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1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108課綱下國中公民與社會科初任教師專業發展歷程之研究(2024) 李欣頤; Li, Hsin-Yi本研究旨在了解108課綱下國中公民與社會科初任教師的專業發展歷程,並著重討論職前師資培育、教育實習與初任教師等階段,希冀描繪出教師在上述時期所呈現的教師專業樣貌與轉變,以及當中面臨的挑戰及因應。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法,以兩名出身於108課綱師資培育的國中公民與社會科初任教師作為個案對象。研究過程以深度訪談為主,並輔以觀察、文件等資料佐證,於分析後綜整研究發現與討論。針對兩名個案教師在108課綱下的專業發展歷程,本研究之發現如下:一、教師專業的發展以理論作為奠基,藉由與實務的連結、進入現場後與學生的互動而逐漸深化。二、職前師資培育階段發展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但具體實踐於初任教師階段趨於務實。三、透過持續性地反思與滾動式修正,教師在階段的轉換中能逐漸展現更具自信的教師專業姿態。此外,本研究也就教師專業發展歷程中的挑戰和因應提出以下見解:一、面對制度與現實的侷限性,教師的作法多半為「接受、轉念、再行動」。二、在學校氛圍、同儕文化與學生行為的三重夾擊下,教師僅能退而求其次。三、108課綱下初任與代理教師的雙重身份,為教師專業發展設下一道阻礙。根據以上結論,研究者進一步針對師資培育制度與後續研究提供相關建議,期待對未來初任教師專業發展之推動有所助益。Item 臺北市國小普通班初任教師對身心障礙學生教學信念與實踐之探究(2023) 方春嵐; Fang, Chun-Lan融合教育於國內施行多年,但仍能發現普通班初任教師遭遇困境。本研究試圖理解臺北市國小普通班初任教師對身障學生抱持的教學信念及教學實踐情形,採哲學詮釋學的研究取向,主要以半結構式訪談四位初任教師,輔以相關文件及省思札記交叉檢核,透過詮釋循環分析,產生對教學信念與實踐的理解如下。四位初任教師重視身障學生在校學習與生活適應情形,將教導身障學生視為自身責任,以同理、尊重的心態看待個別差異,並相信融合教育班級可促進身障及一般學生的社會互動能力。四位初任教師會依身障學生特質進行差異化教學,落實預防性的班級經營措施,亦主動介入處遇性的輔導策略或尋求資源,並與身障學生及其家長建立良好關係。他們對身障學生的教學信念大多引領其教學實踐,時而因現實因素致兩者間產生落差,偶感無力或兩難,兩者亦具有交互作用現象。四位初任教師對身障學生教學信念的形塑歷程多發生在其求學及職前師培時期,其他發展歷程多發生在進入教學現場後,影響教學信念的因素小至個體本身,大至時間系統。最後,根據本研究的理解,研究者對實務現場提出反思個人經驗、提供增能資源或合作諮詢、於職前加強相關知能的建議,未來研究則可納入特殊需求學生、長期追蹤教學信念及探究親師和普特教師之溝通合作模式。Item 國小特殊教育教學輔導教師參與初任教師導入方案之研究(2023) 廖冠評; Liou, Kuan-Ping特教領域中,教學輔導教師在導入輔導方案中是靈魂人物,但以他們為焦點的研究數量偏少。可謂,在研究中教學輔導教師往往是配角。本研究旨在探究教學輔導教師投入導入輔導的動機以及信念,透過教學輔導教師的觀點,理解他們與初任教師的互動關係,並聚焦在教學輔導教師在導入輔導歷程中的專業成長以及需求。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藉由訪談、觀察以及研究札記等資料,形成教學輔導教師在參與導入輔導方案中的立體面貌,本研究結論與建議如下:壹、導入輔導方案的運作-教學輔導教師層面 教學輔導教師除了具有支持性及專業性角色外,他們同時也是一名「資源網絡連結者」,協助初任教師形成社群網絡來建立關係。在導入輔導的歷程中,教學輔導教師協助初任教師整合理論與實務,以發展問題解決策略。以制度層面而言,教學輔導教師的成員固定且為數過少,如透過培訓提高教學輔導教師的數量,較能夠舒緩導入輔導吃重的量能。 貳、導入輔導方案的歷程-教學輔導教師與初任教師之間 在導入輔導的歷程中,雙方關係的型態初期-關係建立期,以支持性為主;中期為實質輔導期,雙方關係型態有多元的發展,包含「單向指導型」、「互動熱絡型」以及「平淡疏離型」;後期雙方關係將轉變成亦師亦友的狀態。