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4
  • Item
    矯正機關基層戒護人員生涯發展歷程之敘事研究
    (2019) 楊宛馨; Yang, Wan-Sin
    本研究旨在探討矯正機關基層戒護人員的生涯發展歷程,進一步探討其抉擇因素、身心壓力適應經驗及工作的意義。 研究對象為三位從事十年以上之矯正工作基層戒護管理人員。研究者擬訂訪談大綱,並進行半結構式質性訪談,由研究參與者敘說個人生命故事,並以質性研究中的敘事研究方法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1.影響研究參與者從事生涯選擇的因素,包括有家庭與婚姻支持、追求生活穩定的性格、宗教信仰等因素,其中又以經濟因素為主要考量。2.矯正工作困境與壓力,主要有與收容人互動相處、做出決策並承擔責任、熬夜輪班等,在適應上,研究參與者透過釐清責任執掌、重視個人下班休閒、保持正向樂觀與工作意義價值幫助自己適應。3.三位研究參與者歷經矯正工作各自有不同領悟與心路歷程,在真真的生命故事中看見她對矯正工作的熱忱與此份工作所賦予她的意義與目的感。小柔在矯正機關工作約15年後,越發體認到身體健康與心情快樂對她而言是最重要的生涯價值。而信仰基督教的強哥則相信從事矯正工作必定是上天安排的旨意,只是現階段強哥仍不甚確定從事此份工作的意義與使命。
  • Item
    「七年級生」世代公部門約僱人員生涯發展之研究-以教育部所屬博物館類社教機構為例
    (2017) 許智偉; Hsu, Chih-Wei
      「七年級生」成長於臺灣經濟起飛的時代,享有發達的科技與較多的教育資源,卻在畢業之際,面臨金融海嘯危機,因此,形成了屬於自己時代的特性。又面對全球化的來臨及財政緊縮,行政機關大量以約聘僱缺額因應未來趨勢與行政作業需求。本研究目的為「七年級生」約僱人員對目前政府約聘僱制度及工作現況的看法、工作動機以及生涯發展。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之半結構式深度訪談,對五所教育部所屬博物館類社教機構發出邀請與推薦適合人選,共訪談八位「七年級生」之約僱人員,進行訪談後將所得之資料分析整理。研究結果如下: 一、「七年級生」約僱人員對其約聘僱工作的詮釋約聘僱工作是長期留任的、約聘僱工作的工時及工作內容是彈性的、約聘僱工作內涵重於約聘僱職位名稱以及約聘僱人員與正式公務人員的工作內涵並無不同;對其社教機構工作現況的詮釋以社教機構約聘僱人員的工作內容、社教機構約聘僱人員人數比例高、社教機構約聘僱工作的分工明確、資深員工與資淺員工的衝突與社教機構推廣教育部門的組織氣氛五個部分討論。 二、「七年級生」約僱人員的工作動機,在外在動機部分,以工作報酬為約僱人員較大的外在工作動機;內在動機則以專業認同與挑戰性的追求,為最大的內在工作動機。 三、「七年級生」約僱人員的生涯發展,大部分受訪者希望能繼續留在公部門居多,僅一位因興趣及個性,將來希望能自行創業;並就影響生涯發展的三大系統:微觀系統(個人與家庭因素)、中間系統(組織因素)與巨觀系統(社會環境因素)進行討論。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提出若干建議,以供社會教育機構、主管、約僱人員以及後續研究作為參考。
  • Item
    公主獨睡雙人床──「五年級」未婚女性婚姻觀與生涯發展探討
    (2006) 張蕙雯; Chang, Huey-wen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五年級世代未婚女性的婚姻觀及婚姻觀的發展歷程,並且試圖了解五年級世代未婚女性的生涯發展概況。本研究採敘說研究法進行。 根據訪談與分析的結果,研究結論摘要如下: 一、對於受訪者而言,婚姻並不是必然的選擇,未婚女性的生涯也可以精采豐富。她們並不會完全排斥婚姻,但也不會為婚姻犧牲自己的生涯發展。 二、受訪者理想的婚姻角色是平等互惠的,她們認為:女性即使步入婚姻後也毋須改變或犧牲個人生涯安排。 三、受訪者大多對於目前的生活感到滿意或習慣,對於未來的生活也傾向維持現狀,不會因為急於結婚而降低自己的擇偶標準。她們的生涯發展漸臻成熟,擇偶態度也日趨理性。 最後,依據研究發現,分別針對未婚女性的教育、社會大眾的教育、未婚者的福利制度三方面提出建議。
  • Item
    高中數理資優女生性別角色、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之關聯及角色楷模課程實驗之影響研究
    (2007) 于曉平; YU, HSIAO-PING
    本研究探討高中數理資優女生性別角色、生涯自我效能與其生涯發展的關聯以及角色楷模課程實施後的影響,前者透過調查台灣八所女子高中之數理資優女生發現,在性別角色部分,其性別特質偏向中性特質,性別角色態度傾向認同非傳統女性角色態度,普遍贊同「女生可以和男生一樣念好數理學科、女生可以有自己的事業、應有經濟獨立與自主權、主動示愛的自由」等觀點,也可感受到社會上對不同性別的差別待遇;在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上有一定程度的信心,但也會存在著無助、徬惶的心情。三者的關聯部分,性別角色中之性別特質與性別角色的關聯(.54)大於性別角色態度與其的關聯(.11),此外,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的關聯也很大(.52)。 另配合Bandura所提出之自我效能理論,嘗試透過角色楷模課程的介入,以了解其對三者的影響與變化,透過22週的課程後調查發現,角色楷模課程對數理資優女生性別角色、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並無顯著影響,但從學生課程中所寫之心得分析發現,角色楷模課程對學生性別角色態度的覺知、生涯自我效能的提升與生涯發展方向的確認與了解都有正向的幫助,並提出教育與研究上的建議。
