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員工協助方案人員面對保密議題之倫理判斷歷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9-12-??) 張素惠'; 莊謹鳳; 王智弘; Su-Hui Chang, Jin-Fong Chuang, Chih-Hung Wang
    本研究旨在探討員工協助方案人員面對保密議題之倫理判斷歷程研究。針對六名企業內部EAPs人員採個別深度訪談,以敘說研究中採用「類別-內容」進行質性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企業內部EAPs 人員會涉及不同型態的保密議題,並會經歷衝突、判斷與影響階段歷程:一、在衝突階段會遭遇:1. 行政力量介入EAPs 運作,導致保密兩難的壓力;2. 當事人對保密知覺態度的差異;3. 涉及保密例外與預警責任的衝突;二、在判斷階段會考慮五個面向:1. 以員工協助方案人員倫理守則作為基礎判斷;2. 考量個案的權益是否受到傷害作為判斷;3. 以個案最大福祉作考慮;4. 評估並啟動相關資源協助;5. 善用知情同意並尊重當事人自主決定權;三、在影響階段會透過支持系統協助並找到自身調適的方法:1. 內部自我調適;2. 尋求外部支持系統協助;3. 重新定位EAPs 服務功能;4. 調整因應策略。這些歷程將會不斷沉澱與思考,逐漸形成下一次處理倫理衝突事件的經驗判斷。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
  • Item
    台北縣督學教育視導倫理之研究
    (2007) 呂明春; Lu, Ming-chung
    臺北縣督學教育視導倫理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臺北縣督學教育視導倫理的面向及內涵;並分析臺 北縣學校教育人員及督學對督學教育視導倫理內涵的看法;再根據研究結論,提 出建議以供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督學參考。 本研究使用問卷調查法與訪談法進行資料之蒐集。以自編「臺北縣督學教育視導倫理調查問卷」,針對84所學校及10名督學進行調查。總計發出問卷858份;回收622份,回收率72%;剔除資料填答不全及有明顯反應心向的問卷,有效問卷527份,有效回收率61%。根據受試者的填答結果,分別以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分析。訪談法則針對1位校長、1位主任、1位組長、1位教師及2位督學,以自編之半結構訪談大綱進行訪談。 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臺北縣督學教育視導倫理,可以包含五個層面:批判倫理、正義倫理、徳行 倫理、效益倫理及關懷倫理。各層面包括重要的內涵。 二、不同性別人員,在五種應該具備的倫理層面,意見並無顯著差異。在實際具 備的方面,效益倫理、徳行倫理、批判倫理及正義倫理層面,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學歷人員,在應該具備的批判倫理層面,意見有顯著差異。在實際具備 的方面,徳行倫理、正義倫理、批判倫理及效益倫理層面,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服務單位人員,在應該具備的效益倫理及關懷倫理層面,意見有顯著差 異。在實際具備的方面,五種倫理層面皆有顯著差異。 五、不同單位規模人員,在應該具備的關懷倫理及批判倫理層面,意見有顯著差 異。在實際具備方面,批判倫理、關懷倫理、效益倫理及徳行倫理層面,有 顯著差異。 六、不同職務人員,在應該具備及實際具備的五種倫理層面,意見有顯著差異。 七、不同年齡人員,在應該具備的關懷倫理、批判倫理及徳行倫理層面,意見有 顯著差異。在實際具備方面,五種倫理層面皆有顯著差異。 八、建構臺北縣督學教育視導倫理準則,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研究結論,本研究針對臺北縣督學、地方政府以及未來的研究,提出數項建議以供參考。
  • Item
    自我生命的樹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0-07-??) 張鍠焜
    傅柯主張人應當是倫理的主體,透過「自我的技藝」,如同藝術創作般塑造自己的生命,亦即傅柯認為人不應被動地受社會既定的倫理準則所規定,而應自主地設計、創造自己的生命型態。同樣的,儒家的孟子亦認為倫理實踐不是接受外加的規範,而是不斷地鍜鍊與擴充內在的道德情意,使自己的生命成為「道德的」。傅柯和孟子同樣主張倫理應是一種自我修養,然而孟子強調自我修養應朝向道德人格的培養;傅柯則主張應把生命型態的設定交付個人主觀決定,而未必是道德的型態,這是二者的根本差異。
  • Item
    大專學生之責任感與自我統整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88-06-??) 何英奇; YING-CHYI 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