此外,教學輔導教師與初任教師對導入輔導方案產生共識,則能幫助導入輔導運作過程更為順利。 參、教學輔導教師的動力、信念與專業成長 教學輔導教師間的同儕團體動力,有助於他們加入並且長期投入於導入輔導方案中。而支撐他們持續投入導入輔導的歷程,其信念源自於導入輔導確實能夠提供初任教師支持,並且幫助特教學生有更好的學習品質。此外,教學輔導教師在導入輔導歷程中並非單向付出,而是在教學相長中有專業的成長,同時也有精進成長的需求。Item 特殊教育教師跨校專業發展的團體運作歷程之研究(2021) 王永慈; Wang, Yung-Tze本研究旨在探討特殊教育跨校導入方案的團體運作以發展屬於特殊教育教師的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針對參與幸福市(匿名,臺灣北部某一縣市)的特殊教育導入方案的初任教師及輔導教師,以質性研究法進行為期一年的觀察和訪談,並將之整理成觀察分析表、逐字稿與研究札記,以探討特殊教育跨校導入方案的團體運作歷程。 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 特殊教育初任教師的難題主要以學校運作為主。 二、 特殊教育教師的工作內涵多元需同時融合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的專業知能。 三、 特教初任教師和輔導教師呈現「初任─專家」發展階段。 四、 資深輔導教師存在專業發展上的困境。 五、 導入方案在運作近似學習社群,但在人際上卻更接近輔導教師制度。 六、 特殊教育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的經驗參差不齊。 七、 初任教師與輔導教師之關係變化: 1. 初始期時初任教師與輔導教師彼此陌生,交流較少,因此專業發展和學習也就較少。 2. 中/後期的觀課輔導時期,教師之間已漸漸熟悉,互動的頻率也提高,且因為有各別指派輔導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習的交流也明顯提升,甚至部分交流已經呈現連結的狀態,產生專業學習社群建立的趨勢,但此種現象在輔導教師身上還是較少看見。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發現對實務以及未來研究等提出相關建議,並希望透過本研究擴展國內對特教教師初任導入及教師專業社群上之研究。Item 以品味策略為調節角色:國中初任與資深教師品味信念與圓滿人生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22-03-??) 陳柏霖; Po-Lin Chen品味是指人們有正向經歷並有策略調節正向情緒以應對正向事件。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初任與資深教師的品味信念、品味策略及圓滿人生之關係。初任教師207位,資深教師413位參與本研究。研究方法採用描述統計、t檢定、階層迴歸等分析方法進行檢定。研究結果發現:1. 國中初任教師在預期、回憶、品味策略、與人分享及行為表達的平均得分,均顯著高於資深教師。2. 國中資深教師在圓滿人生、仁福──正向情緒、玩福──全心投入、和福──意義認同、敬福──勝任要求、及樂福──樂天知命上的平均得分,均顯著高於初任教師。3. 資深教師的品味策略及其各因素(行為表達、記憶建構、自我激勵、感知敏銳、比下有餘)在品味信念與圓滿人生間扮演調節角色。4. 初任教師的品味策略未在品味信念與圓滿人生間扮演調節角色。基於上述發現,針對教育實踐與未來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議作為參考。Item 國民小學初任教師教學挫折與復原力之研究(2020) 黄馨儀; Huang, Sin-Yi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初任教師遭遇教學挫折的狀況,其提升復原力之歷程與方法。主要的研究目的有三,首先探究國民小學初任教師教學挫折的來源;其次分析國民小學初任教師面臨教學挫折的因應歷程;最後探討國民小學初任教師提升復原力的影響因子及其運作模式。 本研究為個案研究,研究對象為台中市國民小學擔任六年級班級導師之正式教師。