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1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審議式民主公民培力內涵及轉化學習歷程研究:社會資本理論分析(2024) 陳寶桓; Chen, Pao-Huan為實踐審議式民主核心價值,建構社會資本循環,朝向良善公民社會邁進,本研究旨在探討審議式民主發展之條件與背景因素,以及其發展現況與特色,並探究五位審議式民主參與者公民培力內涵與轉化學習歷程,再探討審議式民主參與者社會資本內涵。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的深度訪談法,針對不同領域之審議式民主參與者共計五位進行半結構式訪談,研究結論有以下七項:一、審議式民主發展背景因素有四項:(一)政治民主化;(二)公民社會自由化;(三)公民文化素養提升;(四)社會中經濟富裕及安定的中產階級人口提升。二、審議式民主發展條件有六項:(一)支持審議民主;(二)參與公民審議的意願;(三)公民心性與能力;(四)政治脈絡因素;(五)社團參與;(六)日常公民討論。三、審議式民主的特色有六項:(一)公開性;(二)平等性;(三)包容性;(四)共識;(五)影響力;(六)互利互惠。四、審議式民主現況分為:(一)積極面(五項):政府鼓勵民眾多元參與,從書本理論走入社區鄰里,培養跨時代的公民教育精神,促使全民終身學習;(二)消極面(三項):審議式民主過程雖豐沛但後續行動無力,並且因資訊落差、參與式預算反客為主等因素,淪為政治背書工具。五、審議式民主的公民培力內涵有三項:(一)心理層面;(二)社會層面;(三)政治層面,並藉由政治功效感、政治信任感、反權威意識、民主深化認同、民主價值認同使其深化,進而展開自主性的公民行動。六、審議式民主的轉化學習歷程有四階段:(一)情境投入及提升心靈投入;(二)引發轉化學習因素;(三)修正及重新審視、建構;(四)體現公民認知與行為。七、審議式民主的社會資本內涵有四項意義:(一)建立網絡關係;(二)透過信任開啟對話;(三)互利互惠,強化社會連結;(四)培力公民素養,建立民主規範。依據以上研究結論,對政府組織、社會組織團體、公共參與者等提出多項建議,亦對未來相關研究提供研究方向。Item 新北市高中生社會資本與公民參與之關係探討(2024) 趙思晴; Zhao, Si-Qing本研究旨在瞭解新北市高中生社會資本與其公民參與表現之現況,且比較不同背景與過往經驗之高中生對社會資本及公民參與之差異情形,並進一步分析個人背景變項、過往經驗變項與社會資本對公民參與是否具有預測力。為達本研究之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透過修編後之「高中生社會資本與公民參與調查問卷」作為資料搜集工具,以就讀於新北市普通班高中生作為研究母群體,採立意取樣方式,進行問卷發放與填答。而本研究共回收402份有效正式問卷。除此,根據填答者之填答結果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階層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分析結果,獲致之研究結論如下:一、新北市高中生社會資本之整體現況屬於「中高」程度,其中以「規範」層面的表現最佳,意即當前高中生的社會資本表現情形普遍良好。二、新北市高中生公民參與之整體現況屬於「中低」程度,其中以「班級參與」層面的表現最好;而高中生的公民參與在整體及分層面表上普遍低於理論平均值,意即當前高中生在公民參與情形較為低落。三、不同背景變項(生理性別、就讀年級、家庭社經地位及學校類型)與過往經驗(家庭管教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幹部經驗、媒體使用動機)之新北市高中生在整體社會資本上皆具有顯著差異。四、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學校類型、幹部經驗及媒體使用動機在新北市高中生的整體公民參與上皆具有顯著差異。五、新北市高中生的背景變項、過往經驗、社會資本對其公民參與表現具有「中度」之預測力。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分別提出對學校及未來研究之建議,提供學校相關單位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Item 高齡學習者學習參與及其社會資本之研究—以臺灣的樂齡學習中心為例(2022) 李永承; Li, Yong-Cheng教育部自2008年起,為落實「在地學習」之理念,結合各縣(市)各級學校、政府機關(構)、民間團體等,於全國各鄉(鎮、市、區)設置「樂齡學習中心」用以推動高齡學習。