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1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幼兒園家長志工對班級經營的影響與運作模式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公立幼兒園為例(2022) 李若妤; Lee, Jo-Yu研究目的 近年來幼兒園高師生比的問題逐漸受到關注,而家長志工作為一份人力入班,會對班級經營產生許多影響,也會造成班級氣氛的轉變。本研究旨在透過研究,了解家長志工在班級中對班級經營的影響,分析家長志工與班級間的合作,探討其衝突,了解其運作模式,最後針對家長志工入班,給予教師和家長志工合作的建議。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團體動力學為理論基礎,運用民族誌研究方法之田野觀察以及非結構式訪談法,了解家長志工進入幼兒園班級,對團體動力可能帶來的影響。 研究發現與結論 透過對走入教室的家長志工、家長志工對班級經營的影響以及家長志工與班級間運作模式等三種層次的分析,本研究發現家長志工入班後對其自身的影響,包含:「實際認識教學現場」、「從教師身上學到不一樣的教學策略」、「透過當志工能跟自己的孩子有更多話題」、「長時間擔任志工犧牲與家中其他孩子相處時間」。 研究者發現家長志工與班級經營間產生的衝突包含「家長志工無法切換家長的角色」、「家長志工面對教學現實面的不理解」、「與幼兒相處過度親暱造成學習問題」、「臨時志工帶來的班級混亂」等。 然而,家長志工入班後,對班級氣氛產生影響,包含「減輕班級壓力」、「教室裡的笑聲變多了」、「家長志工在兩位教師間給予建議」、「教師加入家長面的思考」、「學習氣氛的影響」等。最後,研究者透過分析研究場域的四個班級,發現四個班級的運作模式分別為「家長志工主動詢問需要幫忙的事情」、「家長志工協助個別幼兒能力看見」、「家長志工幫助老師適應班級」、「分工擔任黑臉與白臉」等。研究價值/原創性 國內與家長志工的相關研究,多聚焦在國小以上,而幼兒園階段的家長志工文獻極少;研究者本身為幼兒園教師,有感於家長角色對幼兒學習的重要性,並且幼兒園對於幼兒而言,是家的延伸,更加上,<志願服務法>的通過鼓勵家長入校擔任志工,少子化的影響也讓家長更重視幼兒教育,家長志工參與幼兒園班級經營更是不可避免,固然有了解幼兒園家長志工對班級經營影響的重要性。Item 促進國中生自主學習之行動研究(2022) 宋佳靜; Sung, Chia-Ching本研究旨在探討如何運用班級經營的規劃與實施,促進國中生自主學習。研究方法採質性取向的行動研究,以課堂觀察、半結構訪談、學生問卷、文件分析等方式蒐集資料,透過二階段的教學行動循環歷程,引導協助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研究結論如下: 一、實施會考自主學習方案,引導學生訂定讀書計畫、設定個人學習目標,有 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二、建立課前自學預習、課堂小組學習、課後複習與家庭作業等的班級自主學 習常規,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三、營造「學習投入的班級氣氛」與「互賴支持的人際關係」的班級自主學習 環境,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最後,本研究依據結論提出建議,提供國中教師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班級 經營、以及未來研究的參考。 關鍵字:自主學習、班級經營、國中生Item 運用執行功能訓練策略之班級經營行動研究—以國小英語科場域為例(2012) 吳時華; Wu, Shi-hua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記錄研究者應用執行功能訓練策略在國小英語課程的歷程、困難與因應措施。研究者以國小四年級28名學生做為教學介入對象,比較其在執行功能與英語成就表現的變化。並以訪談、觀察、記錄、省思的方式,對行動研究過程的困難與因應之道進行探討。 在研究探索期,研究者發現學生英語基本能力低落,因此引發一系列為提升學生英語能力的措施。研究者先了解原有的校園運作文化,並與導師建立合作模式。而後,以書面資料與家長溝通,建立互信的基礎。 在行動方案規劃期,研究者認為學生自發的自主學習才是穩固其學習表現的基石。因此擬訂了「執行功能訓練策略的班級經營措施」,將執行功能訓練策略融入英語教學的班級經營中。 在研究介入期,研究者因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回饋與反應而對原有的教學信念產生衝擊。包括對於課堂學習應著重在營造「快樂學習」的氣氛或學生「基本能力提升」的訓練。在評量目的上,應簡化評量難度而著重在「給予學生成功的學習經驗」或進行「具鑑別力的評量標準」提供親、師、生對於學習過程的評鑑。