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1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從臺灣經驗探討馬來西亞獨中教師專業發展的可行運作策略(2024) 沈心慈; Sim, Sin Chie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促進教師實踐教育改革,為學生帶來優質教學的重要條件。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在職教師專業發展的推動經驗,以作為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推動教師專業發展時之參考。首先,分析臺灣在推動教育改革脈絡下,教師專業發展之運作與成效;次者,了解馬來西亞獨中教師的專業發展參與現況與需求;最後,從臺灣經驗的反思,提出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可行方式。本研究採質性與量化的混合方法為研究取徑,蒐集研究資料。以文件分析方式瞭解臺灣教師專業發展之相關文件;以訪談臺灣相關人員蒐集臺灣在新課綱改革脈絡下,教師專業發展運作方式與成效。以問卷調查方式蒐集全國華文獨立中學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想法,了解教師的參與現況與專業發展需求。接著,整合臺灣經驗與華文獨立中學教師需求,提出華文獨立中學教師專業發展之建議,再以訪談華文獨立中學專業發展推動單位與學校行政,來檢視建議之可行性,以此達到探究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根據本研究之分析,獲致以下結論:一、臺灣以中央、地方、學校層級落實教育改革推廣與教師專業發展推動,具備由上而下及由下而上的推廣特色,從多方面強化教師專業能力。二、華文獨立中學的教師專業發展培訓多以理論為重,無法全然滿足教師對提升專業素養的期望;教師希望參與更多帶領實作演練的研習工作坊,強化教學策略。三、華文獨立中學可從中央層級的宣導、區域教師發展與資源中心的建置與研習工作坊著手推動,以及從校本層級的行政團隊、教師社群與公開觀課著手推動。最後,根據上述研究結論,提出對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教師專業發展實務推動與未來相關研究之建議。Item 108課綱下國中公民與社會科初任教師專業發展歷程之研究(2024) 李欣頤; Li, Hsin-Yi本研究旨在了解108課綱下國中公民與社會科初任教師的專業發展歷程,並著重討論職前師資培育、教育實習與初任教師等階段,希冀描繪出教師在上述時期所呈現的教師專業樣貌與轉變,以及當中面臨的挑戰及因應。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法,以兩名出身於108課綱師資培育的國中公民與社會科初任教師作為個案對象。研究過程以深度訪談為主,並輔以觀察、文件等資料佐證,於分析後綜整研究發現與討論。針對兩名個案教師在108課綱下的專業發展歷程,本研究之發現如下:一、教師專業的發展以理論作為奠基,藉由與實務的連結、進入現場後與學生的互動而逐漸深化。二、職前師資培育階段發展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但具體實踐於初任教師階段趨於務實。三、透過持續性地反思與滾動式修正,教師在階段的轉換中能逐漸展現更具自信的教師專業姿態。此外,本研究也就教師專業發展歷程中的挑戰和因應提出以下見解:一、面對制度與現實的侷限性,教師的作法多半為「接受、轉念、再行動」。二、在學校氛圍、同儕文化與學生行為的三重夾擊下,教師僅能退而求其次。三、108課綱下初任與代理教師的雙重身份,為教師專業發展設下一道阻礙。根據以上結論,研究者進一步針對師資培育制度與後續研究提供相關建議,期待對未來初任教師專業發展之推動有所助益。Item 社區大學教師培力歷程之研究(2023) 李世英; Lee, Shih-Ying全國89所社區大學每年有40多萬人進行終身學習,與正規體制的學校教育不同。