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4
  • Item
    自閉症學生堅持同一性、感覺處理能力、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與焦慮之探究
    (2023) 李怡嫻; Li, I-Hsien
    本研究探討輕度自閉症學生之堅持同一性、感覺處理能力、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與焦慮之關係,有助於進而擬定適切的介入計畫,提升適應能力。本研究選取臺灣北部地區經過該縣市鑑定輔導會鑑定列冊之自閉症學生,其魏氏兒童智力量表全量表智商85以上且語文理解指數85以上,共45位為研究參與者,其中國小組25位,國中組20位。所有研究參與者皆填寫三份自陳量表:青少年/成人感覺處理能力剖析量表、無法忍受不確定性量表以及台灣版多向度兒童青少年焦慮量表。研究參與者的家長填寫重複行為量表,取其中三個分量表代表堅持同一性,再根據所得資料進行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變異數相關分析及迴歸分析。研究結果指出: (1) 自閉症學生有高達41名 (91.1%) 有堅持同一性的困難;有28名 (62%) 至少有一項以上感覺處理能力顯著困難;無法忍受不確定量表兩個分量表高分組的比率分別為34名 (75.5%)與31名 (68.9%),預期性焦慮比率略高於抑制性焦慮;「社交焦慮」相較其他分量表為自閉症學生主要焦慮來源。 (2) 國中組在堅持同一性量表的「固定行為」分量表、感覺處理能力的「感覺敏感」、「感覺逃避」分量表、焦慮中的「社交焦慮」分量表均顯著高於與國小組,顯示國中生有更高的困難。(3)「感覺敏感」、「焦慮」、「社交焦慮」與其他量表及分量表均呈現顯著關聯性。 (4) 「堅持同一性」在自閉症學生之「感覺敏感」與「焦慮」的路徑模型中,具有部分中介的效果。同樣的,「無法忍受不確定性」在自閉症學生之「感覺敏感」與「焦慮」的路徑模型中,也具有部分中介的效果。除此之外,「感覺敏感」在自閉症學生之「堅持同一性」與「社交焦慮」的路徑模型中,具有完全中介的效果。同樣的,「感覺敏感」在自閉症學生之「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與「社交焦慮」的路徑模型中,具有完全中介的效果。因此,社交焦慮或許是自閉症學生主要焦慮來源,而透過降低感覺敏感、提高堅持同一性與無法忍受不確定性等多元途徑可能可以減輕焦慮。最後,本研究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對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 Item
    比較圖卡交換轉換到語音裝置和直接使用語音裝置在建立低口語自閉症成人的溝通成效差異之研究
    (2022) 蔡宇晨; Chai, Yee-Cheng
    溝通是人類在群體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能力。有效的溝通能使人際互動產生正向之循環。無法有效溝通是自閉症族群常見之困難,特別是當溝通困難者到了成年,依然無法隨心所欲做溝通表達時,這對其身心健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甚至會衍生出行為問題。因此,找出適合的輔助溝通系統是至關重要的。近年來有不少研究在比較圖卡交換溝通系統(PECS)和語音裝置溝通系統(SGD)在成效上的差異,但目前還未有一致性的研究結果。本研究以單一受試多基線跨受試設計結合適應性交替處理設計,來比較先使用PECS習得至PECS第四階段句子結構再轉換到SGD ,抑或直接使用SGD從PECS第一階段到第四階段,這兩種介入在成效上的差異。