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3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單親家長知覺青少年子女子職實踐對其心理與親職適應的影響(2021) 張芸慈; Chang, Yun-Tzu本研究旨在探討知覺青少年子女子職實踐(自我揭露、自我安頓、情感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對單親家長心理適應(安適幸福感、生活滿意度、心理困擾)與親職適應(親職價值、親職壓力)的影響,並比較單親、有偶家長知覺青少年子女子職實踐對其心理適應、親職適應影響的差異。本研究對象為「與12至18歲子女同住之單親、有偶家長」,並採用「知覺青少年子女子職實踐量表」、「安適幸福感量表」、「生活滿意度量表」、「簡式健康量表」、「親職價值量表」、「親職壓力量表」為主要研究工具,以144筆單親家長與151筆有偶家長有效資料進行分析,包含獨立樣本t檢定、Pearson相關分析、一般線性迴歸分析以及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構方程模型的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單親家長知覺青少年子女子職實踐對其安適幸福感、生活滿意度、親職價值有正向且顯著的影響,對其心理困擾、親職壓力有負向且顯著影響。 2.單親家長知覺青少年子女自我揭露對其安適幸福感、生活滿意度、親職價值有正向且顯著的影響,對其心理困擾、親職壓力有負向且顯著的影響。 3.單親家長知覺青少年子女自我安頓對其安適幸福感、生活滿意度、親職價值有正向且顯著的影響,對其心理困擾、親職壓力有負向且顯著的影響。 4.單親家長知覺青少年子女情感性支持對其安適幸福感、生活滿意度、親職價值有正向且顯著的影響,對其心理困擾有負向且顯著的影響。 5.單親家長知覺青少年子女工具性支持對其生活滿意度、親職價值有正向且顯著的影響。 6.知覺青少年子女自我安頓對單親家長安適幸福感的正向影響顯著高於有偶家長。 最後,針對本研究之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進行討論。Item 焦點解決短期諮商對高中生問題解決態度之輔導效果研究(2021) 林瑋歆; Lin, Wei-Sin本研究旨在探討焦點解決短期諮商(Solution Focused Brief Counseling, SFBC)提升高中生「問題解決態度」之輔導效果為何。研究目的為:(1)了解SFBC對高中生之「問題解決態度」立即與追蹤輔導效果,以及(2)探討高中生在接受SFBC後,「問題解決態度」的主觀經驗變化。 本研究對象為北部公立高中一年級學生,採混合研究設計,透過半結構式訪談蒐集質性資料,同時透過「問題解決態度量表」蒐集量化資料,並採用不等組前後測與追蹤測之準實驗設計。隨機選取三個班級,實施「問題解決態度量表」,挑選分數低於65分之8位學生,含6位男性與2位女性,根據其意願分別安排4位至實驗組、4位至控制組。實驗組進行五至六次個別焦點解決短期諮商,並在諮商前、諮商後及諮商後一個月等三個階段,分別接受三次各50分鐘的半結構式訪談;控制組則無諮商處理及訪談。8位受試者分別於實驗組進行諮商前、諮商後及諮商後一個月等三階段,總共施測三次「問題解決態度量表」。 質性研究結果以樣本分析法進行分析,量表結果則採用Wilcoxon符號等級檢定,比較實驗組於諮商後以及追蹤階段之測驗分數是否與諮商前分數具顯著差異。研究結果如下: 一、 高中生在SFBC後,「自信取向」和「全量表」分數有顯著提升,即SFBC對高中生之「整體問題解決態度」及「自信取向」有立即輔導效果。 二、 高中生在SFBC後一個月,「自信取向」、「逃避取向」和「全量表」分數有顯著提升,即SFBC對高中生「整體問題解決態度」、「自信取向」及「逃避取向」有追蹤輔導效果。 三、 高中生在SFBC後,「問題解決態度」的「認知取向」之主觀經驗變化包含: (一) 能界定與面對問題、設定解決目標及設想解決方法。 (二) 較少了解問題形成的原因。 