在學生的學習經驗上,應給予學生適度的「學習壓力」或零壓力的「學習樂趣」。 在研究評鑑期,研究者審視研究介入的資料,整理研究者在過程的改變與成長。而後,分析學生在執行功能表現與英語學習表現的變化,做為研究者評鑑教學內容的依據。 研究者在此歷程中,了解英語是學生學習重要的「一部分」。在訓練過程中應建立學生學習的方法與自主學習的習慣,並且適時給學生學習樂趣,依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表現。同時,研究者也因此更懂得以科學的方法向別人說明自己的教學內容,也更了解行動研究的價值與影響。 學生在執行功能表現上, 雖然「青少年執行功能量表」的自評量化分數上,除了「啟始」向度外,其餘向度前後差異皆未達統計顯著。但由質性資料分析,學生主動積極性的行為有顯著地改變,平日學習能表現許多主動完成的行為。而組織能力是學生最先被培養訓練的能力,學生在上課進行中能習慣摘要上課重點、學會組織課堂重點的做筆記方法。而規劃能力訓練是學生的新奇體驗,學生從中習得做計劃的方法;並且學生學會冷靜處理衝突的技能,能自己主動地和平解決衝突問題。學生同時經驗了如何做計劃與完成計畫的活動;彈性地在不同的教學主題中轉換;保持良好的教室常規、抑制其衝動發言的行為;參與了解別人與自己特點的活動,也培養了檢查的技能。 學生在英語學習表現上,雖然剛開始學生因為沒有預期英語課程訓練作業與先前學習經驗不同,同時教師移除或減少環境的支持措施與提醒協助。因此,學生的英語成績表現呈現一度先持平或些微落後,而後又大步進步的趨勢。而組間表現分析,高、中能力組學生亦呈現與此整體表現相同的趨勢,低能力組學生則因補救教學、合作學習的支持而呈現緩步進步的趨勢。不僅在量化資料中顯示,高、中、低組學生皆能在此訓練中獲益。由家長與導師的反應中,亦表示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主性提升。研究者課堂觀察也認為學生展現了自主負責的學習態度並且班級中產生了互助合作的學習氣氛。Item 教育戲劇融入班級經營之行動研究~以臺北市一個高中班級為例(2017) 朱琪; Chu, Chi本研究欲以教育戲劇融入班級經營之行動研究,瞭解教育戲劇融入班級經營之具體影響與可行性。研究者採取行動研究法,研究者為導師與觀察者,以任教班級參與2015年臺北市及2016年全國戲劇比賽的20位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透過研究者的排練日誌、省思札記、學生日記、聯絡簿、活動相簿、比賽與練習錄影內容、比賽評審之專家建言等方式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研究者獲得結論如下:教育戲劇融入班級經營可達成潛移默化之教育目標、教育戲劇融入班級經營可涵養新時代學生之關鍵能力、教育戲劇融入班級經營可形塑優良之班級特色。最後根據本研究結論,研究者對教學現場教師以及後續研究者提出建議,以供日後施作或研究參考。Item 國小教師班級經營互動式決策歷程模式探討暨專家教師與生手教師之差異比較(2008) 郭怡君; Yi-Chun Kuo本研究之目的在於驗證Shavelson和Stern(1981)的互動式決策歷程模式(簡稱S-S model),並探討生手教師與專家教師在互動式決策歷程模式上的差異。以國小專家教師與生手教師各三位為研究對象,採用歷程追蹤取向的口語原案分析法,針對S-S model進行探究。 在模式驗證方面,提供各種上課中較常出現的學生干擾行為模擬情境,讓受試教師回溯其決策歷程,再根據口語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S-S model所假設的6條路徑,有4條路徑可由搜集之資料驗證其存在,但是有2條路徑沒有出現,然而,存在的4條路徑已經包含了大多數的教師決策歷程,其中路徑5是教師們最常選擇的路徑,就表示教師們都會發展出慣例,並在教學互動中大量的使用慣例,將認知負荷量降到最低,以便能夠應付教室中複雜多變的情境,路徑3和路徑4沒有出現的可能原因有二,其一是受到東方文化尊師重道觀念的影響,其二是東方教師對學生挑戰教師威權的看法與西方教師可能不同。 第二部份是根據Shavelson和Stern(1981)的互動式決策歷程模式,比較專家教師與生手教師的差異。結果發現專家教師和生手教師在路徑的選擇上沒有差異,都最常選擇路徑5。然而兩者所發展出的慣例不論是質或量都有差異,專家教師的慣例數量比較多,專家教師發展出的慣例較多樣化,有較多的引導,較能鼓勵學生,程序性較強,能以幽默的語氣和理性的態度面對學生問題;生手教師的慣例數量比較少,所發展出的慣例精緻度較低,比較多命令的語氣,較常以懲罰的慣例處理問題,程序性不足。Item 表演才能班教師班級經營策略之探討--以民俗才能班為例(2006) 高逸凡; Yi-Fan Kao這份論文的研究動機,主要是從反思我在表演才能班當學生與當老師的經驗而來。我寫這份論文主要目的如下:首先,我想瞭解民俗才能班之源起脈絡與特色;其次,我想瞭解民俗才能優異學生的特質;接著,我想知道民俗才能班的教師如何進行班級經營;最後,我想歸納研究發現,提出相關的班級經營策略,以作為相關教育人員班級經營之參考。