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9 of 9
  • Item
    中學生閱讀科學圖文與不同語意透明度之學術詞彙的認知處理策略──眼動追蹤研究
    (2021) 郭品纖; Kuo, Pin-Hsien
    科學文章是典型的多元表徵文本(有文字與圖表),且具有概念密度高的學術詞彙,因此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常有理解困難。本研究藉由眼動追蹤的方式探討不同閱讀能力的中學生閱讀科學圖文的認知歷程與處理策略,以及遇到語意透明度高(意譯)與低(音譯)之學術詞彙時,讀者如何處理。本研究有效樣本為 65名七年級生,藉由前測進行閱讀能力分組,閱讀四篇科學圖文(含有意譯與音譯的科學學術詞彙各兩篇)後回答自由回憶和閱讀理解題,最後進行提示回溯性放聲思考(Cued Retrospective Think Aloud, CRTA)。研究結果發現,讀者閱讀含有意譯與音譯的文本整體的閱讀理解測驗差異並不大,不過閱讀能力與整體閱讀理解和自由回憶表現呈現顯著正相關。但從眼動指標來看,在學術詞彙的處理層次,各能力的中學生於閱讀音譯的科學詞彙時,第一次連續凝視時間(gazeduration)都較意譯學術詞彙長,反映中學生難以從詞素意義理解科學詞彙含意,因此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解碼語意透明度低的科學詞彙,而後轉移眼動位置到科學詞彙附近的句子,藉由上下文推測詞義;而在文章處理的層次,不論閱讀能力高中低,中學生皆以文字為訊息理解之主要來源,讀文字的總凝視時間比例較讀圖片的比例高,但學生們清楚表格類插圖的資訊量高且為統整後的資訊,因此相較於於其他類型的圖片,學生會花較多時間讀統整比較表。提示回溯性放聲思考的資料則顯示高能力學生多運用推論與整合層次的閱讀策略(如運用插圖訊息、整合圖文訊息),得以正確辨識圖類型與其資訊量以隨時調整適當的閱讀策略;中能力學生常使用提取訊息的策略(如找重點、重讀);低能力學生則常會用負向閱讀處理方式(如重點認知錯誤、不清楚閱讀目的),而難以在閱讀科普文章時進行有效的學習理解。建議於實務現場中,應考量學生之能力差異,並輔以教學協助學生找到最適合的閱讀策略。
  • Item
    口語和閱讀關連性研究之文獻回顧與展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11-??) 劉惠美; 張鑑如; Huei-Mei Liu; Chien-Ju Chang
    兒童學習閱讀的過程中,口語能力在此過程中扮演哪一種角色?本文以文獻回顧的方式探討國內自1990 年到2008 年間關於口語和閱讀能力關連性的研究結果,文獻來源為發表在具審查制度的期刊論文,共有12 篇。分析結果顯示國內對此議題的探討大都以組間比較的研究設計說明閱讀困難或低閱讀能力學童的口語能力也同時較一般發展學童明顯低落,且各項口語能力和閱讀能力在國小階段大致呈現中低度左右的相關,但究竟是哪些特定面向的口語能力和哪些特定的閱讀能力成份的關連性最強,又或者這些關連性在不同年齡發展階段的本質為何,則仍無法形成定論。本文並針對口語與閱讀關係之研究提出未來研究的展望與建議。
  • Item
    在五年級國語課實施差異化教學:教師適應與學習成效的個案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21-11-??) 張明珠; 曾世杰; 陳淑麗; Ming-Chu Chang, Shih-Jay Tzeng, Shuli Chen