四、 高中生在SFBC後,「問題解決態度」的「自信取向」之主觀經驗變化包含: (一)提升了對自我解決問題能力和毅力的評估。 五、 高中生在SFBC後,「問題解決態度」的「逃避取向」之主觀經驗變化包含: (一)提升了面對問題的耐心,並降低無助感。 (二)降低了面對問題的厭惡感受。 (三)面對問題的態度變得積極。 最後根據以上結果,針對SFBC對高中生「問題解決態度」之影響進行討論,並針對未來相關研究及青少年輔導工作者分別提供相關建議以供參考。Item 自閉症類群障礙兼藝術才能優異青年之家庭支持系統網絡及其歷程(2016) 黃琬純; Huang, Wan-Chun本研究旨在探究ASD藝術才能優異青年的家庭系統與網絡對其才能發展的支持歷程,以及青年對家庭支持的評價與感受,並蒐集青年藝術才能發展歷程的藝術表現和認知特徵。採用立意抽樣三位ASD青年並邀請其家庭參與,先透過半結構式的訪談蒐集資料,再以敘事研究「整體—內容」進行支持歷程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ASD青年出現學者症候群藝術家的藝術表現與特徵,包括特定於繪畫和雕塑領域、天分於幼年時出現、擁有透視法繪圖與物體三度空間感知能力、大量的主題式作品、新穎原創的表達派與素描性質的寫實派、媒材的選擇依喜好而固著、現實生活經驗為創作的主要題材。藝術表現與其認知特徵有關,包括不喜複雜好單純、高度系統化、文字創作能力帶動繪畫思維力與創造力、延伸練習。 ASD青年家庭支持系統具父母次系統且無隔代教養,僅一家庭無手足次系統。ASD青年與父母次系統的互動能形成支持;與手足次系統的互動能形成正向影響;而用餐時光,則能增進和家庭成員的認知和情感交流。ASD青年家庭內部支持網絡包括父母親、手足、親戚,外部支持網絡包括學校、臺師大特教系藝術才能研習班、家庭教師、安親班幼教老師、社會支援團體與宗教團體、朋友。家庭內部支持較多時,外部環境支持來源稍少未見得對藝術才能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但學校及臺師大特教系藝術才能研習班均作為三個家庭外部環境重點支持來源,給予家庭所無法提供的支持,對ASD青年的藝術才能發展有其增強作用。此外,情緒性支持無性別差異。 三個家庭支持歷程內容相似為「重視情緒發洩或行為管理」、「陪伴」、「愛與尊重,安慰與鼓勵」、「扮演經紀人或祕書」、「旅遊或外出經驗」;各自特有的內容為Snow家庭的「推動另類安置」、「情境與人脈支持」;Forest家庭的「一般人的教育」、「不忌諱自閉症標籤」;以及Wood家庭的「母親為藝術啟蒙者」、「信仰支持」、「對生涯持寬鬆心態」。另一方面,歷程裡發現階段性變化的七個項目包括「家長對特殊才能的認知、態度與行動」:初無栽培想法,後因ASD或升學對優勢才能轉而重視,最後正式發展藝術才能並全力支持;「青年的變化」:藝術媒材均先經歷硬筆時期,再至軟筆時期,且ASD特質和藝術才能呈消長趨勢;以及「手足對ASD青年的認知變化」;「Snow母子關係的變化」;「Forest母女權力移轉」;「Wood母親心境變化」;「Wood父親家庭參與的變化」。 並歸納出青年才能發展的主動性因素為教師發掘發展和母親挺身而出;被動性因素為青年的升學或轉學事件。發展良好的可能因素有四:青年的天生藝術才能與執著、家庭支持、適時出現啟蒙者或重要他人、外部環境支援。關於ASD青年對家庭支持的感受與評價是三位青年均對家庭或父母表示感謝之意,亦可發現他們對母親有較多的支持感知,比如母親給予較多的愛與鼓勵、需要母親協助處理日常和藝術事務。 研究結果可作為家庭與社會網絡成員對ASD藝術才能優異青年之親職和支持的依據及參考。Item 青少年憂鬱概念、憂鬱程度與求助態度之相關研究(2006) 陳玉芳; Yu-Fang Chen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不同背景變項之青少年在憂鬱概念、憂鬱程度與求助態度的差異情形,同時探討青少年憂鬱概念、憂鬱程度與求助態度的關係。採用分層叢集抽樣的方式,自台北市、高雄市及台灣省北、中、南、東四區,分別抽取國中、高中、高職各一所學校,每校各年級各抽取一個班級,共54班的在學青少年為研究對象,有效樣本共計2036人。