成效差異的評量向度包含:(一)獨立要求的次數;(二)介入期間所需的提示量;(三)通過第四階段標準所需的教學介入次數。本研究在一間獨立的房間內進行,研究對象為四位低口語自閉症成人,其中一位因疫情未能進入介入期而中止。三位研究對象中有兩位在直接使用SGD的獨立要求次數比較高。三位研究對象中有兩位在直接使用SGD所需的提示量高於PECS轉換到SGD。研究結果顯示,PECS 轉換到SGD和直接使用SGD 在達到本研究中所設定從PECS第一階段至第四階段通過標準的教學嘗試次數並無顯著差異。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兩位研究對象在AAC偏好的選擇上都有改變。研究結果顯示PECS轉換到SGD和直接使用SGD在成效上並無顯著差異。
  • Item
    Teaching Early Numeracy to 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TEN-SEN)教材改編與實施對臺灣自閉症幼兒一對一數數之學習成效
    (2021) 潘秀佳; Pan, Hsiu-Chia
    一對一數數對於自閉症幼兒相當重要是數量的概念,更是數學學習能力的基礎。國內教導自閉症幼兒的數學教材與相關研究付之闕如,而國外教材Teaching Early Numeracy to 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TEN-SEN)已具有實證基礎,適用於自閉症及特殊需求的學生。本研究探究TEN-SEN改編教材的實施對於臺灣自閉症幼兒數量概念中的一對一數數能力是否有提升情況。本研究以三位4至6歲自閉症幼兒為研究對象,採用單一受試研究之跨受試者多基線設計,自變項為(TEN-SEN)改編教材,依變項為代表學生學習進步成效的學習階段,與一對一數數步驟達成百分比,以視覺分析法分析研究結果。本研究信效度良好。研究結果顯示TEN-SEN改編教材與學生的學習階段有建立穩定功能關係,但在步驟達成百分比只有兩位學生有成效。本研究分析錯誤類型後可分為14種。TEN-SEN改編教材在台灣執行中,從社會效度發現再度強調了偏好物在教學中以及一對一數數的重要性,建議未來在收案條件限制要較為嚴格,真確性檢核表設計可以更加完善。
  • Item
    以中等以上運動強度之大肌肉活動探討普通班一般幼兒與自閉症幼兒注意力與肥胖問題改善之成效
    (2020) 吳亭燕; Wu, Ting-Yan
    摘 要 身心健康狀態為幼兒重要的社會適應指標之一。就目前已知研究中,增加身體活動機會被視為改善幼兒注意力及肥胖問題的有效策略。近年來與幼兒健康相關的研究顯示,過重和肥胖會導致心理社會問題、認知與注意力缺失問題以及大量的負面健康後遺症,以致制定同時針對肥胖、注意力因素的介入措施至關重要。然而,自閉症挑食和體重不足問題與對正常發展幼兒的肥胖趨勢已進行大量實證研究,但對自閉症幼兒肥胖與注意力間問題相關研究匱乏。因此,希望透過本研究驗證在融合情境中以運動介入方式並加入注意力線索提示,期望能同時有效增進一般幼兒與自閉症幼兒注意力及改善肥胖問題,使特殊生及一般生同時受惠。 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實驗組在普通班進行8周中等以上強度之大肌肉活動、對照組在普通班進行8周輕度強度之大肌肉活動以探討注意力長期表現之成效。同時,針對實驗組一般幼兒以組內相依樣本t檢定的統計方法,自閉症幼兒及肥胖幼兒以單一受試研究法ABABAB設計,探究此運動介入改善注意力立即表現的成效並觀察肥胖幼兒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簡稱BMI)改變情形。