而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背景變項之高齡學習者,其學習參與和社會資本之關聯。主要目的為了解:一、高齡學習者學習參與之現況。二、高齡學習者社會資本之現況。三、探討不同背景高齡學習者,在學習參與及其社會資本上之差異情形、相關性。四、探討高齡學習者在學習參與對其社會資本之預測情形等。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高齡學習者社會資本量表」、「高齡學習者學習參與量表」為研究工具,從教育部於2022年核可之370所樂齡中心,以立意抽樣出34所樂齡學習中心,進行問卷調查(發出1,175份問卷),計回收875份有效樣本。前項量表經過專家學者審查、項目分析、信度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來確定其信、效度。而所得之資料進行敘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方式來進行分析,以驗證本研究之各項假設。根據分析所得,提出研究之結論如下:一、高齡學習者之學習參與屬高等程度,其中以「情感參與」程度最高,「主動參與」 程度最低。二、高齡學習者之社會資本屬中高等程度,其中以「生命價值」程度最高,「社會參與」程度最低。 三、高齡學習者為經濟狀況大致夠用者、健康狀況非常健康、良好及不好者、獨居或其他者、職業曾為軍公教、家庭主婦、服務業者,對於部分學習參與構面知覺程度較高。 四、高齡學習者為年齡超過75歲以上者、低於國小學歷及國小學歷者、經濟狀況大致夠用者、健康狀況非常健康及不好者,對於部分社會資本構面知覺程度較高。 五、高齡學習者之學習參與和社會資本各構面之間,均達統計良好的顯著水準(p < .01),代表具有良好的顯著相關情形。 六、高齡學習者之學習參與對社會資本各構面和整體層面具有預測力,且達統計極佳的顯著水準(p < .001)。 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僅供高齡學習業管單位、高齡學習者及未來研究之參據。Item 青少年與青年學生在家庭互動、社會資本與心理健康之測量恆等性分析(2022) 曾郁辰; Tseng, Yu-Chen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究青少年與青年學生在家庭互動、社會資本與心理健康之測量恆等性分析,藉由不同年齡層的學生,將背景變項分為青少年與青年兩個群體,以檢驗兩個群體的測量恆等性。本研究資料來源為「臺灣貧窮兒少資料庫:弱勢兒少生活趨勢調查」。在研究對象上共計1,069人,青少年與青年學生分別575、494人,研究工具包含「家庭互動」、「社會資本」與「心理健康」量表,潛在變項之測量模型會先以驗證性因素分析確認效度,再透過跨群組恆等性檢驗,確認測量模型是否具備不同年齡層之測量不變性,最後採多群組結構方程模式進行分析,並探討各潛在變項在青少年與青年學生之差異情形。本研究結果呈現如下,首先,驗證性因素分析的結果顯示,家庭互動、社會資本與心理健康量表在青少年與青年學生上在效度與信度分別得到支持;其次,家庭互動、社會資本與心理健康之測量模型在青少年與青年皆具有測量恆等性;再者,家庭互動與社會資本對心理健康影響之多群組分析,在青少年與青年兩群體僅有形貌、結構係數與結構殘差具有測量恆等性,而在測量係數與測量殘差僅部分具有恆等性;最後,針對八個因素進行因素平均數的恆等性檢定時,呈現出個別因素在青少年與青年學生有差異;青少年在家庭凝聚、家庭資源、同儕互動與生活滿意度高於青年,但青少年在家庭支持與希望感的因素平均數低於青年。本研究茲就研究結果進行說明,並提出後續研究與應用的建議。Item 社會資本推動地方文化產業之研究-以新港香藝文化園區為例(2021) 陳丹怡; Chen, Tan-I社會資本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基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形成的資源,成員之間形成了網絡以及指導行動的規範,而後又衍生出信任等的特徵;這樣的網絡與規範能夠被用來追求集體利益,進而促成彼此之間的互惠與合作。