  • Item
    高中資賦優異學生生涯自我效能、生涯發展及生涯決定相關因素之研究
    (2011) 黃惠瑄; HUANG, HUI-HSUAN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不同性別高中人文社會科學與數理資優生在生涯自我效能、生涯發展及生涯決定上的差異;並進一步探討資優生生涯自我效能、生涯發展及生涯決定主要影響因素與遭遇的困境。 本研究兼採量表調查及訪談兩種方式進行。量表調查對象以高中兩校之二、三年級人文社會科學與數理資優班共一百九十位學生為研究對象,使用「生涯自我效能量表」、「生涯發展準備度量表」與「生涯決定量表」為研究工具,以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和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之統計方法進行處理;此外,更以這兩校高二人社與數理之轉出生及原班生為訪談對象,根據「訪談大綱」進行訪談,所得資料以質性分析進行處理。 研究結果摘述如下: 一、生涯自我效能部分 不同性別的高中人文社會科學資優生與數理資優生在生涯自我效能之交互作用沒有顯著差異(p>.05)。就主要效果而言,性別與類別皆未達顯著水準(p>.05)。 二、生涯發展準備度部分 不同性別的高中人文社會科學資優生與數理資優生在生涯發展準備度之交互作用沒有顯著差異(p>.05)。就性別而言,女生在生涯探索顯著優於男生(p<.001)。就類別而言,人文社會科學資優生在生涯資訊顯著優於數理資優生(p<.01)。 三、生涯決定部分 不同性別的高中人文社會科學資優生與數理資優生在生涯決定之交互作用沒有顯著差異(p>.05)。就類別而言,數理資優生在結構與信心、個人衝突顯著優於人文社會科學資優生(p<.05)。 四、生涯自我效能、生涯發展及生涯決定之影響因素及困難部分 1.社會仍存在重理工的現象,這也降低人社資優生的信心,反觀數理資優生競爭的環境壓力,並未激發對自我的肯定。 2.人社班的確豐富和拓展學生視野,讓他們更清楚未來方向,這也是數理資優生較缺乏的。 3.資優生所面臨的生涯困境包含以下幾項,數理資優生多元興趣確實造成困擾,人社資優在這方面態度雖較堅定,卻會受父母期待而放棄自己夢想犧牲妥協;學生面臨人際上的疏離感,卻獨自默默承受;時間被壓縮,時間分配有壓力;人社班學生缺乏人脈以及外界不了解資優班造成困擾。 4.學生規劃將來志向與就讀科系雖著重興趣,但父母意見仍是影響最終決定的關鍵,社會評價、出路與收入等現實因素仍會列入考慮。 5.人社轉出生多為了將來要就讀自然組而轉班,數理轉出生則為了想專注在社團或人際因素而離開。 6.部落服務學習深受學生喜愛,無論數理與人社資優生均體會出「不是我們給他們什麼,反而是他們給我們很多」的深刻感受。 7.學生接受資優教育後,希望能調整課程,依興趣選課,並在數理資優增加服務性課程。 最後,研究者根據以上結果,提出若干建議,供教育輔導及未來後續研究之參考。
  • Item
    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之研究
    (2007) 呂淑美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的現況,並分別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與生涯發展、專業成長的差異情形,及探討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的關係,進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生涯發展對專業成長的預測力。 本研究採用自編的「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調查全國公立特殊教育學校701位合格特殊教育教師。研究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與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法進行處理,獲得以下結論: 一、我國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生涯發展現況,有陷於遲滯、挫折與轉移的困境。 二、我國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專業成長現況傾於積極正向。 三、我國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生涯投入」之提昇是預測其專業成長的最重要因素。 