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11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發展青少年靜態行為問卷之研究(2023) 曹苡証; TSAO, I-CHENG根據過去的研究調查,臺灣青少年每日的靜態行為時間,男生為7.7小時,女生更是高達為8.7小時;總體而言,無論男女,青少年在假日有高達8.2小時的靜態行為時間。綜整國外文獻,可發現青少年每日靜態行為時間介於5.8-9.3小時,因此各國之公部門也開始關注這項健康議題,並建議青少年應減少從事靜態行為的時間,藉此降低靜態行為對於青少年健康的風險。然而,目前仍缺乏可以使用在大型流行病學調查中的主觀測量工具,而在測量青少年靜態行為問卷部分,至今,國內外皆尚未能發展出同時具備良好信度與效度的工具,導致缺乏對於青少年靜態行為現況及趨勢的有效掌握,因此,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發展一份具有良好信度與效度的青少年靜態行為測量問卷並且「適合臺灣本土」之青少年。本研究採方便取樣方式,共計有 106 名學生參與研究,以西元2020年臺北市內湖區某國中八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在再測信度部分,本研究請研究對象在間隔一週的時間裡填寫問卷兩次,再透過相依樣本t檢定、ICC組內相關係數以及斯皮爾曼相關係數進行分析。在效標關聯效度部分,研究對象會配戴三軸加速規 (Actigraph GT3X) 一週,運用斯皮爾曼等級相關分析,檢視問卷後測測量與加速規測量總靜態時間之相關性,再運用Bland-Altman Plot比較二者的一致性。本研究所發展出的青少年靜態行為問卷,在再測信度部分,平日靜態行為總時間的ICC係數為0.88 (0.82-0.91),假日為0.77 (0.68-0.84),平日的再測信度為0.45;假日的再測信度為0.41,證明本問卷的測量穩定性仍需加強;而校標關聯效度部分,問卷測量的總靜態時間與加速規測量總靜態時間,分別為平日的同時效度 (ρ=0.23, p< 0.05);假日的同時效度 (ρ= 0.34,p<0.05),皆未有顯著相關,且透過問卷資料發現,研究對象「平日」的平均靜態行為時間為每日14.74小時,「假日」的平均靜態行為時間為每日10.40小時。有鑑於臺灣目前有關青少年整體靜態時間之大型流行病學調查較為缺乏,因此,本研究以都會地區的青少年作為研究對象,並且初步發展青少年靜態行為問卷,而本研究發展出的問卷,將進一步測量相關數據,期能有助於了解臺灣青少年靜態行為的現況,並能與國際各國之現況進行比較。Item 青少年電子煙使用行為與吸紙菸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2023) 辜薇頻; Ku, Wei-Pin紙菸是目前全球人的一大公共衛生威脅,青少年吸紙菸對身心及社會發展有嚴重影響。近年來電子煙興起,一開始被認為是紙菸的一種更安全的替代品,但根據研究指出,電子煙存在有毒物質,也可能造成尼古丁上癮,且目前證據顯示,電子煙無法幫助戒菸。然而菸害防制法直到今年才修正公布,導致青少年電子煙的使用比率按年增加。研究也發現,青少年使用電子煙會增加其吸紙菸意圖,之後更有可能吸紙菸。因此,本研究旨在從理性行動論的觀點,探討青少年使用電子煙的現況,以及與吸紙菸意圖之間的相關因素。本研究以臺北市某高中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在2022年6月進行問卷調查,收集研究對象電子煙使用現況等相關資料,共取得534份有效樣本。使用的統計方法為: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和二元邏輯斯迴歸。研究結果發現如下:一、有使用電子煙的青少年占5.1%,沒有使用的青少年占94.9%。二、青少年電子煙的使用情況會因「性別」、「年級」及「母親教育程度」不同而有顯著差異。三、青少年使用電子煙的情況會因社會環境之「家人使用電子煙」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四、青少年使用電子煙與吸紙菸意圖有顯著正相關。本研究結果發現,青少年使用電子煙與吸紙菸意圖有顯著相關,代表青少年使用電子煙,未來更有可能吸紙菸。然而,本研究為橫斷性的量性研究,建議未來可以進行縱貫性研究或質性研究,以深入探討青少年使用電子煙與吸紙菸意圖之間的因果關係,以及了解青少年使用電子煙的原因。此外,建議在教學中採小組討論,透過情境設置讓學生討論家人或同儕使用電子煙時,該如何面對及做出健康的決定。