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4
  • Item
    從臺灣經驗探討馬來西亞獨中教師專業發展的可行運作策略
    (2024) 沈心慈; Sim, Sin Chie
    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促進教師實踐教育改革,為學生帶來優質教學的重要條件。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在職教師專業發展的推動經驗,以作為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推動教師專業發展時之參考。首先,分析臺灣在推動教育改革脈絡下,教師專業發展之運作與成效;次者,了解馬來西亞獨中教師的專業發展參與現況與需求;最後,從臺灣經驗的反思,提出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可行方式。本研究採質性與量化的混合方法為研究取徑,蒐集研究資料。以文件分析方式瞭解臺灣教師專業發展之相關文件;以訪談臺灣相關人員蒐集臺灣在新課綱改革脈絡下,教師專業發展運作方式與成效。以問卷調查方式蒐集全國華文獨立中學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想法,了解教師的參與現況與專業發展需求。接著,整合臺灣經驗與華文獨立中學教師需求,提出華文獨立中學教師專業發展之建議,再以訪談華文獨立中學專業發展推動單位與學校行政,來檢視建議之可行性,以此達到探究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根據本研究之分析,獲致以下結論:一、臺灣以中央、地方、學校層級落實教育改革推廣與教師專業發展推動,具備由上而下及由下而上的推廣特色,從多方面強化教師專業能力。二、華文獨立中學的教師專業發展培訓多以理論為重,無法全然滿足教師對提升專業素養的期望;教師希望參與更多帶領實作演練的研習工作坊,強化教學策略。三、華文獨立中學可從中央層級的宣導、區域教師發展與資源中心的建置與研習工作坊著手推動,以及從校本層級的行政團隊、教師社群與公開觀課著手推動。最後,根據上述研究結論,提出對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教師專業發展實務推動與未來相關研究之建議。
  • Item
    108課綱下國中公民與社會科初任教師專業發展歷程之研究
    (2024) 李欣頤; Li, Hsin-Yi
    本研究旨在了解108課綱下國中公民與社會科初任教師的專業發展歷程,並著重討論職前師資培育、教育實習與初任教師等階段,希冀描繪出教師在上述時期所呈現的教師專業樣貌與轉變,以及當中面臨的挑戰及因應。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法,以兩名出身於108課綱師資培育的國中公民與社會科初任教師作為個案對象。研究過程以深度訪談為主,並輔以觀察、文件等資料佐證,於分析後綜整研究發現與討論。針對兩名個案教師在108課綱下的專業發展歷程,本研究之發現如下:一、教師專業的發展以理論作為奠基,藉由與實務的連結、進入現場後與學生的互動而逐漸深化。二、職前師資培育階段發展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但具體實踐於初任教師階段趨於務實。三、透過持續性地反思與滾動式修正,教師在階段的轉換中能逐漸展現更具自信的教師專業姿態。此外,本研究也就教師專業發展歷程中的挑戰和因應提出以下見解:一、面對制度與現實的侷限性,教師的作法多半為「接受、轉念、再行動」。二、在學校氛圍、同儕文化與學生行為的三重夾擊下,教師僅能退而求其次。三、108課綱下初任與代理教師的雙重身份,為教師專業發展設下一道阻礙。根據以上結論,研究者進一步針對師資培育制度與後續研究提供相關建議,期待對未來初任教師專業發展之推動有所助益。
  • Item
    社區大學教師培力歷程之研究
    (2023) 李世英; Lee, Shih-Ying
    全國89所社區大學每年有40多萬人進行終身學習,與正規體制的學校教育不同。社區大學以「解放知識,催生公民社會」為宗旨,強調「公共性」與「利他性」是知識解放的另種實踐,雖社區大學定位於社會改革、發展公民意識,但是由於法制條件的不足與限制,在實際的推動過程上產生種種困難,又因為社大學員來選課的動機多數是自我成長,漸漸形成辦學理念與民眾需求的落差,存在著經營前景的不確定性,社區大學存在的發展飽受質疑。社大個位數行政人員要負責一個龐大的上千位甚至越來越多的終身學習人口與校務工作,對教育部、教育處、對周遭民眾服務、及上千位的師生服務,這種以小博大的行政體系,並非長久之計,而大於工作人員10倍以上的第一線「社大教師群」影響著學員的學習與串連社區大學的辦學理念,是養成公民的重要關鍵推手,他們對成人終身學習的質與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社區大學24年來並沒有制式的培力方式,雖屬於非正規教育體系,但社大教師屬於成人教育工作者,教師的專業與教學觀,深刻影響社區大學教學品質,迎向社區大學未來發展更需要重視社區大學教師培力。