研究者採訪談、觀察、文件分析等質性研究方法進行資料蒐集,並進一步分析資料與歸納研究結果。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獲得研究結論如下: 一、 初任教師的教學挫折來源主要為教師知能與期望間的落差及歸因錯誤 初任教師容易對學生抱太大期望,對教學也充滿美好想像,但往往個人的教學知能、經驗並不充足,無法達成期望或目標。而歸因錯誤也常會導致無法順利解決教學困境,所以當初任教師在期望與能力未達平衡前以及歸因錯誤時,都會產生教學挫折。 二、 國民小學初任教師教學挫折的因應歷程可分為七階段 包含「積極尋求外在支持系統」、「不斷自省及自我否定」、「消極逃離挫折情境」、「重新定義挫折情境」、「證明自我能力、自求突破」、「接受現實」、「回歸初衷」。 三、 國民小學初任教師挫折復原力的運作模式隨著因應歷程而來回變動四種模式 包含「外在支持系統抵抗挫折感的補償模式」、「身心平衡的重建歷程模式」、「失落的重建歷程模式」、「自我評估、複製經驗的免疫模式」、「自求突破的免疫模式」、「改變看法的補償模式」、「教學挫折鞏固初衷的挑戰模式」。 並根據研究結果,在教學挫折方面,對學校機構、國小初任教師、未來研究方向三個面向提供具體建議。 一、 政府、學校機構方面 (一) 初任教師導入研習增加剛過初任階段教師心路歷程分享及延長共學社群年限 (二) 學校建立初任教師支持系統及增加初任教師輔導管道 二、 初任教師方面 (一) 面對教學挫折要正向積極、冷靜分析並制定因應策略 (二) 紀錄初任教師教學歷程檔案 (三) 保持正向積極態度,並莫忘初衷 三、 未來研究方向 (一) 以研究題目而言,可針對初任教師行政、親師溝通、人際方面挫折做更深入的探究 (二) 以研究對象而言,可深入探討專家教師和初任教師在教學挫折與復原力的比較Item 初任教師運用有效教學策略進行七年級公民教學之行動研究(2019) 黃文宣; Huang, Wun-Syuan本研究以行動研究為取徑,旨在探討初任教師運用有效教學之策略於國中七年級公民課程中,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以各種的有效教學策略,透過共同備課的運作與觀察,一方面瞭解教師的有效教學策略,並同時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 學生的學習成效可從各層面而論,依照多元評量的方式,可從學生的課堂表現、學習回饋單做評量。可發現實施有效教學的行為確實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在教師方面,可以透過共同備課,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本研究的發現如下: 一、有效教學策略能提升初任教師的教學專業成長。 二、有效教學策略可與共同備課運作模式相結合。 三、有效教學策略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四、教學應具體化、以遊戲做為評量的方式一。 根據上述研究發現,提出下列研究建議: 一、對於教師的建議:作為初任教師應嘗試多種教學法的運用。 二、對於共同備課的建議:要確實落實共同備課,引入素養導向的教學。 三、對於未來教學研究者的建議:建構屬於自己有效的有效教學模式。Item 國小初任教師班級經營實施與決定之個案研究(2014) 林祐如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初任教師在班級經營的實施與決定過程。主要的研究目的有三:首先瞭解國小初任教師班級經營的理念與規畫;其次分析國小初任教師班級經營實施與決定的過程;最後探討國小初任教師對班級經營反思後的決定與改變。 本研究為個案研究,研究對象為新北市國民小學擔任五年級班級導師之正式教師。研究者採觀察、訪談、文件分析等質性研究方法進行資料蒐集,並進一步分析資料與歸納研究結果。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獲得研究結論如下: 一、初任教師在教育和班級經營上的理念主要注重學生的品格教育、美感教育和生活教育;開學前的班級經營規畫主要著重在教室環境的準備、學生基本資料的瞭解和親師溝通三個面向。 二、初任教師在班級經營的實施與決定包含課程與教學、教室環境、班級常規、學生不當行為處理、人際關係的經營和融合教育等面向,且在班級經營的實施與決定中,必須對融合教育進行審慎的考量。 