當社區成員之間建立起穩固的網絡以及高度的信任時,便能使社區採取行動處理內部或外部的問題或變化。而社區成員若要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就需要社區整合學習資源,提供無所不在與無時無刻的學習環境與機會,強化社區居民的競爭力。地方文化產業的推動除了以文化產業為基礎外,仍需要透過持續不斷的學習方能激發創意,提供居民一個互動與學習的場域。因此本研究以新港香藝文化園區為例,探討香藝文化園區如何建構及提升社會資本並促進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香藝文化園區如何設計社區學習活動並促進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社會資本與社區學習如何相互促進地方文化產業發展。本研究以個案研究作為研究設計與途徑,運用文本分析以及深度訪談取得初級資料進行探討。根據分析結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結論:香藝文化園區建構並提升多面向的社會資本;社會資本與社區學習之間會相互影響與促進;社會資本與社區學習能夠相互提升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最後提出建議以供相關單位及後續研究參考之用。Item 國中生學習挫折復原歷程模式之建構:心理資本、社會資本、挫折容忍力、正向情緒、適應性動機涉入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21-09-??) 張映芬; Ying-Fen Chang復原力理論主張不管外境多險惡,個人能從中復原,為其一大優勢。然過去文獻甚少具體化復原歷程,使人不易了解個人如何從逆境復原。故本研究建構「學習挫折復原歷程模式」分析國中生學習挫折復原歷程,同時亦建構「社會資本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式」來探討國中生學習挫折復原歷程中的社會資本變項。本研究抽取二批國中生為樣本,分別為307 人、1560 人,共1867 人,以結構方程模式進行分析。本研究結果顯示:(1)「社會資本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式」、「學習挫折復原歷程模式」與觀察資料適配;(2)心理資本正向預測社會資本、挫折容忍力;(3)社會資本正向預測挫折容忍力、正向情緒;(4)挫折容忍力正向預測正向情緒、適應性動機涉入;(5)正向情緒正向預測適應性動機涉入。本研究結果不僅能具體化復原歷程,回應當代心理學重視正向心理學主題,且有助於整合復原力與其他議題的理論、研究。Item 新北市社大學員社會資本與社區參與及其相關性之研究(2012) 李寶鳳本研究旨在探討社大學員社會資本與社區參與的現況,並分析兩者對彼此的影響。主要目的在了解:一、社大學員社會資本的高低;二、不同背景變項的社大學員社會資本的差異情形;三、社大學員社區參與的情形;四、不同背景變項的社大學員社區參與的差異情形;五、社大學員社會資本與社區參與之間相互影響的情形。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社會資本量表」及「社區參與量表」 作為研究工具,新北市社大學員為對象,採取PPS 抽樣的方式,共取得有效樣本520 份。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及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驗證本研究假設。 本研究得到的結論如下: 一、新北市社大學員的社會資本相當高。 二、新北市社大學員的社會資本會因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職業類別與社大學習年資的不同,在整體及各構面具有顯著差異。 三、新北市社大學員的社區參與未達積極水準。 四、新北市社大學員的社區參與會因年齡、婚姻狀況、職業類別與社大學習年資的不同,在整體及各構面具有顯著差異。 五、新北市社大學員的社會資本對其社區參與具有正向的解釋力。 六、新北市社大學員的社區參與有助於其社會資本的累積。 七、新北市社大學員的社會資本與社區參與兩者之間互為因果關係。 根據研究結果,針對如何促進社大學員的社會資本與社區參與提出若干建議,以供社區政策、社區大學、社大學員暨後續研究參考。