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的深度訪談法,針對科學城社區大學五年以上教師10人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依據研究架構、相關文獻以及訪談結果進行分析、討論後,針對本研究四個目的:1、探索社大教師專業發展的動機;2、瞭解社大教師在培力歷程遇到的挑戰;3、研析社大教師在培力歷程的經驗知識;4、探究社大教師參與社群培力的方式。綜整研究結論如下: 一、社大教師因應學科專家、教學專家、學習專家、社造專家之角色需求,產生不同專業發展動機。 二、社大教師培力歷程之挑戰與因應策略包括:精進專業知能以面對學科知識教學挑戰;善用班級經營全方位增能以成為解決教學問題之真正教師;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師也是學習者,與學員形成學習共同體,兼顧學員需求與社大終身學習目標;引導學員知識解放的意識覺醒,以推動社大公民社會之社造精神。 三、社大教師培力依據自主學習自我培力與教師社群培力分進合擊:(一)自主學習運用閱讀、網路資源學習、向優秀教師、專家典範學習、回流學校繼續教育或取得證照,以精進教師專業發展。(二)教師社群培力以參與校方提供之專業培訓,以及參與教師社群、學習公共議題之工作坊,實踐社大終身學習與解放知識之辦學理念。 最後,對社區大學經營者、社區大學教師、教育主管單位及後續研究方向提出多點建議。
  • Item
    攝影教師的專業發展歷程–以王鼎元的教學歷程為例
    (2023) 林雅婷; Lin, Ya-Ting
    由於研究者在就讀高中時對攝影產生興趣,為了學習攝影,曾就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一年。在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時,曾創立影像藝術創作社,目的之一為發揚觀念攝影,因這樣的機緣,在創社過程中認識研究參與者王鼎元攝影師,其同時也是攝影教師。研究者於研究所時就讀的是成人教育,因著對攝影的興趣,發現關於成人攝影教師的生涯發展與專業發展之研究相當不足,因為教師生涯發展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相關研究是以中學教師為主要研究對象。除此之外,攝影教學相關的研究也不多,且主要是以兒童攝影為主的研究,因此,研究者期望透過訪談王鼎元攝影教師的教師生涯發展以及教師專業發展與攝影教學經驗等,了解攝影教師之生涯發展及教師專業發展途徑,以補足社會教育在攝影教學相關領域的不足,甚至可以對臺灣的攝影教育有所貢獻。研究者的教師生涯發展理論取材於Frances F. Fuller(1969)與Oliver Bown(1975)及McDonald(1985)的階段論與 Fessler(1985)的循環論,原因為階段論與循環論不以年齡抑或者年資為主軸,是更適合成人教師之方式。至於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著重在定義與途徑,途徑面例如透過講座、參觀、自我進修、實際操作、互動討論等形式進修。在攝影教學理論部分則著重在臺灣從高職到研究所的攝影教育相關課程與臺灣國中小攝影的行動研究相關之論文,以及研究參與者的學經歷,成為攝影教學訪談大綱的基底。研究者係以敘事研究方法與半結構式訪談法與文件分析為研究方法來訪談研究參與者,從教師生涯發展、教師專業發展、攝影教學這三個理論去訪談研究參與者相關的問題,期望對臺灣的攝影教育有所啟發,能讓想成為攝影師或攝影教師者,甚至是現任攝影教師,能有一個攝影教師專業發展之參考對象。
  • Item
    以方案改變理論探究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之執行成效
    (2019) 沈靜濤; Shen, Jing-Tao
    本研究旨在透過以方案改變理論探討「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的方案理論、實施理論,以了解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執行成效。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文獻與文件分析方法,藉由平均數、百分比、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從「增進教師課程設計與教學能力」層面建構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的難題論與反省論,並分析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執行成效,獲得以下之研究結論: 一、本研究所建立的難題論與反省論之理論模式可以做為導引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的參考架構,其中又以反省論更為適切。 二、就方案理論而言,除難題論「教師發現課程與教學的難題」部分外,其餘理論模式均能有效解釋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的執行成效。 三、就實施理論而言,難題論與反省論所建構的政策實施模式均能有效解釋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的執行成效。 四、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政策執行成效大致良好,而以「同儕合作,共同改進」、「教學觀察與回饋能力」、「改進劣勢與不足之處」、「瞭解優勢與強項」與「課程理解與分析」、「課程實施」、「達成課程目標」是最受肯定的執行成效。 五、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政策執行成效會因「任教階段」與「兼行政或未兼行政」而有差異。 基於上述結論,本研究對學校教師、學校、教育行政機關與後續研究提出建議,做為未來推動與研究「教師專業發展」相關政策的參考。
