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企業探索訓練課程發展之研究—以Team Adventure公司為例(2023) 章恩慈; Chang, En-Tzu本研究以Priest(2022)5Ds組織發展模式和鄭滄祥等人(2022)ADDIE課程品質認證系統的理論模式為基礎,深入探究個案公司Team Adventure(以下簡稱TA公司)企業探索訓練課程之發展歷程。本研究採用單一個案嵌入式研究設計,以TA公司2021年至2022年間開設的六個課程為分析單位,並透過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文件分析和參與觀察進行全面資料蒐集。訪談對象包括TA公司的2位引導教練、2位後勤團隊業務代表,以及3家大型企業的4位客戶代表,共進行17次訪談。為確保資料可信,研究使用三角驗證法、同儕及指導教授的審查,並運用受訪者檢核表進行資料驗證。研究結果顯示:首先,需求分析的核心在於「聚焦客戶需求」和「內部資訊共享」。其次,課程設計強調「動態循環」,透過「目標平衡」和「後勤行政」的協調,確保課程順利執行。第三,課程實施階段,引導教練運用「引導反思」的技巧,啟發學員在「態度」和「行為」轉變,強調「企業探索訓練」的核心價值;儘管引導教練主導執行,課程助理也具關鍵作用。第四,課程評估需要關注各階段,透過「課程面」和「行政面」的觀察和討論,提供建議,推動企業客戶和TA公司內部組織的發展。第五,透過課程執行和內部反思的雙向驅動,有效提升TA公司內部課程發展歷程的完整性。最後,研究者提出了「ASPIRE企業探索訓練課程發展圖」來概括說明,包含「需求分析」、「設立目標」、「課程計畫」、「課程實施」、「階段性反思」和「課程評估」六個構面,強調在企業探索訓練中「反思」的重要性。這些研究結果不僅為TA公司的課程發展提供了關鍵見解,同時也為未來相關研究和實務工作提供了有價值的基礎和啟示。Item 走在我的探索之路—長期接觸探索教育課程學生自我覺察之自我敘說研究(2022) 施安祈; Shih, An-Chi本研究以自我敘說的方式,筆者依據留存的探索教育課程資料與心得,梳理過往的探索教育課程經驗,探討長期探索教育課程對研究生在自我覺察產生的意義與影響為何。從與母親的情感記憶連結,以自我覺察的角度切入,解構與母親的情感關係,再重新賦予經驗新的意義。結論歸納出探索教育的課程經驗擴張了生命的厚度與韌性,終將成為生命的養分,也會是生命持續向前邁進的能量,在走過自我覺察之後,筆者更加意識到情緒的重要性,將會耐心的等待與陪伴內在小孩,得以貼近矛盾真切的內心。最後,對接觸過探索教育課程的學生與未來有意願以自我敘說為研究方式的研究生提出相關建議。Item 單車環臺課程對高中生生活效能與團隊凝聚力之影響研究(2022) 劉奐麟; Liu, Huan-Lin本研究探討冒險教育單車環臺課程介入後,對高一學生「生活效能」及「團隊凝聚力」的影響。以吳崇旗 、 謝智謀(2008)所發展之「冒險教育生活效能量表」及吳崇旗、巫昌陽(2008)編製的「團隊凝聚力量表」為主要量化工具,並輔以自編開放式問項問卷設計與活動過程之反思心得紀錄進行質性資料分析,具體研究目的為:一、 探討冒險教育單車環臺課程介入後對高一學生「生活效能」之影響。 二、 探討冒險教育單車環臺課程介入後對高一學生團隊凝聚力之影響。 三、 探討冒險教育單車環臺課程對學務工作之影響。 本研究結果如下: 在參與單車環臺課程後,參與者在整體生活效能等各個面向上,平均分數皆呈現維持或正向增長的現象,且在其中三個面向「整體生活效能」及「時間管理」、「情緒管控」之前、後測平均數統計考驗,達到顯著水準(p<.05)在團隊凝聚力的平均分數上僅些微增長,並且在前測與後側的平均數統計考驗以及效果值上皆無顯著改變。 開放式問項資料分析亦顯示,參與者在活動過程中及結束後在每項構面中,都有具體的改變及真實的感動。例如:增進彼此友誼、人際關係更好、克服逆境後之成就感、態度更積極、情緒控管、自信心、更有耐心及毅力、同理及感恩、環境教育、遷移至其他情境等。