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幼兒之注意力長期整體表現(p=.305)及專注表現(p=.125)組間未達顯著差異,但實驗組內均達顯著差異(p=.000);注意力成效追蹤組間整體表現(p=.003)及專注表現(p=.000)有達顯著差異,實驗組組內有顯著差異且表現較對照組好,而對照組組內未達顯著差異。故,輕度與中等以上強度之大肌肉活動於注意力長期表現方面均有成效,然而僅有中等以上強度之大肌肉活動有追蹤成效。在注意力立即表現方面,實驗組一般幼兒連續八周單次前後測在第四周(p=.016)及第八周(p=.000)有成效有統計顯著成效;針對其中的2位自閉症及2位肥胖幼兒之注意力立即表現,雖然在視覺分析上整體有上升之趨勢,但單次介入試探資料穩定高於基線試探資料。因此,中等以上強度大肌肉活動能普遍改善一般、自閉症、肥胖之幼兒注意力立即表現。在BMI變化方面,本研究發現實驗組2位肥胖幼兒介入前後無明顯變化,由界定肥胖至維持界定肥胖(平均百分位數下降約0.15),然而對照組5位肥胖幼兒有3位由界定肥胖至維持界定肥胖,其餘2位由界定過重增為界定肥胖(平均百分位數上升約3.88)。 本研究建議未來幼兒園的班級作息在學習區活動、團體討論活動前可安排連續出汗性大肌肉活動,其運動強度至少為輕度,但若能提供幼兒進行中等以上運動強度之活動,能讓幼兒在後續的學習上表現更佳。未來研究宜繼續探究不同運動強度對注意力長期表現延宕成效之影響。
  • Item
    運用科技輔具對增進國小中低功能自閉症學生購物行為之研究
    (2004) 廖怡欣
    本研究旨在探討科技輔具輔助教學對國小中低功能自閉症學生購物行為之學習成效。研究採用單一受試跨受試多探試設計(基線期-介入期-類化期之實驗設計),並訪談參與本研究之學生教師及家長對科技輔具輔助教學的評估意見,作為補充設計。研究對象為三名國小中低功能閉症學生,皆為男生,其中兩位四年級,一位六年級,自變項為「科技輔具」包括:購物活動光碟、購物流程照片及結合微電腦語音溝通板,依變項為「購物行為」是指受試的購物技能及口述購物動作能力。以目視法加以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中低功能自閉症學生在教學後,購物技能呈驟昇進步,三位學生皆達目標水準,並能類化至其他情境。 二、中低功能自閉症學生在教學後,乙丙皆達目標水準;甲生未達目標水準,因受限於本身的仿說句長及對部分語彙的理解。而三位學生皆能將習得的口述動作能力類化至其他情境。 三、據教師及家長評估意見,皆肯定運用科技輔具輔助教學對三位學生購物行為的學習成效。並且因購物行為能力的提昇,相對增進學生的精細動作、膽量、音量及改善在購物情境出現的浮動、自言自語等問題行為。實驗結束後,教師及家長皆能繼續執行購物行為的相關訓練。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進行綜合討論與探討研究限制,並對教學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
  • Item
    休閒活動指導對國小自閉症學生同儕互動成效之研究
    (2004) 張素珠
    本研究旨在探討休閒活動指導對國小自閉症學生同儕互動之成效。研究方法採單一受試實驗研究之跨受試多探試設計,研究對象為三名就讀於台北市公立國小自閉症兒童(二年級、四年級、五年級),休閒活動的指導包括合作、輪流、分享、主動性及休閒技能的指導,主要結果為: 一、休閒活動指導對國小自閉症學生同儕互動之影響 休閒活動指導能增進國小自閉症兒童與同儕合作、輪流、分享及主動行為,雖然,在分享行為的表現上不如預期,但對於教導分享行為重要因素,如:個案的能力、分享的內容、及教學設計等,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二、休閒活動指導對國小自閉症學生學習休閒技能之成效 休閒活動指導能增進國小自閉症學生休閒活動技能,三名個案都能習得四項休閒活動的技能。 