  • Item
    一個數學教師跨校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研究
    (2019) 陳春成; Chen, Chun-Cheng
    本研究以數學咖啡館教師跨校專業學習社群為個案,探討數學教師跨校專業學習社群的發展軌跡、對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助益,以及社群發展所面臨的困境及其因應策略。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透過觀察、文件分析以及對七位數學咖啡館核心小組的成員進行訪談等方式來蒐集資料,並進一步分析資料以形成研究的發現與結果。 依據研究目的與問題獲致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數學咖啡館教師跨校專業學習社群的發展軌跡可分為「社群發展的緣 起與理念」及「社群的重點活動與運作」兩項重點,其中社群的重點活動與運作主要分成共同備課、辦理教師研習以及線上資源分享與交流三部分。 二、數學咖啡館教師跨校專業學習社群對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助益可分為 「教學」、「班級經營」、「教師內在成長需求」三個部分。 三、數學咖啡館教師跨校專業學習社群發展所面臨的困境共有七項,分別 為: (一)不易獲得校內同仁們的支持;(二)社群內部缺乏專業管理團隊;(三)經費及資源的短缺;(四)社群事務壓縮休息時間;(五)礙於現行評量方式的規準,教學策略之成效易遭質疑;(六)組織尚未成形,制度不夠健全;(七)缺乏人才培訓,擔心後繼無人。 四、數學咖啡館教師跨校專業學習社群對於發展困境的因應之道為採取知 難而進的積極性面對,先召開共識營列出社群發展困境並研擬因應策略,之後成立數咖十二人核心小組,對外尋求專業團隊的協助以進行增能訓練,最後順利突破困境並完成轉型為數咖2.0的目標。 根據上述的研究結論,進一步提出相關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個 案社群以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整合社會互動工具於線上教師社群與行為分析
    (2010) 張銘憲; Chang Ming-Shian
    近年來國內外有關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報告及論文逐日增加,可見教師專業發展已成為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教師專業發展透過非正式的教師專業線上社群來發展更為有效且能符合教師適時的需求。目前教師專業線上社群的發展也都具有支援教師進行知識管理與分享的功能,但是根據相關研究普遍發現教師的社會互動情況不佳,因此造成教師對於知識分享存在動機不足與缺乏內容等問題。 本研究將藉由社會互動機制與工具的建置並導入至教師專業線上社群中,期望改善教師社會互動的成效。透過教師間的互動,相互學習觀摩,激勵知識管理與分享的行為,進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本研究針對266位教師進行實徵觀察研究,利用系統導入前後兩個階段的知識管理與社會互動指標之紀錄,進行次數差異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社會互動機制與工具的建置對於教師專業線上社群的社會互動指標有顯著提升;但是對於教師的使用以及知識管理與分享的指標並無獲得改善。透過教師對於社會互動機制與工具的使用情形發現,教師對於社會互動工具的使用有逐漸增加的趨勢,顯示教師正逐漸養成使用互動工具的習慣。本研究期待未來教師能隨著社會互動工具熟悉度與使用率的提升,能改善個人知識管理與分享的成效,協助教師專業發展。
  • Item
    部落格卷宗在教師專業發展的應用
    (2008) 蘇漢哲; Han-Je Su
