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體感遊戲對技術型高中智能障礙學生注意力之成效(2022) 林伯軒; Lin, Pao-Hsuan技術型高中智能障礙者注意力表現較一般同齡者不佳,導致工作表現易受影響,多數研究指出注意力將影響個體工作表現與生活品質。故期望藉由趣味且結構化的體感遊戲,提升技術型高中智能障礙學生注意力表現。本研究目的為探究體感遊戲課程,對於高中智能障礙學生持續注意力之成效。研究篩選對象為技術型高中智能障礙者,能獨自走、跳且能理解指令說明之學生參與者共 14 名,實驗介入前依據參與者與監護人意願以並考量課程分組狀況採準實驗設計,非隨機方式分配為 7 名實驗組與 7 名對照組。實驗組接受 4 週體感遊戲課程,每週 4 次,每次 45 分鐘;對照組則持續原班課程;2 組在實驗前、後以及介入期第 3 週中測均進行 TAP-持續性注意力測驗以及田字注意力測驗。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兩種注意力測驗表現未達顯著差異;實驗組的前、後測表現,TAP-持續性注意力測驗未達顯著差異;田字注意力測驗達顯著差異,體感遊戲介入週數,圖形辨識介入 2 週後學習表現即有顯著進步,該遊戲平均完成時間與 TAP-持續性注意力測驗反應時間、正確作答數以及遺漏作答數等向度具顯著相關,對於持續性注意力表現達中度相關之解釋力。本研究顯示體感遊戲介入對於整體注意力具顯著成效,持續性注意力則否。此外也發現 TAP-持續性注意力測驗 10 至 15 分鐘,實驗組正確作答數與遺漏作答數於表現較對照組佳,顯示體感遊戲介入對持續性注意力具有一定的維持效果。建議未來探究相關議題,可以增加研究樣本數量與介入週數;研究工具方面,介入設備與測驗也須評估研究對象的適應性以降低研究誤差。Item 虛擬實境於技術型高中自閉症學生食物製備職業課程之訓練成效(2020) 林恩慈; Lin, En-Tzu食物製備是學校職業訓練核心課程之一,食物製備技能提升不僅利於自閉症學生強化就業技能,同時提高獨立生活能力、促進休閒活動及社會融合。相關食物製備訓練研究探討以智能障礙為大宗,多數透過圖卡或影像式來進行教學,少有研究以虛擬實境為介入方式。然而,虛擬實境中立體動畫的擬真性及互動性,符合自閉症視覺化學習特性,並透過與自然情境的融合互動有利於技能類化到實際情境。因此,本研究以自閉症學生為研究對象,嘗試以沉浸式虛擬實境設備進行食物製備訓練。 本研究旨在探討虛擬實境應用於技術型高中自閉症學生食物製備職業課程之訓練成效。採單一受試法之跨受試多探測設計,以三位技術型高中一年級自閉症學生為受試對象。透過虛擬實境於食物製備職業訓練課程方案,進行為期兩週,每週五次,每次六十分鐘的課程介入,並藉由食物製備技能評量表,蒐集三位受試對象各實驗階段之食物製備步驟完成平均正確率及平均完成時間資料,輔以視覺分析及C統計分析結果,以瞭解訓練課程介入後對食物製備訓練之成效。 研究結果顯示,虛擬實境訓練課程介入後有提升食物製備步驟完成平均正確率,在撤除介入後仍具保留成效。在食物製備步驟平均完成時間雖有進步趨勢,但C統計未達統計顯著,立即成效不佳,而在撤除介入後亦有保留成效。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供教學單元及時間規劃、教學對象適用條件及自閉症學生在虛擬實境學習的教學策略等相關建議,作為未來研究與教學參考。Item 高職智能障礙學生試用特殊教育新課程大綱之行動研究(2015) 林燕玲; Lin, Yen- Ling本研究旨在根據高職特殊教育新課程大綱,設計適合智能障礙學生之高職特教班及特教學校高職部之課程架構及教學綱要,並進一步探討實際試行於二所學校智能障礙學生的情形。本研究採行動研究,藉由訪談、文件分析、研究日誌及滿意度資料探討一所高職及一所特教學校進行智能障礙學生課程規劃與實施過程,同時希冀能促進參與教師的專業成長。研究之結果如下。 壹、高職特教班課程的規劃與實施方面 一、高職分析學生就業可能性與學校資源後,特教班歸屬於服務類環境服務群,下設汽車美容、門市服務及餐飲服務組,以就業為主及生活為輔發展學校本位的學分架構及教學綱要,納入總體課程計畫,且經教育局審議通過。 二、特教班的一般科目包含七大共同核心課程、特殊需求領域及全民國防教育;專業及實習科目涵蓋專題製作、共同必修、職業分組及興趣選修。 三、學校系統性運用新生座談、學生個別化教育計畫會議、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課程發展委員會及相關會議,確認並提供特教學生所需的課程及服務,且學校提早展開各項課程準備及銜接事宜。 四、特教教師藉由專業社群的組成、與普教教師交流及自發性的參與校內外研習增進背景知識。 五、高職特教班家長及學生均肯定特殊教育新課程大綱的設計與實施。 