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教師閱讀社群實踐與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一所公立國民小學為例
    (2023) 吳淑貞; Wu, Shu-chen
    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的方式,以一所臺北市公立小學為例,針對個案學校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力,了解教師閱讀社群在閱讀教育推展的歷程與困境,分析教師閱讀社群如何影響成員對閱讀教育的認知、態度,探究教師閱讀社群如何影響成員對閱讀教育的行動。最後,教師閱讀社群又是如何影響全校的閱讀教育。本研究根據學習型組織、社會建構論、實踐社群理論的理念,及Huffman和Hipp(2003)提出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動態發展三階段觀點,探討個案學校教師閱讀社群的運作模式與困境,提出結論與建議。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1)教師閱讀社群透過領頭羊感召、凝聚共識,教師更願意投入付出。(2) 教師閱讀社群透過研習增能、專業對話,有效提升教師閱讀理解策略之應用能力。(3)行政邀請教師閱讀社群參與決策,明顯提升社群在學校的地位與影響力。(4)教師閱讀社群透過內外部行銷,提高學校教師對閱讀教育的認同度與行動力。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建議學校教師應參與專業學習社群,在社群互動對話中提升教學專業;建議社群帶領者,聚焦教學與學習歷程為核心,及行政引導並支持社群運作,以幫助教師專業成長。
  • Item
    小型作業所影響經營因素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
    (2015) 葉癸汾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小作所興起背景與影響經營因素,針對臺北市7個機構、機構人員15 位、家屬4位、學員4位進行立意取樣。主要透過深度訪談及半結構訪談方式蒐集資料,輔以相關文獻資料,找出小作所影響經營的因素,主要從(一)小作所經營理念;(二)小作所產生的利益;(三)小作所現行制度三個視角加以分析。 根據研究發現,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理念定位不清,各利害關係人對小作所使命認知歧異,小作所是中繼站的概念,各利害關係人以自己的價值偏好來定位小作所的使命,造成理念定位不清。 二、小作所運作有共同的規範及彈性規則,為因應各障別的特殊性,在符合規定的範圍內,小作所會調整評估方式與收案標準。 三、小作所對學員、家庭提供了多項功能,對學員提供生活與能力的重新建構,使他們改變以往的生活模式,對家屬則提供喘息機會。 四、小作所的資源落在特教應屆畢業生,排擠了中高齡的資源使用,因招生管道集中在特教學校,相對社區原有的心智障礙者的資源被剝奪。 五、作業資源的窄化造成服務困境,小作所以代工為主要的工作項目,代工要有配套措施因應,須要引入其他資源才能化解困境。 六、小作所的經營困境,需要財力、物力、人力資源的引入,體質健全的母機構是小作所持續經營的保障。 七、小作所服務對象為多重障別及障礙程度多重,在服務成效上難以單一指標論定,精障者減少住院頻率,自閉症者生活中的小改變等,都無法以一個指標來論定成效。 八、公部門沒有明確評鑑指標及輔導機制造成小作所亂象,沒有明確指標,小作所更有調性去因應各障別的特殊需要。
  • Item
    學校社區化歷程與社區互動策略之研究-以臺北市清江國民小學為例
    (2017) 郭玉蓮; Kuo, Yu-Lien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校社區化之實施歷程以及過程中學校與社區互動的策略。為達此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並以臺北市清江國民小學為研究個案,透過文件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蒐集研究資料。文件分析的資料來源包括學校與社區之相關文書或檔案內容、相關法規以及報章媒體等相關報導;訪談資料來源則為依據訪談大綱所蒐集自學校教育人員與社區人士共八位受訪者的訪談結果。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受訪的清江國小教育人員以及社區人士對於學校社區化所秉持的理 念包括有以學校為本位;學校與社區互為合作夥伴;以及學校與社 區資源互享、相互參與、相互支援、共生共榮等六項理念。 二、清江國小推動學校社區化的歷程依序可以畫分為預備期、起步期、 發展期以及蓬勃期等四個漸進發展時期。 三、清江國小與社區互動的策略主要有相互參與、主動服務、彼此尊 重、真誠溝通、主動關心、公開肯定,以及多元宣傳等七項策略。 四、清江國小推動學校社區化的成效有維持學校與社區良好的互動關 係、改善教育品質、培養身心健全的孩子、發展學校特色、協助社 區營造,以及促進親師的學習與成長等六大成效。 五、清江國小推動學校社區化的阻礙包括有學校資源不足、學校與社區 共識不足、學校內部共識不足、想合作的外部資源很多、教育人員 觀念與專業不足、家長忙碌或缺乏觀念、新生報到率低,以及對志 工的關心與鼓勵不足等八項阻礙。 六、清江國小推動學校社區化的改善策略包括有爭取專案補助、建立內 外部共識、提升教育人員的熱忱與專業、鼓勵家長參與熱忱、強化 學校公關、鼓勵志工持續奉獻,以及主動關心社區的公共事務等七 項策略。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針對學校、社區及教育主管單位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社區、學校社區化、互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