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一八九五年以前鹿港教育史初探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1998-01-??) 單文經
    本文旨在描述一八九五年清廷割台於日本以前鹿港的教育狀況。全文除前言與結論外,分為五節。先就清代以前鹿港地區的教育加以敘述,再依據清代鹿港所設之社學與義學、書房、書院等教育機構之概況,並就鹿港士子參加科舉考試所獲之功名,加以記載。清代以前的鹿港地區,應該是一個由平埔族、原住民和漢人混合而成,並具海埠與移墾特色的農業聚落型社會。惟各項教育活動,皆因年代久遠,又無文獻可考,而無法確知也。據可徵的教育史料記載,荷西據台時代﹝一六二四至一六六一年﹞,荷、西人分別在台灣南北部的村落創辦教會學校教導原住民荷、西文字,並且傳播基督教理。以當時鹿港地區的原住民與荷人關係之密切,相信必定設有此種教會學校。唯尚須更進一步之證據,方可作此論斷。鹿港最早見諸文獻的學校教育設施,應為雍正與乾隆年間使設於馬芝堡鹿港街馬芝遴社的土著社學一所,為彰化縣轄下十九所土著社學之一。至於為讀書士子會文樂群場所的鹿港社學,則當以乾隆年間所成立之「拔社」及光緒初年設立的「蓮社」為最早。惟其確實成立之時間,成員與活動如何,皆尚待進一部之考證。其後,社學改為義學。當時,鹿港經常運作之義學共有六所。惟其址設何處,規制如何,皆有待考證。有關清代鹿港的書房及文開書院,文獻可考者較為齊全。就書房而言,日人據台之前,鹿港當設有書房三、四十間,本文僅就可徵之文獻,稍加敘述,但以可見鹿港書房教育之發達。就文開書院而言,先閒創建文開書院之艱辛,與夫慷慨捐輸獎掖文運之苦心,乃至其經營之情形,可自其議建、請建、勸捐、興建、竣工、釋奠、碑記、從祀、規模、經費、學規、院長、膏火、藏書等可稽之文獻,見其全貌。清代鹿港學子參加科舉考試而獲功名者,不乏其人。就初階的地方考試─童試而言,獲有秀才而進入府、縣、廳儒學肄業者,至少六十名;廩生至少有九名;經貢舉之貢生至少有十七名,監生至少有九名。就中階的分省考試─鄉試而言,獲有舉人之功名者,至少有十七名。就高階的京師考試─會試而言,獲有進士之功名者,至少有六名。武試獲秀才功名者二人,同獲進士及舉人者一人。是皆足證明清代鹿港學風之鼎盛。
  • Item
    一八九五年以前鹿港教育史初探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1998-01-??) 單文經
    本文旨在描述一八九五年清廷割台於日本以前鹿港的教育狀況。全文除前言與結論外,分為五節。先就清代以前鹿港地區的教育加以敘述,再依據清代鹿港所設之社學與義學、書房、書院等教育機構之概況,並就鹿港士子參加科舉考試所獲之功名,加以記載。清代以前的鹿港地區,應該是一個由平埔族、原住民和漢人混合而成,並具海埠與移墾特色的農業聚落型社會。惟各項教育活動,皆因年代久遠,又無文獻可考,而無法確知也。據可徵的教育史料記載,荷西據台時代﹝一六二四至一六六一年﹞,荷、西人分別在台灣南北部的村落創辦教會學校教導原住民荷、西文字,並且傳播基督教理。以當時鹿港地區的原住民與荷人關係之密切,相信必定設有此種教會學校。唯尚須更進一步之證據,方可作此論斷。鹿港最早見諸文獻的學校教育設施,應為雍正與乾隆年間使設於馬芝堡鹿港街馬芝遴社的土著社學一所,為彰化縣轄下十九所土著社學之一。至於為讀書士子會文樂群場所的鹿港社學,則當以乾隆年間所成立之「拔社」及光緒初年設立的「蓮社」為最早。惟其確實成立之時間,成員與活動如何,皆尚待進一部之考證。其後,社學改為義學。當時,鹿港經常運作之義學共有六所。惟其址設何處,規制如何,皆有待考證。有關清代鹿港的書房及文開書院,文獻可考者較為齊全。就書房而言,日人據台之前,鹿港當設有書房三、四十間,本文僅就可徵之文獻,稍加敘述,但以可見鹿港書房教育之發達。就文開書院而言,先閒創建文開書院之艱辛,與夫慷慨捐輸獎掖文運之苦心,乃至其經營之情形,可自其議建、請建、勸捐、興建、竣工、釋奠、碑記、從祀、規模、經費、學規、院長、膏火、藏書等可稽之文獻,見其全貌。清代鹿港學子參加科舉考試而獲功名者,不乏其人。就初階的地方考試─童試而言,獲有秀才而進入府、縣、廳儒學肄業者,至少六十名;廩生至少有九名;經貢舉之貢生至少有十七名,監生至少有九名。就中階的分省考試─鄉試而言,獲有舉人之功名者,至少有十七名。就高階的京師考試─會試而言,獲有進士之功名者,至少有六名。武試獲秀才功名者二人,同獲進士及舉人者一人。是皆足證明清代鹿港學風之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