專注中啟動感恩、觀照當下身心狀態、以調息放鬆來穩定情緒、以及行禪是受用的要項。對領導者的知覺為溫暖接納、看似無作實則有作、隱喻故事帶來內在觸動。透過這些經驗與知覺,參與者繼而說明參與團體的想像、形容與歷程中的自我知覺。 其次,在禪修正念團體對自我觀照的影響方面,在生理層面,參與者能傾聽身體訊息,反思索求的慣性,改變與身體的關係,從中培養平等觀;在心理層面,從向外攀緣到內觀覺察,從需要控制明確到能隨順安在於各種境緣,從混亂波動的狀態到能靜定不受擾,對宗教從敬畏、保持距離到發願效法其精神;在人我關係層面,能調整自我與人我關係,從形象到背景的整體觀照,轉化抱怨以消融對立,慈心觀的次第轉化,善盡自己所能,不期待他人回應。 第三,在禪修正念團體對諮商實務的影響方面,參與者藉由自我調整與轉變,理解善意,放下批判,培養柔軟,以脈絡觀看事情,在諮商與督導實務中實踐所學,教個案調息,懸置假設,重視身體訊息,以直觀取代分析。而禪修正念團體對參與者的省思,包括專業表徵化,忽略個體內在資源,期待增加自我觀照、放鬆、身體覺察、以及慈心禪之類的課程。 最後,在團體歷程自我書寫與團體結束後經驗敘說的意義方面,從分立到融合的諮商師角色,從有體空的諮商關係視框轉變,向內觀照與自己對話,體解生命經驗的轉化粹練,讓自己沈穩靜定,降低被外在經驗影響的可能。 此外,本研究針對研究結果進行綜合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供未來諮商研究與實務參考。
  • Item
    大學生正念、壓力及憂鬱之相關性研究
    (2016) 陳辭人; Chen, Tzu-Jen
    本研究旨在探究大學生正念、壓力與憂鬱之關係。研究背景從研究者自身對於正念應用在身心健康提昇與關懷現今大學身心困擾的興趣做為出發點;經文獻探討後,本研究假設不同背景變項的大學生其憂鬱、壓力具有顯著差異且女性高於男性,大學生之正念與壓力及憂鬱的三者彼此間顯著相關,以及大學生之正念及壓力能有效預測憂鬱等面向。 研究方法主要採問卷調查法,以就讀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各系所的學生為研究樣本並採立意取樣抽取受試者;總計共441人填寫問卷,回收問卷為436份,獲得有效問卷358份,經統計後回收率為98.9%,反應率為82.11%,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1.18%。 本研究以「正念量表」、「樊式壓力檢視量表」和「董氏憂鬱量表(大專版)」為研究工具。資料處理的方法含描述性統計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法、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主要結果如下:1.大學生有明顯憂鬱情緒佔全體15.64%。2.大學生的壓力及憂鬱程度會因性別不同而有差異,但不因學院,年級的不同而有差異。3.大學生正念和壓力間呈現負相關。4.大學生正念和憂鬱間呈現負相關。5.大學生壓力和憂鬱間呈現正相關。6.大學生正念和壓力可有效預測憂鬱程度。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提出實務工作的應用與建議,以及本研究的限制和未來研究的方向。
  • Item
    關愛與自我形象目標對社會連結感的影響:正念與慈悲的中介效果
    (2015) 蘇春暉; Su, Chunhui
    本研究主要探討大學生的關愛與自我形象目標對社會連結感的影響,是否受到正念、自我慈悲與他人慈悲的中介作用。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以方便取樣獲得309個有效的大學生資料,以描述統計、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階層回歸分析等方法對觀察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發現:(1)不同背景變項上,大學生的關愛目標、自我形象目標、正念、自我慈悲、他人慈悲與社會連結感在『性別』、『感情狀況』、『家中排行』、『家庭收入』、『社團經驗』、『求助經驗』有顯著差異;(2)大學生的自我慈悲、他人慈悲、正念分別對社會連結感有顯著正向預測力,大學生的注意力、自我友善、友善對社會連結感有顯著正向預測力,自我批評、孤立感、分心對社會連結感有顯著負向預測力;(3)不同『關愛與自我形象目標類型』之大學生在正念、自我慈悲、他人慈悲、社會連結感上有顯著差異;(4)在『高關愛低自我』類型下,關愛目標對社會連結感的影響,會分別受到正念、自我慈悲、他人慈悲的完全中介;在『低關愛高自我』類型下,關愛目標對社會連結感的影響,會受到他人慈悲的完全中介;在『低關愛低自我』類型下,關愛目標對社會連結感的影響,會分別受到正念、自我慈悲、他人慈悲的完全中介。本研究針對大學生的輔導與諮商工作以及助人專業者的自我照顧提出相應的建議,另外從研究對象、研究工具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討論了本研究的限制,最後根據學術的需要,討論了未來研究的方向。
  • Item
    正念、課室專注力與考試壓力之關聯性研究─暨正念團體方案之效果評估
    (2016) 吳佳玲; Wu, Jia-L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正念、課室專注力與考試壓力的相關情形,並藉由性別與年級之背景變項,檢視各向度之現況與差異。   本研究對象以分層立意抽樣方式自臺灣北、中、南與東部等四區公立國民中學,實施問卷調查,有效樣本共768人。研究工具包含修編之「臺灣版五因素正念量表」、「課室專注力量表」與「中學生考試壓力量表」三個部分,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多變項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進行統計考驗。並設計小團體方案,採取準實驗設計,以33位國中生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組成員接受為期八週,每週45分鐘之實驗處理;控制組則不進行任何介入。所有成員於團體前後,皆接受問卷施測。所得的資料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進行考驗,以瞭解此團體方案對國中生正念、課室專注力與考試壓力之影響, 最後輔以實驗處理中之回饋單做為正念方案實施成效之佐證與補充。    主要研究結果摘要如下: 一、國中生正念程度大致為中等, 唯在「不評價」向度上略為不足;國中生具備中上的課室專注力,考試壓力程度為中等。二、 國中生知覺之正念程度女性高於男性;在「不評價」向度的正念表現國中一年級高於國中三年級;國中生在課室專注力女性高於男性;考試壓力感受程度女性高於男性。三、正念量表中,除了「不評價」層面與課室專注力量表中各層面呈現顯著負相關外,「覺察」、「描述」、「觀察」及「不反應」層面與課室專注各層面的相關係數皆呈現正相關;國中生課室專注力與考試壓力呈現正相關 。四、正念對於課室專注力皆有正向顯著預測力;正念對於考試壓力有正向顯著預測力;課室專注力對於考試壓力有正向顯著預測力。五、小團體方案實驗組與控制組在「正念量表」與「課室專注力量表」的前、後測分數差異皆不顯著,實驗組在「社會期待及社會比較知覺」向度的考試壓力具有顯著效果。   本研究針對上述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各項建議,以供教育實務工作與後續相關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