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7
  • Item
    國中生數位行銷素養、交友軟體數位行銷暴露與使用之相關因素研究
    (2023) 侯君穎; Hou, Chin-Yin
    本研究旨在探討背景變項、家長數位行銷素養、家長數位管教方式、學生交友軟體數位行銷暴露、學生數位行銷素養、學生交友軟體使用彼此間之關係。經抽樣30所學校的國中七年級學生及其家長,獲得2087份親子配對有效樣本。研究結果如下。一、家長對於子女的數位管教傾向有時採「主動性數位管教」、「限制性數位管教」,很少採「監視性數位管教」。二、複回歸分析顯示學生學業成就前段者、居住在城市者、家長較多使用主動性數位管教者、家長認知數位行銷素養越好者,學生的認知數位行銷素養越好,另家長較多使用主動性與限制性數位管教,學生的情感數位行銷素養越好。三、複回歸分析顯示學生學業成就後段者、居住在鄉村者、家長較少使用主動性數位管教、學生交友軟體數位行銷暴露越多者,學生的交友軟體使用行為越頻繁,使用意圖也越強。本研究建議政府應加強數位行銷管理,並增能家長與學生數位行銷素養。
  • Item
    國中生知覺導師幽默風格對生活滿意度之影響─分別以青少年復原力、師生互動關係為中介變項
    (2019) 葉豫璇; Yeh, Yu-Hsuan
    本研究旨探究國中生知覺導師幽默風格對生活滿意度之影響,以及青少年復原力、師生互動關係為中介變項之中介效果。研究方法採立意取樣叢集抽樣方式,抽取臺灣五個縣市107學年度之國中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施測,共15個班、318位學生。本研究以「幽默風格量表」、「生活滿意度量表」、「青少年復原力量表」、「師生互動關係量表」作為研究工具,以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皮爾森積差相關及PROCESS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 (一)不同性別的國中生在知覺導師幽默風格、復原力、師生互動關係與生活滿意度之差異情形: 1.國中男生在復原力的「希望與樂觀」顯著高於國中女生。 (二)不同年級的國中生在知覺導師幽默風格、復原力、師生互動關係與生活滿意度之差異情形: 1.八年級在知覺導師「親和型」幽默風格顯著高於七年級、九年級;九年級在知覺導師「攻擊型」幽默風格顯著高於七年級、八年級。 2.七年級、八年級在師生互動關係量表的「教師影響力」分層面顯著高於九年級。 (三)國中生知覺導師幽默風格、生活滿意度、青少年復原力以及師生互動關係之相關情形: 1.青少年復原力與知覺導師為「自我提升型」呈正向關;與知覺導師為「攻擊型」呈負相關。 2.「教師影響力」、「教師接近性」與知覺導師為正向幽默風格具有正相關,但其與負向型幽默風格具有負相關。 3.生活滿意度和知覺導師正向型幽默風格具有正相關,但其與「攻擊型」具有負相關。 4.青少年復原力與「教師接近性」、生活滿意度呈正相關。 5.「教師影響力」與生活滿意度呈正相關。 (四)復原力在知覺導師為「自我提升型」、「攻擊型」與生活滿意度之間達中介效果。 (五)「教師影響力」在知覺導師為「自我提升型」、「自我貶抑型」、「親和型」與生活滿意度之間達中介效果。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學校教育實務層面與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具體建議。
  • Item
    國中學生對英語課的詮釋-ㄧ個班級的民族誌研究
    (2006) 吳玉汝
    本研究運用民族誌的方法,瞭解我國國中學生如何詮釋英語課。學生對於學校的課程,有其獨特的看法,他們將課程分類為「輕鬆的」、「背的」和「理解的」課。英語課是屬於「背的」,因為它不僅單字、片語、句子要背,甚至有時候課文也要背,還有文法,雖然要老師講解,懂了之後規則也是要背的,因此,英語是「背的」課。 學生也會對同學加以分類,他們自己心目中有一個衡量的標準,他們會根據同學的成績、能力和態度將同學分為「變態型」、「正常型」和「廢物型」。 「廢物型」的同學「沒救」的部分在「單字」,因為大部分單字死背、學不會,其它的學習內容就跟著學不來,只好放棄;而「正常型」學生的「沒救」的部分在「片語」與「句子」,「片語」瑣碎不容易記憶,即使勉強記憶,「句子」,也有困擾,因此,常常在「片語」與「句子」的地方停住,無法繼續學習。「變態型」的同學在「文法」學不會,文法複雜,且中英文差異頗大,學生在學習上無法掌控。 國中學生對於學校的課程和同儕,有其獨特的看法與分類,也知道自己在學習上的困境,但是否有能力克服這些困境,除了自己的決心與毅力之外,全靠週遭人、事、物的牽引,尤其是家長的引導。本研究顯示,不同社會階級的家長因為教育價值觀、對子女的教育態度與期望、指導學生課業的能力不同,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產生不同的影響。
