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文書編輯技能測驗試題難度之估計方法(2004) 謝理薰摘 要 本研究以電腦軟體應用丙級技術士檢定的術科試題為例,探討評估樣品實作評量試題難度的方法,研究目的有二: 一、分析試題難度與測驗元素數量的相關情形。 二、根據研究結果,建構乙套可行之實作評量的試題難度評估方法,以作為教師教學與研究之參考。 本研究之教學實證採準實驗研究法,以高職二、三年級學生為樣本,方便取樣選取94名曾參加丙級檢定的三年級學生。實驗初期以「文書編輯測驗元素實作題」進行文書編輯應用測驗作為研究基礎;另取樣即將參加丙級檢定之157名二年級學生,進行十八週之「文書編輯軟體應用教學」。於課程結束後,以「電腦丙檢術科第二站題庫」進行測驗,並填寫「試題難度調查問卷」,來瞭解實作評量應用於文書編輯技能測驗的實際情況。 研究結論如下: 一、電腦丙檢術科中30題文書編輯實作試題的難度值相近。 二、實作試題難度值與測驗元素個數呈高度負相關。 三、實作試題難度值與測驗元素預試的難度平均值零相關。Item 實作評量在國中學術性向優異班招生鑑定之效度研究~以臺灣北區為例(2005) 曲慧娟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學術性向優異班招生鑑定之效度。研究對象為臺灣北區設置資優班之四所國中,含國文資優班一所、英文資優班一所、數理資優班二所。學生為四所學校裡,入學於九十學年度,畢業於九十三學年度的錄取及未錄取學生,共計176人。本研究亦以訪談及座談會方式調查教師和學生對於實作評量效度的看法,取之與客觀化的數據資料做比較。訪談樣本選取參與實作評量的教師及學生共10人,座談會人數46人。 量化資料處理取學生參加資賦優異招生鑑定時的成績,與其入學後三年學業成就表現、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專長科目加以分析,質化資料首先對實作評量的題本進行內容分析,再將訪談和座談會紀錄以QSR文字分析軟體編碼後進行分析討論,研究結果如下: 一、實作評量題本內容和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之指標相符,學習階段含括的範圍從國小4、5、6年級到國中7、8、9年級。 二、各組實作評量與入學後學業成就表現的相關情形差異頗大,但國文組和英文組的相關較高,數理組的相關偏低。 三、錄取組和未錄取學生在入學後成就表現的差異分析顯示:英文組達顯著水準 (t=6.159,p<.05),數理組未達顯著水準。 四、實作評量和其它鑑定工具之相關: 1、國文組實作評量和團體智力測驗相關為.393 (p<.05),和國語文性向測驗之相關為.561(p<.05),均達顯著水準。 2、英文組實作評量和國語文性向測驗、團體智力語文分測驗之相關都未達顯著水準。 3、數理組實作評量和其它鑑定工具之相關: (1)臺北縣丙國中:和數學性向測驗相關為.419 (p<.01),和自然性向測驗相關為.258(p<.05)達顯著水準,但和國語文性向測驗、數學及自然科自編成就測驗相關未達顯著水準。 (2)新竹市丁國中:和數學性向測驗相關為-.109,和自然性向相關為.274,未達顯著水準。 五、實作評量錄取學生在入學後之特殊表現的訪談結果發現,各組學生在發表能力、競賽檢定、檔案成果上的參與興趣濃厚,也比較有所發揮。 六、受訪教師、學生及參加座談會的教師們,對實作評量的看法和意見主要有下列重點: 1.命題是最大的困難,各校命題均請專家學者指導,師生都反應覺得題目的品質不錯,題型也很有創意,和其它測驗不一樣。但自然科實驗器材的準備耗時費工是很大的負擔,因此很多學校選擇用資料分析的題目類型,避免實驗操作器材準備的困擾。 2.實施程序上,時間、說明、器材提供均適宜,但場地的考量較多,如實驗位置的區隔、語文施測時需安靜的場所等。監考過程也是爭議較多的,如:學生覺得監考老師應多幾位、老師的尺度不同等。 3.受訪學生指出,實作評量的應答方式和以往參加過的測驗有很大的不同,但都持肯定態度,同時覺得語文表達能力會影響到實作評量的成績。 4.各校評分都採集中閱卷的方式,評分標準、爭議性得分大都透過閱卷老師討論後,取得共識再給分。 5.目前各校在鑑定學生時決策的標準不一,因此反應意見差異頗大。但從訪談資料發現,受訪學生及教師都較支持運用初試、複試成績加權計算作為選擇學生的標準。 6.受訪教師表示,學生入學後的表現和以往相較起來,沒有明顯的差異,但在科展、競賽、檢定、發表上的熱誠度較高。 7.學生的訪談結果發現,大多數學生覺得實作評量可以測出他們在學術性向上的能力或天份。 8.實作評量的保密情形比其它測驗要好很多,但坊間仍有業者猜題、補習。受訪學生及老師也表示,有模擬實作或補習經驗者,對實作表現或多或少有影響。惟一沒有保密困擾的是國文組。Item 高中數學科素養導向教學與實作評量的實施對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影響之行動研究(2019) 陳昭宏; Chen, Chao-Hung本研究旨在分析以實作評量作為評量方式融入高中數學科的課程中對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產生的影響,並探討在實施課程時,教師遇到的困難與解決方法。本研究對象為新北市一所公立高中一年級數學重修班學生15人,課程為期五周,每周3堂課,共15堂課。本研究採行動研究之方式,在課程教學活動進行前進行學習動機量表之前測;教學活動進行時則蒐集課堂影片觀察紀錄、學習回饋單、學生實作評量成果、教學省思札記、協同討論紀錄及學生個人訪談紀錄;並於課程結束後進行學習動機量表的後測。