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19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平衡取向環境文字教學對大班幼兒文字覺識及識字能力之行動研究(2022) 劉冠宜; LIU, Guan-Yi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旨在探討大班幼兒參與平衡式環境文字教學之文字覺識與識字能力之學習歷程及表現。平衡式教學為研究者在教學活動中運用環境文字資源,兼採全語言取向及技能取向進行文字教學,以期提高幼兒的文字覺識及識字發展。研究對象為新北市一所全美語共學教室中的 7 位大班幼兒。研究目的有三:其一為探究以平衡取向進行環境文字識字教學之歷程;其二為探究接受平衡取向環境文字教學之大班幼兒,其文字覺識與識字能力之發展歷程;其三為探討以平衡取向進行環境文字教學後,大班幼兒的識字能力變化。研究者於教學過程中伴隨協同教師的觀察,於課後共同討論與省思,以幼兒的角度逐步滾動修正教學方式,以達教學上的平衡光譜。本研究以質性資料進行分析,輔以量化資料,得出以下結論:(一) 環境文字提升幼兒對於文字覺識的探索興趣,瞭解文字符號在生活中真實的功能性。(二) 平衡取向教學萌發學前大班幼兒的文字覺識發展。(三) 文字部件解碼策略促發幼兒對於文字的認識與記憶。研究者進一步提出研究限制,並分別對未來研究發展與教學提出建議。關鍵字:幼兒、文字覺識、平衡式教學取向、環境文字、識字發展Item 學步兒氣質與母親教養雙向影響歷程及其對早期自我調節原型之影響(2022) 林佳慧; Lin, Chia-Hui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早期幼兒自我調節發展的因素。自我調節能力在進入生命第二年時開始快速萌發,且對幼兒未來的社會適應以及認知學習有重大影響,因此是幼兒發展的重要目標。過去的研究多探討母親的教養行為或親子關係的品質與幼兒自我調節間的關聯,本研究則基於發展系統理論之生物心理社會架構,同時探討幼兒氣質因素與母親教養因素對幼兒早期自我調節的影響。本研究並從雙向影響關係(transactional relationships)的觀點,探討幼兒氣質因素與母親教養因素間的雙向影響歷程。本研究的目的有二:其一為探討幼兒氣質(包含負向情緒性氣質與奮力控制氣質)與母親教養(包含正向的母親回應及負向的條件式管教)之間是否具有持續性的雙向影響關係。其二為探討幼兒氣質及母親教養對幼兒早期自我調節的影響。根據理論及過去相關文獻之結果,本研究提出假設一:幼兒氣質與母親教養間有互相影響的關係,且此雙向影響關係具有持續性。假設二:負向情緒性氣質會對母親教養行為有負面影響(即會減低正向回應與增加條件式管教),奮力控制氣質則會對母親教養行為有正面影響(即會增加正向回應與減低條件式管教)。相對的,母親回應會對幼兒氣質有正面影響(即減低負向情緒性氣質與增加奮力控制氣質),條件式管教則對幼兒氣質有負面影響(即增加負向情緒性氣質與減低奮力控制氣質)。假設三:幼兒負向情緒性氣質會對其早期自我調節發展有負面影響、奮力控制氣質則有助幼兒早期自我調節的發展;母親回應可提昇幼兒早期自我調節,母親條件式管教則不利幼兒的早期自我調節發展。根據上述目的,本研究分析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之3月齡組幼兒資料,並針對5,267位幼兒母親在幼兒12月齡、18月齡及24月齡時所填答的問卷資料,進行隨機截距自我迴歸交叉延宕模型分析。變項的來源包含母親所填答的認知發展問卷、社會情緒發展問卷及家庭問卷。本研究獲得以下結果: 一、在12月齡到24月齡的三個時間點中,母親正負向教養行為和幼兒的奮力控制氣質間均具有持續的雙向影響關係。母親的回應與幼兒的奮力控制氣質具有互相增強的雙向影響關係,但母親的條件式管教和幼兒的奮力控制氣質則具有相互消減的雙向影響關係。幼兒的負向情緒性氣質則未與母親的教養行為產生持續性的雙向影響關係。