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收集,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憂鬱常識測驗」、「憂鬱信念與態度量表」、「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量表」及「求助態度量表」。調查所得資料,以卡方檢定、t考驗、單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分析以及簡單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不同性别、地區、年級之青少年參加憂鬱症課程之比例具有顯著差異存在。 2.不同性別、地區、年級、參加憂鬱症課程與否、家人有無憂鬱症等背景變項之青少年,其憂鬱概念具有顯著差異。 3.不同性別、年級之青少年其憂鬱程度沒有顯著差異;不同地區、課業滿意度之青少年,其憂鬱程度則有顯著不同。 4.不同地區之青少年其求助態度沒有顯著差異;不同性別、年級、受輔經驗之青少年,其求助態度則有顯著不同。 5.青少年之憂鬱概念與求助態度之間具有典型相關存在。 6.青少年之憂鬱程度可有效預測求助態度,且憂鬱程度愈高,求助態度愈消極。 最後,研究者依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學校憂鬱症預防課程及未來研究之參考。Item 國中生感恩、復原力及創造傾向之相關研究(2009) 陳馨怡; Sin-Yi Chen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的感恩、復原力與創造傾向的相關情形,採用「問卷調查法」來進行研究,以分層立意取樣方式來選取樣本,樣本蒐集涵蓋全台北、中、南、東四區域的國中一到三年級,依照各地區國中生在全國的比例來決定抽樣的人數,共抽樣十一間國中人數為1206位,以確定樣本的代表性及日後運用的範圍。本研究以研究者翻譯改編之「感恩、憤怒、欣賞測驗」(GRAT)的「感恩量表」,詹雨臻等人(出版中)編製的「青少年復原力量表」(IAR),及林幸台、王木榮(1987;1995)所修訂的「威廉斯創造傾向量表」為研究工具,並且建立翻譯改編之後「感恩量表」的信效度。在信、效度的部分,本量表重測信為 .817~ .832,而Cronbach α係數為 .801~ .832,兩者皆達.001顯著水準,顯示本量表的穩定性佳及內部一致性良好;而建構效度部分各項整體適度指標均達到標準,顯示本量表整體模式適配情形頗為理想;又以「兒童樂觀信念量表」與「貝克兒童及青少年量表」為效標,結果發現具有良好的同時效度。 本研究的資料分析與整裡,採用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二因子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與迴歸分析等方法,主要結果發現如下: 一、發展一套良好信效度的感恩測量工具:「感恩量表」 二、不同背景變項對國中生對感恩特質有預測效果 1.良好親子關係、父母民主式管教方式及正向家庭氣氛有助於發展國中生的感恩特質。 2.主觀同儕關係良好與主觀課業壓力中等程度的國中生感恩狀況較佳。 三、對感恩相關領域的貢獻 1.國中生的感恩與復原力有顯著中度正相關,其中以分量表「感激他人」對復原力的預測力最佳,表示感激他人能累積突破困境所需的資源。 2.國中生的感恩與創造傾向有顯著低度正相關,且其中以分量表「欣賞簡單事物」對創造傾向的預測力最佳,表示欣賞簡單事物時能呈現創新的觀點。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供學校與家庭教育以及未來研究上的具體建議,以做為後續教育及未來研究的參考。Item 「坐姿八式動禪-身體覺察訓練」對青少年身心覺察能力影響之行動研究(2005) 郭美菊; mei-chu kuo本研究探討青少年學習「坐姿八式動禪身體覺察訓練」之後對身心覺察能力的影響。藉由行動研究促進研究者的專業成長,進而編擬具體可行之青少年動禪課程。