社區大學以「解放知識,催生公民社會」為宗旨,強調「公共性」與「利他性」是知識解放的另種實踐,雖社區大學定位於社會改革、發展公民意識,但是由於法制條件的不足與限制,在實際的推動過程上產生種種困難,又因為社大學員來選課的動機多數是自我成長,漸漸形成辦學理念與民眾需求的落差,存在著經營前景的不確定性,社區大學存在的發展飽受質疑。社大個位數行政人員要負責一個龐大的上千位甚至越來越多的終身學習人口與校務工作,對教育部、教育處、對周遭民眾服務、及上千位的師生服務,這種以小博大的行政體系,並非長久之計,而大於工作人員10倍以上的第一線「社大教師群」影響著學員的學習與串連社區大學的辦學理念,是養成公民的重要關鍵推手,他們對成人終身學習的質與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社區大學24年來並沒有制式的培力方式,雖屬於非正規教育體系,但社大教師屬於成人教育工作者,教師的專業與教學觀,深刻影響社區大學教學品質,迎向社區大學未來發展更需要重視社區大學教師培力。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的深度訪談法,針對科學城社區大學五年以上教師10人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依據研究架構、相關文獻以及訪談結果進行分析、討論後,針對本研究四個目的:1、探索社大教師專業發展的動機;2、瞭解社大教師在培力歷程遇到的挑戰;3、研析社大教師在培力歷程的經驗知識;4、探究社大教師參與社群培力的方式。綜整研究結論如下: 一、社大教師因應學科專家、教學專家、學習專家、社造專家之角色需求,產生不同專業發展動機。 二、社大教師培力歷程之挑戰與因應策略包括:精進專業知能以面對學科知識教學挑戰;善用班級經營全方位增能以成為解決教學問題之真正教師;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師也是學習者,與學員形成學習共同體,兼顧學員需求與社大終身學習目標;引導學員知識解放的意識覺醒,以推動社大公民社會之社造精神。 三、社大教師培力依據自主學習自我培力與教師社群培力分進合擊:(一)自主學習運用閱讀、網路資源學習、向優秀教師、專家典範學習、回流學校繼續教育或取得證照,以精進教師專業發展。(二)教師社群培力以參與校方提供之專業培訓,以及參與教師社群、學習公共議題之工作坊,實踐社大終身學習與解放知識之辦學理念。 最後,對社區大學經營者、社區大學教師、教育主管單位及後續研究方向提出多點建議。Item 在五年級國語課實施差異化教學:教師適應與學習成效的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21-11-??) 張明珠; 曾世杰; 陳淑麗; Ming-Chu Chang, Shih-Jay Tzeng, Shuli Chen本個案研究蒐集質性及量化等多元資料,描述兩位五年級教師在班上國語課實施11 週(每週5 節,共55 節)差異化教學的經驗,兩位老師任教的兩班為介入組,學生共45 位。在研究團隊密集的協助下,介入組兩位教師嘗試以彈性能力分組、不同難度的學習單,以及差異化的提問等方式,在教學中加入差異化教學的元素。本研究目的有三:一、報告兩位老師的適應歷程;二、以另外兩位老師任教班級的45 名學生為對照組,藉標準化的語文成長測驗及期末成績,分析差異化教學的整體成效,及成效是否會因學生程度而異。三、研究以問卷、訪談、觀察等方式,了解介入組同學,包括一名特殊需求學生,對差異化教學的反應。研究結果指出:一、介入的初期,兩位教師雖有研究團隊密集的協助,仍然遭遇許多困難與挫折,直到中期,教師熟悉了差異化教學的執行方式、覺察到自己提問技巧的提升、且更能關注學生的差異,才逐漸脫離困境。兩位師教師也發現學生學習品質及參與學習活動的動機都有提升,這樣的覺察與發現,讓教師更願意投入這種新型態的教學。二、量化分析結果指出,接受差異化教學的學生,不論原來的程度為何,其詞彙能力後測均顯著優於對照組,但兩組的閱讀理解能力及期末考分數沒有顯著差異。三、問卷、訪談及課室觀察的結果顯示,學生喜歡差異化教學的設計,認為自己學習更為投入、主動,介入組唯一的特殊教育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情況則有明顯改善。Item 部落格卷宗在教師專業發展的應用(2008) 蘇漢哲; Han-Je Su教師專業發展(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以提昇教師個人在認知、情意與技能三方面的能力,與促進學校教育整體的發展與革新為目標。