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中高齡暨高齡學習者情緒調適策略量表之建構-以臺灣芯福里情緒志工為例
    (2023) 張嘉玲; Chang, Chia-Ling
    本研究旨在並編製一份針對我國中高齡暨高齡學習者使用,具有信效度的中高齡暨高齡學習者情緒調適策略量表(Middle-aged and Senior learners Emotional Regulation Strategies Scale,MS-ERSS),以瞭解我國中高齡暨高齡學習者情緒調適策略運用的狀況。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法,以自編的「中高齡暨高齡學習者情緒調適策略量表」為工具,以立意取樣選取年滿45歲以上臺灣芯福里情緒推廣協會的志工,進行網路調查,回收問卷538份,有效樣本538份,回收率100%。施測資料經驗證性因素分析驗證後,完成一份完整的「中高齡暨高齡學習者情緒調適策略量表」。本量表包括:我和自我、我和他人、我和環境等三個子量表,每個子量表分三個層面:「覺察」、「處理」、「表達」,每個層面4題,總共36題。研究結論如下:量表經過專家三次德懷術問卷。信度方面,三個子量表的信度為Cronbach’s α 均在 0.8以上,表內部有一致性,但是在未刪題的狀況下保留所有題項,三個子量表在組成信度上偏低,再用萃取變異量三個子量表均超過0.5的水準,表示本量表構面之指標內部一致性為尚可接受,具有一定的信度。量表效度:本研究在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同時,即可透過所得到因素間相關係數,三個子量表各有其層面低於對角線數字;再進一步用構面比較模式法,各層面之卡方值變動量均有顯著差異,代表有一定的區別效度。以臺灣芯福里中高齡暨高齡情緒志工為對象的調查結果發現:1.自覺健康狀況佳的人與有從事宗教信仰活動的人,情緒調適策略的運用較佳。中高齡與高齡者的自我覺察是影響情緒調適運用的關鍵因素。2.透過情緒教育培訓過的受試者,其個體情緒調適策略的運用不因年齡或教育程度而有所不同;3.投入推廣情緒教育的年資越久者,情緒調適策略的運用越佳。由此得知,中高齡者情緒調適策略的學習與運用是可以學習的,而且值得大力推廣。最後本研究也針對量表應用在實務和未來研究上提出一些建議,可做為中高齡暨高齡學習者自身學習,還有相關中高齡暨高齡教育、推廣單位等參考。
  • Item
    兒童負向情緒調節策略量表編製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5-09-??) 李佳儒; 林清文; Jia-Ru Li; Ching-Wen Lin
    本研究旨在編製兒童負向情緒調節策略量表,建立信度及效度資料,並檢視性別與年齡背景變項於情緒調節策略的差異。研究工具採用自編「兒童負向情緒調節策略量表」,包括六項情緒調節策略,採Likert 七點量表,計36 題。研究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先編擬題項,並邀請三位專家進行題項審查,繼而就238 名小規模樣本進行施測與分析,根據信效度資料進行量表修正。第二階段,隨機選取38 個班級,針對878 位五、六年級學生進行自陳量表施測。測量信度方面,具良好內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測信度。在構念效度方面,以結構方程模式對二隨機樣本群組分別進行理論模式和複核效度的驗證,具模式適配性以及模式穩定性。在區辨和幅合效度方面,情緒表達、轉換和接受分量表間的區辨效度較低,其他分量表的區辨效度可接受;情緒接受和宣洩分量表的幅合效度較低,其他分量表的幅合效度適當。性別與年齡背景變項於情緒調節策略上顯示差異。綜合上述,兒童負向情緒調節量表在相關研究以及輔導實務上具有應用價值。
  • Item
    兒童負向情緒調節策略量表編製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5-09-??) 李佳儒; 林清文; Jia-Ru Li; Ching-Wen Lin
    本研究旨在編製兒童負向情緒調節策略量表,建立信度及效度資料,並檢視性別與年齡背景變項於情緒調節策略的差異。研究工具採用自編「兒童負向情緒調節策略量表」,包括六項情緒調節策略,採Likert 七點量表,計36 題。研究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先編擬題項,並邀請三位專家進行題項審查,繼而就238 名小規模樣本進行施測與分析,根據信效度資料進行量表修正。第二階段,隨機選取38 個班級,針對878 位五、六年級學生進行自陳量表施測。測量信度方面,具良好內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測信度。在構念效度方面,以結構方程模式對二隨機樣本群組分別進行理論模式和複核效度的驗證,具模式適配性以及模式穩定性。在區辨和幅合效度方面,情緒表達、轉換和接受分量表間的區辨效度較低,其他分量表的區辨效度可接受;情緒接受和宣洩分量表的幅合效度較低,其他分量表的幅合效度適當。性別與年齡背景變項於情緒調節策略上顯示差異。綜合上述,兒童負向情緒調節量表在相關研究以及輔導實務上具有應用價值。
  • Item
    國中生關係受害經驗與心理孤寂感之關聯及調節因子之檢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2-12-??) 程景琳; 廖小雯; Ching-Ling Cheng; Hsiao-Wen Liao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國中生關係受害經驗與心理孤寂感之關聯,並針對人際信念、情緒調節及人際衝突因應策略檢視其調節作用。研究參與者為860位國中生(男、女生各為431及429位),以自陳式量表測量其關係受害經驗、心理孤寂感受、人際信念、情緒調節及人際衝突因應策略。研究結果發現,人際信念、情緒調節及人際衝突因應策略三者分別在關係受害與心理孤寂感之關聯中,扮演了調節角色。積極性的人際信念會減緩關係受害青少年之心理孤寂感,而消極性的人際信念可能加深受害者之孤寂感;較常使用情緒表達及情緒自省策略的關係受害青少年,其心理孤寂感相對較不嚴重,但常使用情緒轉移策略的話,則可能更覺孤寂;而傾向使用內化性因應策略處理人際衝突的關係受害青少年,會有較多的心理孤寂感,但若適度使用外化性方式因應人際衝突的話,可能緩衝受害青少年之孤寂感。並根據研究結果提供在教育輔導上,協助關係受害學生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