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新北市某高職學生體型意識與節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2016) 趙婷蕙; Chao, Ting-Hui
    本研究旨在瞭解高職學生背景變項、體型意識及節食行為間的關係。母群體為新北市某高職全體學生(不含體育班及特教班),採分層集束抽樣法,以自編結構式問卷為工具,共得有效問卷327份。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研究對象之體型適中者居多,有約三成的人屬過重或肥胖者,而過輕者約占一成多。研究對象之社會支持以家人支持度最高,而師長的支持度最低。研究對象受媒體的影響屬中低程度,其中以「明星身材」對其影響最大。 二、研究對象之整體體型意識為中等偏正向,但對自己體型偏不滿意,其中最不滿意的是腰腹部位,而下半身次之。研究結果顯示,男生比女生有較正向的體型意識,體型過輕者比過重及肥胖者有較正向的體型意識;另,研究對象受媒體影響愈大,其體型意識愈負向。 三、研究對象之節食行為並不嚴重,以省略一餐及限制食量的行為居多。研究結果顯示,女生、過重及肥胖者、研究對象受到的社會支持愈多、媒體影響愈大、體型意識愈負向者,愈容易出現節食行為。 四、研究對象背景變項及體型意識預測節食行為時,可解釋其總變異量的45.9%。主要預測變項為「肥胖體型」、「媒體影響」及「體型意識」,且以「體型意識」最具影響力。研究結果顯示,體型屬肥胖者、媒體影響愈大者、體型意識愈負向者,愈傾向有節食行為。
  • Item
    國中舞蹈班女生飲食障礙初級預防教育課程成效評估
    (2010) 陳惠欣; HUI-HSIN CHEN
    本研究目的在於發展國中舞蹈班女學生飲食障礙初級預防教育課程,並評估其成效。應用批判社會觀點之理論,採取批判教育之教學策略設計課程,計八單元,每單元45分鐘。第一階段先以飲食障礙傾向高風險者(EAT-26≧20)為蒐集飲食障礙問題影響因素之訪談對象,根據訪談結果據以設計國中舞蹈班女生飲食障礙初級預防教育介入方案。第二階段則以國中二年級舞蹈班女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21人、控制組43人),進行介入成效評估,包括問卷與焦點訪談,量性資料收集後以SPSS12.0進行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單因子與二因子共變數分析。結果發現具有飲食障礙傾向的舞蹈班女生受到社會文化中對舞者體型的制約影響著舞者自己的體型意識(包括對於體重與身材的認知與關注、身體自尊與身體不滿意),更進而影響其飲食行為;而缺乏對健康的正確態度、飲食營養的知識與觀念,使得自己可能產生危害健康的行為而不自知。因此課程內容涵蓋二個面向:(1)提供飲食障礙與營養相關知識,讓同學瞭解青春期正常的生理發育、飲食障礙的嚴重性、適當的飲食與體重控制方式等,並且反思自己的飲食態度與行為。(2)培養批判思考的能力,能分析大眾媒體、同儕與教練所傳遞有關體型與飲食的訊息,並建立對體型的正確看法。在教育介入成效方面,從量化的研究結果來看,本課程對於國中舞蹈班二年級女生具有降低暴食/食物關注行為與提昇追求纖瘦體型對健康的不良影響之正向態度;而不同背景變項在部分評量項目成效不同,對於現代舞專長者降低內在知覺感受的教育成效較佳,對於學業表現在全班排名前十名者提昇追求纖瘦體型對健康不良影響的正向態度成效較佳,對於「不會」崇拜舞蹈家身材者之自尊與身體滿意度的教育成效較佳。從質性訪談結果顯示,國中舞蹈班女生健康意識提昇並降低其對食物關注的現象、舞蹈體型觀點改變、且批判思考能力與改變社會的心已悄悄萌芽;但未來要繼續跳舞、舞展/舞衣的壓力、舞蹈教師對身材的要求、與社會文化對纖瘦體型讚美等仍對其體型意識與飲食行為有相當大的制約,使其無法拒絕追求纖瘦體型;此外,同學提出四點質疑與反思:『體型評量採均一標準合適嗎?』、『體重的標準男女有別』、『瘦就能贏得掌聲嗎?』、『為了達到目標付出健康值得嗎?』,顯見舞蹈班女生對於生活環境中存在的舞者體型看法產生了批判性思考。整體而言,量化評量之成效有限,其可能受到量表敏感度的影響,建議未來應發展更適當的教育介入評量工具。此外,學校應正視舞蹈班學生異常飲食行為,父母、教師與學校應為飲食障礙預防計畫的一環,大眾媒體應負起傳遞正向體型意識的社會責任。
  • Item
    大學生「女運動員三症候群」之相關探討
    (2006) 賴淑萍; Shu-Ping Lai
    本研究目的是探討女學生運動員體型意識、運動訓練與「女運動員三症候群」之相關。研究對象為大學女生(18~22歲),依運動訓練及月經週期之規律性分四組:經期規律運動組20人、經期不規律運動組20人、經期規律靜態組21人及經期不規律靜態組20人;分別進行「飲食、運動與生活習慣問卷」、飲食態度問卷調查、身體組成、跟骨廣頻超音波衰減率之測量、血清雌激素濃度分析、維生素D 受器基因BsmI多型性,及尿液羥基脯胺酸、3-甲基組胺酸、鈣等濃度及其酸鹼值檢測。 結果發現,長期從事運動訓練對女學生運動員之雌激素濃度並未造成干擾,但有延遲初經年齡之趨勢。運動組之期望體型較靜態組纖細,體型不滿意度較高 (p<.05),飲食態度得分≧20分者之比例也高於靜態組 (15% vs. 4.8%)。四組受試者之熱量攝取皆未達建議量,但對自我食量有高估之錯誤認知。受試者食物攝取及身體組成之差異,源於運動訓練 (p<.05)。運動組非正餐之熱量攝取高於靜態組 (p<.05),但三餐之熱量攝取則低於靜態組 (p<.005),並有較多飲食異常之行為。同體重下,運動組之除脂體重較高,而靜態組則是體脂重較高。運動組之跟骨廣頻超音波衰減率顯著高於不規律靜態組 (p<.05),顯示運動對雌激素濃度低下者之骨骼具有保護作用。本研究受試者之BsmI基因多型性頻度分配為BB (4.9%)、Bb (1.2%)與bb (93.8%),故無法藉由統計探討基因與骨骼健全之關連性。尿液之羥基脯胺酸、3-甲基組胺酸、鈣等濃度,於各組之間無顯著差異。 受試者之體型意識影響其飲食態度,但不影響飲食攝取;長期運動訓練影響身體組成,但不影響血清雌激素濃度。儘管飲食攝取不當,飲食態度扭曲,但本研究受試者目前並未有明顯之「女運動員三症候群」症狀。