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有許多種,其中以教學卷宗(portfolio)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已經成為重要議題。而教學卷宗數位化是目前的趨勢,但目前的數位卷宗平台缺乏與讀者的的互動性,也難以即時變更自己的版面風格。而部落格卻能彌補這方面的缺點,因此本研究將部落格(blog)與教學卷宗(portfolios)做結合,形成部落格卷宗系統(blogolios)。 本研究採用設計式研究(Design-based Research),以分析(analysis)、設計(design)、發展(develop)、實施(implement)、評估(evaluation)為一個循環,每個循環並透過問卷與非結構式訪談,以瞭解教師對系統的滿意度與建議,並以此作為下個平台版本修改的根據。本研究共有1090位國小、國中老師參與,並經過下列五個循環:第一版 教師部落格(初步建置階段)、第二版 部落格卷宗系統(整合評鑑內容階段)、第三版 部落格卷宗系統(校本與師本的自訂彈性規準階段)、第四版 部落格卷宗系統 (社群互動階段)、第五版 部落格卷宗系統(版面清楚美觀階段)。 透過五個循環,與問卷、訪談等分析,本研究發現:一、部落格卷宗系統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二、發展部落格卷宗系統,同時需注重相關影音媒體的功能。三、外在環境、內在學習動機,與先備知識,以及平台功能是否方便操作,都足以影響教師使用部落格卷宗系統的意願。四、是否有分享的習慣,與認為自我知識是否有價值性,皆足以影響教師分享教學檔案的意願。 關鍵詞:部落格、教學卷宗、設計式研究、教師專業發展Item 運用教學影片促進線上教師專業社群知識分享(2006) 謝明倫; Ming-Lun Hsieh處於知識創新的時代下,由教師組成之教師社群,社群成員間更需要分享知識。但囿於教師是屬於比較孤立的團體,彼此間教師較少互動。我們希冀很少分享知識及參與線上討論之教師,在透過實際教學之錄影帶的分享之後,能夠促使知識分享的意願與增加線上之討論數量與深度。本研究主要目的為:(1)透過社群成員間教學影片之分享,以提高教師在線上社群討論之意願、(2)比較加入教師教學影片前後,針對線上討論內容分析,觀察其知識建構的差異性、(3)探討影響教師知識分享意願之因素。本研究以19位語文科教師為研究對象,並由教師自願提供現場教學錄影帶於線上教師社群中分享與討論。此外,利用互動內容分析模型(Interaction analysis model,IAM)對此線上討論作內容編碼分析。結果發現利用教學影片可提高教師社群討論之意願,但在知識建構部份,討論之深度並無明顯改變。另也發現影響教師知識分享意願之因素有(1)影片分享對教師有吸引力,教師卻感力不從心、(2)實體與虛擬社群整合,可促進教師知識分享、(3)教師不覺得本身知識有價值,影響分享知識意願、(4)教師對內隱知識轉化為外顯知識感到困難、(5)教師對於知識分享與回饋存有愛恨交加的感覺。Item 學校本位才能發展方案之建構與實踐(2018) 黃楷茹; Huang, Kai-Ju資優教育才能發展派典強調潛能的發展性與才能的多樣性,從潛能到才能的發展是與環境脈絡互動下,不斷累積與轉化的歷程,系統性的環境支持是促成才能發展的重要助力。本研究在一所國小,以資優資源班為平台、資優資源班教師為主要行動者,透過行動研究的方法,建構與實踐學校本位才能發展方案。本研究首先進到學校中,解析學校環境脈絡對學生才能發展的支持現況,並據此規劃與實施才能發展充實課程並進行成效檢驗;研究進一步探討資優資源班教師的實踐歷程,並反思行動歷程中的專業成長。研究參與者包含資優資源班教師、普通班教師、經篩選推薦的31位學生、研究觀察檢核者與外部諮詢顧問。蒐集資料含文件資料、觀察、訪談、省思資料。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 學校環境對學生才能發展的支持現況 1.學校資料經適當的篩選與重組,能建立出學生才能檔案。此檔案透過資優與普教教師共同詮釋,能成為辨識學生潛能與才能的工具。 2.