三、休閒活動指導有效的因素分析 (一)休閒活動種類的選擇 本實驗研究所選定的四項休閒活動中,丟保齡球此項活動,是自閉症學生學習效果最佳的活動。 (二)結構化的活動環境 本實驗設計以簡單的活動規則,配合結構化的環境安排,建立一致、固定的休閒活動模式,自然而然地引導同儕與自閉症學生互動。 (三)同儕特質 除了本研究所設定的同儕選擇標準外,從研究中發現,同儕特質對於研究結果的影響,因此,選擇參與同儕時,必須留意同儕的特質。 (四)前置作業的影響 在實施休閒活動指導前,研究者先到國小收集個案資料、訪談學生教師及實施一對一及小組的休閒活動試探,對於正式實施教學很有幫助,是此次教學能順利達成目標的關鍵。 綜合上述,影響同儕互動行為的因素有:休閒活動的內容、結構化的教學環境及同儕特質,若能有效控制影響同儕互動行為的因素,必能使休閒活動指導達到預期的效果。
  • Item
    從不可能到可能?兩名綜合職能科自閉症畢業生轉銜至就業歷程
    (2013) 陳維婷; Wei-Ting Chen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方式,旨在描述兩名不被看好的自閉症個案在綜合職能科三年級至畢業後的轉銜至就業歷程,探究這期間的機會與限制,以及個案之相關他人如何面對期間重要事件的發生與轉折。 個案從似乎「不可能」就業至「可能」就業的過程發現,自閉症就業機會受多元因素的影響,包括本身特質、家庭功能、雇主態度、教師中介等;且會受其中因素組合的影響,若正向條件大於負向條件,相對就業機會也越大;自閉症個案在畢業後或者已獲取工作後,並非代表可以一帆風順,過程中仍有特殊狀況發生,個案行為情緒問題,安全疑慮,面臨被解僱的危機等問題,會造成雇主、家庭的困擾與衝擊。 研究中影響自閉症個案就業歷程之要素包括:讓實習機會融入媒合」觀點,藉由實習機會讓雇主看到自閉症孩子的就業潛能;老師的力量可以提昇個體的工作表現,開啟工作資源,但對畢業後實際就業協助有限;在適切的工作媒合下,個案的能力和表現是被僱用的主因;「家長支持度」是相對重要因素,家長若能成為孩子就業中的最佳的「庇護者」,有利於孩子的職場適應;雇主的支持與掙扎仍是著眼於個案的工作能力,同情支撐無法長久;孩子就業的安置類型,除了衡量個案工作能力外,家庭、家長的資源和優勢條件也需考慮;整體的機會條件要大於限制條件,才有持續就業的機會。 依據研究結果,針對家長、教師、勞政單位提出相關建議,如下:需預備、強化家長的能力,讓家長成為孩子就業過程的庇護力量;教師需對孩子有深度的了解,以及對店家工作內容的了解,以利工作媒合;勞政系統需在學生畢業後,提供家庭和個人就業期間更深入的支持。
  • Item
    青春期自閉症者的友誼發展與變異歷程之敘說探究
    (2007) 袁宗芝; Chung-Chih Yuan
    本研究在敘說探究的指導原則下,分別從三位就讀國中的輕度自閉症者,經長時期的直接晤談,蒐集其主觀敘說的友誼發展和變異事件,彙整成三個獨立的生命故事,再橫向比較三個主角或故事中的特點。研究結果主要發現: 1.友誼歷程的形態:研究中觀察到輕度自閉症者的友誼歷程的發展乃各具形貎,參與者之一在經歷一次友誼急劇轉折和對方惡言排拒後,即不再輕易嘗試發展新的友誼;另一參與者在第一次失去友誼後轉移目標,仍積極尋求友誼,歷經數次高、低潮;最後一位參與者則較被動的等待機會,期待同儕發出友善的目光,才敢開口要求做朋友,友誼的品質和穩定性都比較薄弱。 2.友誼的定義:輕度自閉症者應都已了解「朋友」和一般同儕不相同,但對友誼的看法和彼此互動行為,會依個體能力發展和對「朋友」的依賴程度而著重不同的層面,參與者中有重在彼此分享、了解、鼓勵者;有重在雙方共有的價值、規則和忠誠者;有重在對方願意分享物質或口頭問候等友善行為者。 3. 追求友誼的表現:青春期輕度自閉症者對追求友誼和趨近同儕,都表現了高度興趣,但也知覺到自己不受歡迎,而易感到孤單。選擇朋友的方式是覺察團體中對自己態度較友善者,會進一步趨近,想建立緊密的「朋友關係」,社會知覺能力佳者尤其明顯。亦會嘗試與異性同儕的往來,且會直接或請他人表達愛慕的心意,但欠缺交往的策略和行動,很難真的進行交往。通常對於班上的弱勢同儕,輕度自閉症者並沒有包容或想要結交的意圖,甚至有嚴重的批評。 最後,研究者潛思在研究歷程、資料分析中,不斷反芻的個人省思,並據以對國中特殊教育教師、國中班級導師、自閉症者之家長,提出協助青春期輕度自閉症者的具體建議,以供參考。