同時,對於青少年的電子煙使用者,利用小組分組方式,讓學生集思廣益,每堂課最後分享討論的結果,藉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及課程參與度;建議未來可以邀請家長參與戒電子煙的課程,以促進學校與家庭之間的合作,共同建立積極的健康環境。Item 與青少年子女共同參與社團之父職經驗研究(2023) 林愷玉; Lin, Kai-Yu本研究旨在探討父親如何透過社團參與青少年子女的生活和互動經驗歷程,透過半結構式訪談4位父親,且他們與青少年子女在社團同一單位有2年以上的參與經驗,採質性研究的敘說方式,資料蒐集及分析,並以父職資源理論視角探究此父職經驗,促進其理解父職任務之新取向。研究結果如下:一、親職任務平台的延伸 父親是為了支持子女發展、配偶支持和社團氛圍加入社團;這增加了他的投入時間和精力,同時也需要更多的交通接送和與子女溝通的機會;在社團中,父親能夠展現自己的專長並增加個人能力。 二、豐富了親職資源 父親學習了解孩子的個體差異和正向溝通技巧,擴展親子間共同的人際圈和社交能力,利用社團的人際、教育資源,培養子女興趣,幫助他們階段性發展。透過社團活動傳遞父親的教養,結合外部資源豐富生活。 三、對父親、家庭和社團的增益 對父親身心健康、專業能力和親職能力等提升有助益。配偶支持社團活動成為家庭生活一部分,家人話題溝通多,進而感情增溫。社團成員分工合作,凝聚力高;培養子女反哺和回饋社團之心態與能力。 四、青春期動盪的發展階段潤滑平台 父母可利用社團共同話題、子女的團長和同儕協助,陪伴子女給予引導和關愛。青少年個體發展差異極大,青春期風暴也不一定會發生。研究參與者的子女皆在兒童期與父親就參加社團,並持續到青少年時期。 以父職資源理論視角而言,父親透過參與社團積極使用和部署資源:時間投資、情感表達、實質和精神上支持提供、互動參與和角色的塑造,提升父子關係品質,父親承擔社團責任的能力,以培養能力,獲得個人發展和生活環境的益處。因此,建議親子可以興趣為基礎,利用父職資源理論視角審視親子社團和親職生活經驗,透過共同長期參與正向社團或親子共學,搭建屬於適合自己的親職鷹架,童軍團亦是選項之一。Item 單親家長知覺青少年子女子職實踐對其心理與親職適應的影響(2021) 張芸慈; Chang, Yun-Tzu本研究旨在探討知覺青少年子女子職實踐(自我揭露、自我安頓、情感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對單親家長心理適應(安適幸福感、生活滿意度、心理困擾)與親職適應(親職價值、親職壓力)的影響,並比較單親、有偶家長知覺青少年子女子職實踐對其心理適應、親職適應影響的差異。本研究對象為「與12至18歲子女同住之單親、有偶家長」,並採用「知覺青少年子女子職實踐量表」、「安適幸福感量表」、「生活滿意度量表」、「簡式健康量表」、「親職價值量表」、「親職壓力量表」為主要研究工具,以144筆單親家長與151筆有偶家長有效資料進行分析,包含獨立樣本t檢定、Pearson相關分析、一般線性迴歸分析以及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構方程模型的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單親家長知覺青少年子女子職實踐對其安適幸福感、生活滿意度、親職價值有正向且顯著的影響,對其心理困擾、親職壓力有負向且顯著影響。 2.單親家長知覺青少年子女自我揭露對其安適幸福感、生活滿意度、親職價值有正向且顯著的影響,對其心理困擾、親職壓力有負向且顯著的影響。 3.單親家長知覺青少年子女自我安頓對其安適幸福感、生活滿意度、親職價值有正向且顯著的影響,對其心理困擾、親職壓力有負向且顯著的影響。 4.單親家長知覺青少年子女情感性支持對其安適幸福感、生活滿意度、親職價值有正向且顯著的影響,對其心理困擾有負向且顯著的影響。 5.單親家長知覺青少年子女工具性支持對其生活滿意度、親職價值有正向且顯著的影響。 6.知覺青少年子女自我安頓對單親家長安適幸福感的正向影響顯著高於有偶家長。 最後,針對本研究之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進行討論。Item 青少年接觸數位行銷經驗初探(2021) 蘇郁珊; Su, Yu-Shan本研究目的為探討青少年接觸數位行銷經驗,研究方法採質性訪談研究,在 2020 年訪談 6 名新北市國中學生,研究結果如下: 一、 青少年接觸數位科技經驗:青少年在學齡期接觸行動科技,因觀察模仿家人使用,或家中長輩所淘汰的手機,所以青少年多在國小四、五年級時擁有行動科技,花更多時間在手機上,對健康、學習及親子關係有影響。 