貳、特教學校高職部課程的規劃與實施方面 一、特教學校從學生未來的需求、轉銜的可能性與學校可用資源中,確定高職部歸屬於服務類環境服務群,下設清潔服務、餐飲服務及生活適應組,以生活為主,職業為輔的導向完成學校總體課程計畫,經專家蒞校指導及教育局審議通過。 二、特教學校高職部一般科目包含七大共同核心課程、特殊需求領域、共同必修及興趣選修課程;專業及實習科目包含共同修習及職業分組課程。 三、特教學校課程的實施從澄清課程發展委員會與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功能後,展開新生能力評估、導師家庭訪問及學生個別化教育計畫會議。而因應部份期程的延滯,教務處以排課時分組數大於班級總數、彈性調動教師助理員及隨時配合調整課表等作法因應,並逐步完成全校個別化教育計畫審查、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及課程發展委員會,審議學生需求及提供適切的課程與服務。 四、特教教師藉由課程發展委員會教師分組、全校性研習、校內會議及專業社群等對話機會達致共同成長。 五、大多數參與本研究的特教學校高職部家長均支持與肯定特殊教育新課程大綱的設計與實施。 參、教師省思與成長方面 一、高職特教班教師一開始從疑惑新課綱實施的必要性到瞭解對學生學習的助益;從勉強配合新課程到主動備課與討論;從專業不足的感嘆到自我進修的充實感;以及從短期自救的作為到積極自我賦權的倡議。 二、特教學校高職部教師的成長為從聽令行事到運用新課綱契機進行學校課程管理;從不解抱怨到看見學生的轉變而配合實施新課程;及從被動參與到主動因應新課程提供伙伴使用的建議 三、研究者本身的成長歷程從習焉不察到能設計符合學生需求與生理年齡的課程;從生硬的定義到看見課程是一個動態的歷程;從緊張的個人行動到覓得伙伴的自然支持;以及從自說自唱到學得參與伙伴實施新課程的經驗。 肆、不同安置環境課程規劃與實施異同方面 一、兩校由行政啟動課程發展,參照高職特殊教育新課程大綱指引完成學分架構的規劃,再納入學校總體課程計畫,並經教育局審查通過。 二、兩校特殊教育課程規劃分工、發展的程序及課程導向及學分比重略有不同。 三、兩校均個別召開學生個別化教育計畫會議討論其所需的課程與服務需求;並集結學生IEP的決議形成全校特殊需求彙整表,送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決定課程與提供服務的適切性;最後由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核課程調整的適當性。 四、兩校在宣導、學生個別化教育計畫會議的辦理期程、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審議學生需求的作法、課程發展委員會規劃特殊教育班課程之程序、特殊需求領域的實施方式、跨處室行政配合彈性及新生轉銜工作的辦理事項上雖略有差異,但均依學校不同性質採校本方式實施。 五、兩校均遭遇新課程需加強宣導、教師專業能力或動機不一、學校資源不足等困難,但均應用學校現有人力及物力因應處理。 本研究並根據上述發現,針對相關高職及特殊教育學校發展智能障礙學生課程、實施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Item 同理心訓練課程對高職學生同理心、情緒智力及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2006) 劉中夫研究者主要目的在設計適合高職二年級學生學習「同理心訓練」課程,並探討該課程教學對高職二年級學生同理心、情緒智力及人際關係的影響效果。「同理心訓練」課程是整合知情意行,全方位的學習目標,課程教學重視「小組活動」及「互動學習」進行教學,其中課程教學共分為十六個單元,分上、下學期進行教學,主要在培養學生對同理心的認識與瞭解,透過教學活動學習同理心技巧訓練及互動練習,坦誠的表達自己的感覺及情緒,提升情緒智力及人際關係的能力。 本研究採實驗組、控制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研究對象為國立中壢高級商業職業學校二年級六十三名學生,分為兩組,實驗組學生進行研究者之「同理心訓練」課程;控制組學生則進行原班級一般性課程教學,不予以任何實驗處理。在實驗效果評估方面以「同理心量表」、「情緒智力量表」及「人際關係量表」、「社會距離量表」為測量工具,以瞭解同理心訓練課程對學生同理心、情緒智力及人際關係的影響。在資料分析方面,本研究以「組別」作為自變項,學生在上述三個測驗的「前測分數」為共變項,「後測分數」為依變項,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法考驗研究假設。