研究假設一及二僅在奮力控制氣質與母親教養行為的部分獲得支持。 二、幼兒的奮力控制氣質和母親的回應與條件式管教會影響幼兒的早期自我調節發展。12月齡時的奮力控制氣質與母親回應均可正向預測24月齡時的自我調節,但12月齡時的母親條件式管教則負向預測24月齡時的自我調節。由於本研究未發現幼兒負向情緒性氣質與早期自我調節發展間之關聯,因此研究假設之三也僅在奮力控制氣質及母親教養行為的部分獲得支持。 本研究之結果支持母親的教養行為與孩子的氣質間具有相互影響與被影響的關係,意即母親不只扮演提供孩子社會化影響的角色,也會受到孩子的氣質或特質的影響而改變教養行為。本結果支持幼兒在自己社會化的歷程中扮演主動角色。 此外,本研究之結果顯示幼兒的奮力控制氣質對早期自我調節發展具有顯著的影響,但氣質也會受到母親教養行為的影響,顯示個體生物性特質也會受環境脈絡等社會經驗之形塑。母親可藉由提供溫暖回應等正向教養行為增進幼兒的奮力控制氣質,但幼兒的奮力控制氣質也會因母親的責罰管教等負向教養行為而消減。Item 國小兒童的外觀管理、自我概念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2021) 陳昀暄; Chen, Yun-Hsuan本研究主要是在了解國小二年級兒童的外觀管理、自我概念與幸福感三者之間的關係。主要目的有:(一)探究穿著打扮與孩童的行為、情緒之間的關聯,以及孩童是否能主動透過呈現自己的外觀來表達自己,(二)探究孩子對自己認識與自己主觀的幸福感有無相關。藉以幫助孩子的照顧者及教師了解孩童的穿著興趣是否潛在影響孩子的心情及對自己的看法。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的方式,以「國小二年級自我概念量表」、「國小二年級幸福量表」和研究者自編之「兒童外觀管理量表」為主要測量工具。以新北市某所國小的二年級學童為施測對象,有效樣本共219份。在資料處理方面,針對相關資料進行描述統計、因素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與多元迴歸的統計方法進行分析。主要發現如下:一、國小二年級女生透過外觀管理表達自己的情況比二年級男生來得高。二、國小二年級兒童外觀管理與幸福感呈現正相關。三、國小二年級兒童的外觀管理與自我概念呈現顯著正相關。四、自我概念越高的國小二年級兒童,所感受到的幸福感越高。五、國小二年級兒童的自我概念在外觀管理與幸福感之間有部分中介效果。所有研究資料進行分析及整理後,將提供大眾媒體省思對於美的價值傳播與兒童服飾應該更豐富多元,並以兒童為考量。教育上應重視個體的外觀、身體對自身的影響,除了倡導以正確價值觀來認識自己的身體以外,還必須教導兒童透過外觀管理以了解自我、洞察情緒、身心健康及人際交往,進而能引導兒童正向地透過服飾來表達自我,在人際、同儕之間的溝通能更加順利。Item 家長人口學變項、近視防治行為與學童近視之關聯性研究-以新北市某國小為例(2019) 陳怡茹; CHEN, I-Ju近年來台灣學童近視率逐年攀升,過去少有家長人口學變項、近視防治行為與學童近視之相關研究,因此本研究之目的為 (1) 調查國小學童近視之現况。(2) 瞭解家長人口學變項與學童近視之關聯性。(3) 探討家長近視防治行為與學童近視之關聯性。 本研究以新北市某國小三、四年級的家長為研究對象,於2019年5 月至7月間利用問卷調查,共取得229份有效樣本,並以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獨立性樣本T檢定、二元邏輯斯迴歸進行統計分析數據。 研究結果發現: 一、學童有近視者佔46.7%,沒有近視佔53.3%。 二、長人口學變項「性別」,女性族群的學童近視風險勝算比是男性族群的0.49倍(95%CI=0.26-0.91);「母親近視與否」變項,母親沒近視的近視風險勝算比是母親有近視的0.25倍(95%CI=0.26-0.91)。 