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H. Rugg教科書爭議事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6-09-??) 鍾鴻銘
    社會重建論是美國主要的課程傳統之一,Rugg則是此一課程意識型態的主要肇建者。Rugg於1920年代初期轉至林肯實驗學校任職之後,即開始展開社會科教科書實驗版本的編製工作。在初步獲得成功後,即進一步著手修正,並以商業版本的形式發行。商業版本在1929年開始發行之後,亦獲得許多學校的採用。但是Rugg教科書以美國社會生活中具爭議性議題為中心的課程編製方式,卻也引起右派人士的撻伐,在經過一番論辯之後,某些學區做成停用Rugg教科書的決議,甚至有學區進行焚書之舉。此外,「美國軍團」等愛國組織及商業團體亦加入聲討Rugg教科書的行列。在這些爭議事件發生後,Rugg教科書遂逐漸從學校中消失。本文之目的即在描述此一歷史事件發生之過程,最後並提出幾點省思。
  • Item
    Rugg及Bruner社會領域課程改革經驗的啟示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5-03-??) 單文經
    1916年,美國的中小學才開始設有以社會為名的學習領域或學科。過去,與社會領域課程相關的學科主要為歷史,一般中小學社會領域課程也以開設歷史科者為最普遍,間或有開設地理或是公民政府者。然而,社會領域的課程究應以增進學生的社會科學知能為目的,抑或以提昇其社會探究能力為目的,始終未有定論;又,該一領域的課程究應以學科知識為其組織的核心,抑或以議題中心為其組織的重點,變異亦時有所聞。若將持前一觀點者稱為傳統論者,則持後一觀點者或可稱為革新論者。本文的主旨即在以美國二位革新論者H. Rugg及J. S. Bruner分別在1930年代和1960年代,所領導的社會領域課程改革運動為對象,梳理其來龍去脈,評估其改革成效,期能歸納其啟示。
  • Item
    臺灣北部三縣市八年級學生社會學習領域課堂討論經驗與影響因素之調查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6-09-01) 董秀蘭
    公民參與高品質的公共對話來解決社會問題,是健全公民主社會的重要表徵。因此,以培育良好公民資質為主要核心的社會學習領域,應致力於發展學生參與公共事務討論的能力;討論教學法即是培養上種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於討論教學法的研究,國外已有相當多的實證文獻;但國內除了少數介紹討論教學法的文獻外,對於此種教學法在課堂上的應用情形, 特別是學生對此種教學法的觀點與參與課堂討論的實際經驗等,少有實證性的研究。緣此,本研究以臺北市、臺北縣和桃園縣三縣市國中階段 社會學習領域的學生為對象,以問卷調查法實際了解我國社會領域課堂實施討論教學的情形,以及學生對教師實施討論式教學的評價和影響學 生參與討論的因素等問題。 研究結果發現:臺北市、臺北縣、桃園縣的學生對社會學習領域討堂討論持正向肯定的態度,但對於自己的意見和參與的價值,則有信心 不足的傾向;三縣市的學生對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引導課堂討論之評價,傾向於正面肯定;考試和成績因素、對討論的主題有興趣或缺乏興趣、 同儕的評價、老師不客觀或愛批評學生和科目別,對學生是否參與討論具有關鍵的影響;社會學習領域三科中,公民科課堂討論的頻率最高, 地理科其次,歷史科最低;社會領域課堂中曾經討論的議題中,百分比最高的五項議題分別為「環境保護」、「升學制度」、「全民健保」、 「政黨之爭」和「家暴問題」。
  • Item
    資訊素養融入國小五年級社會學習領域─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04-04-??) 林菁; 洪美齡; Lin Chin Chen; Meei Ling Horng
    本研究旨在探討如何藉由Big6的理念架構將資訊素養融入社會課程中。本研究採協同行動研究法,由研究者與合作的國小五年及老師以Big6模式為架構,共同規劃選賢與能主題課程。研究結果顯示資訊素養可融入相近內涵的學習領域,以使二者各蒙其利,但資訊素養議題也應清楚地納入九年一貫相關學習領域的能力指標中,才能解決資訊素養融入課程中時間不足和課程統整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