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1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乳癌婦女性生活滿意度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以北部某病友支持團體為例(2020) 陳若旻; Chen, Jo-Min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乳癌婦女性生活現況及影響性生活滿意度的相關因素。研究方法以立意取樣(purposively sampling),採橫斷性研究設計,以台灣北部某乳癌病友支持團體成員為對象,收案時間為2020年3月17日至3月31日,有效樣本數101份。採結構式問卷進行調查,收集乳癌婦女社會人口學、乳癌疾病特性、症狀經驗、身體心像、性伴侶親密關係及性生活滿意度等相關資料,使用SPSS for Window 23.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及推論性統計分析,以了解各變項之現況以及影響性生活滿意度的相關因素,並探討性生活滿意度的預測因子。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 研究對象的身體心像滿意程度屬於中等偏上,以「滿意自己身體外觀」為最高分。性伴侶親密關係程度屬於中等偏低,以「我們倆嘗試一起參加社交活動」為最高分。性生活滿意度是中等略偏低,以反向題「你感覺性吸引力減少是因為疾病造成的外觀改變」為最高分。 二、 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變項,年齡和性生活滿意度是顯著負相關;社經地位指數和性生活滿意度是顯著正相關;已婚較其他婚姻狀況的性生活滿意度為差。 三、 研究對象的乳癌疾病特性,以「有使用活動式義乳」較「無使用活動式義乳」的性生活滿意度為高,其他變項則不顯著。 四、 研究對象的症狀經驗,以「有月經」較「已停經」、以「自覺月經週期有受到治療的影響」較「自覺月經週期無受到治療的影響」的性生活滿意度高;「自覺心理症狀數」和性生活滿意度是顯著負相關。「身體心像」及「性伴侶親密關係」和性生活滿意度是顯著正相關。 五、 預測乳癌婦女性生活滿意度的因素為婚姻狀況、使用活動式義乳及性伴侶親密關係。 六、 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乳癌疾病特性、症狀經驗、身體心像、性伴侶親密關係對預測性生活滿意度,可解釋的總變異量為71.8%。Item 乳癌病患的社會支持及生活品質之研究-以臺北市某跨院性乳癌病友支持團體為例(2010) 朱怡儒; Yi-Ju Chu本論文研究目的主要探討乳癌病友之參與病友支持團體、社會支持及生活品質之關係,以北部某乳癌病友支持團體之病友為對象,採橫斷面問卷調查收得154份有效問卷。結果發現: (1)乳癌病友的生活品質屬中等程度;感受最好的是生理安適感,而心理安適感受最差。社會支持位居中上程度;感受以自尊支持最多,最少是情緒支持;家人在情緒、自尊、實質等支持功能中均高於病友支持團體及醫護人員,而病友支持團體在訊息支持明顯高於醫護人員及家人。參與病友支持團體之狀況:參與時間平均4.98年,互動頻率介於四至七成左右,以及近四成四成的病友網絡數量在1-5位,自覺互動關係及溝通狀況均在普通以上居多。 (2)在個人基本屬性及疾病特性與參與病友支持團體之狀況間的關係方面:最初乳癌確診時間愈久、目前接受治療種類數目愈少、有擔任幹部者,則參與團體的時間愈長。有擔任幹部者,在病友間自行聚會次數就愈多、自覺團體中的互動關係也愈佳,另,亦與目前無職業者,同時在參與團體活動次數,以及使用或接受團體電話服務次數等變項也愈多。 (3)乳癌病友參與病友支持團體程度愈顯頻繁,其得到來自病友支持團體社會支持也愈多。 (4)研究對象的整體社會支持與整體生活品質兩者之間並無相關。 (5)本研究發現醫護人員情緒支持是影響靈性安適感的主要因素。