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促進性別容納或再製男性主導?從女性觀點解析專案導向式學習在工程教育中的應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8-06-??) 洪瑞璇; 曾正宜; Jui-Hsuan Hung, Jeng-Yi Tzeng
    許多工程教育研究認為專案導向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可促進性別容納、改善性別區隔困境,但多為學理論述,缺少實徵資料佐證。本研究藉由解析女性在專案歷程中的觀點與學習經驗,探討PBL是否呼應性別容納精神,或實則再製男性主導文化。在一門大學工學院PBL課程中,透過小組專案歷程影片與文件報告資料的分析,以及與六名女學生的深入訪談,從女性視角來描繪PBL學習經驗。研究發現,女性學習者對PBL課程設計理念抱持正向態度,但充滿性別刻板期望的社會文化結構仍透過小組性別互動權力關係,鞏固並再製工程教育男性主導文化,而阻礙性別容納。本研究最後並提出有關工程教育PBL課程及後續研究之相關建議。
  • Item
    國際教育專案融入國中英語課程之行動研究
    (2019) 范雅筑; Fan, Ya-Chu
    教育部《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引領教育工作者關注世界改變,並透過教育實踐開展學生對國際議題、全球發展與世界和平的理解與意識,培養國際關懷與行動。本研究將國際教育、專案式學習、資訊與通訊科技融入國中二年級英語教學,以瞭解此教學模式發展歷程及其對學生在全球觀培養之情形。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以研究者為教師進行教學,對一班八年級學生實施以國際教育專案融入英語之課程。本研究採觀察、訪談、文件等方法蒐集資料,並以「全球觀量表」測驗學生全球觀發展的情形。 研究結果發現:1. 國際教育英語課程方案開創了結合英語、國際教育與專題探究的教學模式;2. 課程發展過程為改變師生角色與互動模式的歷程,3. 課程方案培養學生的探究力;4. 課程方案培養學生的全球觀,以及5. 專案式學習提供大量英語運用機會。 根據研究結果,針對國中階段國際教育推廣、政策制定、課程實施與教師專業發展等面向提出建議,並對後續研究提供方向。國際教育推廣方面:1. 國際教育推動不僅由上而下的政策實施,亦需由下而上進行教學改革;2. 國際教育之落實需重視在職教師國際觀的提升。教育政策方面:1. 建議政府建置現職教師國際教育課程發展及教學類的長期而直接的支持性系統;2. 建置系統性的國際教育課程資料庫。課程實施方面:1. 國際教育專案式課程宜重視各種差異與多樣性;2. 透過窠巢式融入英語課程落實全球競合力之培養。教師專業發展方面:1. 以協同教學模式共同建構英語溝通能力與國際教育知能;2. 國中階段適合進行國際教育專案,研究班群可擴展至普通班群;3. 教師全球觀是課程實施之關鍵,而其亦隨課程一同發展;4. 教師探究能力跟隨學生學習之方向而與之改變,意即教師之探究力亦隨著專案式學習的教學活動而成長。
  • Item
    專題式戶外學習應用於高中多元選修課程之行動研究
    (2019) 張玲偵; Chang, Ling-Chen
    本研究旨在探討「專題式戶外學習應用於高中多元選修課程」對高中生核心素養能力的提升,發展出深化社會領域及資訊領域的校本選修課程,以及教師在課程實施歷程中的教學專業成長與省思。研究過程中以戶外教學、實察、實作等方式進行教學,並進行多元評量、實作評量、自評及互評等方式,分析學生的學習成效。本研究歸納如下結論: 一、應用專題式學習於高中多元選修課程,可統整學生的知識、技能與態度: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藉由跨科統整專題式學習,協助學生獲得更加完整、更有效的學習。此課程著重於人地互動、地理技能實踐、關懷鄉土等目標,是因應現代社會知識之生成與傳播形勢之需要,讓專題式學習可應用於高中多元選修課程。 二、 專題製作可培養學生多元的能力:學生對於專題製作的流程及撰寫報告的方式,慢慢的熟悉,必能提升對專題製作的能力。在學習新知能力的同時,對環境的適應力、處理資訊和運用資訊的能力以及學會溝通技巧和處理人際關係,更重要的是具備專長和執行工作的多元能力。 三、戶外教學提升學生對專題式學習的興趣及文化認同感:利用戶外教學時的真實體驗,以豐富學習內涵,透過感官與經驗,提升學生對專題式學習的興趣及認同感。戶外專題式學習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啟動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認識鄉土的過程中,認同鄉土並願意探究鄉土。 四、行動研究促進教師課程發展的能力:教師對於課程設計不斷的反思與修正,提升了教學專業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如何保持學生學習的動力與興趣、加強認知部分的課程設計及各種多元評量的方式,都必須從「做中學」、「行中思」的方式貫徹行動研究,這樣才能精進教學專業能力。 最後,依據研究的結論對教師及未來研究給予建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