Item 社區發展協會建構社會資本之研究-以台北市富洲社區為例(2015) 林素貞; LIN, SU-CHEN社區發展協會建構社會資本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社區發展協會建構社會資本之研究-以台北市士 林區富洲社區發展協會為例,且以協會的領導者、幹部與協會會員、 志工,作為研究為對象,描述自2006 年至2013 年社區工作者如何在 自1970 至今被禁建的困境中,針對社區需求提供服務,進而建構社 會資本的歷程,藉由自編的調查問卷,針對富洲社區發展協會的會員、 志工,共計實施300 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00 份,經統計分析,獲 得如下的結論: 1. 台北市士林區富洲社區發展協會擁有相當好的社會資本,在五點 量表上平均得分皆在4 分以上。 2. 富洲社區綠美化、社區觀光與社區聯誼有助社會資本建構。 3. 富洲社區需要重視社區關懷、參與公共事務與強化幹部能力。 4. 志工和會員雙重身分者比會員對社區更認同與支持社區發展。 本研究對富洲社區發展協會提供如下建議: 1.協會應活化和外部資源的互動關係。 2.協會應培育有能力、有見識、有遠見的社區領導人才。 3.協會應開創社區產業。 關鍵字:社區、社會資本Item 一所高中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社會資本之探究(2014) 許美鈞; Hsu, Mei Chun許多研究顯示發展教育改革的進步與教師個人及群體的教育知能息息相關,更是學校變革能力及促進學生學習的關鍵,因應103學年度十二年國教的到來,教育當局訂定102學年度為「教師專業發展行動年」,希望透過此年度的教師總動員,為十二年國教有更好的準備,而教師專業學習社群(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PLC)更被當局視作教師專業成長支持系統之一 (教育部,2013)。 在近年來,教師專業發展的趨勢下,專業學習社群被視為建立教師持續進步專業知能的最佳的途徑,加上政策的誘因,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在許多學校紛紛成立,縱觀歷年PLC相關研究,鮮少從資源或關係角度觀看學校內PLC發展。本研究以社會資本的角度對臺北市某所高中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狀況進行研究分析,探討社會資本於社群實踐及學校發展的影響,研究者透過個案研究法對其社群發展狀況做全面性的了解。 研究結果顯示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社會資本蘊含著三種型態面-關係、資源及行動。隨著社群性質的不同(自發性 vs. 計畫主導性),其社群社會資本發展的模式亦不相同。倘若三種型態的能量齊聚,則較易展現社群社會資本之效能,形塑出使社群永續發展的社群歸屬感。而學校領導則為活化社群社會資本的重要推進力。由個案學校之例,研究者進一步發現教師間的社會關係,尤其是信任,是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持續發展的基石。其所促成學校組織文化氛圍的改善,是為學校革新的脈動之輪。Item 社區自學團體與學習資源網絡發展之研究(2016) 楊邵琦; Yang, Shao-Chi本研究以一個社區自學團體(以自學團簡稱之)為研究個案,研究範圍以自學團為核心,以社會資本概念剖析自學團的發展歷程與學習資源的使用現況,再以Ivan Iliich的非學校化社會理念探討自學團學習資源網絡拓展的未來性。研究者以訪談為主要資料來源,輔以實地觀察的紀錄,結合相關文獻分析,深入探究自學團如何將學習網絡從社區拓展至外部,運用並整合各類學習資源於教學場域及辦理各式學習活動,希望從中找出另類教育辦學的資源搭夥之實踐路徑。 依據研究發現,歸納出四個研究結論: 一、社區為自學團的發展基礎。 二、拓展學習資源是自學團發展必經之路。 三、學習資源拓展的困境來自於社會普遍對於自學團的不了解,造成公共資源的開放性不足。 四、自學團的未來發展繫於社會資本和資源網絡的持續開拓。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以供自學團、政府及後續研究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