  • Item
    圖卡兌換溝通系統對國中階段無口語自閉症學生之主動溝通行為的影響
    (2014) 黃琳琇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圖卡兌換溝通系統(PECS)訓練方案對無口語自閉症學生主動性溝通行為之成效。研究方法採單一受試之跨受試多探試設計,研究對象為三名自閉症學生,皆缺乏溝通互動的技巧與能力。自變項為圖卡兌換溝通系統訓練方案,依變項為主動溝通行為。整個研究包括基線期、訓練處理期及維持期,共進行約五個月時間,並以目視分析及C統計進行資料的分析,以瞭解三位無口語自閉症學生在圖卡兌換溝通系統訓練介入後,其主動性溝通行為之學習成效,本研究的結果如下: 一、PECS訓練對無口語自閉症學生之主動溝通行為具有顯著之學習成效。由目視分析及C統計的結果,發現無口語自閉症學生接受圖卡兌換溝通系統的訓練後,相較於基線期,三位研究對象在訓練處理期之主動溝通行為均明顯獲得進步。 二、PECS訓練對無口語自閉症學生之主動溝通行為具有良好的維持效果。由目視分析及C統計的結果,發現針對無口語自閉症學生撤除圖卡兌換溝通系統訓練後,三位研究對象在維持期之主動溝通行為均有維持的效果。 三、PECS訓練對無口語自閉症學生之主動溝通行為具有良好的社會效度。透過學習成效滿意度調查表的填寫結果,瞭解本研究之社會效度,發現相關人員皆對於本研究之訓練效果抱持肯定的態度。
  • Item
    一位多重障礙學生升學高職轉銜之旅
    (2012) 鄭靜純; Cheng Ching-Chun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探討一名國中多重障礙學生升學高職過程中所需要的個別化轉銜服務,以及在提供轉銜服務的過程中,國中教師所遭遇的困境與解決之道。這趟旅程中的主角是合併自閉症及聽覺障礙的學生,由於他本身的溝通限制與情緒行為,使得他在面臨環境轉換時更顯得難以適應,也讓這趟旅程的難度增加了。整個轉銜歷程以學生及家長兩大主軸進行分析,依據轉銜服務歷程中三個主要的問題解決過程--學生的需求、協助家長選擇安置學校的過程以及國中端與高職端教師合作的方法,呈現出在轉銜服務的架構底下,適性且個別化轉銜服務的特色。 依據轉銜架構的服務內涵,本研究在針對高挑戰性學生進行轉銜服務過程中也依據學生特質與需求,打造適性且個別化的轉銜服務。依循旅程中三個問題解決歷程,所設計出的個別化轉銜服務包含以下要素: 一、 面對學生的需求與特質:旅程中的主角是一位對於環境轉換感受相當敏感的孩子,因此在轉銜服務的歷程中更需要去注意預告的部分,透過課程介紹、參觀學校、體驗高職課程,並搭配行事曆的運用,逐步的讓他可以接受畢業的概念,減緩環境轉換的衝擊。 二、 協助家長選擇的過程:家長的參與有助於成功的轉銜,在選擇安置學校的過程中除了提供充足的資訊、參觀學校之外,也要穩定家長的情緒,並且安排家長與高職教師接觸,讓彼此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為未來的合作加分。 三、 與高職端的交接過程:提供給高職教師簡潔、清楚的資料,將重點放在輔導策略的轉移,讓後端教師在接手時能在最短時間內掌握學生的特質,有助於縮短磨合期,做為高職教師的諮詢對象。 依據研究結果,研究者認為在轉銜服務教學實務上,針對高難度的孩子更要注意他們個別的需求與行為特質,並且提升家庭參與,提供高職教師有效的轉銜資料,以提升學生進入新環境的穩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