我採取質性個案研究,運用訪談、觀察與文件蒐集等方式,從常規秩序的管理、課程教學的經營、時間空間的規劃、人際關係的經營等面向,探究兩位民俗才能班教師的班級經營策略。綜合研究發現與討論,獲得以下結論: 1.民俗才能班的班級經營策略—考量班級特性、學生特質來執行。 2.民俗才能班的常規秩序管理—經由學生自主來培訓。 3.民俗才能班的課程教學經營—透過合作競爭來提升。 4.民俗才能班的時間空間規劃—透過彈性開放來經營。 5.民俗才能班的人際關係經營—經由活動參與來營造。 根據研究發現與討論,並結合相關文獻,提出以下建議: 1.對教師經營表演才能班的建議 (1)瞭解表演才能班的班級特性與學生特質,掌握班級經營重點。 (2)藉由教師的個人特質與經驗,營造班級經營風格。 (3)保持從容態度與隨機應變,活用班級經營策略。 (4)透過日記對話與活動參與,加強學生心理輔導。 2.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1)從表演才能班的班級文化或是親師合作,聚焦研究主題。 (2)針對長年經營表演才能班的資深教師,採取生命史研究法進行探究。Item 新竹市立國民中學導師工作滿意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2008) 蕭瑋瑩; Wei-Ying Hsiao本研究旨在探討新竹市立國民中學導師工作滿意之情形及其相關因素,進而分析各相關因素間的差異情形。以工作滿意為主要變項,而以個人背景變項及工作變項分不同組別加以比較分析。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者參酌相關文獻資料之分析,據以編製「國民中學導師工作滿意問卷」,以新竹市15所公立國民中學共計444位導師為研究對象,獲得245份有效問卷,以SPSS for Windows 13.0 版統計軟體程式進行統計分析;並採用次數分配及百分比、平均數及標準差、t檢定(t-test)、變異數分析(ANOVA)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本研究獲致下列結論: 一、國民中學導師工作滿意程度屬中等程度以上。其中以「人際關係」構面的滿意感受最高,而以「薪資福利」構面的滿意感受最低;滿意程度由高而低,其次序為:「人際關係」、「班級經營」、「工作環境」、「薪資福利」。 二、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國民中學導師工作滿意之差異情形如下: (一)在整體工作滿意方面, 「服務10年以下」者高於「服務11-20年」者;「較有意願擔任導師」者高於「較無意願擔任導師」者。 (二)在班級經營方面的滿意程度,「女性」導師高於「男性」導師;「服務21年以上」者高於「服務11-20年」者;「較有意願擔任導師」者高於「較無意願擔任導師」者。 (三)在人際關係方面的滿意程度,「女性」導師高於「男性」導師;「較有意願擔任導師」者高於「較無意願擔任導師」者。 (四)在工作環境方面的滿意程度,「服務10年以下」者高於「服務11-20年」者。「較有意願擔任導師」者高於「較無意願擔任導師」者。 (五)在薪資福利方面的滿意程度,「較有意願擔任導師」者高於「較無意願擔任導師」者。 三、不同工作變項的國民中學導師工作滿意之差異情形如下: (一)在整體工作滿意方面,「連續擔任該班導師」者高於「非連續擔任該班導師」者。 (二) 在班級經營方面的滿意程度,「學校規模達41班以上」者高於「學校規模達21-40班」者;「連續擔任該班導師」者高於「非連續擔任該班導師者」。 (三) 在人際關係方面的滿意程度,「連續擔任該班導師」者高於「非連續擔任該班導師」者。 (四)不同工作變項在工作環境方面的滿意程度均無顯著差異。 (五)不同工作變項在薪資福利方面的滿意程度均無顯著差異。 基於上述結論,本研究提出十三項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及國民中學導師及未來研究之參考。Item 國民中學導師班級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2009) 高月圓; Kao yueh yuan國民中學導師班級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導師班級經營策略之現況。研究目的包括:一、探究國中個案導師班級經營的內涵;二、分析國中個案導師班級經營策略的運用現況;以及,三、探討影響國中個案導師班級經營的個人因素及因應作為。 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以個案教師及其導師班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一個學年的資料蒐集。採用觀察、訪談、文件分析、問卷調查等方法蒐集資料,輔以錄音、現場記錄等,進行現場資料蒐集與分析。根據文獻探討、研究分析與討論,歸納以下十項結論: 一、開學前有系統規劃班級經營內涵項目之施行細則,並能有效地實施。 二、把握班級經營理念宣導時機,增強班級經營目標的達成。 