而家人的社會支持,以及家人的自尊支持是影響整體生活品質與心理安適感共同的顯著預測因素。 本研究有助於暸解乳癌病友參與病友支持團體、社會支持,以及生活品質之狀況,提供相關支持系統評估及妥適的支持照護,作為提升乳癌病友社會支持及生活品質之參考依據。Item 臺灣乳癌病患使用Tamoxifen與子宮內膜癌關係之研究(2018) 李欣怡; Lee, Hsin-Yi研究重要性:在過去二十多年來,研究發現乳癌病患使用tamoxifen與子宮內膜癌的關係,但甚少將死亡率、其他干擾因素、以及使用藥物可能會隨時間有動態變化等的情況納入分析討論。 研究目標:瞭解臺灣乳癌病患使用tamoxifen與子宮內膜癌發生的關係。 研究設計:本研究為全人口世代研究。研究起始點為第一次使用tamoxifen後的第180天。 資料來源:本研究使用全民健保資料庫及重大傷病檔。 研究對象:從200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間初次診斷為乳癌的女性病患共99,895位。研究期間有使用tamoxifen的乳癌女性病患為實驗組,將符合研究條件的實驗組乳癌病患根據出生年、乳癌初診年、共病症(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以及社會經濟指標(如投保薪資和投保單位城鄉別)以1:1的配對比進行配對,最後得到實驗組與對照組病患各20,875位。 研究暴露:從2000年1月1日追蹤至2013年12月31日為止,女性乳癌病患使用tamoxifen的情形,藥物定義採WHO(Anatomical Therapeutic Chemical (ATC))藥物分類系統對tamoxifen的ATC 編碼為L02BA01,其Define Daily Dose(DDD)為20mg。 主要結果測量:重大傷病檔中ICD-9編碼為182.xx的子宮內膜癌病患。 統計分析:利用T檢定及卡方檢定來分析實驗組(暴露tamoxifen)與對照組(未暴露tamoxifen)兩組在配對後其基本特性是否有差異。再將接受子宮切除手術、其他癌症及死亡作為競爭風險,並利用Competing risk adjusted Cox regression model(模式一)及Time-dependent Competing risk adjusted Cox regression model(模式二)來分析乳癌病患使用tamoxifen與子宮內膜癌風險的關係。 研究結果:臺灣乳癌病患在追蹤期間內控制其他研究變項下,模式一分析結果顯示乳癌病患平均每年使用少於或超過238 DDD在罹患子宮內膜風險分別高於未使用者(HR:2.49,95%CI:1.23-5.03,p=0.011;HR: 16.46, 95%CI:8.46-31.99,p<0.001);以年齡分層分析,乳癌病患在20至49歲使用tamoxifen與子宮內膜癌風險無關,在50歲以上使用tamoxifen罹患子宮內膜癌風險高於未使用者(HR:6.3,95%CI:2.91-13.65,p<0.001);考慮tamoxifen、芳香環抑制劑與子宮內膜癌風險關係發現,曾使用tamoxifen及芳香環抑制劑其子宮內膜風險高於未使用者(HR:4.06, 95%CI:2.37-6.96,p<0.001),但單獨使用芳香環抑制劑(aromatase inhibitors)與子宮內膜癌風險無關。進一步以年齡分層分析顯示50歲以上曾使用過此兩種藥物在子宮內膜癌上風險較未使用者高(HR: 6.76, 95%CI: 3.09-14.79,p<0.001)。 