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9 of 9
  • Item
    臺灣頂尖大學學生心理資本、自我實現與創新行為關係之研究
    (2023) 孫菁蔓; Sun, Ching-Man
    迎接斜槓世代來臨,企業的競爭力除了有賴於具備高抗壓性的員工外,在營運上也需要有因應時代變動不斷創新的能力,高等教育既作為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如何培育出能展現創新行為的人才以符應市場,以及如何將創新培育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政策,是所有發達國家需要關注的關鍵問題。而能夠實踐創新點子的人通常需要承擔較高的風險性,並且具備較高心理資本以適應環境變遷,就算遇到挫折時,也能保有希望及樂觀的心態,積極面對挑戰。然則,除了強健心理素質外,個體也必須願意追求個人成長與自我實現方才能真正促成創新行為的產生。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頂尖大學學生心理資本、自我實現與創新行為三者之間的關係,採用問卷調查法,並以五所頂尖大學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共回收465份有效問卷,以敘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與結構方程模式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獲致之主要研究結果如下:一、臺灣頂尖大學學生心理資本之整體現況屬中高程度,其中以「希望」層面表現程度最高,以「樂觀」層面表現程度最低。 二、臺灣頂尖大學學生自我實現之整體現況屬中高程度,其中以「開放經驗」層面的表現程度最高,以「自主」層面表現程度最低。 三、臺灣頂尖大學學生創新行為之整體現況屬中高程度,其中以「創新構想執行」層面的表現程度最高,以「創新構想推廣」層面表現程度最低。 四、頂尖大學女性學生之心理資本、自我實現與創新行為明顯低於男性學生。 五、頂尖大學第一類組學生之心理資本、自我實現與創新行為明顯低於第二、三類組學生。 六、頂尖大學大一學生之自我實現明顯低於大四學生。 七、頂尖大學學生心理資本、自我實現與創新行為彼此之間呈正向顯著關係,而心理資本會透過自我實現影響其創新行為,自我實現在心理資本與創新行為之關係中扮演部分中介角色。
  • Item
    北部某校大學生對於反毒機器人教材之使用及衝擊成效評價
    (2023) 姚正容; Yao, Cheng-Jung
    本研究的目的是以無藥物濫用經驗之大學生為對象,以計畫行為理論為基礎,運用反毒機器人教材探討大學生在藥物濫用的介入提升學生對於藥物濫用基本識能及拒絕技能成效與大學生對科技產品反毒機器人的使用評價。本研究共招募大學一至四年級140位學生為研究對象,有效樣本114位學生,實驗組學生接受反毒機器人教材介入,介入時間為5節課,共計250分鐘,對照組學生接受傳統講座式的教學課程,介入時間為1節課,共計50分鐘,二組學生在介入課程前進行前測問卷,於課程教材介入後給予後測問卷。統計方法使用SPSS for Windows version 23.0 進行分析,採用描述性統計、配對 t 檢定、廣義估計方程式及一般多元迴歸分析檢定介入前後之變化成效。研究顯示以反毒機器人教材介入藥物濫用教學之學生在基本識能有顯著進步,並且大學生對於使用反毒機器人之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及行為意圖使用評價皆顯著。大學生對於反毒機器人的使用經驗及涉入程度均獲得較高的回饋,尤其是對於已曾經使用過教育機器人的大學生來說,反毒機器人的使用評價前後測也有顯著。結果顯示本研究工具反毒機器人教材可應用於實際情形,未來可將此工具擴及不僅是大學生的使用,建議可融入校園藥物濫用教學提升學生相關知識與技能。
  • Item
    大學生抗生素用藥素養及使用行為之相關研究
    (2023) 戴怡安; Tai, Yi-An