四、我國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因教師「年齡」、「婚姻狀況」、「特教背景」與「特教服務年資」背景變項不同而有差異。 五、未婚、年資淺與年齡輕的特教學校教師,其生涯學習高,生涯轉移也高。 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議: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規劃系統性特教學校教師專業成長方案。 (二)強化與建置完整的教師生涯輔導機制。 (三)鼓勵特教系畢業者在職進修學位或第二專長學分。 (四)擴增教師奉獻特殊教育之誘因。 二、對特殊教育學校之建議 (一)規劃教師輔導制度,協助新進教師專業成長。 (二)擬定鼓勵教師校內外進修與研究措施。 (三)營造溫馨多元的教學環境,落實行政支援教學。 三、對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之建議 (一)利用多元管道,主動充實自我。 (二)重視生涯發展,強化身心健康。
  • Item
    走過蜿蜒,豐美人生~中學特教教師之角色轉換歷程
    (2015) 吳雅婷; Wu, Ya-Ting
    本研究以四位中學特教教師作為研究參與者,採用質性研究中的敘事探究取向,並以深度訪談的方式蒐集資料,以了解特教教師角色轉換歷程,並提供特教教師生涯發展之參考。採取持續比較法,分析並整合資料,以理解特教教師角色轉換的緣由、角色轉換的改變、角色轉換的調適、角色轉換的收穫及角色轉換的想法與建議。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特教教師角色轉換的緣由 歸納為「外在環境與條件」、「個人想法」、「重要他人」和「重要事件」等四個主因,但不代表它們是角色轉換唯一的原因,產生決定的過程中,有很多原因可能並存著,彼此間產生交互作用,使得特教教師做決定前仍要三思而後行。 二、特教教師角色轉換的改變 角色轉換後,特教教師處於生涯重新成長和探索的階段,「教學與輔導的挑戰」、「行政工作的考驗」與「缺乏後勤的支援」,促使他們必須再次培養新角色所需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特教教師在這個階段,普遍面臨「身體與心理的衝擊」、「職場人際的壓力」,如何因應與調適也是很重要的課題。 三、特教教師角色轉換的調適 特教教師面對工作的變化,首先可藉由「自己先做好準備」、「善用教學資源」兩種策略迎向挑戰;適應新角色期間,若有「職場上的良師益友」和「家人與伴侶的支持」,將使特教教師以穩定、從容的心情投入工作;工作之餘「從事休閒活動」,也能協助紓解工作壓力;最重要的是,特教教師在此階段要保有「堅定的信念」,進而反求諸己,產生自我調整的能力,終將以不同的觀點改善困境。 四、特教教師角色轉換的收穫 特教教師逐漸了解自己的個性、特質、工作態度與價值觀,進而獲得「重新定義自己價值」的契機;因為角色轉換的改變,促使特教教師不斷學習與進修,「專業能力的精進」使他們在工作上呈現更豐厚的底蘊;來自學生、家長和教師的正向回饋,化做「勇於接受挑戰」的心情,支持特教教師繼續奮鬥;而他們也逐漸成為能「發揮影響力」的個體,默默地爲生活週遭的親人、朋友與同事,帶來不同程度的變化;重新回顧與省思自己的人生,特教教師的腦中開始「構思未來藍圖」,開始往理想的方向邁進。 五、特教教師角色轉換的想法與建議 特教教師對於角色轉換的想法,包括:「學校是否有制度來運作」、「回歸教師本身個性、特質與想法」以及「回溯成為特教教師的初衷與專業本質」等三種思考方向。 特教教師對於角色轉換的建議,包括:「事先了解未來工作的性質與現況」、「採取正向、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與「以隨遇而安的觀點來調整心態」等三種方式。
  • Item
    臺北市國中學習障礙學生生涯成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2016) 劉宏哲; Liu, Hong-Jhe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國中學習障礙學生之生涯成熟情形,並探討其個人背景因素(身分別、性別、年級、家庭社經地位)、個人能力因素(智力、閱讀能力、學業成就)、障礙因素(障礙亞型、初次鑑定確認時間、特殊教育服務量、障礙接納程度)及生涯活動因素(普通教育生涯發展活動、特殊教育生涯發展活動、打工經驗)與生涯成熟之關係。研究採調查法,以立意取樣,樣本為臺北市五所公立國民中學之八、九年級學生共366人,其中學習障礙學生87人,非學障之一般學生279人。研究工具為蘇鈺婷(2002)所編製之「青少年生涯發展量表」,在回收後將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多變量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淨相關以及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處理,研究結果如下: 一、國中學習障礙學生的生涯成熟度中等,以生涯信念表現最好,生涯感受、生涯探索、生涯計畫皆有中等表現。 