模式二分析結果顯示乳癌病患在追蹤期間內使用超過336 DDD在罹患子宮內膜風險高於未使用者(HR:3.12,95%CI:1.65-5.93,p=0.001),而研究起始日前180天每增加100 DDD tamoxifen其子宮內膜癌風險上升16%(HR:1.16,95%CI:1.01-1.34,p=0.040);以年齡分層分析,乳癌病患在20至49歲使用tamoxifen與子宮內膜癌風險無關,在50歲以上使用tamoxifen罹患子宮內膜癌風險則高於未使用者(HR:2.55,95%CI:1.41-4.61,p=0.002);考慮tamoxifen、芳香環抑制劑與子宮內膜癌風險關係發現,曾使用tamoxifen及芳香環抑制劑其子宮內膜風險高於未使用者(HR:7.3,95%CI:4.23-12.59,p<0.001),但單獨使用芳香環抑制劑與子宮內膜癌風險無關;進一步以年齡分層分析不論在20-49歲或50歲以上曾使用過此兩種藥物在子宮內膜癌上風險都較未使用者高(HR:5.38,95%CI:2.33-12.44,p<0.001;HR:11,95%CI:4.97-24.53,p<0.001)。 結論:利用全民健保資料庫進行全人口回溯性的世代研究,觀察臺灣乳癌病患使用tamoxifen與子宮內膜癌關係,考慮干擾因素並依競爭風險模式(模式一)和時間相依設計競爭風險模式(模式二)分析,臺灣乳癌病患使用tamoxifen會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尤其是50歲以上使用者;再者,50歲以上曾使用tamoxifen和芳香環抑制劑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但單獨使用芳香環抑制劑卻與子宮內膜癌風險無關,其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可能來自於tamoxifen的影響;最後,從整個追蹤期(模式一)及劃分每一年為個別追蹤期(模式二)的分析結果比較得知,tamoxifen的使用量與子宮內膜癌風險有關。本研究也發現在開始使用tamoxifen的180天內,其使用量就與子宮內膜癌風險有關。Item 乳癌病人之罹病心理歷程與需求初探(2017) 吳雪綺; Wu, Shiue-Chi乳癌病人的需求於近幾年來逐漸被重視且多被提出談論的議題。但多以感受的表達與困擾探討,因此,為了更真實的反映初診斷乳癌病人之需求,本論文以首次療程治療中或治療結束後的乳癌病人為對象,透過焦點團體訪談,以回溯性的經驗分享來探討他們對於剛罹病時的需求。 本論文是透過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的協助下,完成台灣北、中、南部十四場焦點團體訪談,共招募117位病友進行研究。研究目的共分幾部份,首先,了解乳癌病人診斷初期被告知病情的感受與需求;第二部份探討擔憂的本質;第三步驟瞭解治療過程中身心靈社會四部份獲得需求滿足的經驗。訪談之後,將每場焦點團體對話錄音內容轉成逐字稿,依討論內容主題設立分類,依此發展架構,將字句意義予以編碼,進行內容分析,歸納出概念,藉以整理訪談對象的意見與論述。訪談內容經反覆詳細討論與歸類,內容一致性達0.95。 本研究整理發現分為九大面向:從發現症狀到診斷的煎熬、乳癌病人面對疾病的衝擊、生理需求、社經需求、心理需求、靈性需求、病友團體介入、衛教需求-病情告知態度、衛教需求-訊息提供。乳癌病人的需求在接受診斷之前已開始發生,醫護團隊不宜忽略家庭、社會關係的影響,從診斷初期,病情告知開始,需求評估亟需啟動並配合個人化需要而透過正確管道提供訊息,此時照護的介入與乳癌團隊的支持能增進醫病關係,如此形成的照護網絡才能有效促使乳癌病人接受治療並完成治療。Item 乳癌術後重建手術對患者身體心像與性生活滿意度之影響(2017) 彭心怡; Peng, Hsin-Yi摘要 本研究採前、後測研究設計,針對乳癌患者探討乳房重建手術對乳癌術後患者身體心像與性生活滿意度之影響。研究對象為北區某醫學中心經醫師診斷為乳癌之患者,實驗組為乳房全切除術後有進行乳房重建手術之患者15位,對照組為乳房全切除術後未進行乳房重建手術患者15位參與研究。資料收集採自填問卷方式,研究對象於術前、術後兩個月進行身體心像與性生活滿意度調查。本研究結果發現乳房重建手術對於乳癌患者身體心像的維持有正面的效果,而乳房重建手術對於乳癌患者的性生活滿意度無顯著的影響。建議臨床治療單位可以將重建手術列入乳癌治療建議的項目,以維持乳癌患者良好的身體心像感受。