三、積極營造良好的師生關係及建立互助、互信的親師關係是班級經營成功的重 要條件。 四、建立班級願景有助於班級常規的實現。 五、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及適度的補救教學是教學管理成功的要素。 六、有創意的教室環境管理-座位安排,可以激發學生積極、努力向學。 七、教師熟悉並靈活運用各項班級經營策略,是班級經營成功重要因素。 八、轉化領導行為係班級經營成功的要素,而互易領導行為則是不可或缺的輔助 班級經營策略。 九、發展教師專業、尋求同儕夥伴攜手邁向教育專業自主,以因應班級經營的挑 戰性。 十、教師扮演多重角色,班級經營策略隨著情境權變以應萬變。 最後依據本研究之結論,提出建議,作為教育行政單位、學校行政單位、國民中學導師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關鍵詞:國民中學導師、班級經營、班級經營內涵、班級經營策略。Item 國小教師教育哲學信念在班級經營中實踐之研究(2012) 邱世明; Chiou Shih-Ming本研究透過訪談、小組座談、觀察、文件分析等方式,企圖了解在國民小學教師心中的教育哲學信念有哪些,以及這些信念在班級經營實務上產生哪些影響。主要研究參與者一人,另有十多位深度訪談對象,均為國小現職老師,研究聚焦於班級經營中各種制度、獎懲辦法、班級文化、師生關係、學生輔導等等面向的探討,最後並透過深度對談跟研究參與者一起比對確認研究分析結果。 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一、影響一般國小教師班級經營的教育哲學信念主要有:競爭、公平、和諧、自動、秩序、安全、控制、快樂、誠實、績效、成長、中庸、義務權利、限時完成、遷就現實。每個老師對於這些信念的理解與剖析角度並不相同,主要是受到個人經驗、社會事件、環境文化的影響,學生家長、學校同事也都是重要影響因素。 二、影響主要研究參與者班級經營的教育哲學信念有:成長、快樂、感恩、相互尊重、自我肯定,在其班級經營各項舉措上,均可發現這些信念對於日常班級事務的影響。 本研究建議師資培育課程以及國小在職進修研習應該對於這些信念作較為深入的引導探討,以協助教師做出更為縝密周延的班級經營決定。Item 國中生學正義 — 一個導師班級經營的行動研究(2013) 黃姵菁; PEI-CHING HUANG教師在教學生涯中,所需面對最重要、也最為普遍的問題就是「班級經營問題」。在教育的現場中,班級導師有義務對班級事務做妥善且有效的規劃,以提昇班級經營的效能,因此,班級經營策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研究者選擇正義的觀念,帶入班級經營中,乃是針對學生諸如此類的問題出現頻繁,期盼藉由公平正義思維的建立與落實,營造理想的班級環境,裨益於導師解決班級經營的困境。 本研究將正義的觀念帶入班級經營中,採用台北律師公會出版的「美國公民教育中心(Center for Civic Education)的民主基礎系列叢書—少年版」「認識正義」的課程進行教學,以「分配正義(distributive justice)」、「匡正正義(corrective justice)」及「程序正義(procedural justice)」為範疇,實施於國中七年級的班會及彈性課程,再將公平正義的思維落實於班級幹部選舉、班級幹部獎懲、班規制定、班級法庭及座位和打掃工作的討論與安排等各項班級經營的事務。研究者透過行動研究,採取質性研究的方法,以觀察記錄、訪談、文件資料等方式進行資料的蒐集、資料的整理、詮釋和分析,以瞭解正義的觀念帶入班級經營的模式對學生的影響及導師的改變及專業成長。 綜合研究發現,歸納結論如下: 壹、正義的觀念帶入班級經營的困難與省思 一、困難 (一)在教學上會面對教師專業、家長關切、學生學習及課程安排的困難 (二)班級常規經營會面臨與科任老師和行政人員輔導管教的歧異 (三)班規制訂的耗時 (四)學生礙於人際關係影響班級法庭的運作 二、省思 (一)應培養學生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二)教師要有接受學生挑戰權威的勇氣、培養溝通說理的能力,並營造 開放理解的氛圍 (三)班級法庭適合處理班級的公共事務 (四)班級環境經營需照顧到特殊個案的需求 貳、正義觀念帶入班級經營對學生的影響 一、正義課程對學生有正面的影響 二、正義概念落實於其他班級行政事務 三、學生自治的落實,但對風紀股長有更多的期許 四、學生能為自己負責,匡正正義發揮效果 五、學生對於透過程序正義落實分配正義所進行的班級事務都能表示公平 參、研究者在行動歷程中有所改變與成長 一、班級經營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成為引導者 二、輔導管教態度趨向民主,師生關係較為和諧 最後提出結論與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教師做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