    本個案研究蒐集質性及量化等多元資料,描述兩位五年級教師在班上國語課實施11 週(每週5 節,共55 節)差異化教學的經驗,兩位老師任教的兩班為介入組,學生共45 位。在研究團隊密集的協助下,介入組兩位教師嘗試以彈性能力分組、不同難度的學習單,以及差異化的提問等方式,在教學中加入差異化教學的元素。本研究目的有三:一、報告兩位老師的適應歷程;二、以另外兩位老師任教班級的45 名學生為對照組,藉標準化的語文成長測驗及期末成績,分析差異化教學的整體成效,及成效是否會因學生程度而異。三、研究以問卷、訪談、觀察等方式,了解介入組同學,包括一名特殊需求學生,對差異化教學的反應。研究結果指出:一、介入的初期,兩位教師雖有研究團隊密集的協助,仍然遭遇許多困難與挫折,直到中期,教師熟悉了差異化教學的執行方式、覺察到自己提問技巧的提升、且更能關注學生的差異,才逐漸脫離困境。兩位師教師也發現學生學習品質及參與學習活動的動機都有提升,這樣的覺察與發現,讓教師更願意投入這種新型態的教學。二、量化分析結果指出,接受差異化教學的學生,不論原來的程度為何,其詞彙能力後測均顯著優於對照組,但兩組的閱讀理解能力及期末考分數沒有顯著差異。三、問卷、訪談及課室觀察的結果顯示,學生喜歡差異化教學的設計,認為自己學習更為投入、主動,介入組唯一的特殊教育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情況則有明顯改善。
  • Item
    國小學生線上閱讀歷程與閱讀表現之研究
    (2012) 陳俊光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國小學生線上閱讀歷程與閱讀表現,結合眼動技術與回溯性放聲思考,嘗試從「閱讀能力」、「閱讀目標」與「文本類型」三個不同面向,探討國小學童的線上閱讀行為。 研究對象為基隆市國小五年級學生100名,高閱讀能力學生26名與低閱讀能力學生24名。實驗前,所有學生先接受閱讀理解困難篩選測驗和資訊能力測驗;實驗處理階段,依「閱讀目標」與「文本類型」,根據任務回答線上閱讀問題;實驗後,進行回溯性放聲思考,並填寫線上閱讀理解搜尋歷程問卷。 本研究結果如下:一、不同「閱讀能力」學生,在圖表(無目標線性文本下)平均凝視時間和主題句(有目標下)全部凝視時間百分比有顯著差異。二、不同「閱讀目標」在組織策略、輔助策略、主題句(低閱讀能力下)全部凝視時間百分比和統整策略(線性文本下)有顯著差異。三、不同「文本類型」在段落、主題句全部凝視時間百分比和統整策略有顯著差異。四、國小學童在進行線上閱讀時,普遍很少使用搜尋工具或無法決定關鍵字來協助閱讀。五、有很高比例的學童,對於不同頁面之間的理解和決定下一個要瀏覽的網頁感到困難,更有三成的受試者有不清楚的情況發生。
  • Item
    國中資源班身心障礙學生之文字題解題能力在動態評量的表現—以「正負數與數線」單元為例
    (2008) 陳佩盈; Pei-Ying Chen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國中資源班不分類身心障礙學生在數學文字題的解題歷程及錯誤類型,且欲探究中介式動態評量("Mediational" Dynamic Assessment)提升學生在文字題的解題能力之成效。   研究依據國中數學教材中的「正負數與數線」單元來編擬六道題目和七種引導策略,以臺北縣市15所國中資源班之身心障礙學生共32人為研究對象,參與研究學生包括學習障礙、情緒障礙、聽覺障礙、語言障礙、自閉症、亞斯柏格等。資料分析先探討全體學生之解題表現,然後依據語文能力之高低、學障及非學障之分類進行分析,以觀察語文及障礙類別對學生解數學文字題之影響。結果發現:所有學生均具備基本的閱讀及計算能力,解題歷程以問題轉譯的表現較差;另經由中介式動態評量之後,有將近80%的學生能獲得助益。此外,語文能力差者經中介式動態評量的成效最為明顯,且以使用圖示表徵策略來協助解題為最多。   本研究結果對身心障礙學生於數學文字題之解題之研究和教學實務均提出具體建議。
  • Item
    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對國小學童閱讀能力與態度影響之研究
    (2012) 林惠愛; Huei-Ai Lin
