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幼兒與母親扮演遊戲會話輪替行為之縱貫研究
    (2021) 李奕儒; Li, I-Ju
    本研究目的在探究幼兒於20月齡、26月齡及36月齡時其會話輪替能力發展。研究樣本為20對母親與其20月齡大幼兒,分析幼兒與母親在三個不同月齡層時,扮演遊戲時會話輪替行為之縱貫研究。幼兒與母親之會話輪替行為表現以錄音記錄,且使用兒童語料交換系統(CHILDES)轉譯成CHAT格式進行編碼;以統計軟體SPSS23.0版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描述在親子遊戲會話中,母親與幼兒20、26、36月齡時,其話輪類型、反饋項目、話輪規則的差異與變化;再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檢驗分析幼兒與母親於不同月齡親子共玩時,兩者的話輪類型、反饋項目、話輪規則是否出現顯著差異。研究發現:(1)話輪類型:幼兒與母親在會話中,主要話輪類型為單句話輪,且單句話輪與複句話輪之表現隨著其月齡增長呈現增長趨勢;其中,母親句群話輪之表現,會隨著幼兒月齡增長而逐漸減少。(2)反饋項目:幼兒之反饋項目表現,會隨著其年紀增長而呈現減少趨勢;而母親之反饋項目表現在三個月齡層中,則未出現顯著差異。(3)話輪規則:會話中,幼兒主要以聆聽者自選發言之方法獲取話輪,隨著幼兒月齡增長,所占比例亦同步增加;母親則以說者指定幼兒發言的話輪規則進行會話。最後針對研究結果,對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具體的建議。
  • Item
    學前亞斯柏格症兒童話輪轉換之語用特質研究
    (2006) 李秀真; Hsiu-Chen Lee
    本研究旨在瞭解學前亞斯柏格症與普通兒童話輪轉換語用特質的表現。研究對象為9名參與「亞斯柏格症」專案,且就讀幼稚園融合班大班亞斯柏格症兒童,與18名班上普通同儕。研究方法為透過對語言樣本質性與量化的分析,瞭解亞斯柏格症兒童與普通兒童話輪轉換語用特質的差異。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共有以下幾點的結論: 一、話輪類型及連續性之表現 量化統計結果發現兩組兒童在話輪類型次數及連續性沒有顯著差異;質性分析探討中,話輪類型的表現上,亞斯柏格症兒童出現上下脈絡不相符的現象,也便是鄰近應對的問題,普通兒童則沒有此現象。 另外,話輪連續性的質性資料中,亞斯柏格症兒童全部都出現重複簡單打斷現象,而普通兒童只有一半出現,再者亞斯柏格症兒童主題變化性比普通兒童少;在重複插入打斷現象中也發現亞斯柏格症兒童出現主題重複的情形。 二、打斷之表現 量化統計結果發現,亞斯柏格症兒童在簡單打斷及總打斷的次數上顯著高於普通兒童,兩組在插入打斷及被打斷的次數沒有顯著差異;質性分析探討中,亞斯柏格症兒童有大聲打斷、關連性不強、預測錯誤及容易被覺察打斷錯誤的現象。 三、沉默之表現 量化統計結果發現,兩組兒童在中斷沉默、意義沉默及總次數接沒有顯著差異;在質性分析探討中並未發現兩組兒童相異處。 四、反饋信號之表現 量化統計結果發現,兩組兒童不論在反饋信號或是重疊反饋信號的表現皆沒有顯著差異;質性分析探討中發現,亞斯柏格症兒童在反饋信號的使用時機上常出現不適當的狀況。 五、會話掌控能力之表現 量化統計結果發現,兩組兒童在定量掌控的表現上沒有差異,但是亞斯柏格症兒童在參與掌控的次數顯著高於普通兒童;質性分析探討中發現,亞斯柏格症兒童在簡單打斷常常會有關連性不強、被糾正或反駁等現象。
  • Item
    臺灣與美國低收入家庭幼兒的會話輪替行為研究
    (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 2012-03-01) 陳姿蘭; 張鑑如; 陳欣希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與美國低收入家庭幼兒,在會話輪替過程中話輪類型、話輪分配分式、打斷與重疊的表現。幼兒平均年齡為四歲六個月,臺灣與美國幼兒各十位。研究者蒐集家庭用餐時的會話語料,並採用「兒童語料交換系統」進行轉譯、編碼與分析。研究結果顯示:(1)在話輪類型方面,臺灣與美國幼兒最常以單句話輪進行對話,但美國幼兒的複句話輪及句群話輪比例顯著高於臺灣幼兒。(2)在話輪分配方式方面,幼兒最常以「聽者自選為說話者」的方式進行輪替,而在「說者指定發言」的方式中,臺美家庭指定幼兒說話的機會高。(3)幼兒出現打斷與重疊的次數不高,但美國幼兒話輪被家人打斷的比例顯著高於臺灣幼兒。臺灣與美國幼兒在會話輪替過程中的話輪類型及打斷的表現有差異。本研究有助於瞭解臺灣與美國低收入家庭幼兒的輪替行為,文末提出本研究之限制與對未來研究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