Item Lunasin對肥胖因子影響MCF-7與MDA-MB-231人類乳癌細胞生長之探討(2018) 彭詩涵; Peng, Shih-Han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過重或肥胖會增加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而肥胖過程中脂肪組織會有巨噬細胞浸潤情形,伴隨著促發炎性細胞激素的分泌而營造出一個慢性發炎的環境,適合腫瘤發展。此外,過多脂肪累積會增加aromatase的表現與活性,導致雌二醇生成增加,促使乳癌惡化。Lunasin為一種子胜肽,由43個胺基酸組成,目前研究證實具有抗腫瘤、抗發炎、抗氧化…等生理功能。然而Lunasin對肥胖相關人類乳癌細胞中的發炎介質、雌激素及芳香酶表現仍然未知。本實驗目的為探討Lunasin的介入是否會抑制肥胖微環境下雌激素依賴型MCF-7細胞及非依賴型MDA-MB-231乳癌細胞的生長並抑制其發炎反應及芳香酶表現。第一部分探討肥胖微環境是否影響乳癌發展。結果顯示在肥胖微環境下,以DMBA誘發癌化之NIH/3T3其foci數量會增加。在動物實驗發現,以DMBA誘發肥胖小鼠的乳癌腫瘤中,其腫瘤中細胞增殖能力(Ki67)與巨噬細胞浸潤(F4/80)的表現增加,副睪脂肪的M1型巨噬細胞(CD11c)及F4/80的表現也會上升,高脂飲食會降低M2型巨噬細胞(CD206)的表現,而Lunasin介入可抑制高脂飲食中的F4/80及CD11c的表現。第二部分為探討Lunasin對兩株雌激素依賴型相異的人類乳癌細胞之影響。結果顯示,MCF-7細胞在48小時之IC50為92.5 μM而MDA-MB-231細胞為136.3 μM。將細胞培養在3T3脂肪細胞條件培養液(Adipocyte conditioned medium, Ad-CM)環境下,Lunasin的處理皆能顯著抑制其兩株細胞的存活率。在細胞週期的部分,肥胖微環境下,Lunasin有將MCF-7細胞停滯在G2/M期的能力。細胞活性分析中,無論在有無Ad-CM的環境下, Lunasin的介入皆會抑制MCF-7的細胞活性,而MDA-MB-231僅在新鮮培養基下降低。另外,兩株細胞在新鮮培養基下經Lunasin處理後細胞凋亡皆增加,且芳香酶活性皆下降。 綜上所述,Lunasin可降低肥胖小鼠巨噬細胞的發炎反應,抑制乳癌細胞生長,並可降低乳癌細胞活性,增加細胞凋亡,並抑制芳香酶活性。因此,推測出富含Lunasin的飲食型態可能有助於乳癌患者的輔助治療,尤其是雌激素依賴型的乳癌。Item 利用資料探勘探討大豆成分與乳癌之關係(2018) 曾筱庭; Tseng, Hsiao-Ting乳癌是威脅全球女性健康甚至生命的疾病之一,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台灣乳癌發生率在近二十年有上升的趨勢。飲食是影響乳癌發展的因子之一,過去流行病學研究指出攝取大豆與降低乳癌風險的關係,但在部份體內與體外試驗中卻看到相反的結果。因此攝取大豆與降低乳癌風險的關係仍存有些爭議。大豆中有許多具生物活性的成份,其中包括植物性雌激素和具活性的蛋白、胜肽。而大豆異黃酮是大豆中最主要的植物性雌激素類成份,由於其結構與雌二醇相似,因此在不同條件下,可以扮演協同或是拮抗雌激素的作用。近年來發表了許多以電腦與資訊相關方法進行的生命科學研究,有助於精準醫學的發展。本研究利用資料探勘相關模型探討大豆攝取與降低乳癌風險之關係,使用的資料探勘模型包括決策樹分類模型和關聯規則探勘,建立一大豆與乳癌為主題之資料庫,其中包括了201篇原著研究及478筆資料。根據研究性質,將資料庫分成體內試驗、體外試驗與人類研究三個子資料庫,探討大豆中不同類別成分、其乳癌之類型以及激素存在與否不同條件下,大豆對乳癌發展的影響是否有所差異。以大豆成分類別來看,蛋白胜肽類成份對乳癌正面影響關聯性較高,以正面影響為主;而植物性雌激素類則有較多反向結果,其中以Daidzein對乳癌具有負面影響,其他大豆中植物雌激素類成分如Coumestrol亦對乳癌發展具有部分負面影響。