另輔以「社會距離量表」、「學生訪談問卷」及「學生教學活動學習單」、「單元教學回饋表」及「學生練習作業」、「教學過程及預期學習效果」、「單元課程教學講授綱要」、「學生體驗活動反應記錄」等所得的資料作為質化分析,以深入瞭解教學實驗之效果。綜合各項結果獲得以下研究結論: 一、同理心訓練課程經過實驗課程教學後,無法有效提升高職二年級學生「同理心」的能力。 二、同理心訓練課程經過實驗課程教學後,能有效提升高職二年級學生「情緒智力」能力。 三、同理心訓練課程經過實驗課程教學後,能有效提升高職二年級學生「人際關係」的能力。 四、從實驗組學生「團體教學回饋表」反應發現:1.團體氣氛是愉快的、溫暖的、輕鬆的,團體活動秩序部份經過檢討「事前協調溝通會議」,各組逐漸有進步。2.學生表現從對自己不滿意逐漸進入滿意,各小組長佔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小組活動共同參與練習、輪流表達,事先預作安排準備,讓學生感受自我成長。3.對團體活動看法覺得內容是有幫助的,喜歡動態多於靜態的活動,輕鬆活潑沒有壓力進行教學活動,學生反應是快樂自在學習、主動積極的投入。4.學習同理心技巧訓練,平時在生活上的收穫,對人際關係是有進步的,情緒逐漸被重視,能有理性的想法。5.對團體的看法,覺得自己是被接納的,有幾位內向與疏離的學生,因為彼此互動增加而逐漸被瞭解而能接納。 五、實驗組學生在「社會距離量表」實施前、後測量比較在前測發現被團體拒絕不喜歡的疏離學生總共五位,在後測時有兩位被選不喜歡人次減少,其餘的三位學生沒有再出現被選不喜歡,明顯表現人際關係都有進步。研究者特別訪談這五位學生學習同理心的心得反應發現: 1.參加同理心訓練課程後,學生覺得同理心技巧對人際互動是有改善。 2.學習同理心訓練課程後,覺得對人際關係的擴展、朋友及同學間的相處是非常有幫助的,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彼此尊重、接納,能站在對方立場看事情,有同理的瞭解及態度相處,心靈感覺是很快樂的。 3.從同理心訓練課程學習同理心技巧讓學生印象最深刻的有鼓勵、提供資料、簡述語意、摘要、自我表露、初層次同理心、勸導、情感反應等。 4.學過同理心訓練課程,對於同理心技巧,經常會應用在日常人際生活當中,表達及體會別人的感覺及想法真好。 5.學習同理心訓練課程,學生比較重視非理性想法帶來情緒困擾 的影響。 研究者根據所得研究結果,提出下列建議: 一、「同理心訓練」課程具有正向輔導效果。 二、建立師生「同理瞭解」能促進學生的學習與成長。 三、「同理心訓練」課程教學的實施,應由班級導師推動以提升輔導效果。 四、加強「理情教育」,妥善管理情緒,建立圓融的人際關係。Item 我國高級職業學校教育發展及其問題之研究(2006) 何金針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討我國高級職業學校教育理論基礎,高職教育演進與發展的社會、經濟背景,現況、未來發展方向、轉型及相關問題進行實徵性之研究,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作為我國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與高職學校之參考。 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兼採文獻分析,問卷調查、訪談等研究方法。首先,蒐集有關文獻資料,從教育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政治學觀點探討高職教育的理論基礎。其次,透過文獻分析作為調查與訪談研究的基礎,再編製「我國高級職業學校教育發展及其問題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研究;另編製訪談大綱,進行訪談,以了解我國高級職業學校教育發展及其問題相關意見。調查對象包括教育行政人員、學校校長、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共計1095人,回收有效問卷788份,佔71.9%。訪談對象包括學者專家、教育行政人員、學校校長、企業代表計12人。本研究亦探討英國、美國、德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六個主要國家高職教育政策制度發展趨勢及其對我國之啟示。最後根據文獻探討,學理基礎、世界各國發展趨勢,問卷調查和訪談結果,作成結論,並提出建議。 