三、家長較常「提醒孩子,看電視或閱讀書籍時,不可躺著或趴者,以避免眼睛疲勞」以及「會要求孩子,讀書寫字應保持正確姿勢」,其小孩有較高的近視風險。 本研究結果顯示,母親近視與學童的近視風險有正向的關聯性;然而,不同於本研究之假設,家長較常進行近視防治行為似乎也與學童近視風險具有正相關,因此,未來研究需要更進一步的確認家長近視防治行為與學童近視之間的因果關係。Item 國小高年級情緒困擾學生之不表達情管理策略對其生活適應之影響: 以完美主義與問題解決態度為中介變項(2014) 王麗雯本研究旨在了解國小高年級情緒困擾學童之完美主義、情緒管理策略、問題解決態度與生活適應之間的關係,並建構一個符合情緒困擾學童之情緒調節模式。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研究的方式,以「兒童雙元情緒管理策略量表」、「近乎完美主義量表」、「問題解決態度量表」和「兒童生活適應量表」為主要測量工具,回收共371位情緒困擾學童之反應資料,以結構方程模式建構此模式。研究結果發現:本研究所建構之情緒調節歷程模式其適配度不錯,且具有58%的解釋力。而在路徑分析方面,結果顯示正向完美主義「要求秩序」與問題解決態度為壓抑和忍讓情緒管理策略與生活適應的部分中介變項;問題解決態度亦為正向完美主義與生活適應之完全中介變項。且壓抑情緒管理策略與情緒困擾學童生活適應之間有負向直接效果;而忍讓情緒管理策略與情緒困擾學童生活適應之間有正向直接效果。最後研究者根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國小諮商輔導相關人員及未來研究者參考。Item 八八風災後兒童心理健康的復原歷程:以MHPSS為視角的現象學研究(2018) 范姜群山戉; Fan-Chiang, Duke每當天災人禍發生時,被影響的人們其自身的心理狀態與社會連結都會被嚴重的衝擊,更甚者還會造成長期的心理影響(IASC, 2007),是故,在回應人道危機中災民的心理需求時,不能只關注在單獨個體之上,心理社會(Psychosocial)的部份也須一併考量,於是在回應的介入方案之中,機構間常設委員會(Inter-Agency Standing Committee, IASC)所提出的「心理健康與心理社會支持」(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 MHPSS)工作模式,就提供了助人工作者或者單位一個介入設計的方向。 儘管在臺灣,尚未有機構完全以此作為災變回應的框架,然而,在實務上卻可能已經將其原則或精神運用在現地,而研究者身為兒童福利暨援助機構的一份子,一方面希望更了解受災兒童的心理健康復原歷程,並且以MHPSS的框架來了解是否回應行動可以更加精進,是故,此篇研究欲以MHPSS的視角出發,來探討當時的兒童經歷八八風災巨大的災變,從接受幫助到生活得以重建的歷程樣貌,並進一步探索及了解什麼是對於兒童心理健康的轉變帶來正向或負向的影響的人事物,提供服務兒童的助人工作者與機構作為未來規劃災難回應介入或方案的參考。 本研究採取立意取樣,以受到八八風災衝擊甚鉅的臺東縣金峰鄉嘉蘭村為研究場域,邀請6位當時仍為兒童的青年作為訪談對象分享其風災經驗,所得到之資料以現象心理學方法分析之。 研究結果呈現6位研究參與者之風災經驗置身結構,並且在他們的普遍現象中看見其復原歷程隨著莫拉克颱風侵襲嘉蘭村之後而依「時序」在不同「空間」中轉換,換句話說,受災兒童的復原歷程是由「時間」與「空間中的涉入」構築而成,這些空間包含「家屋」、「鄰里」、「學校」及「社會」,其中的互動影響了當時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態。 依據研究分析結果提出的建議如下:(1)災後回應方案及策略以兒童與空間的互動及涉入作為考量的基礎;(2)復原歷程中應以強化保護因子與消除危險因子為活動設計導向;(3)特定的階段可以舉辦活動或者儀式來回顧事件,重新對焦於盼望;(4)設計災後心理回應方案時,納入如何整合當地支援系統;(5)設計活動需根據兒童的需求及意見,且明確設定要達成的目的及指標;(6)利用機構優勢即時提供基本心理照護;(7)以量化方法驗證保護及危險因子;(8)國內MHPSS工作模式的實證研究;(9)前往不同研究場域及訪談不同對象。