前後測分數採量化分析來比較前後測的差異;其餘質性資料,則使用三角檢證法分析。研究結果呈現學生在實施實作評量融入教學的課程後,學習動機有所提升;在數學學習策略上,能嘗試以代入條件方式找尋問題的規律、使用圖表理解問題與轉換表徵、以學習工具輔助學習、和同儕一起學習及反思自己的數學學習狀態;而對於教師教學的發現,包括設計課程時的共備與共議能提升課程品質、從事實作評量課程設計需考量時間與空間的因素及學生的能力、學生主動學習投入的神情教師有所鼓舞、實作評量課程的實施經驗能幫助教師從中成長等。最後,研究者針對研究結果提出建議,包括實作評量課程設計方向、學校對課程發展應提供的支持、未來研究方向及本研究之研究限制等,供教師及其他研究者參考。Item 國小學童資訊素養檔案評量之發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0-03-??) 張郁雯「學習如何學」是二十一世紀教育最重要的目標,而能夠有效地運用資料則是能夠終身學習的必備能力。本研究的目的在發展國小學童運用資訊能力的檔案評量系統並透過試作初步檢驗其效度。此評量系統的架構建立於資訊素養教學的歷程模式上。系統發展含結合各學習領域的實作作業設計、作業的評量規準、檔案結構、以及檔案系統的信效度研究。其特色為以大六教學法為理論架構,實作作業融入各學習領域以及考慮教學現場情境。目標在整合課程、教學與評量達到以基本能力為核心的課程架構的要求。透過資訊素養教育文獻的探討、教師訪談以及國語、社會、和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課程內容分析,研究者呈現如何進行檔案內容規劃、檔案作業類型分類、設計檔案實作作業以及評分表。檔案效度的探究上,著重 Messick (1995)所主張建構效度中的幅合/區辨效度、後果效度以及實質面。效度研究結果顯示檔案對學生資訊素養的提升以及教師教學有正面的影響。檔案幅合效度可接受,但區辨效度並不理想。學生在解決作業的資訊問題時,必須用到大六歷程。Item 國小學童資訊素養檔案評量之發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0-03-??) 張郁雯「學習如何學」是二十一世紀教育最重要的目標,而能夠有效地運用資料則是能夠終身學習的必備能力。本研究的目的在發展國小學童運用資訊能力的檔案評量系統並透過試作初步檢驗其效度。此評量系統的架構建立於資訊素養教學的歷程模式上。系統發展含結合各學習領域的實作作業設計、作業的評量規準、檔案結構、以及檔案系統的信效度研究。其特色為以大六教學法為理論架構,實作作業融入各學習領域以及考慮教學現場情境。目標在整合課程、教學與評量達到以基本能力為核心的課程架構的要求。透過資訊素養教育文獻的探討、教師訪談以及國語、社會、和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課程內容分析,研究者呈現如何進行檔案內容規劃、檔案作業類型分類、設計檔案實作作業以及評分表。檔案效度的探究上,著重 Messick (1995)所主張建構效度中的幅合/區辨效度、後果效度以及實質面。效度研究結果顯示檔案對學生資訊素養的提升以及教師教學有正面的影響。檔案幅合效度可接受,但區辨效度並不理想。學生在解決作業的資訊問題時,必須用到大六歷程。Item 國小學童資訊素養檔案評量之發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0-03-??) 張郁雯「學習如何學」是二十一世紀教育最重要的目標,而能夠有效地運用資料則是能夠終身學習的必備能力。本研究的目的在發展國小學童運用資訊能力的檔案評量系統並透過試作初步檢驗其效度。此評量系統的架構建立於資訊素養教學的歷程模式上。系統發展含結合各學習領域的實作作業設計、作業的評量規準、檔案結構、以及檔案系統的信效度研究。其特色為以大六教學法為理論架構,實作作業融入各學習領域以及考慮教學現場情境。目標在整合課程、教學與評量達到以基本能力為核心的課程架構的要求。透過資訊素養教育文獻的探討、教師訪談以及國語、社會、和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課程內容分析,研究者呈現如何進行檔案內容規劃、檔案作業類型分類、設計檔案實作作業以及評分表。檔案效度的探究上,著重 Messick (1995)所主張建構效度中的幅合/區辨效度、後果效度以及實質面。效度研究結果顯示檔案對學生資訊素養的提升以及教師教學有正面的影響。檔案幅合效度可接受,但區辨效度並不理想。學生在解決作業的資訊問題時,必須用到大六歷程。Item 多層面Rasch 模式在數學實作評量的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3-09-??) 謝如山; 謝名娟; Ju-Shan Hsieh; Ming-Chuan Hsieh本研究採用多層面的Rasch 分析,來評估學生在實作評量所具備的潛在能力。本研究所使用的測驗內容在測量學生對數學的數感及生活應用的數學能力,總共有四個考題,三百一十四位四到六年級的學童,與三位評分者參與本研究。結果顯示即使評分者接受訓練並依據規準來進行評分,不同評分者之間的嚴厲度也確實存在差異,透過多層面的Rasch 模式分析,可以將評分嚴厲度加以考量,並能協助研究者,偵測評分者不合常規的評分現象,而數據中所呈現之標準化殘差值大致為隨機分布,顯示評分並無明顯的系統性誤差存在。由本研究結果可看出多層面Rasch 模式在分析實作評量上相當有用,值得其他教育工作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