依據文獻探討,高職教育理論基礎、世界主要國家職業教育發展趨勢,經由問卷調查和訪談結果,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高職教育應同時兼顧學生升學與就業目標 二、高職教育不再是終結教育,必須發揮其終身教育功能 三、重視弱勢族群學生職教育機會均等 四、後期中等教育:高職教育、綜合高中與普通高中的分流與融合 五、高職教育將朝向精緻化發展 六、高職教育強化社區服務,落實學校與業界夥伴關係的產學合作 七、落實多元入學方式制度及其教育功能 八、高級職業學校教育有其整體性、地區性與分殊性 九、高職教育學校運作更趨自主性與自我管理之自律能力 十、高職教育未來發展更具重要性與競爭力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分別就教育行政單位與高職學校兩方面,對我國高職教育發展提出具體改進建議及未來後續研究方向。Item 雙北市高職綜合職能科學生家長 對轉銜服務之參與現況與期望(2015) 蕭漢寧; Han-Ning Hsiao本研究目的在瞭解綜合職能科學生家長對於轉銜服務的參與現況以及期望。研究者利用自行發展的四點量表,以雙北市高職綜合職能科家長為對象,進行調查。共發出329份問卷,回收206份有效問卷,並以描述性統計及皮爾森積差相關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綜合職能科學生家長對於教師提供轉銜服務之參與現況 高職綜合職能科學生家長參與轉銜服務參與現況偏低為「偶而偏經常」,其中以「生活輔導」及「心理輔導」參與較佳;而家長參與度較低為「升學輔導」。 二、綜合職能科學生家長對於教師提供轉銜服務之期望 高職綜合職能科學生家長對參與轉銜服務的整體期望為「需再一些協助」,各項度中以「就業輔導」期望最高,「其他相關專業」次之;整體而言期望最低為「升學輔導」,但是未來規劃為升學之學生家長,對於轉銜服務的期望最高。 三、不同背景變項之綜合職能科學生家長在轉銜服務參與現況的差異情形 研究發現家庭結構方面,「雙親家庭」及「中高社經地位」的家長參與情形最高,而「單親家庭」及「低社經地位」的家長參與情形最低。學生性別為「男生」、障礙程度為「重度」、障礙類別為「其他」以及未來規劃為「接受職業訓練」的家長參與情形最高。ii 四、不同背景變項之綜合職能科學生家長在轉銜服務期望的差異情形 研究發現家庭結構方面,「雙親家庭」及「中高社經地位」的家長對轉銜服務的期望最高,而「單親家庭」及「低社經地位」的家長期望最低。學生性別為「男生」、障礙程度為「中度」、障礙類別為「自閉症」以及未來規劃為「升學」的家長對於轉銜服務的期望高。 五、綜合職能科學生家長對轉銜參與現況和期望之關係 「家長參與轉銜服務現況」與「家長參與轉銜服務期望」兩部分達低度正相關,顯示家長參與轉銜服務越多,期望也有機會越高。在「生活輔導」、「心理輔導」、「其他相關服務」及「福利服務」項度中,參與的現況皆略高於期望,家長對於接受這些方面的轉銜服務需求期望較低。 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針對不同背景變項者所應著重之轉銜項度、轉銜目的與方向、轉銜期望的表達管道等實務及未來研究之建議。Item 新北市高中職生休閒參與生活壓力與憂鬱程度相關因素之探討(2014) 洪穎晨; Ying-Chen,Hung研究旨在探討高中職生休閒參與、生活壓力對於憂鬱程度之相關因素,採分層集束抽樣抽出三所高中和三所高職,共456人為樣本,以結構式問卷進行調查,研究重要發現如下: 一、研究對象之休閒參與整體情形屬中下程度,「娛樂型」休閒參與較多;生活壓力偏低,屬「很少困擾」的程度,「學習壓力」、「校園生活壓力」及「自我期許壓力」為主要生活壓力,而約近一半的人屬高憂鬱程度者。 二、研究對象中的社會人口學變項中,「學制」、「性別」、「家庭社經地位」與休閒參與有關,高中生、女生、高社經地位者休閒參與較多,「學制」、「性別」與生活壓力有關,其中高中生、男生之生活壓力較大,而只有「學制」與憂鬱程度有關,其中高中生憂鬱程度較高。 三、研究對象休閒參與與生活壓力整體而言無顯著相關,但參與「閒意型」休閒越多者,其整體生活壓力就越大;而整體的休閒參與越多者,其學習壓力也越大。另外,「閒意型」休閒參與越多者,其憂鬱程度越高;而「家庭家人生活壓力」、「經濟壓力」、「學習壓力」、「校園生活壓力」、「自我期許壓力」、「人際互動壓力」越大者,其憂鬱程度越高。 四、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休閒參與、生活壓力能有效預測其憂鬱程度,並可解釋其總變異數量之43.7%,其中「社交型」、「娛樂型」休閒參與及「自我期許壓力」、「學習壓力」「人際關係壓力」等為主要預測變項,並以「自我期許壓力」最具有解釋力。研究結果顯示「社交型」與「娛樂型」休閒參與越佳,憂鬱程度越小;而「自我期許壓力」、「人際關係壓力」與「學習壓力」越大,則憂鬱程度越大。 根據以上結果可提供教育、衛生單位日後探討青少年憂鬱程度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