  • Item
    家庭閱讀環境對國高中生閱讀行為影響之研究
    (2017) 鄭水柔; Zheng, Shuei-Rou
    閱讀在這個時代,不僅是讀寫的能力,更被視為競爭力的指標,且為了促進終身學習,更應該重視閱讀教育。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棟樑,但許多孩子成長到了國高中生階段,閱讀態度逐漸下降,而國際教育評估協會所主導的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IRLS),特別指出閱讀成就最有關係的環境,就是家庭,故本研究首先希望了解國高中生的閱讀行為及他們的家庭閱讀環境為何,再深入探討家庭閱讀環境對國高中生閱讀行為的影響。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輔以訪談法,以新北市立雙溪高中進行個案研究,雙溪高中是教育部所定之偏遠學校,為一所完全中學,含括居住於當地的國中生,和分別來自當地直升、雙北市區的高中生,且為兼具高中及高職特色的綜合高中。共發放431份問卷,回收403份問卷,有效問卷比例為97.27%,並訪談6位國高中生。 所得研究結果,並作以下幾點結論:國高中生閱讀行為:(一)國高中生的閱讀態度正向,但國中生較不喜歡收到書為禮物;(二)國中生較常去圖書館,高中生較常去書店;(三)國高中積極閱讀課外讀物;(四)國高中生最常在家進行閱讀;(五)學校圖書館是國中生取得閱讀資源的重要管道,高中生則習慣自己購書。國高中生家庭閱讀環境:(一)國高中生家人多數會在家中閱讀,但去圖書館及書店的頻率偏低;(二)高中生家庭閱讀資源較豐富;(三)國高中生家人閱讀互動少。家庭閱讀環境對國高中生閱讀行為的影響:(一)家人愈常去書店和圖書館,國高中會更積極利用書店和圖書館;(二)家庭閱讀資源的多寡和國中生閱讀時間有顯著差異,且家庭閱讀資源愈豐富高中生閱讀行為愈佳;(三)家人是否有注意閱讀內容和國中生閱讀態度、取用閱讀資源有顯著差異,家人間是否有閱讀互動和高中生閱讀態度有顯著差異。
  • Item
    高雄市國中學生課業壓力、休閒因應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
    (2011) 蕭雅之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雄市國中學生課業壓力、休閒因應與自覺身心健康之間的影響關係,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以「課業壓力量表」、「休閒因應信念量表」、「休閒因應策略量表」、「自覺身心健康量表」四個分量表共76題,作為研究工具。研究對象為高雄地區國中學生,以分層比例取樣方式,共655份有效問卷,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3.57%。正式施測後的統計方法包含有描述性統計分析、T-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多元迴歸分析及徑路分析。綜合文獻探討與本研究結果發現,獲得以下結論: 一、不同性別、補習與否之高雄市國中學生在課業壓力上產生影響。 二、不同性別、補習與否之高雄市國中學生在休閒因應信念上產生影響。 三、不同年級、家庭社經地位之高雄市國中學生在休閒因應策略上產生影響。 四、學業成績、同儕因素與學校課業三個來源的課業壓力對高雄市國中生的自覺身心健康有顯著負向影響。 五、高雄市國中學生的休閒因應信念與休閒因應策略對自覺身心健康有顯著正向影響。 六、同儕因素的課業壓力能透過休閒因應信念與休閒因應策略對自覺身心健康產生影響。   研究者依據本研究所獲得的結論對國中學生、父母親、學校單位及後續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在國中生方面,建議國中學生應該培養正確看待成績之態度,於學習過程中了解自己的長處,並且應該適度安排休閒活動,發展良好同儕友伴關係;父母親方面,則建議應發掘孩子的優點與長處,鼓勵多元發展,進一步協助孩子安排適切的休閒生活;學校單位方面,建議學校安排之課程應具豐富性,安排適切之休閒教育課程與家庭休閒活動並協助學生找到成功經驗;對後續研究者則建議在研究工具及研究對象的選擇上可再調整。