普教教師認為心智能力(智力、創造力與社會能力等)為學生主要的潛能面向,才能是在某方面展現並獲得認可的能力。教師認為影響才能發展的因素多元,生活經驗提供才能發展的養分,才能發展的關鍵在情意,才能發展需學生專注投入並在日常生活中涓滴累積。 二、 學校本位才能發展的課程規劃與實踐 1.學校本位才能發展充實課程以學校環境為基礎,經資優班課程提煉,規劃出以轉化能力為主要目標、任務導向為歷程、真實產出為結果的充實課程,並建構出課程原型。 2.研究參與教師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反思與調整,逐步補充課程原型內涵,並發展出五種引導學生才能發展鷹架,包括:範例分析、思考策略、行動程序、組織結構與後設認知。 三、 學校本位才能發展課程的實施成效 1.學生在目標能力的展現方面,透過教學前後的實作評量及三階段課程的成果評量,發現學生在目標能力上持續進展,且學生間的能力變異也縮小。 2.學生的才能發展樣貌方面,整體而言,學生在各階段呈現不同的發展重點,第一階段為「學習與思考習慣的改變」、第二階段在「能力的躍進」,第三階段則發展出「目標導向的行動」、「享受思考」及「自我挑戰與追求卓越」;個別學生的才能發展則因其潛能與發展需求,展現出不同的發展路徑與面貌。 3.本研究的課程結構與課程實施要素,對於學生才能發展的個人內在因素產生互相激發作用,成為學生才能持續發展的能量。 四、 資優資源班教師的專業成長 行動過程中資優資源班教師面臨許多挑戰,透過持續反思辯證的歷程,教師的專業成長展現在三個面向: 1.從資優教育教師轉化為資優教育的倡導者。 2.從資優兒童的教師轉化為引導才能發展的教師。 3.資優資源班」轉化為學校才能發展的支持系統。 最後,本研究針對才能檔案、才能發展課程與方案建構等議題,提出實務上與研究上的建議。Item 實施高瞻計畫之中學與大學夥伴關係個案研究(2013) 周倢如各國教育改革近年來越趨重視學生未來能力之培養;對此,學校藉由大學所提供的專業支援補強不足之處。另一方面,大學亦需透過與學校實務現場的合作,以印證知識的應用價值,雙方夥伴關係乃因應而生。基於夥伴關係的重要性,本研究旨在探討因應高瞻計畫所建立之中學與大學個案夥伴關係,包括其參與者、運作型式、發展歷程、困難與挑戰及互動品質等面向。本研究選擇一所高中為研究場域,針對桓水高中教師及合作端大學教授,藉由訪談、直接觀察、文件資料分析與觀察札記進行夥伴關係的個案研究。 研究發現,個案夥伴關係參與者的組成,符合高瞻計畫期望由大學端引領之概念;而運作型式方面,以例行月會、能力指標評量會議及高瞻活動進行之;發展歷程部分,個案夥伴關係歷經大學教授多元專業領導的結構調適期,以及從認知差異到共識建立的磨合期;雙方合作迄今,則面臨了雙方科學探究觀點不同、教師學科藩籬與專業慣習不易打破與時間不足的困難與挑戰;而論及個案夥伴關係的互動品質,互動頻率略有提升趨勢,雙方並逐漸以平等的模式共同開展。惟雙方的互惠程度,係互動品質中最需強化的面向;最後,雙方若能以專業學習社群及教師主體為條件,則有助於教師持續增能,並使合作能力建制於雙方內部系統中。 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歸納出中學與大學夥伴關係為高瞻計畫推動的重要媒介、夥伴關係歷經結構調適期與磨合期、夥伴關係面臨研究發現所述三面向之挑戰,以及夥伴關係互動品質會持續轉變,並有助於教師專業成長等結論。基於研究結論,進一步針對高瞻計畫夥伴關係合作及後續研究提出相關建議。Item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專業學習社群之個案研究(2009) 沈靜濤; Ching-Tao Shen本研究係以一所推動「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國中為個案,以各領域所形成的專業學習社群為焦點,瞭解該校推動「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方式,並透過Huffman引用Fullan的學校革新階段理論為基礎,分析該校各領域教師因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而形成的專業學習社群之演進歷程與特性,以探討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推動歷程中專業學習社群之發展。 