二、國中學習障礙學生的生涯成熟與一般學生無顯著差異。 三、不同性別、年級的國中學習障礙學生,生涯成熟無顯著差異,家庭社經背景與生涯成熟無顯著相關。 四、除智力之語文理解指數與生涯探索有顯著負相關外,智力、閱讀能力及學業成績與國中學習障礙學生之生涯成熟無明顯關係。 五、障礙相關因素中,僅障礙接納程度與國中學習障礙學生之生涯成熟有正相關。 六、生涯活動因素中,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之生涯發展活動與國中學習障礙學生之生涯成熟有正相關。 七、年級與障礙接納程度能預測學習障礙學生之生涯成熟表現。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與發現,提出具體建議供特殊教育與輔導工作及未來之研究參考。
  • Item
    國中特殊教育教師生涯發展與幸福感之研究
    (2018) 王詩惠; Wang, Shih-Hui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特殊教育教師生涯發展與幸福感之現況,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特殊教育教師之生涯發展與幸福感的差異情形,並分析生涯發展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教師生涯發展量表」與「幸福感量表」為研究工具,抽取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137位國中特殊教育教師進行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31份,採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 一、國中特殊教育教師在生涯發展上「生涯學習」、「生涯投入」最多,次為「生涯轉移」、「生涯挫折」,以「生涯遲滯」最少。 二、不同婚姻狀況之國中特殊教育教師在生涯挫折向度有顯著差異;不同學校規模之北部地區國中特殊教育教師在生涯遲滯向度有顯著差異。 三、國中特殊教育教師之幸福感現況,為中等以上程度之感受。 四、不同學歷、服務年資之國中特殊教育教師在幸福感有顯著差異。 五、國中特殊教育教師之生涯投入與幸福感呈現低度正相關;生涯挫折與幸福感呈現低度負相關;生涯遲滯與幸福感呈現低度負相關。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對教育行政機關、特殊教育教師及未來研究的建議。
  • Item
    傑出女性科學家生涯發展歷程及其成功因素之探討
    (2004) 吳淑敏
    傑出女性科學家生涯發展歷程及其成功因素之探討 摘 要 本研究以台灣七位傑出女性科學家作為研究對象,經由深度訪談及相關文件的蒐集,以了解其生涯發展歷程及成功因素,作為成功女性角色的範式。資料處理與分析方面,首先將錄音帶內容轉譯為逐字稿、編流水碼,配合相關文件等多元資料,反覆閱讀後,不斷分析、比較、對照、修正、歸納與綜合,以理解並建構女性科學家的生涯發展歷程及其成功因素。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 生涯歷程 家庭環境方面:大部分父母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不會為女兒設限。多位女性科學家的父母親所學雖與科學無關,但均能支持子女在科學上發展。 求學歷程方面:她們在求學階段數理成績表現優異,獲得教師的肯定;多數都興趣廣泛,受到良師、科學影片或科學傳記、科學實驗或研究等的引導或啟發,在高中或大學時代就立志以科學為職志;她們都靠獎學金出國念書,六位在國外取得博士學位。 本研究中傑出女性科學家的嘗試性工作經驗闕如或甚短,皆為專業性、管理性、具一技之長的工作者,屬於Super生涯型態分類中的「穩定的生涯型態」。 二、 成功因素 個人因素方面:她們有靈敏的研究眼光與創新的見解,做事有計畫、有效率,善於時間的管理,專業知能深入,興趣高昂、熱愛工作,有毅力、堅持自己的目標,好勝、不服輸,遇到阻力不輕言放棄。 家庭因素方面:父母親尊重、支持並鼓勵她們在科學上的發展;已婚者的另一半不論是否同在科學領域工作,均能支持她們在專業領域發展,並以她們的成就為榮。 環境因素方面:她們受到教師或長官等重要他人的賞識與提拔,工作場所有充分的學術自由及互相切磋的同儕;她們皆能掌握機會成為該專業領域的先鋒。 本研究中傑出女性科學家認為台灣的社會並未限制女性在學業上的發展;根據多位受訪者的分析,研究工作及科技領域是性別差異最小的行業;女性細心的特質反而占有優勢。在求學階段,男女比例差距不大,甚至學業表現女性優於男性;但從大學到研究所,再到就業,女性的比例就一直往下降。博士後到教授階段,已婚女性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如何在時間管理上,有效地兼顧工作與家庭。 根據上述結果,研究者歸納出傑出女性科學家生涯發展歷程的特色,並分別就制度面、學校、家庭、女性後學者、未來研究等方面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