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蔡元培的南洋跨境經歷與華僑文化教育語境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20-06-??) 許德發; 張惠思; Teik-Huat Khor, Hooi-See Teoh蔡元培於辛亥革命與五四運動前後,曾多次越洋留學與考察。他留學與考察歐美之經歷已有不少研究,然學界對於他在往返中西之時停泊於南洋的經歷卻缺乏關注,連其《日記》與《自述》的相關記載也多有不詳,他對華僑教育的影響亦未被探析。實際上,南洋馬來亞的新加坡與檳榔嶼是當時的主要港口,是亞洲大陸與西方世界之間水路交通的必經之地,蔡元培數次訪問歐美皆途經此地。本文追溯蔡元培五次過境與逗留馬來亞之過程及其步履之處,梳理其行程、活動、演講及與當地華僑互動之事跡,進而從流寓於外的華僑社會之視角探析他的過境與活動的意義,以對相關研究略做補闕。本文將追問,南洋華人如何對待這位「民國大教育家」、「前教育總長」、「北大校長」的來訪?蔡元培又如何回應華僑所急切關心的僑教問題?本文將藉著當地華人對他的反應揭示其在華僑社會中的崇高地位。Item 國小資優資源班教師與普通班教師互動交流現況與需求之研究(2007) 林秋萍; Chiu-ping Lin國小資優資源班教師與普通班教師互動交流現況與需求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小資優教育教師與普通班教師互動交流的現況與需求,比較國小資優教育教師與普通班教師互動交流現況與需求之差異情形與差距;同時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資優教育教師與普通班教師互動交流現況與需求情形,最後分析國小資優教育教師與普通班教師互動交流的困難與建議之方式為何。 本研究以北高兩市國小資優教育教師100人與普通班教師200人,共300人為研究對象,實際有效樣本數為213人。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問卷分析之統計方法為平均數、標準差、t檢定等,研究的主要發現有以下幾點: 一、 國小資優教育教師與普通班教師互動交流現況屬於中等以下程度,各層面由高而低依序為「互動交流的功能」、「一般需求」、「互動交流的內容」、「互動交流的方式」。 二、 國小資優教育教師與普通班教師互動交流需求屬於中等以上程度,各層面由高而低依序為「一般需求」、「互動交流的功能」、「互動交流的內容」、「互動交流的方式」。 三、 國小普通班教師與資優教育教師互動交流現況屬於中等以下程度,各層面由高而低依序為「一般需求」、「互動交流的功能」、「互動交流的內容」「互動交流的方式」。 四、 國小普通班教師與資優教育教師互動交流需求屬於中等以上程度,各層面由高而低依序為「一般需求」、「互動交流的功能」、「互動交流的內容」、「互動交流的方式」。 五、 國小資優教育教師與普通班教師互動交流現況與需求會因教師背景變項不同而有差異。 六、 國小資優教育教師與普通班教師互動交流現況與需求無顯著差異。 七、 國小資優教育教師與普通班教師互動交流現況與需求之間差距,以「互動交流的方式」的差距最大。 八、 國小資優教育教師與普通班教師互動交流現況的困難如下:缺乏時間或時間難以配合、以學生問題為導向的交流、地理位置限制、彼此的不瞭解、交流機會太少、不同的編制。 九、 國小資優教育教師與普通班教師互動交流的建議如下:減輕教師的負擔;學校安排學期討論或座談,以及調整資優生的編班制度;教師間互相學習觀摩,分享專長;互動交流關係中,資優教育教師扮演主動的角色;資訊共享,將不錯的藝文資訊或展覽活動訊息分享出來;以課程統整的方法,將例行性的互動交流融入課程中。 關鍵詞:資優教育教師、普通班教師、互動、交流Item 非科學主修學生對全球暖化科學新聞報導與呈現之互動與反思(2016) 周庭羽; Chou, Ting-Yu近年來全球暖化現象所引發的變化,已經開始對人類生活有著相當大的影響,而科學新聞報導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引起社會大眾對議題的重視。因此本研究除了了解網路科學新聞在報導全球暖化議題上,其呈現方式及報導內容面向的特性,也進一步探討非科學主修學生與科學新聞的互動反思,期望讓科學傳播能不同於以往只有單方面的傳遞資訊,達到雙向的互動。本研究以質性取向的文本分析法和半結構訪談法,蒐集「泛科學」及「環境資訊中心」發表的102篇全球暖化網路科學新聞,以及訪談16位非科學主修學生。