此外分析結果也顯示大豆影響乳癌會因不同乳癌類型而有所差異,在Luminal類型的乳癌中看到大豆之影響多有不一致的結果,而三陰性乳癌則多有正面的影響。而針對不同受體表現分析結果顯示,大豆對ER+和PR+表現之乳癌會有不一致影響結果,其中是以植物性雌激素類成分有負面影響。而對ER-和PR-類型乳癌以正面影響為主。而在雌激素存在之下,如停經前婦女,大豆成分對乳癌的正面影響也有較強的關聯。總結來說,大豆影響乳癌之結果取決於多種不同的條件。因此在建議乳癌病人攝取大豆與其相關製品時,需要考慮其乳癌類型以及選擇特定之大豆成份。Item Aspirin抑制肥胖相關發炎因子促進乳癌細胞生長之探討(2017) 王之璇; Wang, Chih-Husan肥胖為一全球性的健康議題,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肥胖會增加女性乳癌的發生率且具有較差的預後。肥胖者的脂肪組織中有多種免疫細胞浸潤,其中以巨噬細胞數量較多,形成低度慢性發炎反應,增加發炎性細胞激素的分泌,並伴隨血管新生因子的增加及脂肪激素的失調,皆有利於腫瘤的生長。而在腫瘤的微環境中,乳癌細胞透過誘導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來達到促進腫瘤生長及轉移的效果。Aspirin為目前廣泛使用的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也被證實具有癌症預防的作用,然而aspirin對脂肪、乳癌及免疫細胞間之交互作用的影響仍不明確。本研究目的為探討aspirin是否能抑制脂肪細胞的發炎現象,並調節巨噬細胞的免疫反應,進而抑制乳癌細胞的生長。 第一部份,建立以TNF-α、LPS或RAW264.7巨噬細胞條件培養液 (RAW 264.7 conditioned meium, RAW-CM)誘發3T3-L1脂肪細胞發炎的實驗模式,結果顯示aspirin能顯著降低MCP-1、IL-6、IL-1β及PAI-1的分泌。第二部分建立肥胖模式下4T1細胞生長與移行能力的實驗,結果顯示3T3-L1脂肪細胞條件培養液 (Adipocyte conditioned medium, Ad-CM)會促進乳癌細胞的生長和移行,而aspirin能發揮抑制的功效。另外在Ad-CM的代謝體分析中發現3T3-L1分化為脂肪細胞後對胺基酸的利用及蛋白質合成的需求增加,脂質代謝及氧化壓力隨之上升,而在分化過程給予aspirin的處理可顯著降低Ad-CM中脂質代謝相關的2-Hydroxycaproic acid與增加氧化壓力的hydroxyphenyllactic acid含量,表示aspirin能阻斷3T3-L1脂肪細胞分化的代謝變化。在Ad-CM脂肪酸相對定量分析中3T3-L1在分化過程中給予aspirin的處理,可顯著降低C16:1、C18:1、C18:2、C20:4和C24:1,顯示aspirin減少CM中游離脂肪酸的含量。第三部分,探討巨噬細胞與乳癌細胞間的關係,在LPS刺激RAW264.7所收集的CM培養4T1細胞可抑制細胞生長,反之沒有刺激下所收集的CM則會促進4T1細胞的生長與移行、VEGF、PAI-1、TNF-α和IL-6的分泌,且aspirin處理下具有抑制的作用。接著在RAW-CM的代謝體分析,發現無LPS刺激的CM中2-ketohexanoic acid/ketoleucine、lactate和arginine等可能和肥胖相關發炎及促進癌症生長的物質顯著上升,而LPS刺激後整體的能量代謝增加,而aspirin的處理對LPS刺激之RAW-CM影響仍不明確。第四部分,在4T1細胞與RAW264.7細胞共培養模式中,與4T1細胞共培養後的RAW264.7細胞傾向免疫抑制的M2型,且aspirin處理能增加CD11c (M1型)並降低CD206 (M2型)的表現。 綜合而論,aspirin能降低脂肪細胞的發炎反應,及抑制脂肪細胞和巨噬細胞促進乳癌細胞生長的作用,尤其在腫瘤微環境下,aspirin可降低有利於癌細胞生長的細胞激素並調節RAW264.7巨噬細胞之表型趨向,aspirin由影響數種細胞來調節肥胖相關的炎症反應以達到抗腫瘤的功效。