  • Item
    肥胖兒童的減重動機與體型意識-學校減重班經驗
    (2005) 林秋慧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肥胖兒童的減重動機,並探討肥胖兒童的體型意識。以台北縣曾參與國小體重控制班之10-11歲肥胖兒童為對象,選取1所國小,男、女學童各5名,共計10名。採質性研究取向,以焦點團體訪談及一對一深度訪談的方式,藉由他們的經驗分享,瞭解其減重動機、對自己身體外表的看法以及相關因素。研究分析發現,減重動機方面,學童由於父母親對於孩子體型的關注,老師、親戚朋友與他人的言語批評,想要穿漂亮的衣服,加深對「肥胖」的負面評價,而有減重的意願;在參加減重班期間亦由於老師與家人的持續鼓勵與關注,加深他們的減重動機;而原先沒有減重意願的學童,可能受到課程的吸引而想要減重;課程結束後,部分學童則因時間上的限制與失去團體約束力而消弱了減重行為。兒童減重動機的影響因素包含了健康因素的考量、擁有好看的外表、家人與他人對體重的關注。體型意識方面,大多數學童對於身高、體重均不滿意,而身體不滿意的部位則有臉部、胸部、手臂、肚子、腿部、牙齒等。影響肥胖兒童體型意識之因素為個人(生長發育、期望體型);家庭(父母與手足);社會(同儕、體型受嘲笑經驗、崇拜偶像身材)。未來若舉辦體重控制班,可採全校性宣導,多方照顧到過輕與過重學生,能夠在維護學童生理健康的同時,亦能關心他們的心理感受,且承辦人員必須參與執行前的研習活動,更能達成體重控制的目的。在體型意識的宣導方面,應針對老師、家長與學生三管齊下,透過座談會或研習營的方式,使老師正確的健康體位概念,進而幫助學生與家長,將健康體型意識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 Item
    新北市某高職學生節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6-12-??) 趙婷蕙; 陳政友; Ting-Hui Chao, Cheng-Yu Chen
    本研究旨在了解高職學生背景變項、體型意識及節食行為間的關係,期能作為學校衛生工作之參考。本研究採橫斷式研究,以新北市某高職學生(不含體育班及特教班)為研究對象,採分層集束抽樣法,以自編結構式問卷為工具,共得有效問卷327份。主要發現如下:一、研究對象之體型屬過重或肥胖者約占三成,而過輕者約占一成多。其社會支持以家人支持度最高,師長的支持度最低。其受媒體的影響屬中低程度,其中以「明星身材」對其影響最大。二、研究對象之體型意識為中等偏正向,但對自己體型偏不滿意。男生、體型過輕者比女生、體型過重及肥胖者有較正向的體型意識。受媒體影響愈大者,其體型意識愈負向。三、研究對象之節食行為並不嚴重,以省略一餐及限制食量的行為居多。研究對象背景變項及體型意識預測節食行為時,可解釋其總變異量的45.9%,主要預測變項為肥胖體型、媒體影響及體型意識,且以「體型意識」最具影響力。以女生、過重及肥胖者、受社會支持愈多者、受媒體影響愈大者、體型意識愈負向者,愈容易出現節食行為。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學校積極辦理體型意識與飲食行為相關課程活動,以澄清刻板的體型意識、增進學生健康飲食行為。
  • Item
    台灣北部某技術學院大一男性體型意識及相關行為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0-06-??) 李靜芳; 簡莉盈; 連婉如; 徐菊容
    本研究目的為描述男性大一新生的體型意識,並探討自尊、社會人口學因素與體型意識的關係,及體型意識對飲食異常行為與過度運動行為的影響。本研究採調查法,以Rosenberg 的自尊量表、飲食態度量表(Eating Attitude Test-26, EAT-26) 為工具。資料收集是在新生入學健檢時進行,徵求同意後,立即填寫問卷。共發出1034份問卷,回收881 位(85.2%) ,完整填寫問卷者共有771 位( 74.56%) 。研究對象實際體型與期望體型之差異分成三組,其中一致組有438位(56.8%) ,想增胖組者有71 位(9.2%) ,想變瘦組有262位(34%) 。使用卡方檢定、單因子變其數分析進行統計。研究結果發現: (一)年齡(χ² = 20.19, P < .001 )及學制(χ² =6.02, p < .05) 不同大一男生的體型意識有不同。(二)三組錯過運動會產生的負向情感狀況不同(F =4.07, P <.05) ,其中想變瘦組較一致組有較高的錯過運動會產生較想增胖組;一致組有較高的飲食異常。學校應特別關注想變瘦的大一男生,並予以早期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