    面對數位閱讀時代的來臨,國小學童以平板電腦為載具閱讀電子書取代紙本書閱讀對學童會產生何種影響為教育界關心的議題。本研究使國小學童持有已預載有120本電子書的平板電腦自由閱讀其中的電子書,並可使用平板電腦的一切功能,欲藉由為期十週的電子書閱讀實驗,探討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對於學童閱讀能力與態度的影響,並分析學童的電子書閱讀行為,並瞭解學童本身與家長、教師對學童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的看法,希望提出有用建議,提供欲推動學童閱讀電子書之相關單位參考之用。 本研究採用混合方法取向,先以實驗法中的單組前後測設計,在實驗前後對參與學童施以識字力檢測及閱讀理解力檢測,亦讓學童填寫閱讀態度問卷,以瞭解參與學童之閱讀能力及閱讀態度是否有顯著改變。又以程式從平板電腦中擷取學童在電子書閱讀軟體上閱讀軌跡,進行閱讀紀錄分析歸納。最後以半結構式訪談,訪談學童及實驗班之導師及圖書教師,瞭解學童及家長對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之意見;另請學童家長填寫意見回饋單,以調查家長對學童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的意見。 研究結果發現,(一)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對學童閱讀能力的影響:1.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有助於學童識字力的增加。2.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有助於學童閱讀理解力的提升。3.不同性別學童的電子書閱讀成效沒有顯著差異存在。4.不同年級學童的電子書閱讀成效未必有顯著差異存在,需要進一步研究確認。5.學童的電腦能力對其電子書閱讀識字成效有顯著影響,對理解力成效則無。6.學童的國語成績表現與其閱讀能力高低有正相關。(二)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對學童的閱讀態度影響:1.學童對於閱讀的態度在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後有整體性的顯著增加。2.學童對於閱讀的正向認知在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後有顯著提升。3.學童對於閱讀的喜好程度在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後有增加。4.學童的閱讀行為趨向在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後有提升。(三)學童的電子書閱讀行為:1.閱讀過程中出現大量用手指畫過螢幕的滑頁動作。2.閱讀時每頁停留時間短暫,閱讀量雖大,但多瀏覽而少精讀,對閱讀深入理解幫助有限。3.遇到喜歡的讀本時,會逐頁閱讀,並穿插許多滑頁、跳頁的動作,與紙本書閱讀行為差異不大。4.對讀本的選擇主觀而迅速,遇到不喜歡的讀本時,瀏覽幾頁就跳出,內容才是讓學童繼續閱讀的關鍵。5.閱讀電子書時,會有同時聽音樂、上網等多工行為。6.學童還未習慣閱讀工具的使用,閱讀過程中少有工具使用行為。7.學童在閱讀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仍會依其本身的習慣尋求解決的方法,並不會因為平板電腦在手而先想到利用平板電腦的各種功能解決問題。(四)學童、家長及教師對以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的意見:1.比起紙本書,學童更喜歡電子書。2.學童認為電子書讓他們更喜歡閱讀,因為多讀而提高了自身的閱讀能力。3.學童認為多工行為不會影響其閱讀專心度,與家長及教師看法不同。4.家長與教師認為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的方便性是其最大優點,而電子書的確也有提高學童對閱讀的興趣,此為家長與教師所樂見。5.家長與教師擔心長期注視螢幕對學童視力造成傷害。6.家長與教師認為平板電腦的各種功能,如上網、下載遊戲等對學童的吸引力很容易大於電子書,須適度管控。7.平板電腦本身硬體缺失及電子書軟體操作問題,是學童、家長及教師共同認為以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的缺點。 研究者基於研究結果,對閱讀指導者、電子書閱讀推廣者及電子書及載具製造者提出建議,並對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建議,期對國小學童電子書閱讀實務與研究領域有所助益。