  • Item
    桃園地區國中學生媒體識讀能力之研究
    (2012) 張毓珊
    本研究目的在於了解桃園地區國中學生的媒體識讀能力表現以及不同背景變項之桃園地區國中學生的媒體識讀能力是否有所差異與關聯。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法,透過「分層比例抽樣」,而後進行「叢集抽樣」來選取施測對象,共計發出問卷920份,有效樣本為808 份,使用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等統計方法以解答研究問題。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於提升媒體識讀能力以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研究結果摘要如下: 一、桃園地區國中學生的媒體識讀能力屬於中等程度 二、家庭社經地位愈高的學生,媒體識讀能力表現愈佳 三、母親原生國籍為本國籍的學生之媒體識讀能力優於母親原生國籍為東南亞籍的學生 四、父母會限制與會參與子女媒體使用的學生之媒體識讀能力優於父母不會限制與不會參與子女媒體使用的學生 五、都市地區的學生之媒體識讀能力優於非都市地區的學生 六、使用電視、網路與廣播時間愈長的學生,媒體識讀能力表現愈差
  • Item
    國中學生校園運動事故傷害預防介入之研究
    (2007) 吳嫦瑜; Chang-Yu Wu
    本研究旨在探討法規、環境與教育三面向之運動事故傷害預防介入對國中學生的「運動事故傷害預防知識」、「運動事故傷害預防態度」、「運動事故傷害預防行為意向」及「校園運動事故傷害發生率」影響之成效。本研究採不對等前後測準實驗設計,以立意取樣方式選取台北市兩所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樣本包含兩所國中之八年級學生,有6個班級,學生共215人,其中實驗組116人;對照組99人,有效樣本數共計186人。運動事故傷害預防介入的時間為2006年4月至6月間,於95年4月3日至4月7日間進行問卷前測,後測於介入結束後一週內進行施測。所有資料以SPSS 12.0 for Window 統計軟體進行各項變項分析。 本研究對國中學生運動事故傷害預防介入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 介入後可有效增進實驗組學生的「運動事故傷害預防知識」與「運動事故傷害預防態度」,對於「運動事故傷害預防行為意向」則未造成影響。以實驗組的前後測成績得分比較時,學生的「運動事故傷害預防知識」、「運動事故傷害預防態度」與「運動事故傷害預防行為意向」後測成績均高於前測成績。 二、 介入後可有效降低實驗學校校園運動事故傷害之發生率。 三、 教學過程評量方面,學生及教師對本次教學活動及教材看法整體評價大多成正向支持。對各單元喜歡程度、幫助程度、符合需求程度及時間掌握性大多表示滿意,而運動傷害防護、處理認知及整體行為表現是有提昇效果存在。
  • Item
    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與情緒管理之相關研究-以臺北縣某國中為例
    (2009) 廖全涼; Cyuan-Liang Liao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與情緒管理之相關性。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方式進行。於民國98年5月,以隨機抽樣方式抽取臺北縣某國中七年級到九年級作為研究對象,共有395位同學參與,回收385份有效問卷,經統計分析之後,茲將本研究所得之結論歸納如下: 一、國中學生中將近99%曾經有使用過網路,網路使用的年齡層有逐漸往下降 的趨勢。 二、國中學生情緒管理得分中上,情緒的表達最需加強。 三、性別、年級、家庭社經地位、網路使用地點、電腦擺設地點、每次使用網 路平均時間不同之國中學生,對網路使用具有顯著差異。 四、性別、家庭社經地位、電腦擺設地點不同之國中學生,對情緒管理具有顯 著差異。 五、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越高,相對的其情緒管理傾向越高。 六、情緒管理對網路使用具有顯著的預測力。