    本研究旨在了解臺灣大學生的抗生素用藥素養及正確使用行為之現況及其關係。研究對象為在學的大學生,在2023年透過網路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共計482份,研究結果如下。一、大學生的抗生素用藥素養(功能性、互動性、批判性)整體表現中等偏高,但部分知識尚待加強;抗生素的使用行為表現偏良好。二、在功能性素養方面,就讀科系屬「醫藥衛生及社會福利」領域的大學生素養高於科系非屬「醫藥衛生及社會福利」領域者。三、在互動性素養方面,大學生在過去一年曾有醫師、藥師主動說明或提供處方藥物資訊經驗者互動性素養高於無經驗大學生;四年級大學生的素養高於一年級大學生。四、大學生接觸抗生素訊息的管道愈多元,其抗生素用藥素養(功能性、互動性、批判性)能力愈佳。五、以多元迴歸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抗生素用藥素養(功能性、互動性、批判性)可預測正確使用抗生素行為。建議於相關教育活動中針對抗生素藥品特性、抗生素相關知識及細菌抗藥性的風險觀念作加強,以提升大學生的抗生素用藥素養及正確使用行為。
  • Item
    大學生參與社團之個人因素、社團滿意度與生活適應關係研究-以輔仁大學社團學生為例
    (2020) 黃紹喻; Huang, Shao-Yu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參與社團之個人因素、社團滿意度與生活適應之關係,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大學生參與社團滿意度與生活適應問卷」作為研究工具;量表分為個人基本資料、社團滿意度量表、大學生生活適應量表等三個部分,其中個人因素包含性別、年級、就讀學院別、社團參與屬性、社團擔任職務、社團每週參與時數;社團滿意度包含社員關係、學校行政、工作挑戰與組織經營;生活適應則是包括目標適應、學習適應、情緒適應、社會適應等四個因素。 研究對象為私立天主教輔仁大學參加社團與學生自治組織之學生共371人。其中男性166人,女性205人。統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多元迴歸分析。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社團滿意度中,社員關係平均分數最高,工作挑戰與組織經營則最低。 二、生活適應中,目標適應、學習適應平均分數最高,情緒適應則最低。 三、不同年級、就讀學院別、社團每週參與時數對社團滿意度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年級、就讀學院別、社團屬性、社團職務、社團每週參與時數對生活適應有顯著差異。 五、社團滿意度各項因素與生活適應各項因素具有顯著的中度相關。 六、大學生個人因素對於社團滿意度有部分顯著影響關係,所有因素對於生活適應解釋力為13.5%至16.3%。 七、大學生個人因素、社團滿意度對於生活適應有部分顯著影響關係。所有因素對於生活適應解釋力為14.1%至28.8%。 本研究根據以上結果,針對學校單位、社團相關人員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對學校單位、社團相關人員的建議為(一)促進社團滿意度提升大學生的生活適應,(二)結合學校行政與各系所資源輔導社團,加強學生生活適應。最後,對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 Item
    大學生校園投入經驗與就業力發展關係之研究-以北部私立大學為例
    (2019) 蕭宇芳; Hsiao, Yu-Fang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校園投入經驗與就業力發展的關係,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大學生校園投入經驗與就業力發展量表」作為研究工具;量表分為個人基本資料、校園投入經驗量表及就業力發展量表等三部分,其中個人因素包括性別、就讀年級、就讀學院領域、住宿情形、社團參與情形及工讀經驗;校園投入經驗包括學術投入及非學術投入(人際投入、課外活動參與經驗);就業力則是包括工作責任紀律、持續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抗壓性、職涯規劃能力及領導能力等九大因素。 研究對象為北部八所私立大學高年級生,共572人,其中男性225人,女性347人。統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多元迴歸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校園投入經驗中,人際投入平均分數最高,課外活動參與經驗則最低。 