    教師專業發展(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以提昇教師個人在認知、情意與技能三方面的能力,與促進學校教育整體的發展與革新為目標。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有許多種,其中以教學卷宗(portfolio)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已經成為重要議題。而教學卷宗數位化是目前的趨勢,但目前的數位卷宗平台缺乏與讀者的的互動性,也難以即時變更自己的版面風格。而部落格卻能彌補這方面的缺點,因此本研究將部落格(blog)與教學卷宗(portfolios)做結合,形成部落格卷宗系統(blogolios)。 本研究採用設計式研究(Design-based Research),以分析(analysis)、設計(design)、發展(develop)、實施(implement)、評估(evaluation)為一個循環,每個循環並透過問卷與非結構式訪談,以瞭解教師對系統的滿意度與建議,並以此作為下個平台版本修改的根據。本研究共有1090位國小、國中老師參與,並經過下列五個循環:第一版 教師部落格(初步建置階段)、第二版 部落格卷宗系統(整合評鑑內容階段)、第三版 部落格卷宗系統(校本與師本的自訂彈性規準階段)、第四版 部落格卷宗系統 (社群互動階段)、第五版 部落格卷宗系統(版面清楚美觀階段)。 透過五個循環,與問卷、訪談等分析,本研究發現:一、部落格卷宗系統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二、發展部落格卷宗系統,同時需注重相關影音媒體的功能。三、外在環境、內在學習動機,與先備知識,以及平台功能是否方便操作,都足以影響教師使用部落格卷宗系統的意願。四、是否有分享的習慣,與認為自我知識是否有價值性,皆足以影響教師分享教學檔案的意願。 關鍵詞:部落格、教學卷宗、設計式研究、教師專業發展
  • Item
    數位教學卷宗在教師專業評鑑的應用
    (2006) 劉俊廷; Jun-Ting Liu
    國外教師評鑑制度已經實施多年,國內有許多學者也正在加緊腳步進行相關研究,雖然如此,目前大多數的研究並未找出具體作法。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可用於中小學教師評鑑的數位化教學卷宗系統。本研究參考美國全國教學專業標準委員會(NBPTS)的部分作法,以及國內相關學者的研究,設計一套「評鑑型數位教學卷宗平台」。此平台的特色為:一、具備清楚的卷宗評鑑項目;二、具備明確的評分標準;三、具備容易使用的介面。本研究實驗對象包含三名本國語文領域教師、四位綜合領域教師、三名數學教師以及兩位語文領域專家。研究員以教師及專家使用情形為根據進行實徵研究。教師依據「整合教學與學習向度的教學卷宗項目」建立數位教學卷宗。完成後請兩位語文領域專家依據「整合教學與學習向度的教學卷宗評分標準」評分,最後分別對十位教師、兩位專家進行訪談,瞭解使用狀況以及修改的建議。 研究發現:一、教學卷宗項目能夠涵蓋教師教學專業能力。二、教師對建立數位教學卷宗的編輯頁面操作表示容易。三、學科專家對評分標準大致表示滿意,但仍有部分需再修訂。四、學科專家對教學卷宗評分者介面操作表示滿意。五、數位教學卷宗能夠有效的評定出教師的教學能力。六、需要長時間蒐集相關資料,但有助於教師自我瞭解及修正教學。七、拍攝教學影片需有明確規範。八、需提供進一步的編寫導引。
  • Item
    基於社交網絡服務建置之教師專業發展平台結合行動App對於教師科技接受度與使用行為的影響
    (2013) 李其恩; Chi-Yen Li
    教師學習專業社群為一個提升教師專業知識發展的良好學習環境,尤其是教育學程生缺乏教學現場的經驗,需要獲得更多元的資源來適應未來教學環境。然而經由過去的研究發現,教師學習專業社群仍普遍存在知識分享與互動上的問題。主要的原因是組織文化缺乏知識分享的特性,且教師在學期間通常校務、課業繁忙,沒有足夠的時間持續參與教師學習專業社群相關的學習活動。鑑此,本研究團隊自2006年開始研發教師專業發展平台,整合知識管理與線上社群的策略,雖然過去研究顯示,此教師專業發展平台有助於教師間交流知識,且已成功推廣在教育界(目前約有兩萬多的會員),但整體使用率與互動狀況仍偏低。本研究針對社交網絡服務能夠提升使用者互動的特性、以及行動App中促進互動與整合多媒體的功能,來建置一個專屬於教師學習的專業發展平台App,提供教師進行教學活動設計與分享的機制,來觀察教育學程生對於其科技接受度與使用行為的情況,以及是否能夠提升教育學程生的教案設計能力。 為了深入瞭解教育學程生對於平台的使用狀況與教案設計的能力,本研究採不等組前後測設計準實驗研究法,分為實驗組(17人)與控制組(21人),實驗研究對象為地理學科教育學程生。在實驗過程中進行教案設計的前後測、學習平台的使用次數分析與科技接受度的問卷調查,其研究發現如下: 一、使用「行動社交網絡服務之教師專業發展平台WIDE_KM App」的教育學程生其在教學活動設計上優於操作「原WIDE_KM 教學知識主題部落格 PC版」的教育學程生。 二、使用「行動社交網絡服務之教師專業發展平台WIDE_KM App」的教育學程生其在平台的使用次數優於操作「原WIDE_KM 教學知識主題部落格 PC版」的教育學程生。 三、使用「行動社交網絡服務之教師專業發展平台WIDE_KM App」的教育學程生與「原WIDE_KM 教學知識主題部落格 PC版」的教育學程生對於使用平台的科技接受度與態度大部分題項持正向態度。 研究結果顯示,「行動社交網絡服務之教師專業發展平台WIDE_KM App」,所提供的社交網絡服務與行動App的特性,確實有助於教育學程生在教案設計上的學習成效以及增進教育學程生在教師專業發展平台持續使用與學習的狀況,提供未來在設計有效益的教師專業發展平台時的一個參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