本研究採用文件分析、現場觀察與訪談,並將所蒐集的資料進行相互檢證,以形成研究的發現與結果,依據研究目的與問題獲致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 依循政策指引與掌握學校既有的條件與參與經驗,是太陽國中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背景與推動方式。 二、 領域本位的規劃與實施,是太陽國中形成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目標、修訂評鑑規準與運用評鑑結果的方式。 三、 太陽國中的專業學習社群歷經了初始階段的「對話」與「分享」,以及執行階段的「行動」與「實踐」。 四、 「領導作為」、「社群願景」以及「團隊合作方式」為太陽國中專業學習社群演進歷程所呈現的共同特性。 (一) 支持與分享的領導作為,是學校中專業學習社群各演進階段的特性。 (二) 社群願景的形塑,是專業學習社群執行階段的特性,而團隊合作方式則是貫串各演進階段的特性。 基於上述結論,本研究對學校行政單位、國民小學教師及後續研究提出下列建議: 一、對學校行政單位的建議 (一)展現學校領導者專業領導的能力,以深厚學校的專業學習社群。 (二)擴大教師參與學校事務的機會,以增進教師對評鑑活動的認同。 二、對學校教師參與試辦的建議 (一)接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促進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發展。 (二)善用專業學習社群的影響力,有助於學校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三、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針對學校中的專業學習社群進行實徵性的研究。 (二)進一步研究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擴大推動對學校專業學習社群之影響。Item 運用案例工作坊促進幼教教師教學省思與教學實務之研究(2013) 彭欣怡; Peng, Hsin-yi本研究邀請幼教教師進行案例工作坊,在案例工作坊中透過案例討論與案例撰寫,瞭解幼教教師參與案例工作坊的進行過程,以及其參與案例工作坊之後,在教學省思及其教學實務的表現情形。 本研究共邀情十一位研究參與者參與案例工作坊,自99年8月至101年4月進行資料收集,資料收集方式有案例工作坊之案例討論與團體訪談、研究參與者之個別訪談,以及案例工作坊網站資料、研究參與者所撰寫之案例,歷次討論案例之回饋與分析、教學紀錄等文件檔案。案例工作坊共進行六次案例討論、以及四次討論研究參與者所撰寫之案例。 案例工作坊的進行依討論內容之不同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案例討論期,為討論已出版之案例。第二階段為案例撰寫準備期,此時期為舒緩研究參與者撰寫案例以及分析、回饋之壓力,邀請曾經寫過案例的研究參與者分享其案例與撰寫歷程。第三階段為案例撰寫討論期,研究參與者分享其撰寫之案例。 研究發現,案例工作坊運作方式的改變受到參與人數、工作坊之書寫壓力的影響。而案例討論之深度受研究參與者年資、教學經歷、研究參與者之間的互動以及案例之選擇與撰寫之案例有關。 案例教學法促進幼教教師省思,進而在教學實務中行動改進教學。研究參與者透過案例討論與撰寫在教學省思方面有親師溝通、與合班教師互動、特殊幼兒輔導以及幼教相關制度和自己所處園所的環境。研究參與者在省思之後實際付諸行動而增進其教學實務方面,有親師溝通、與合班教師互動、特殊幼兒輔導、重視記錄等。案例教學法也幫助教師思考教學情境中不同角色的立場和積極面對與處理教學上的人事物。教師省思的層次涵蓋教學行為、信念、自己與他人關係以及自己的思考和學習方式 期待本研究進行案例工作坊之經驗,能提供未來欲進行案例教學法以及相關研究的參考,也期待能鼓勵教育相關單位推廣並進行案例教學法,讓幼教實務工作者將自己的教學故事傳承下來,並藉由案例討論與分享促進其專業成長。 關鍵字 案例教學法 案例工作坊 教師專業成長 教學省思 教學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