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快思「曼」想─曼陀羅思考法融入歷史教學對國中生歷史學習成效與創造力影響之探究
    (2021) 廖君僥; Liao, Chun-Yao
    本研究旨在探討「曼陀羅思考法融入國中歷史課程」對於學生的創造思考、創造傾向、歷史學習之影響。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某公立國中八年級學生,共137位學生,在實驗上採「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學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學生分別接受「曼陀羅思考法融入歷史教學」課程與「傳統講述教學」課程,課程共五週、十節課。教學實驗前後分別進行測驗,測驗工具包括「新編創造思考測驗」、「學生創造性傾向量表」及自編的「歷史科學習成就測驗」等,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進行研究假設的驗證,並輔以學生的課程心得回饋作探討。研究結果如下: 一、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創造思考認知上的差異未達顯著。 二、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創造傾向態度上的差異未達顯著。 三、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歷史學習認知上的差異未達顯著。 根據統計結果,兩組學生的表現未能看出差異,本實驗對學生的這些表現影響相當有限。然而,從學生的課程回饋,可以看出這次的課程對學生來說是一次「很有意義的嘗試」。學習理解的提升、推理和想像力的習得、能有條理的敘事、能更主動的學習、能更多元的思考等都是學生在課程中的收穫。最終根據研究發現,提出省思與建議,供未來相關研究參考。
  • Item
    創意發想遠距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創造力之成效研究
    (2021) 許家昇; Hsu, Chia-Sheng
    本研究旨在以「創意發想遠距教學方案」為實驗教材進行創造力教學,藉以探究對國小學生創造力之教學成效。採準實驗研究中之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宜蘭縣國小兩班學生作為實驗組(接受創意發想遠距教學方案)與控制組(未施以任何實驗處理),兩班皆為14人。以「情境式創造力測驗」與「威廉斯創造力測驗創造性傾向量表」為研究工具,另以自編之「防疫創意發想實作評量」與「創意發想遠距教學課程回饋表」為輔,作為教學成效之探討。依前後測所得之數據資料,由 SPSS 軟體進行描述統計與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以瞭解受試者在創造力與創造性傾向的表現情形。研究結果如下:一、實驗組在「獨創性」與「創造力」的表現顯著優於控制組,而價值性則無。二、實驗組在創造性傾向之各項表現與控制組皆無達到顯著差異。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作為未來研究與教學之參考。
  • Item
    「DFC創意行動挑戰教學方案」對國中學生創造力與創造性傾向之成效研究
    (2019) 王韻雯; Wang, Yun-Wen
    本研究旨在以「DFC創意行動挑戰教學方案」作為實驗教材,探討此方案對國中學生創造力與創造性傾向之成效。採準實驗研究中之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新北市某國中兩個班級作為實驗組(接受DFC教學方案)與控制組(未施以任何實驗處理),兩班皆為26人。以「情境式創造力測驗」與「國中學生創造性傾向量表」為研究工具,另以自編之「DFC課程回饋表」與「活動心得問卷」為輔,作為教學歷程之探討。依前後測所得之數據資料,由SPSS軟體進行描述統計與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以瞭解受試者在創造力與創造性傾向的表現情形。研究結果如下:一、實驗組在「價值性」與「創造力」的表現顯著優於控制組,而獨創性則無。二、實驗組在創造性傾向之各項表現與控制組皆無達到顯著差異。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作為未來研究與教學之參考。
  • Item
    北部某國小高年級不同性別學童嘲笑風格、創造傾向與社交地位之關係研究
    (2012) 沈佳翰; JIA HAN SHEN
    本研究旨在探究北部某國小高年級學童嘲笑風格、創造傾向與社交地位之關係及性別差異,以北部某國小五、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共計318人,使用的研究工具為「嘲笑風格量表」、「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及「社交測量問卷」,施測後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t檢定、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國小高年級學童嘲笑風格之「喜被笑」能正向預測社會喜好,創造傾向之「想像力」,則負向預測社會喜好;而「喜被笑」和「喜笑人」均正向預測社會影響。 二、國小高年級學童之嘲笑風格、創造傾向和社交地位皆具有性別差異,男生在「喜被笑」與「喜笑人」嘲笑風格與社會影響顯著高於女;女生在「怕被笑」嘲笑風格以及創造傾向高於男生。 三、國小高年級學童之嘲笑風格、創造傾向對社會喜好的迴歸預測效果具性別差異,男生「喜被笑」嘲笑風格正向預測社會喜好,「想像力」創造傾向負向預測社會喜好,但女生則均未顯著。 本研究最後並根據研究結論提出若干建議,以供教育實務應用與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多元智能寫作教學方案對國小六年級學童英文寫作能力、寫作態度、創造力與創造性傾向之影響
    (2009) 徐毓苓
    本研究旨在依據「多元智能」的內涵以及國小英語教學原則,設計一套將語言、數學-邏輯、肢體動覺、音樂、空間、人際、內省、自然觀察者等八種智能融入的「多元智能寫作教學方案」,進行十次的實驗教學,探討此方案對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童英文寫作能力、寫作態度、創造力及創造性傾向的成效 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採立意取樣選取台北市某國小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派實驗組和控制組各一班。實驗組三十二名學童每週進行一次四十分鐘的「多元智能寫作教學」,共計十個單元;控制組三十三名學童則接受「一般寫作教學」。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之「英文寫作能力測驗」、改編之「英文寫作態度量表」、「威廉斯創造性思考活動測驗」以及「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所得資料以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分別進行假設的考驗。研究結果如下: 一、實驗組學童在「英文寫作能力測驗」之得分未顯著優於控制組。 二、實驗組學童在「英文寫作態度量表」之得分未顯著優於控制組。 三、實驗組學童在創造力「開放性」、「獨創力」及「標題」三項得分顯著優 於控制組;在「流暢力」、「變通力」及「精密性」三項得分未顯著優於控制組。 四、實驗組學童在創造性傾向「冒險性」、「好奇性」、「想像力」及「挑戰性」 之得分未顯著優於控制組。 研究結果發現,十次的「多元智能寫作教學方案」,不影響國小六年級學童「英文寫作能力」、「英文寫作態度」及「創造力傾向」;但有助於部分創造力之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