Item 臺灣外展教育發展之研究(2012) 陳彥婷; Yen-Ting Chen「Outward Bound」於1941年由猶太裔德國人Kurt Hahn在英國創立,為近代冒險教育(Adventure Education)之濫觴。Outward Bound以野外環境,進行對自己或團隊的挑戰,運用實際體驗的模式去達成核心價值:「熱切的好奇心」、「不可被打敗的精神」、「探求事理的韌性」、「準備好為眾人犧牲的服務意念」,以及超越在這些特質之上,所被更加重視的「憐憫心」。Outward Bound目前已推廣至五大洲超越34個國家,並且在各國發展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動與教育方向,在臺正式翻譯為「外展教育」,Outward Bound Taiwan於2008年成立,讓外展教育正式在臺灣開始發展。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研究架構分為兩大主軸,為「課程」與「組織」兩個方向來探討,運用深度訪談、內容分析等方法做資料整合進行研究。 本研究結果發現,臺灣外展教育發展的歷程與申請加入國際外展組織會員的流程相關,分為2005年前的「醞釀階段」、2005年到2008年的「觀察階段」和2008年以後的「起飛階段」。臺灣外展教育的推展符合外展教育原則與理念,但活動與訓練上有在地化的轉化。結合成立外展組織前的資源和臺灣得天獨厚的環境,使得融入Project Adventure活動與引導技巧元素和登山課程為臺灣發展外展教育的主要特色,近期並積極拓展海洋運動課程。但因為人文背景的影響,使得臺灣外展教育課程較少超過連續五日的長天數戶外營隊,以及經典28天戶外課程,這成為未來課程努力之方向。 臺灣外展組織為「臺灣外展教育發展基金會(Outward Bound Taiwan)」,由臺灣法規監督下以非營利組織形式運作。研究發現組織運作尚需加強「志工人力」及「資金募款」兩區塊的發展,能讓外展教育在臺灣的發展更貼近宗旨。Item 拓荒之旅:探索教育引導人員生涯重心之敘說研究(2006) 呂亞蘋; Ya-Ping Lu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內探索教育引導人員之生涯重心與生涯發展歷程,及其創業之因素。研究方法為敘說研究(narrative inquiry),研究對象為國內四位探索教育引導人員,年齡介於三十至五十歲,具有五年以上的活動領導經驗,也是國內探索教育機構之負責人。透過半結構式深度訪談進行資料蒐集,資料分析採編碼、歸納、抽取主題等方式,最後建構四位受訪者的「生命故事」及其生涯重心、生涯發展歷程以及創業因素。 本研究的發現如下: 一、受訪者的生涯重心類型可分為「生命探究」、「專業能力」、「企業經營」、「自我實現」等四種類型;二、受訪者的發展歷程可分為「啟蒙探索期」、「經驗累積期」、「蟄伏轉折期」、「專業學習期」、「創業發展期」等五個階段。三、影響四位受訪者創業之因素包括「個人因素」與「社會變遷」兩者,其中「個人因素」涵蓋了「商場經驗」、「赴美接受探索教育引導人員訓練」、「戶外活動經驗」、「家庭支持」;而「社會變遷」方面涵蓋了「國內大專院校設置探索教育課程」、「九年一貫課程設有探索教育」、「美國PA公司授權在台成立機構」、「企業組織引入探索教育發展人力資源」;四、四位受訪者之生涯發展模式之特色可分為「一本初衷」、「蓄勢待發」、「勢如破竹」、「四平八穩」四種;五、其創業歷程可分為「創業維艱期」、「破繭而出期」、「多元發展期」等三期。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供未來探索教育之開發和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探索教育、探索教育引導人員、生涯發展、生涯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