二、就業力發展中,工作責任紀律平均分數最高,職涯規劃能力平均分數最低。 三、不同性別、就讀年級、就讀學院領域、住宿情形、社團參與情形及工讀經驗對於校園投入經驗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性別、社團參與情形及工讀經驗對於就業力發展有顯著差異。 五、校園投入經驗各項因素與就業力發展各項因素具有顯著的中度相關。 六、大學生校園投入經驗中,「學術投入」、「人際投入」對所有就業力都有顯著的正向關係,而「課外活動參與經驗」除工作責任紀律外,對於其他就業力均有顯著正向關係。所有因素對於就業力發展解釋力為19.4%至32.8%。 本研究依據以上結果,並針對學校相關單位、大學生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對學校相關單位建議為(一)發展多元課外活動方案,以提高校園投入經驗,(二)幫助大學生瞭解社會趨勢,以面對未來就業發展及(三)結合學生事務處各單位及系所資源,加強學生就業力發展;對大學生方面建議為(一)積極參與校園活動,累積校園投入經驗,(二)加強師生互動,增進學術投入及(三)加強與社會連結,瞭解社會趨勢。最後,對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 Item
    台灣大學生的墮胎知識、態度與健康照護服務需求
    (2011) 楊季華; Yang, Chi-Hua
    本研究之目的主要在瞭解大學生之墮胎知識、態度與健康照護服務需求;分析比較台灣不同背景變項大學生之墮胎知識、態度與照護服務需求之差異情形;並進一步探討大學生的墮胎知識與墮胎態度的相關情形;最後探究大學生之人口統計變項、墮胎知識與墮胎態度對健康照護服務需求之預測力。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對象為全國25所大學955名學生,研究工具為「大學生的墮胎知識、態度與健康照護服務需求」問卷。問卷內容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墮胎態度」,包含:胎兒權、女性生殖自由、母胎關係、良知、胎兒道德地位階段、硬理由和軟理由等七面向;第二部分為「墮胎知識」,包含:受孕、墮胎方法、安全墮胎;和墮胎法律等四面向;第三部分為「健康照護服務需求」,包含墮胎前考慮階段、墮胎後復原階段二面向;第四部份為「個人基本資料」。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t-test)、多變量變異數分析(MANOVA)、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一、大學生對墮胎知識瞭解程度由高至低依序分別為:「墮胎法律」、「墮胎方法」、「安全墮胎」和「受孕」知識。 二、大學生對墮胎態度贊同情形由高至低依序分別為:「硬理由」、「良知」、「女性生殖自由」、「軟理由」、「母胎關係」、「胎兒權」和「胎兒道德地位階段」。 三、大學生對「墮胎前考慮階段」和「墮胎後復原階段」兩個階段的健康照護服務之需求,幾乎同等重要。 四、大學生的墮胎知識因性別、年級、學群背景、不同修習課程或聽過相關演講、家庭社經地位、男女朋友交往經驗、性經驗、聽聞大學同儕墮胎經驗之不同而有差異,但在學校所在地、學校宗教屬性、宗教信仰虔誠度、墮胎經驗等方面則未達顯著差異。 五、大學生的墮胎態度因性別、年級、學群背景、不同修習課程或聽過相關演講、學校所在地、學校宗教屬性、家庭社經地位、宗教信仰虔誠度、男女朋友交往經驗、性經驗、聽聞大學同儕墮胎經驗之不同而有差異,但不因墮胎經驗而有顯著差異。 六、大學生的墮胎知識與墮胎態度有顯著正相關。 七、大學生個人背景變項中的「墮胎經驗」和「家庭社經地位」對「整體健康照護服務需求」有預測力。 八、墮胎態度中之「硬理由」、「胎兒權」、「母胎關係」、「良知」、「胎兒道德地位階段」、「女性生殖自由」對「整體健康照護服務需求」有預測力。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對大學生、學校、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及後續研究之建議。
  • Item
    健走運動健康促進計畫對大學生睡眠品質改善之效果研究-以某國立大學一年級學生為例
