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代理教師的生涯資訊行為研究
    (2024) 黃舒苑; Huang, Shu-Yuan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國中代理教師的生涯發展階段及其生涯資訊行為之特色。參與半結構式訪談之研究對象共12位,包含6位代理教師、6位曾任代理之正式教師。訪談資料分析後,主要結果顯示如下:1. 關於目前的生涯階段,受訪代理教師之回應大致呼應學者由教師服務年資的區分;受訪正式教師的觀點則反映其獲得正式教職後的身分及心態轉變。2. 關於生涯資訊行為,本研究探討受訪者的資訊需求以及資訊分享。而根據受訪教師表示,所需求的資訊包含教學、行政以及教師自我成長等主題;除了此些主題,所分享的資訊另外尚包含情緒的抒發。3. 由於網路的便利性,網路乃是受訪者搜尋資訊的主要管道。然而也因為網路傳播的無遠弗屆,導致受訪者對於透過網路分享資訊有所顧慮。4. 無論處於何種生涯發展階段,所有受訪教師對於教學或行政相關的資訊均持續有所需求。而曾任代理之正式教師中,部分受訪者指出自從通過教師甄選後,因應別人詢問與需求而分享的資訊,主要則與甄試相關。依據分析結果,本研究進一步對師資培育單位之資訊平臺提出建議。
  • Item
    代理教師自我認同的戲劇理論分析──以台中市國文代理教師為例
    (2024) 曾晴; Tseng, Ch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代理教師在教學生涯中,對於自身身分的特殊性是否會產生自我認同的差異,將代理教師現況分為三個面向分析之:政策法規、學校行政、師生關係,藉由半結構訪談法深入訪談台中市國中代理教師,進而了解代理教師在教育體系中的立場、角色及狀態,再更進一步整理出不同代理職缺及師生關係對於代理教師自我認同的真實想法並提出具體建議,最終,與自我認同理論相結合,以獲知該各面向與代理教師自我認同的相關性。文中採用半結構訪談法針對代理教師進行訪談,使研究參與者有更自由的表達空間。將研究參與者限縮於重點都市──台中市,使訪談研究中的年資計算方式、工作時數、課業壓力等有所聚焦。並以與學生接觸時間最長的國文科目作為研究對象的條件,使師生互動的面向更容易在訪談過程中呈現。研究者先根據文獻探討,分析代理教師在法規制度、行政工作、師生關係這三面向可能產生的現況,並以Goffman的戲劇論為基礎,探討此狀態是否影響代理教師的自我認同,以此主題形成訪談大綱。根據研究結果可推知代理教師在教育體系中,由於政策法規下雇傭性質的不同和教育現場身分的特殊性,代理教師需要應對各種非本職的工作及不平等額外責任,進而影響他們的自我認同和職業發展,也凸顯了代理教師在教育體系中的弱勢地位。然而,代理教師的心路歷程是一個動態、多元的發展過程,包括對自我價值的認知、對教學事業的熱情和對工作條件的關注。研究結果顯示,當代理教師面對諸多不平等和不確定的職場處境,代理教師仍會選擇積極應對,努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並持續追求自身在教學事業中的價值。代理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逐漸體認到自己的價值和使命,並開始更加關注自己的權益,包括工資、工時以及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並希望藉由不同程度的發聲,使政府能正視代理教師的困境,從政策和社會觀念上進行更多的改革和支持。
  • Item
    是教育工作者還是教育勞工?從異化和壓迫的觀點看代理代課教師的困境
    (2021) 陳婉琦; Chen, Wan-Qi
    本研究以異化的四個層面與壓迫的五個面向呈現代理代課教師的困境。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方法,以半結構式的問卷與六位目前在國中代理代課的教師進行深度訪談。經由訪談與資料分析過後,除了呈現代理代課教師可能出現的異化與壓迫現象,包含了工作、親師生關係的維持、與同事的相處以及教師本身類本質的異化現象;也呈現代理代課教師遭遇剝削、邊緣化、無力感、文化帝國主義以及暴力等不同面向的壓迫。本研究分析後得出了以下結論:(一)代理代課教師工作是種扭曲的現象;(二)代理代課教師受到全面性的壓迫而形成次等的身分;以及(三)結構性的異化與壓迫導致代理代課教師無法翻身。期待透過本研究的分析能讓代理代課教師的處境能被看見與同理。最後本研究提出兩方面的省思。首先在理論方面,對於理論適用性方面,雖然並非所有代理代課教師都會受到每一種壓迫與異化的現象,但是每一位代理代課教師可能都會受到不同形式的壓迫,異化的程度也有所不同:針對研究對象方面,由於每位代理代課教師的背景不同,所以遭遇到的異化與壓迫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後續的研究可以再增加不同階級、年齡、性別、學歷背景等等的面向進行更多元性的探討;此外,社會脈絡層面的變動可能也會形成新的問題,如同新的政策可能也會加深到代理代課教師的困境。另一方面的省思則是屬於實務層面,本研究最後提出希望能夠以不同的方式理解代理代課教師,除了指出代理代課教師在工作層面的困境外,也認為代理代課教師需要被尊重。
  • Item
    代理等於不專業?─國民小學代理教師專業社會化歷程之探究
    (2016) 莊雅君; Chuang, Ya-Chun
    近年來因為各項教育改革,對於教師專業的要求越來越高,也漸趨重視,國家更透過各種教師專業成長計劃的實施,希望提升教師專業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然而,一位教師的專業社會化歷程是從個人信念、社會結構與學校文化等各方面交織而形成,因此歷程的轉變都不盡相同。 目前台灣的國小教育現場當中,有著數量龐大的代理教師族群,在學校內其工作與正式教師並無不同,但因為身分認同上的差異,常會被貼上不專業的標籤,那麼代理教師專業社會化歷程將會如何進行呢?本研究將以敘事研究進行探討,透過深度訪談兩位代理教師,描繪出其個人專業成長故事,進而重現與還原他們的專業社會化之歷程,並利用教育社會學中的微觀互動論深入討論此歷程對於他們教師路上的影響。 由兩位國小代理教師的故事中可以發現,其教育信念、師生互動、親師溝通與人際互動等方面,都會受到個人、學校與社會的影響。根據資料分析與討論,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代理教師對個人專業具有正向認同。 二、代理教師經常面臨專業認同的歧異。 三、代理教師在正負拉力之間尋求專業成長。 四、結構下的枷鎖─找不到認同感的代理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