Item 「七巧板創意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表現之研究(2011) 姜敏琳本研究主要探討「七巧板創意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表現之影響。量的方面採準實驗研究法,以臺北市某國小附設幼稚園平均年齡五歲之幼兒為研究對象。實驗組二十九名幼兒每週進行二次實驗教學活動,共計十六次。對照組二十七名幼兒未進行實驗處理。以 「臺北市幼兒創造力測驗」為工具,測得資料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分別進行假設的考驗。研究結果實驗組幼兒在「圖形流暢力」、「圖形變通力」、「圖形獨創力」之得分顯著優於對照組。 質的方面以教師教學記錄、影音紀錄、學習單與作品等工具,分析教學歷程和作品的創造力表現。獲致以下結論: 一、擴散性思考問題的提問,有助幼兒流暢力的提升。 二、成功的思考經驗使幼兒產生穩定愉悅的情緒。 三、競賽性活動和闖關活動能激發幼兒冒險、挑戰的人格特質。 四、具暗喻性的繪本和對話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 五、幼兒對操作材料的深入探索有助發揮創造力。 六、鼓勵幼兒對作品命名或描述,能提升語文創造力與想像力。 七、教學實驗中幼兒的作品與表現具有創造力。Item 以社區體驗為取向的兒童遊戲場安全教育介入研究(2005) 廖晴芳; Laio,Ching-Fang本研究主要目的為瞭解兒童社區遊戲場安全的現況,並評價以社區體驗為取向的兒童遊戲場安全教育介入,對國小二、三年級學童遊戲場安全意識、知識、態度、行為的影響、以及兒童對該介入課程活動之滿意度,並瞭解影響兒童遊戲場安全的因素。 本研究采准實驗設計,立意選取台北市南港區某巿立國民小學之自願參加介入活動二、三年級學童為實驗組(51人),另以地理、人文環境相近的一所同地區之市立國民小學二、三年級學童為對照組(46人),實驗組和對照組皆在實驗前一周施以前測,並分別於實驗後一周、實驗後二個月施以後測、後後測。本研究所使用研究工具:一為以社區體驗為取向的遊戲場安全教育課程活動,共七個單元,總共七小時的一日課程活動;一為自編的「以社區體驗取向遊戲場安全問卷」,其內容包括:背景資料、遊戲場安全意識、遊戲場安全知識、遊戲場安全態度、遊戲場安全行為等五大項。 研究資料是以配對t檢定、二因子重覆量數變異數分析、多元回歸分析等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結果發現(1) 研究對象的遊戲場環境安全意識、安全知識偏低;遊戲場安全行為意識、安全態度、安全行為偏向正向。(2) 以社區體驗為取向的兒童遊戲場安全教學對學童之「遊戲場環境安全意識」、「遊戲場安全知識」、「遊戲場安全態度」等三方面得分之增進具顯著立即效果,但對學童之「遊戲場安全行為意識」、「遊戲場安全行為」得分改變之立即效果不顯著(3) 以社區體驗為取向的兒童遊戲場安全教學對學童之「遊戲場環境安全意識」、「遊戲場安全知識」二方面得分之增進具顯著短期效果,但對學童之「遊戲場安全行為意識」、「遊戲場安全態度」、「遊戲場安全行為」得分改變之短期效果不顯著。(4) 有無受傷經驗是影響研究對像研究開始時遊戲場安全行為得分之顯著因素,無受傷經驗之學童遊戲場安全行為得分比有受傷者遊戲場安全行為平均高出2.9分。(5)「性別」、「年齡」、「有無遊戲場受傷經驗」等三個變項,對研究對像於研究開始時遊戲場安全行為意識得分,有16.1% 的解釋力。(6)「教學策略」是影響學童之遊戲場環境安全意識、遊戲場安全知識的顯著因素。(7) 學童遊戲場安全各向度前測得分,均是影響研究最終時兒童遊戲場安全意識、知識、態度、行為的重要影響因素。