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中生依附關係、自我效能、道德疏離與偏差行為之關係(2023) 張昱騰; Chang, Yu-Tang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國中生依附關係、自我效能、道德疏離與偏差行為關係,採用量化問卷調查法,有效施測樣本數為1,550位學生,分別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階層迴歸分析之統計方法進行量化分析,並依量化研究結果,探究影響偏差行為的相關因素。本研究發現茲分述如下:一、國中生依附關係表現最佳是依附同儕、其次是依附主要照顧者、依附學校。二、國中生自我效能表現最佳是社會性自我效能、其次是學業效能、自我調整效能。三、國中生道德疏離能表現最佳是道德辯解、其次是淡化個人責任、責難受害者、最後是行為粉飾與比較。四、國中生偏差行為表現最佳是一般違規行為 、其次是人際攻擊行為、偷竊行為、遊蕩行為、最後是網路偏差行為。五、不同性別國中生在依附關係(依附學校、依附同儕)、自我效能(社會性自我效能、學業效能)、道德疏離(道德辯解、行為粉飾與比較、責難受害者)、及偏差行為(一般違規行為、人際攻擊行為、遊蕩行為)有顯著差異。六、不同年級國中生在依附關係(依附學校、依附同儕)、自我效能(社會性自我效能、自我調整效能)、道德疏離(道德辯解、責難受害者)、及偏差行為(一般違規行為、人際攻擊行為、網路偏差行為)有顯著差異。七、不同區域國中生在依附關係(依附主要照顧者、依附學校、依附同儕)、自我效能(自我調整效能、學業效能)、道德疏離(淡化個人責任、責難受害者)及偏差行為(一般違規行為、人際攻擊行為、偷竊行為、遊蕩行為)有顯著差異。八、「個人背景」、「依附關係」、「自我效能」與「道德疏離」等四區組階層迴歸模式,對一般違規行為的解釋力分別為7.3%、11.9%、18.5%、25.7%。九、「個人背景」、「依附關係」、「自我效能」與「道德疏離」等四區組階層迴歸模式,對人際攻擊行為的解釋力分別為3.1%、5.2%、6.5%、19.3%。十、「依附關係」、「自我效能」與「道德疏離」等三區組階層迴歸模式,對偷竊行為的解釋力分別為3.4%、4.9%、13.4%。 十一、「個人背景」、「依附關係」、「自我效能」與「道德疏離」等四區組階層迴歸模式,對遊蕩行為的解釋力分別為0.8%、3.8%、4.4%、14.5%。 十二、「個人背景」、「依附關係」、「自我效能」與「道德疏離」等四區組階層迴歸模式,對網路偏差行為的解釋力分別為1.1%、4.3%、4.9%、15.1%。 最後本研究針對國中生、教師、學校單位,以及未來研究等四方面提出具體建議。Item 道德認同對軍事社會化與道德疏離間的調節作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12-??) 余一鳴; 顏志龍; Yi-MingYu; Chin-Long Yen本研究以Bandura(1986)道德疏離的研究典範,探討軍事社會化對道德疏離之影響,以及道德認同對此關係之調節效果。以問卷調查198位軍校學生(男性占91.8%),使用的工具包含「軍事社會化」、「道德疏離」及「道德認同」等量表。以階層迴歸分析道德認同對軍事社會化與道德疏離的調節效果,結果顯示軍事社會化程度對於道德疏離有顯著正向影響;但影響程度受原生社會的道德認同調節。對道德認同低的軍校生,軍事社會化會影響道德疏離;對道德認同高者,軍事社會化並不會造成道德疏離。根據本研究成果,道德疏離並不完全是一種不道德的認知或反社會道德的錯誤認同,它也受到特殊的職業規範要求所形塑。未來可再進行不同情境或道德判斷之研究,持續深化本議題。Item 道德認同對軍事社會化與道德疏離間的調節作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12-??) 余一鳴; 顏志龍; Yi-MingYu; Chin-Long Yen本研究以Bandura(1986)道德疏離的研究典範,探討軍事社會化對道德疏離之影響,以及道德認同對此關係之調節效果。以問卷調查198位軍校學生(男性占91.8%),使用的工具包含「軍事社會化」、「道德疏離」及「道德認同」等量表。以階層迴歸分析道德認同對軍事社會化與道德疏離的調節效果,結果顯示軍事社會化程度對於道德疏離有顯著正向影響;但影響程度受原生社會的道德認同調節。對道德認同低的軍校生,軍事社會化會影響道德疏離;對道德認同高者,軍事社會化並不會造成道德疏離。根據本研究成果,道德疏離並不完全是一種不道德的認知或反社會道德的錯誤認同,它也受到特殊的職業規範要求所形塑。未來可再進行不同情境或道德判斷之研究,持續深化本議題。Item 「堅守原則」還是「入境隨俗」:情境與軍事社會化對道德疏離與道德判斷的交互作用效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2-12-??) 余一鳴; Yi-MingYu本研究以兩個子研究探討影響道德疏離的情境及其背後機制。研究一(N= 194) 以問卷操弄「情境」並測量受試者之「軍事社會化」及「道德疏離」的程度。結果發現在戰時情境下,軍事社會化程度愈高,道德疏離愈高;但在平時情境下,軍事社會化程度愈高,道德疏離程度愈低。研究二(N= 19 7) 進一步探討此一現象之內在機制,結果顯示在戰時情境個體傾向以結果論做為道德、判斷的基礎,在平時情境則傾向以義務論做為道德判斷的基礎。整體而言,本研究顯示-軍事社會化程度和情境對道德疏離有交互作用效果,且此種效果是由於道德判斷的差異所引起,在戰時情境下軍校生以結果論做為道德判斷的基礎,因此有較強的道德疏離傾向.在平時的情境下則回歸以義務論為原則的道德判斷,因此道德疏離傾向較弱。Item 道德認同對軍事社會化 與道德疏離間的調節作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12-??) 余一鳴; 顏志龍; Yi-MingYu; Chin-Long Yen本研究以Bandura(1986)道德疏離的研究典範,探討軍事社會化對道德疏離之影響,以及道德認同對此關係之調節效果。以問卷調查198位軍校學生(男性占91.8%),使用的工具包含「軍事社會化」、「道德疏離」及「道德認同」等量表。以階層迴歸分析道德認同對軍事社會化與道德疏離的調節效果,結果顯示軍事社會化程度對於道德疏離有顯著正向影響;但影響程度受原生社會的道德認同調節。對道德認同低的軍校生,軍事社會化會影響道德疏離;對道德認同高者,軍事社會化並不會造成道德疏離。根據本研究成果,道德疏離並不完全是一種不道德的認知或反社會道德的錯誤認同,它也受到特殊的職業規範要求所形塑。未來可再進行不同情境或道德判斷之研究,持續深化本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