Item 探討Lunasin及Aspirin的處理對脂肪細胞與乳癌細胞發炎與生長之影響(2015) 黃渝珊; Huang, Yu-Shan乳癌為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肥胖者乳房脂肪組織中會有免疫細胞的浸潤伴隨著發炎性細胞激素的分泌,營造了適合腫瘤生長的微環境。Lunasin為43個胺基酸所組成的天然種子胜肽,已在細胞和動物實驗顯示具有效的癌症化學預防作用。Aspirin為使用已久的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也被證實具有癌症預防作用,然而aspirin具有腸胃道副作用,因此近來許多研究使用aspirin合併其他具有癌症預防潛力的物質,期望降低其副作用並協同達到更好的抗癌效果。Lunasin及aspirin對於腫瘤微環境中脂肪細胞與乳癌細胞的交互影響仍然未知,因此,本研究欲探討lunasin、aspirin或兩者合併處理能否抑制脂肪細胞的發炎反應、脂肪與乳癌細胞間的交互作用,進而抑制乳癌細胞的生長。結果顯示,lunasin的處理能顯著降低TNF-α誘發3T3-L1脂肪細胞IL-6與MCP-1的分泌,而aspirin的處理能降低脂肪細胞在巨噬細胞條件培養液培養下其IL-6與MCP-1的分泌。對於4T1乳癌細胞,aspirin的處理顯著具有細胞毒殺作用,並抑制MCP-1與VEGF的分泌。而lunasin、aspirin或兩者共同處理,有劑量效應地抑制4T1細胞的移行能力。在3T3-L1脂肪細胞條件培養液培養4T1細胞實驗中,證實隨著脂肪細胞培養液比例的增加,顯著刺激4T1細胞生長,而aspirin的處理能顯著抑制脂肪細胞所刺激的乳癌細胞增生和MCP-1與PAI-1的分泌。另外,建立3T3-L1與4T1細胞經通透膜共培養模式,來模擬脂肪細胞存在的腫瘤微環境,結果顯示aspirin可有效地抑制4T1細胞生長及MCP-1與PAI-1的分泌,而lunasin能增強aspirin抑制4T1細胞生長的效果。綜合而論,lunasin能降低3T3-L1脂肪細胞IL-6與MCP-1的分泌、抑制4T1乳癌細胞的移行能力,並增強aspirin在脂肪細胞存在下抑制4T1細胞生長的效果。而Aspirin分別有效降低脂肪細胞與乳癌細胞其IL-6、MCP-1、VEGF與PAI-1的分泌,並抑制乳癌細胞生長與移行能力,在共培養模式中調控腫瘤微環境中細胞激素的分泌,進而抑制乳癌細胞的增生。Aspirin或合併lunasin使用可能有助於乳癌患者的輔助治療,作為日常飲食的建議,其相關機轉值得進一步研究探討。Item 臺灣地區乳癌病友團體組織及運作現況(臺北市 : 臺灣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學會, 2002-12-01) 黃淑貞; 黃春雄; 曾德運; 黃彥芳; 莊苹; 王春美本研究的目的在於瞭解乳癌病友互助團體的組織及運作模式現況。研究者選擇國內六個乳癌病友團體,請其理事長及較資深幹部接受深度訪談,訪談係於民國89年6月至10月由前衛生署婦幼衛生所究所督導及護理師六人至臺灣各地進行。研究結果發現,病友團體給予乳癌病人相當程度的助益,其組織都因忠者的自覺及使命感而成立,多半與醫院有相當程度的結合。會員來源包括:醫院單位轉介、志工主動發掘、相關宣導活介紹。成員都是自動自動投入,甚至有全時間從事此項工作者。但團體在經營上也有困難,諸如缺乏人力、金錢、場地、幹部、志工及病友來源減少等。在團體的運作上,一般的活動都是由主要幹部如會長設計再經幹部討論表決所決定的。設計的活動多是以幫助病友為最優先的考慮,第二是節省經費,而內容則是以病友的福利為前題,再是以幫助病友為最優先的考慮,第二是節省經費,而內容則是以病友的福利為前題,再進而擴大至對乳癌防治有助益的各項活動。志工困難主要為:不知如何面對復發或末期病友,以及需要安寧療護的訓練。根據以上的研究,研究者提出實務及研究上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