(8) 除了「遊戲場安全行為意識前測得分」外,「年齡」、「遊戲場安全知識前測得分」亦是影響研究最終時學童遊戲場安全行為意識之顯著因素。(9)近七成實驗組學童對「以社區體驗為取向的兒童遊戲場安全教育課程」評價為正向滿意及自覺有幫助。 最後並根據研究過及程研究結果,提出研究結論、研究限制,以及本研究引發的建議,以提供實務及相關研究之參考。Item 幼兒園生活經驗(2009) 廖秀紋本研究指在瞭解幼兒的幼兒園生活經驗,及幼兒個人因素與幼兒園因素與幼兒的幼兒園生活經驗之關係。研究對象為台北縣十所幼兒園之大班幼兒,共56位。 本研究以進入幼兒園現場觀察為主要蒐集資料的方式,經過二個半月共412個小時觀察與23次的教師訪談,資料整理後將幼兒的學校生活經驗分為「學習層面」、「自由活動層面」、「例行事物與個人照顧」、「銜接時間」。並利用SPSS 17.0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探討幼兒從事各層面活動的情形,以及不同幼兒性別、園所地區、園所性質、教學型態的幼兒在幼兒園中從事各項活動時間上的差異性。研究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在幼兒園中花最多時間在「例行事務與個人照顧層面」上,而後依序是「學習層面」、「自由活動層面」、「銜接時間」,並可見「學習層面」及「自由活動層面」的活動時間是相互擠壓的。 二、「學習層面」中以國語課程的教授最為普遍,時間也最長,並以團體教學方式較多;「自由活動層面」以遊戲的活動時間較長,而遊戲類別中以旁觀遊戲時間最長;「例行事務與個人照顧層面」以休息及飲食的時間為主,但由於教師的管理方式而使時間的長短有所差異;「銜接時間」幼兒多為等待的時間,幼兒個人特質會造成銜接時間「質」上的差異。 三、不同性別之研究對象在幼兒園生活經驗中各層面的活動項目及時間上差異不大;但不同園所地區、園所性質及教學型態的研究對象,在幼兒園生活經驗上呈現出較大的差異。 四、研究對象在各活動層面的共同參與者不同,從事「學習層面」、「例行事物與個人照顧」及「銜接時間」活動,幼兒的共同參與者以「教師+同學」為最多;而在「自由活動層面」上,幼兒較常「獨自」進行活動,或與「同學」共同進行。 最後,依據主要研究發現歸納結論,並提出對幼兒園、教師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建議。Item 兒童對中文組字知識的理解(2008) 林雅芬; Lin, Ya-fen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兒童對中文組字知識的理解表現,並檢視組字知識與認字能力的相關性。在本研究中採用Ho,Yau及Au(2003)所提出之中文組字知識發展理論之觀點,將「組字知識」(orthographic knowledg)界定為五大要素:字體表面配置知識、結構的知識、部件訊息知識、位置知識、功能性知識,來進行深入的探討。 在研究方法方面,採用橫斷研究法,以台北縣板橋市A公立國民小學之幼稚園大班及國小一、二年級兒童,共86名作為研究對象,測試其中文組字知識及認字能力之表現,並進行分析比較。將本研究主要結果歸納為以下四點: (一)不同年齡層之兒童,對中文組字知識的整體表現具有顯著差異。 二年級表現優於一年級及幼稚園大班之兒童;一年級優於幼稚園大班之兒童。 (二)在中文組字知識的五大要素中,字體表面配置、結構知識,三組無顯著差異;但在較高層次的部件訊息、位置及功能知識,則有顯著的年齡差異。 (三)認字能力與組字知識具有顯著的正向相關(r =.68,p<.01),顯示兒童在認字能力表現越佳者,其在組字知識的表現亦較佳。 (四)認字能力可獨立解釋組字知識能力47%的變異量;當放入年齡之效用後,可提升4%的變異量,換言之,年齡、認字能力兩變項總計可預測組字知識51%的變異量。 本研究根據研究之結果,提出對教學及未來研究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