二、 青少年數位行銷接觸與購用經驗:青少年較常在觀看 YouTube 及FB 時接觸各種數位行銷,觀看 YouTube 時接觸到網紅,青少年覺得網紅是分享者亦是被贊助者,接觸數位行銷讓青少年產生購用的想法,然家長管教提供購用的約束力。 三、 青少年使用線上遊戲與課金經驗:青少年玩線上遊戲時,常因好奇心、接觸遊戲內促銷,進而產生課金行為,青少年長時間玩線上遊戲,對青少年身體、心理及學習也造成影響。本研究建議家長需多關心青少年使用手機後的社交互動、身心變化及金錢使用模式,學校提供青少年辨識數位行銷觀念。Item 青少年電子煙使用行為與吸菸意圖及吸菸行為之關聯性研究-以新北市國中為例(2021) 林昱宜; Lin, Yu-Yi菸品的使用是全球所面臨的公共衛生威脅之一,也是第二大的健康危險因子,青少年吸菸將造成健康傷害,影響未來身心發展,近年來新興菸品的出現,青少年接觸電子煙的比率逐年上升,根據研究顯示使用電子煙會增加吸菸的意圖與行為,因此欲瞭解青少年電子煙使用行為之現況及青少年電子煙使用行為與吸菸意圖及吸菸行為之關聯性。本研究以新北市五所都會區國中七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於2020年6月採用問卷調查,共取得560份有效樣本,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及二元邏輯斯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數據分析。研究結果發現: 一、青少年沒有使用電子煙者占95.36%,有使用電子煙者占4.64%。 二、青少年電子煙使用行為與吸菸意圖有達到統計上的顯著相關。 三、青少年電子煙使用行為與吸菸行為有達到統計上的顯著相關。 四、青少年電子煙使用行為及家庭二手菸暴露與吸菸行為有達到統計上的顯著相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電子煙使用行為與吸菸意圖及吸菸行為有顯著相關,但由於本研究為橫斷性研究,建議未來以縱貫性研究來瞭解電子煙使用行為與吸菸意圖及吸菸行為之因果關係。此外,電子煙使用行為及家庭二手菸暴露與吸菸行為有顯著相關,因此建議校園菸害防制課程應連結家長參與,鼓勵吸菸的家人積極戒菸,建立正向的反菸家庭規範,以減少青少年使用電子煙和吸菸行為。Item 青少年學習投入與心理幸福感的關聯研究:目的感之中介效果(2021) 劉怡佳; LIU, YI-JIA本研究旨在了解青少年學習投入對心理幸福感之影響,並檢驗目的感對青少年學習投入和心理幸福感關係的中介效果。學習投入包含行為投入、情緒投入、認知投入與主體投入四個構念;心理幸福感包含自我接納、個人成長、生活目標、正向關係,以及自主與環境掌控五個構念;目的感包含目的覺察、目的召喚與利他承諾三個構念。本研究採便利取樣方式,研究對象來自臺灣公私立國民中學一年級至三年級與高中職高一至高三學生,共804人。研究工具包括「學習投入量表」、「目的感量表」和「心理幸福感量表」。所得的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以及SPSS 的外掛軟體PROCESS進行中介統計考驗。主要研究結果整理如下:(一)國中學生的學習投入高於高中職學生。(二)女學生的行為投入顯著高於男學生。(三)國中學生的目的感高於高中職學生。(四)男學生的目的覺察顯著高於女學生,但是女學生的利他承諾顯著高於男學生。(五)國中學生的心理幸福感高於高中職學生。(六)男學生的自我接納與自主環境掌控顯著高於女學生,而女學生的生活目標顯著高於男學生。(七)青少年的學習投入、目的感與心理幸福感皆呈現顯著正相關。(八)青少年的學習投入可以正向預測心理幸福感。(九)青少年的目的感對學習投入與心理幸福感的關係具有部分中介效果。本研究根據以上的結果進行討論,提出學術研究和教學與輔導工作等建議,做為實務工作及未來研究之參考。Item 焦點解決短期諮商對高中生問題解決態度之輔導效果研究(2021) 林瑋歆; Lin, Wei-Sin本研究旨在探討焦點解決短期諮商(Solution Focused Brief Counseling, SFBC)提升高中生「問題解決態度」之輔導效果為何。研究目的為:(1)了解SFBC對高中生之「問題解決態度」立即與追蹤輔導效果,以及(2)探討高中生在接受SFBC後,「問題解決態度」的主觀經驗變化。 本研究對象為北部公立高中一年級學生,採混合研究設計,透過半結構式訪談蒐集質性資料,同時透過「問題解決態度量表」蒐集量化資料,並採用不等組前後測與追蹤測之準實驗設計。隨機選取三個班級,實施「問題解決態度量表」,挑選分數低於65分之8位學生,含6位男性與2位女性,根據其意願分別安排4位至實驗組、4位至控制組。實驗組進行五至六次個別焦點解決短期諮商,並在諮商前、諮商後及諮商後一個月等三個階段,分別接受三次各50分鐘的半結構式訪談;控制組則無諮商處理及訪談。