研究結果發現在科學新聞呈現方式上:(一)全球暖化科學新聞的文字與圖表呈現特性,以無圖片及圖表的呈現最多、(二)全球暖化科學新聞報導類型呈現特性,以摘錄/摘譯的報導類型最多;實質報導內容面向:(一)全球暖化科學新聞的主題,以科學影響範圍報導類型為最多、(二)全球暖化科學新聞報導來源,以學術單位的報導來源為最多、(三)全球暖化科學新聞報導態度,以中立的報導態度為最多;非科學主修學生與科學新聞的文本互動方式,又可以分為對於科學新聞的認知包含:(一)科學專有名詞過於專業、(二)新聞報導篇幅過長、(三)不認同新聞主題、(四)不認同新聞報導內容、(五)新聞報導內容不夠詳細;非科學主修學生的態度分為:(一)信任的態度、(二)懷疑的態度、(三)完全不信任、(四)中立的態度、(五)沒有想法;願意分享的原因為:(一)分享新知識、(二)科學議題與生活環境相關;不願意分享的原因為:(一)沒有得到新知識、(二)不清楚新聞報導的內容、(三)無法引起興趣、(四)科學議題較難引起討論。對於全球暖化議題的反思包含自我的反思及對於社會的反思,並且提出對於科學新聞的期望。基於上述結果,本研究針對「泛科學」及「環境資訊中心」的網路科學新聞提出呈現方式及報導內容的建議,並針對未來研究建議,期盼能發掘科學新聞利用影音方式呈現時的特性。Item 班級角落中幼兒學習之研究(2006) 陳淑琦摘要 本研究旨在了解幼兒園班級角落中幼兒學習的現況、意涵與問題,希望能對幼兒在角落中的學習有更清楚的認識。本研究是以一幼兒園的中大混齡班(葉子班)的六位焦點幼兒為例,從2001/1/31至2001/7/31,透過觀察,以及對幼兒、兩位老師及園長的訪談、文件分析及家長問卷等方式進行研究。 研究結果發現:幼兒在班級角落中的學習,並沒有固定儀式讓幼兒選角或做計畫,但由於幼兒可以自由選擇;故選角的時機不同,策略及理由也可能不同。而在完成所選的活動上,則因幼兒本身的能力、興趣、需求及生活經驗,與其從角落選出的個人性或社會性的教具、素材及活動,交織出與物、與同儕或與老師的互動、認知建構層次、學習意涵、問題與影響因素。另在角落後的分享上,幼兒有分享的意願,且可依老師的提問分享,但是否分享及分享的時間是由老師決定。故本研究的結論為:在班級角落中,幼兒雖是主動的學習者,也擁有自由選擇權,但其學習意涵與認知建構層次,卻是由幼兒本身與班級角落的脈絡,如:幼兒園所認定的教學型態、老師對角落的規劃與運作(各角落內擺放的個人性或社會性活動、實施流程、對與幼兒互動,或幼兒與同儕互動的態度等)互動而成,亦即角落提供給幼兒的並不只是物理環境,更是社會情境脈絡,且是形成知識建構的一環。而當中老師對角落的規劃與運作又與幼兒園理念、處境、老師本身的思考模式、專業背景、職前教育、實習經驗、同事的討論及幼兒的反應相互影響。為此,本研究針對幼兒角落中的學習、老師對角落的規劃與實踐,幼兒園、幼師培育者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期能有助於老師對角落活動的規劃與運作,進而提升幼兒在角落中的學習。Item 台中市公立附幼教保人員組織氣氛知覺之研究(2016) 劉芸岑; Liu, Yun-Tsen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Jorde-Bloom(1988a)之組織氣氛十面向來探討台中市公立附幼教保人員對組織氣氛的知覺,並進一步探討台中市公立附幼教保人員之個人變項及組織變項交互作用後與組織氣氛的關係。 本研究以Jorde-Bloom建構之「工作環境調查問卷」為基礎,改編為「公立附幼組織氣氛量表」共50題,並以台中市公立附幼中387位教保人員為研究樣本,以探索性因素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T檢定、雙因子變異數分析來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 公立附幼教保人員的年齡及任職的學校規模與組織氣氛的知覺有最多的顯著相關;其次為薪資及職稱;最後為年資及學歷。 二、公立附幼教保人員的六個背景變項與其同事關係、決策、目標共識及物理環境知覺皆無顯著相關。 三、 薪資低且年資淺的公立附幼教保人員對於組織的感受較佳。 四、 薪資低且學歷低的公立附幼教保人員對於組織的感受較佳。 五、 年齡輕且任職於學校規模大的公立附幼教保人員對於組織的感受較佳。 六、 公立附幼教保人員的個人變項及組織變項交互作用後與組織氣氛知覺有顯著相關。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分別對主管機關、公立附幼、公立附幼教保人員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期望對公立附幼未來的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字:公立附幼教保人員、組織氣氛、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