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成年初顯期成人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與心盛的關聯:目的感與心理韌性之序列中介分析(2022) 羅佩佳; Lo, Pei-Jia本研究旨在了解成人初顯期成人無法忍受不確定性、心盛、目的感及心理韌性的關係,並檢驗目的感、心理韌性對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與心盛之關係的序列中介效果,以及探討不同性別下各變項的現況與差異。本研究對象為臺灣地區18至25歲的在學大學生與碩博士班研究生,共581人。研究工具包含「無法忍受不確定性量表」、「心盛量表」、「目的感量表」及「心理韌性量表」,並採用描述性統計、Pearson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與獨立樣本t檢定進行資料分析,以及使用SPSS的外掛軟體PROCESS檢驗序列中介效果。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結果呈現如下:一、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與心盛、目的感、心理韌性均呈現顯著負相關,而心盛、目的感、心理韌性彼此兩兩則是呈現顯著正相關。二、目的感、心理韌性對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與心盛之關係具有序列中介效果。三、不同性別的成年初顯期成人之心盛與心理韌性具有顯著差異,皆為男生顯著低於女生;不同性別的成年初顯期成人之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與目的感則無顯著差異。 本研究將根據上述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具體的學術研究與諮商輔導工作之建議,做為未來相關研究及實務工作場域參考。Item 臺灣成年人志願服務動機與生活滿意度之關係:以平衡時間觀、心盛為中介變項(2021) 鄭念茲; Cheng, Nien-Tzu本研究旨在了解臺灣成人志願服務動機、生活滿意度、心盛和平衡時間觀的關係,藉由年齡階段、生理性別為背景變項,檢驗各變項間的差異。本研究對象為臺灣地區20歲以上(含20歲)的志願服務者,共728人,研究工具包含「志願服務動機量表」、「生活滿意度量表」、「時間觀量表」與「心盛量表」,並採用描述統計、Pearson相關、多元迴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獨立樣本t檢定進行分析。本研究之主要研究結果呈列如下:一、志願服務動機、平衡時間觀、心盛與生活滿意度呈顯著正相關。 二、平衡時間觀與心盛對志願服務動機與生活滿意度的關係有序列中介效果。 三、不同年齡階段成人之志願服務動機、平衡時間觀、心盛與生活滿意度皆有顯著差異。志願服務動機方面,低年齡顯著小於中年齡、高年齡;生活滿意度方面,低年齡顯著小於中年齡,中年齡顯著小於高年齡;平衡時間觀方面,低年齡顯著小於中年齡;心盛方面,低年齡顯著小於高年齡。不同生理性別成人之志願服務動機、生活滿意度皆具有顯著差異,男性的志願服務動機與生活滿意度皆小於女性。 本研究將根據以上的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實務工作及未來研究之參考。Item 原住民青少年之家庭支持、心盛及學業表現之相關研究:以恆毅力為調節變項(2018) 趙信祈; Chao, Hsin-Chi本研究旨在探討原住民青少年的家庭支持、恆毅力、心盛及學業表現之關聯情形,並檢視恆毅力在家庭支持與心盛及學業表現之間的調節角色,並以非原住民青少年作為對照樣本。本研究採立意取樣之方式選取花蓮縣及苗栗縣各一所國中的青少年,有效樣本共計519位(原住民青少年共241位,佔46.4%;非原住民青少年共278位,佔53.6%)。本研究所得之問卷資料以One-way MANOVA、Pearson’s 積差相關及階層多元迴歸進行分析。主要發現如下: 一、 原住民青少年在不同背景變項上之差異情形: (1) 七年級生的恆毅力高於八年級生,八、九年級生的負向情緒多於七年級生,七年級生自陳之整體學業表現高於八、九年級生。 (2) 不同性別的原住民青少年在家庭支持、恆毅力、心盛及整體學業表現上無顯著差異。 (3) 父母維持婚姻的青少年在社會心理層面的展能優於父母離婚者。 (4) 核心家庭的青少年之恆毅力高於依親教養家庭的青少年;家庭結構因素在青少年的家庭支持、心盛及整體學業表現則無顯著差異。 (5)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之原住民青少年在家庭支持、恆毅力、心盛及整體學業表現皆無顯著差異。 二、 原住民青少年的家庭支持、恆毅力、心盛及整體學業表現之間具有顯著正相關,且家庭支持及恆毅力與負向情緒呈顯著負相關。 三、 原住民青少年的家庭支持及恆毅力可顯著預測心盛;恆毅力可顯著預測整體學業表現,而家庭支持則對整體學業表現不具顯著預測力。 四、 原住民青少年的恆毅力(特別是「鍥而不捨的努力」)在家庭支持與心盛的社會心理層面、家庭支持與正向情緒、家庭支持與負向情緒之間的關係上,皆具有顯著之調節效果,但是在家庭支持與整體學業表現之關係上,則無調節效果。Item 智能障礙者雙老家庭之心盛典範(2017) 丁雨婷; Ding, Yu-Ting進入千禧年以來,智能障礙者雙老家庭逐漸為實務界和學術界所關注。與此同時,心盛理論也因應正向心理學領域的發展而興起。回顧相關文獻,發現已有研究中,較無從積極角度來思考智能障礙者雙老家庭的正向意義,大多是從需求的視角來探討智能障礙者雙老家庭的困境和挑戰,並依研究結果提出了改善建議。故本研究欲以心盛理論為架構,期望透過本研究來達成以下目的:1)瞭解智能障礙者雙老家庭的真實生活樣貌;2)瞭解智能障礙者雙老家庭的積極力量來源;3)瞭解智能障礙者雙老家庭面臨的挑戰和因應方式。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的個案研究法,深度訪談了三戶智能障礙者雙老家庭。研究發現這三戶智能障礙者雙老家庭:1)家庭作息規律且穩定,維持一定的健康;2)照顧者擁有積極情緒,強勁的復原力;3)因為血緣之愛投入著,有明確的生活意義與目的等特質;4)充分運用現有的社會資源(正式或非正式資源),明確未來雙老規劃或願意著手規劃;5)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擁有良好的社會互動、積極正向的人際關係和成就感。本研究總結發現若要實現智能障礙者雙老家庭的心盛,則需要有一個前提和三個元素:一個前提是照顧者個人是心盛的,即滿足PERMA五個因子;三個元素分別是人格特質、社會資源、社會互動,彼此之間環環相扣,並且發展出智能障礙者雙老家庭心盛元素圖。根據該圖,對智能障礙者的家庭照顧者、身心障礙權益推動者、政府正式服務提供者提出相關建議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