研究對象十二位成員,分成實驗組接受十次團體訓練與控制組不接受實驗處理,透過過程錄影分析、團體紀錄、身體檢查紀錄表、團體結束後問卷以及「生活壓力」、「自我強度」、「憂鬱」量表進行前後測,所得資料進行分析,主要結論如下: 一、 「坐姿八式動禪身體覺察訓練」活動方案實施在青少年是可行。 二、 實施本活動方案後,對青少年的身心覺察能力有正面影響。 (一)、 對身體訊息的覺察知改變經驗:接受實驗方案後超過六成以上成員認為,容易覺察身體訊息,清楚身體動作的反應,而且比以前更敏感,七成以上感受心跳減緩而且有正向反應。 (二)、 對身心互動覺察經驗:接受實驗方案後超過六成以上受試者表示,情緒安定包括靜心、專注力增加、比較快樂,以及學習放鬆及舒緩壓力。 (三)、 對生活適應影響:接受實驗方案受試者,在「生活壓力」、「自我強度」及「憂鬱量表」量表方面,實施身體覺察訓練在沒有顯著效果。而在憂鬱情緒中「行為」的分量表有顯著效果。本實驗團體在受試者可以提昇自我尊重、自我滿意度提高、自我價值感、讀書成效、惜福感恩及珍惜此活動。 三、 在教師自我省思方面,透過行動研究不斷的自我修正與改變教學策略,才能有效解決教學問題,提昇教學品質。並學習自我照顧,促進專業成長。 綜合以上結論,提出相關建議,希望提供未來有志從事實施「坐姿八式動禪」身體覺察訓練,相關教學或研究者理論與實務之參考。Item 升學型高中女學生非典型情慾實踐之回溯研究(2016) 范宇翔; Fan, Yu-Hsiang青少女過往被刻畫對性無知與被動的樣貌,在近年的研究中開始強調青少女可經由經驗轉化,用女性自身的角度來表達情慾,透過情慾實踐是可以覺察情慾、與身體與自身的意義,在實踐與慾望行動上展現出了主動性。本研究因此提問以下三項問題: 一、升學型高中女學生的非典型情慾實踐,在什麼樣的資源下形成? 二、升學型高中女學生之非典型情慾實踐的樣態與內涵為何?如何與既有的傳統情慾結構互動?其實踐歷程遭遇什麼樣的挑戰? 三、升學型高中女學生在非典型情慾實踐過程中,如何影響自己的身體管理?以及如何重新建構自身情慾主體? 以升學型的普通高級中學的女學生為研究對象,透過訪談七位女學生。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廣泛的閱讀與網路資源的運用,青少女得以建構多元的情慾樣貌;尤其是網際網路快速、匿名的特性,青少女能容易的獲得資訊,以及在網路世界的互動中獲得認同。 二、青少女受到情慾結構嚴密的管制,非典型情慾實踐依附在結構的縫隙,大多利用放學後的時間,在公共場所的隱密處進行,使青少女的情慾實踐常態性的處於不安全之處境。但既有的情慾結構出現鬆動,對於青少女在交往關係、服儀管理、情慾態度上較為彈性,提供探索與實踐的可能。 三、學生間的日常互動與身體經驗交流,是建構身體觀與情慾觀的重要途徑;當校園對於學生行為管理的力道逐漸減弱,由同儕自己形塑的規範力量則逐漸增強,成為新的情慾監控系統。 四、社會對於學生學業成就的表現,與品行有所關連。升學型高中的女學生承載乖順與純潔的符碼,在情慾實踐的歷程中容易產生自我衝突;同時,成績好的學生也享有社會的寬待,身分上與情慾絕緣的標籤反而成為情慾實踐的庇護。「好學生」身分,對於青少女在非典型情慾實踐既是壓迫也是資源。 五、 經歷非典型情慾實踐的青少女,對於身體的管理更能趨近自己的需求,悅納自己,對於情慾也建立了正向的觀點。相關經驗賦予青少女,擁有改寫情慾腳本的能力,其改寫承繼了既有情慾結構版本,青少女透過自身實踐不斷修正,其情慾主體在非典型情慾實踐中得以重新建構。Item 無菸校園計畫之成效評量研究—以臺北市某高級職業學校為例(2007) 苗迺芳; Miao Nae-Fang本研究主要目的在評量臺北市某無菸校園實驗學校執行無菸校園計畫的成效,分別從政策與管理、菸害預防課程、戒菸教育(含輔導)、校園拒菸活動、家長參與、社區結盟及零售商介入等七個策略來探討綜合性評量指標達成的情形。本研究採用準實驗設計,以立意方式選取臺北市兩所高級職業學校的教職員生及家長為研究對象,其中一所學校為實驗組,進行無菸校園計畫的介入,另一所學校為對照組,未進行任何介入活動。研究的期程為92年10月至93年6月,以自填式問卷蒐集介入前、後的資料,進行成效評量。 研究結果發現,各項策略的成效差異大,「政策與管理」已具規模並形成制度。