    (2012) 何忠鋒; Chung-Fong Ho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健走運動健康促進計畫介入,對大學生睡眠品質之改善效果。以某國立大學一年級日間部835名學生為母群體,先採「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調查後,徵求PSQI>5分睡眠品質不佳者,並同意參加者,隨機分為兩組,最後完成實驗者,共有93人(實驗組44人,對照組49人)。實驗組施以八週,每週3次,每次30分鐘,訓練強度為個人最大心跳率65%~85%的「健走運動訓練」,及5次,每次30分鐘的「健走運動健康促進衛生教育課程」,對照組則不給予任何介入。兩組均接受前、後測,並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進行資料處理。本研究之重要結果如下: 一、在心理因素方面,實驗組後測的壓力、前途發展及憂鬱程度的得分,均顯著優於對照組。 二、在睡眠衛生習慣方面,實驗組後測的睡眠習慣、飲食習慣、運動習慣、睡眠環境及網路使用習慣的得分,均顯著優於對照組。 三、在睡眠品質方面,實驗組後測的主觀睡眠品質、睡眠時數、睡眠困擾及睡眠品質 (PSQI) 總分的得分上,均顯著優於對照組。   本研究顯示八週的健走運動健康促進計畫,對研究對象的心理因素、睡眠衛生習慣及睡眠品質,皆有顯著的改善效果。根據研究結果建議教育主管單位應針對大學生研發一套完善之運動與睡眠衛生教育課程,以增進其健康。
  • Item
    大學生死亡態度與死亡教育需求之研究-以某私立大學為例
    (2010) 羅雯馨; Wen- Hsin Luo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大學生死亡態度與死亡教育之需求,以九十八學年度第二學期就讀於某私立大學一、二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系統抽樣方式,共獲得有效樣本388人,以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e’s或Dunnett’s T3事後比較、皮爾森積差相關進行資料統計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1、大學生的死亡態度以中性接受為主,死亡恐懼與死亡逃避次 之,逃離接受分數最低。 2、大學生對死亡教育需求度高,尤其是「人生、生命與命運」 平均得分最高,其他依次為「臨終關懷與死亡準備」、「面對生 死與生死倫理」、「靈魂、輪迴與死後世界」、「死亡的原因、體驗與意義」、「殯葬習俗」、「宗教、戰爭與生死」。 3、大學生的性別、年級、宗教信仰、宗教虔誠度、身心健康狀 況、家中曾討論死亡的問題、曾修習過生死教育課程、接觸 大眾媒體有關死亡的報導、閱讀與死亡有關的書籍文章及影 響對死亡態度最深者之不同,在死亡態度各層面上有顯著差 異。 4、大學生的性別、年級、宗教信仰、宗教虔誠度、在家排行與 家庭社經地位、家中曾討論死亡的問題及影響對死亡態度最 深者之不同,在整體死亡教育需求與各層面上有顯著差異。 5、大學生的死亡態度,除了「死亡逃避」與其整體死亡教育需求 無顯著相關,其餘四個層面皆呈現正相關。
  • Item
    以健康信念模式探討大學生接種流感疫苗意圖之影響因素
    (2016) 廖冠甯; Liao, Guan-Ning
    本研究以健康信念模式探討大學生接種流感疫苗意圖之影響因素,研究對象為103學年度在學之大學學生,以結構式問卷進行調查,於臺北市三所大學進行取樣,得有效問卷共計629份。重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流感自覺罹患性、流感自覺嚴重度、流感疫苗接種自覺行動利益皆屬中上程度,流感疫苗接種自我效能、流感疫苗接種意圖屬中等程度。 二、研究對象流感自覺罹患性、流感疫苗接種自我效能與流感疫苗接種意圖呈顯著正相關,而流感疫苗接種自覺行動障礙與流感疫苗接種意圖呈顯著負相關。 三、曾上網搜尋流感疫苗相關訊息、曾接種流感疫苗、曾得過流感、醫事人員建議、親友建議接種及從衛生單位獲得相關訊息與研究對象流感疫苗接種意圖呈顯著差異。 四、流感自覺罹患性、流感疫苗接種自我效能、親友建議接種、曾上網搜尋流感疫苗相關訊息、過去曾接種流感疫苗能有效預測大學生接種流感疫苗意圖。 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學校與政府單位在宣導流感疫苗接種上可著重提升學生流感罹患性感知、流感疫苗接種自我效能及搜尋流感資訊之電子健康素養,及鼓勵學生多與親友討論流感疫苗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