  • Item
    運用六頂思考帽融入讀報教育對閱讀與寫作創造力的影響
    (2017) 張維舫; Chang, Wei-Fang
    本研究旨在研究運用六頂思考帽融入讀報教育對國中生語文創造力、寫作創造力的影響,與對閱讀理解能力、閱讀動機的成效。本研究採用準實驗研究法,對國中七、八年級學生進行為期八週的實驗教學,有三組不同教學法:創意讀報組36人、一般剪報組33人與控制組37人,並於教學前後實施四項前後測驗,包括「寫作創造思考量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閱讀理解能力試題」、「閱讀動機量表」,另有學習單及教師教學觀察紀錄以及二份調查問卷:「學生讀報與閱讀習慣問卷」、「學生讀報課程態度問卷」。結果發現:(一)在「寫作創造思考量表」各向度上,三組不同教學法與前後測未有交互作用,除了「想法多樣性」,其餘向度皆後測大於前測。(二)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的總分、獨創性、變通性分數上,創意讀報組大於控制組,但是在流暢性分數上三組無差異。(三)在「閱讀理解能力試題」上三組有臨界顯著,控制組大於一般剪報組。(四)在閱讀動機分量表的「閱讀效能」分數上達臨界顯著,創意讀報組表現高優於一般剪報組。在其他三向度「外在動機」、「內在動機」、「閱讀效能」上則無差異。(五)大部分的學生認為,讀報課程能引起閱讀學習的動機、提升閱讀興趣。(六)六頂思考帽課程中,學生認為白帽最容易使用,藍帽最難使用。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對未來的研究建議。
  • Item
    口語和閱讀關連性研究之文獻回顧與展望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2011-11-01) 劉惠美; 張鑑如
    兒童學習閱讀的過程中,口語能力在此過程中扮演哪一種角色?本文以文獻回顧的方式探討國內自1990年到2008年間關於口語和閱讀能力關連性的研究結果,文獻來源為發表在具審查制度的期刊論文,共有12篇。分析結果顯示國內對此議題的探討大都以組間比較的研究設計說明閱讀困難或低閱讀能力學童的口語能力也同時較一般發展學童明顯低落,且各項口語能力和閱讀能力在國小階段大致呈現中低度左右的相關,但究竟是哪些特定面向的口語能力和哪些特定的閱讀能力成份的關連性最強,又或者這些關連性在不同年齡發展階段的本質為何,則仍無法形成定論。本文並針對口語與閱讀關係之研究提出未來研究的展望與建議。
  • Item
    文章連貫性、閱讀能力與兒童科學理解表徵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3-06-??) 連啟舜; Chi-Shun Lien
    本研究之目的有三:(1)探討文章連貫性的改寫原則是否能有助於改善學童的文本;(2)文章連貫性的編寫原則是否有助於修改科學性的文本;(3)探討讀者閱讀能力和文章連貫性是否有交互作用存在。本研究選取兩篇科學性文章的自然文本,依據四個文章編修原則(論辭重複原則、概念清晰化原則、改變句子和段落順序原則及增加鉅觀結構)來進行改寫。受試者為91名國小六年級學生,依其閱讀能力分為高能力和低能力兩組,並隨機分派閱讀「原始版本」或「改編版本」,所有的受試者均接受「自由回憶」、「文本理解」和「推論理解」的測量。結果顯示:閱讀改編版本(連貫性高)學童的理解表現優於原始版本的學童。高能力的學童表現的較低能力的學童佳。閱讀能力和文章連貫性的交互作用效果發生於其中一篇文章推論層次的理解,此交互作用代表低能力的讀者在回答推論層次的問題時,獲益於文章連貫性的操弄,而高能力的讀者並沒有這樣的現象。本文最後就此一發現探討其教育上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