此外,「戒菸教育(含輔導)」的介入成效最好,其次為「菸害預防課程」的介入,再其次為「校園拒菸活動」和「家長參與」的介入,而「社區結盟」和「零售商介入」兩項策略尚屬起步階段。 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學校可以視學校的特色和現況來推動學校本位無菸校園計畫,逐年執行各項介入策略。建議未來的研究可以增加研究對象以推廣「無菸校園計畫」、加強質性資料的蒐集、及進行「社區結盟」和「零售商介入」的成效評量。Item 青少年身體意象之媒體素養教育介入成效研究-以新北市某高中為例(2012) 潘雲潔本研究旨在探討身體意象媒體素養教育介入對高中學生身體意象媒體素養、自我效能、批判性思考技能、纖瘦意象內化、身體意象的影響。本研究為準實驗設計,採實驗對照組前後測設計。本研究以100學年度新北市某高中一年級學生為對象,實驗組175人,對照組162人。實驗組於接受四節課的教育介入,對照組接受一般課程。 本研究以廣義估計方程式(GEE)進行統計分析,主要結果如下:教育介入可顯著提升整體學生批判性思考技能(「閱聽眾」向度)、顯著降低纖瘦意象內化。依性別分析,教育介入可顯著提升女生身體意象媒體素養自我效能、批判性思考技能(「閱聽眾」、「目的」向度)、可顯著降低纖瘦意象內化;教育介入可顯著提升男生身體意象(「外表評價」向度)。 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加強學生分析創作媒體能力,用合理批判態度面對媒體訊息;學校課程發展具有性別敏感度的身體意象介入課程,融入相關科目的方式,建立學生正向身體意象;社會方面應透過社會教育的力量,提供並創造相互尊重與多元美學的觀點,並且建立媒體規範機制,降低負向身體意象內化的情形。Item 青少年成癮物質使用態度、社會影響、拒絕自我效能與成癮物質使用意圖及行為之關係研究-以桃園縣國中學生為例(2011) 曾琬婷; Wan-Ting Zeng本研究旨在瞭解桃園縣國中學生之成癮物質使用態度、社會影響和拒絕自我效能與成癮物質使用意圖及行為的現況,以及檢視其成癮物質使用態度 、社會影響和拒絕自我效能對其成癮物質使用意圖及行為之影響。研究對象為98學年度第2學期桃園縣國民中學學生,採分層集束抽樣隨機從其中抽出15所學校,各校每一年級各一班,獲得有效樣本數為1,122名學生。研究工具為結構式問卷,以班級集體自填問卷方式蒐集資料。所得資料以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迴歸分析和邏輯斯迴歸分析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受測學生目前有吸菸為59人(5.3%),目前有飲酒為96人(18.9%),曾經嚼檳榔有47人(4.2%),曾經使用成癮藥物有7人(1%)。 二、學生為男生、學業成績排名為後面三分之一、自覺吸菸態度愈不反對、拒絕吸菸自我效能愈低、母親有吸菸、好友有吸菸、好友對學生吸菸態度愈不反對,其吸菸意圖愈高。受測學生為男生、8年級、自覺吸菸危險性愈低、拒絕吸菸自我效能愈低、母親教育程度為國小/國中、好友有吸菸者,其愈易有吸菸行為。 三、學生為自覺飲酒態度愈不反對、拒絕飲酒自我效能愈低、母親有飲酒、兄弟姊妹有飲酒、好友有飲酒、父親對學生飲酒態度愈不反對、好友對學生飲酒態度愈不反對者,其飲酒意圖愈高。受測學生自覺飲酒危險性愈低、拒絕飲酒自我效能愈低者、好友有飲酒、父親對學生飲酒態度愈不反對者,其愈易有飲酒行為。 四、學生為男生、自覺嚼檳榔態度愈不反對、拒絕嚼檳榔自我效能愈低、父親有嚼檳榔、兄弟姊妹對學生嚼檳榔態度愈不反對,其嚼檳榔意圖愈高。學生自覺嚼檳榔危險性愈低、拒絕嚼檳榔自我效能愈低、父親有嚼檳榔、兄弟姊妹對學生嚼檳榔態度愈不反對者,其愈易有嚼檳榔行為。 五、學生為學業成績排名為後面三分之一、自覺使用成癮藥物態度愈不反對、拒絕使用成癮藥物自我效能愈低者,其使用成癮藥物意圖愈高。 建議透過教育介入及宣導,幫助青少年對使用成癮物質建立正確的態度並學習拒絕成癮藥物使用技巧,以降低青少年使用成癮物質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