  • Item
    彰化縣某國中學生執行充足睡眠行為意圖研究---計畫行為理論之應用
    (2007) 楊惠真
    本研究主要應用Ajzen的計劃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來探討某國中學生執行充足睡眠行為意圖。以彰化縣某國中七至九年級學生為母群體,採分層集束抽樣法抽出9班328人為對象,有效問卷共322份。研究工具採結構式問卷,所得資料用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階層迴歸分析和賀德臨 T²分析法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分析後,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約五成研究對象在未來兩個月內有執行充足睡眠行為之意圖。 2.研究對象對執行充足睡眠行為的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可以解釋行為意圖40.3%的變異量,其中又以知覺行為控制最重要。 3.研究對象對執行充足睡眠行為的態度與行為信念、結果評價的交乘積和呈正相關;主觀規範與規範信念、依從動機的交乘積和呈正相關;知覺行為控制與控制信念、控制強度的交乘積和呈正相關。 4.有無意圖者在行為信念、結果評價、規範信念、依從動機、控制信念和控制強度等六類概念上有整體性的差異存在
  • Item
    運用跨理論模式於屏東縣國中生運動行為之研究
    (2006) 陳秀娟; Chen, Hsiu-Chuan
    本研究旨在運用跨理論模式探討國中生的運動行為,瞭解國中學生運動行為階段的分布情形及其相關因素。以屏東縣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採叢集抽樣法,取得有效樣本共1,184人,並利用自填式問卷進行資料收集,所得資料以卡方檢定、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薛費氏事後比較、Games-Howell事後比較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重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運動行為階段以準備期(52.1%)最多,其次為維持期(18.4%)、行動期(12.4%)、意圖期(10.0%),無意圖期(7.1%)最少。 二、研究對象會因年級、性別、族群、自覺健康狀況、有無受傷經驗、有無參加運動校隊和有無參加運動社團等因素在運動行為階段上有顯著差異。 三、研究對象的年級愈低、男生、客家人、自覺健康狀況非常好、有運動傷害經驗、有參加學校運動校隊、有參與運動社團者,有較高的運動自我效能。 四、研究對象是二年級、原住民族、自覺健康狀況好、課業表現在1~10名、有運動傷害經驗、有參加學校運動校隊、有參加運動社團者,有較高的知覺運動利益。 五、研究對象是三年級、女生、一般平地生、自覺健康狀況非常不好、無運動傷害經驗、無參加學校運動校隊、無參加運動社團者,有較高的知覺運動障礙。 六、研究對象是男生、原住民族、自覺健康狀況非常好、有運動傷害經驗、有參加學校運動校隊、有參加運動社團者,有較高的運動社會支持。 七、不同運動行為階段的研究對象,在運動自我效能、知覺運動利益和運動社會支持方面,有顯著差異存在,且運動行為階段愈高階者,其運動自我效能、知覺運動利益和運動社會支持愈高。 八、不同運動行為階段的研究對象,在知覺運動障礙方面有顯著差異,且運動行為階段愈高階者,其知覺運動障礙愈低。 依據研究發現,針對學校推廣運動教育與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建議,以作為提昇國中學生運動行為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