三、初任教師常常必須面對臨時性的兩難情境,考慮當下的條件與限制,有限度的做出令人滿意的決定;並且對班級經營進行反思後,適當的改變自己的決定。 並根據研究結果,在班級經營方面,對國小初任教師、學校機構、未來研究方向三個面向提供具體建議。Item 國中公民科初任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發展之研究(2015) 黃品瑄; Huang, Pin-Hsuan初任教師在離開師培機構、進入教育現場之後,往往容易深陷初任教職的泥淖,產生所謂現實震撼。在教學過程中,透過不斷的調整與轉化,初任教師才慢慢摸索與試圖建立屬於自己的學科教學知識。然而,以國中公民科而言,學生不論在公民知識、公民態度或公民行動實踐的能力培養,都必須仰賴公民科教師的教學轉化,可見國中公民科初任教師發展學科教學知識的重要性。 是以,本研究旨在透過探討兩位國中公民科初任教師發展學科教學知識之歷程、困境,及面對困境的因應之道。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取向,蒐集資料的方法以深度訪談為主,輔以觀察及文件分析。 本研究之主要研究結論: 1. 學科教學知識從實習階段開始具體發展,進入初任階段後受現實因素影響,學科教學知識的發展漸趨效率化。 2. 兩位初任教師的學科教學知識偏向生活經驗中心、學習者中心、教科書中心。 3. 學科教學知識發展困境與教育現實因素有密切關聯,兩位初任教師面臨困境時因擁有正向教師信念而能積極面對、不停尋找因應之道。 希冀藉由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給予相關研究者或教學者作為參考,亦期能回饋母校之師培單位。Item 台北縣國民中小學資源班初任教師工作困擾與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2007) 朱盈潔; Chu Yingjie摘 要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台北縣國民中小學資源班初任教師之工作困擾與專業發展需求,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性別、教育階段、資源班教學年資、特教專業背景、服務經歷、學校規模)之工作困擾與專業發展需求的差異,以及瞭解工作困擾與專業發展需求之間的相關情形。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148位台北縣國民中小學合格資源班初任教師。研究工具為自編之「台北縣國民中小學資源班初任教師工作困擾與專業發展需求問卷」,資料分析採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Pearson積差相關,歸納結論如下: 一、資源班初任教師之整體工作困擾屬於稍有困擾程度,教學、諮詢、個案管理、評量、行政層面均屬於稍有困擾程度,諮詢層面明顯高於其他層面;而資源班初任教師於專業發展需求之整體與五個層面均屬於稍有需求程度,「行政」層面明顯低於其他層面。 二、不同性別與特教班任教年資之資源班初任教師於工作困擾及專業發展需求上均無明顯差異。 三、國小資源班初任教師之工作困擾與專業發展需求均明顯高於國中資源班初任教師。 四、不同資源班教學年資在工作困擾上有明顯差異,但於專業發展需求上無明顯差異。 五、「特教系畢業」組工作困擾明顯高於「特教學分班」組,而不同特教專業背景於專業發展需求上也有明顯差異。 六、無普通班任教經驗之資源班初任教師工作困擾明顯高於任教「1-5」年者,而不同普通班任教年資於專業發展需求上也有明顯差異。 七、不同普通班級數之資源班初任教師於在工作困擾上無明顯差異,但「49-71班」組之專業發展需求明顯高於「48班以下」組。 八、不同特教班級數與資源班級數之資源班初任教師於工作困擾與專業發展需求上均無明顯差異。 九、專業發展需求總分與工作困擾總分為中度相關;「諮詢」層面之專業發展需求得分與工作困擾總分及「評量」、「教學」、「個案管理」、「諮詢」等層面為高度相關;專業發展需求之「行政」層面與工作困擾之「諮詢」層面、為中度相關。 關鍵字:資源班、初任教師、工作困擾、專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