8位受試者分別於實驗組進行諮商前、諮商後及諮商後一個月等三階段,總共施測三次「問題解決態度量表」。 質性研究結果以樣本分析法進行分析,量表結果則採用Wilcoxon符號等級檢定,比較實驗組於諮商後以及追蹤階段之測驗分數是否與諮商前分數具顯著差異。研究結果如下: 一、 高中生在SFBC後,「自信取向」和「全量表」分數有顯著提升,即SFBC對高中生之「整體問題解決態度」及「自信取向」有立即輔導效果。 二、 高中生在SFBC後一個月,「自信取向」、「逃避取向」和「全量表」分數有顯著提升,即SFBC對高中生「整體問題解決態度」、「自信取向」及「逃避取向」有追蹤輔導效果。 三、 高中生在SFBC後,「問題解決態度」的「認知取向」之主觀經驗變化包含: (一) 能界定與面對問題、設定解決目標及設想解決方法。 (二) 較少了解問題形成的原因。 四、 高中生在SFBC後,「問題解決態度」的「自信取向」之主觀經驗變化包含: (一)提升了對自我解決問題能力和毅力的評估。 五、 高中生在SFBC後,「問題解決態度」的「逃避取向」之主觀經驗變化包含: (一)提升了面對問題的耐心,並降低無助感。 (二)降低了面對問題的厭惡感受。 (三)面對問題的態度變得積極。 最後根據以上結果,針對SFBC對高中生「問題解決態度」之影響進行討論,並針對未來相關研究及青少年輔導工作者分別提供相關建議以供參考。Item 青少年時間觀後設認知與心理幸福感之關聯:自我認同的中介效果檢驗(2022) 陳宥亘; Chen, Yu-Hsuan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及高中職階段的青少年時間觀後設認知與心理幸福感之關聯,並檢驗自我認同在兩者之間的中介效果。研究調查方式採用便利取樣,研究參與者為1058位臺灣公私立國中、高中職學生,其中國中459人、高中599人;女性570人、男性488人。研究工具包含自編之「時間觀後設認知量表」、「自我認同量表」與「心理幸福感量表」。研究資料使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與迴歸分析檢驗各變項現況、相關及預測情形,最後進行中介分析,檢驗自我認同的中介效果。主要研究結果為:一、在性別方面,男性的時間觀後設認知與心理幸福感得分顯著高於女性,在自我認同得分上則無差異。二、在學習階段方面,國中生的時間觀後設認知、自我認同與心理幸福感得分,皆顯著高於高中生。三、時間觀後設認知可以正向預測心理幸福感。四、自我認同可以正向預測心理幸福感。五、時間觀後設認知可以正向預測自我認同。六、自我認同在時間觀後設認知與心理幸福感之間存在部分中介效果。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討論對於青少年輔導工作建議,並提供未來研究參考方向。Item 中文版慈悲心靈量表應用於臺灣青少年之心理計量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21-06-??) 張芝萱; Chih-Hsuan Chang慈悲與心理健康的關係,近年逐漸受到學術與臨床研究的關注,其概念可擴展資優生情意發展的視域。惟現階段尚無適用於中小學的中文測量工具,因此,本研究進行了兩項國外慈悲量表之中文化工作—慈悲感知與行動量表(The Compassionate Engagement and Action Scale),慈悲憂慮量表(Fears ofCompassion Scale),以651 位5 到12 年級學生樣本(包含中小學資優生與普通生),系統的檢驗量表信效度與因素結構,確認其跨文化適用性。結果顯示:一、中文版慈悲感知與行動量表,經驗證性因素發現:「自我慈悲」、「對他人慈悲」、「他人對己慈悲」三個子量表下各包含二因素:慈悲的感知(理情涉入)及行動(實踐智慧);二、中文版慈悲憂慮量表之三個子量表下各具二因素:「自我慈悲的憂慮」包含「自我疏離」和「嚴以律己」;「對人慈悲的憂慮」包含「心理負擔」、「負面人性」;「他人對己慈悲的憂慮」包含「擔憂失落」和「關係距離」;三、中文版慈悲心靈量表具良好的內部一致性與再測信度;慈悲感知與行動和情緒型態、安全依附及人事智能呈顯著正相關;慈悲憂慮與逃避和焦慮依附呈中高度正相關,與人事智能呈低度負相關;四、透過雙元因子CFA 模式,可發現個體的慈悲心靈除了受「自我慈悲」、「對人慈悲」和「他人對己慈悲」等脈絡因素的影響,同時受「慈悲憂慮」、「慈悲感知與行動」特質因素的影響。綜言之,中文版慈悲心靈量表應可適用為測量青少年慈悲心靈構念之研究工具,並可藉此了解資優生的情意發展。最後,提出本量表未來研究與應用之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