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8 of 8
  • Item
    臺灣高等教育人才培育政策批判論述分析
    (2020) 黃家凱; Huang, Chia-Kai
      1994年民間教改大遊行被視為臺灣教育改革的重要起點,促使臺灣高等教育從管制走向鬆綁,也開啟臺灣高等教育擴充發展的契機。回顧臺灣高等教育自1994年至2017年期間的發展,臺灣高等教育發展在普及教育和菁英教育、卓越與公平之間擺盪,不同的政策取向反應臺灣高等教育人才培育不同的發展脈絡,這樣的結果也造成政策論述與政策實踐之間產生許多矛盾現象。   本研究結合Stephen Ball的政策社會學理論,以及Norman Fairclough的批判論述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方法論作為研究之基礎,分析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相關議題及政策文本之發展脈絡。並以半結構方式訪談11位政策關鍵人,進一步從中挖掘其隱含的意識形態如何影響政策制定與實踐,探究其中的權力/知識的競逐模式,及其對臺灣高等教育人才培育政策發展的潛在影響。   本研究經歸納彙整後提出四點結論: 一、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育政策論述與社會環境發展息息相關,資源配置影響政策脈絡發展; 二、「高等教育分類」及「大學追求卓越」政策理念,形塑出「頂尖」及「一流」意識形態,改變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版圖; 三、行政院科技顧問組、立法委員及政黨輪替,影響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育政策發展脈絡; 四、「高等教育鬆綁」及「國際競爭力」論述影響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育政策發展,促使我國高等教育從管制走向鬆綁,進一步追求大學卓越發展。   透過本研究,期提供我國中央主管機關未來在研擬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相關政策及實踐「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時,一個明確、具體之參考方向。
  • Item
    觀光餐旅管理研究所人才培育方向發展-以美國、臺灣及中國大陸管理教育經驗
    (2019) 洪雅芳; Hung, Ya-Fang
    學用落差是目前臺灣觀光餐旅管理系所課程普遍的現況,無論觀光餐旅學制是在商學院,人文學院,或其他學院,其內涵是個結合管理和技術能力,著重在經營原則。實際上觀光餐旅管理教育是商業和管理教育的一個子集,商業和管理學科領域廣泛,牽涉多學科與各種各樣的課程名稱及科目組合。欲培育領先觀光餐旅企業需求的人才,就需要從學校課程規劃與培育方式著手,因此,參酌管理學院課程規劃有其必要性。 耑此,本研究採取質性方法及量化調查為研究方法,進行資料蒐集,探討9間頂尖管理學院課程規劃與人才培育方向,遠赴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及史丹佛大學商學院,臺灣大學管理學院、政治大學商學院及成功大學管理學院,及中國大陸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與上海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進行9位頂尖管理學院教授深度訪談及實地觀察。另深度訪談臺灣10位觀光餐旅相關業者,探討觀光餐旅產業重視的人才培育面向及能力等方面之特性,並根據訪談分析結果,進行量化調查。量化調查部分則分為產業人才能力需求、課程規劃、教學方式及評量方式兩部分進行,調查對象皆為觀光餐旅產業業者。觀光餐旅產業人才能力調查,共計回收有效問卷343份。課程規劃、教學方式及評量方式問卷,共計回收458份問卷。 本研究結果發現頂尖管理學院以培養全球視野,立即可用,創造改變人才為教育目標;加強綜合管理能力;培養跨領域T型人才(T-shape),推行跨領域課程/學程;運用整合實踐教學;善用科技教學及教室創新。因此,建議未來觀光餐旅管理研究所可以:人才培育方向與國家經濟發展連結;鼓勵跨領域修課,培育T型人才;增加管理階層實習;課程融入國際化、數位化;加強綜合管理能力,整合實踐教學及做教室創新。希冀本研究結果可供臺灣未來觀光餐旅管理研究所及觀光餐旅產業人才培育方向之參考。
  • Item
    社會企業內部人才培育之研究
    (2014) 林琬倩; Lin, Wan-Chien
    80年代後期在歐美各國為解決非營利組織的財源困境與社會問題而興起一種新型態的組織-社會企業,其組織型態介於企業與非營利組織兩者之間且兼具社會目標與經濟目標,在歐美各國社會企業相關議題已被廣泛探討,而台灣處於發展初期,研究方向多聚焦在探討社會企業定義、經營模式運作等議題,卻少有人才培育相關文獻,加上人才培育對於組織發展之重要性,因此引發本研究之動機,本研究目的在了解台灣社會企業內部人才培育的方式與問題以及初步成效,以資未來社會企業進行人才培育的參考依據。 本研究係以質性研究的方法,採用深度訪談法的方式進行資料蒐集,訪談的對象包含四個國內具代表性的社會企業單位、兩個中介平台組織以及一個政府單位,依據Bushnell(1990)所提出「投入、過程、產出」教育訓練系統模式,針對七個訪談對象進行深度訪談,再依據文獻與訪談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出結論。 研究結果發現,社會企業人才應具備社會面與經濟面之綜合面能力,而人才培育方式亦根據社會企業本身的組織使命與目標對象等不同因素,發展出不同內涵的教育訓練方式。綜觀社會企業、中介平台組織與政府單位的培育方式,大致形式上可分成在職訓練以及工作外訓練,內容包含課程講授、實地操作、參訪等方式,培訓內容具備多元化,但在培訓檢核與評估階段還需多加強,以建立較具系統性的人才培育機制。
  • Item
    教育領域博士班研究訓練之探究
    (2016) 許智瑄; Hsu, Chi-Hsuan
    本研究旨探討教育領域博士班的研究訓練形式,以教育領域中分屬人文學科、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取向的教育領域系所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博士班的修業要求及與研究訓練相關之經驗,以期能對博士班的研究訓練提供建議及參考。 由於國內過去並無針對研究訓練所做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取徑進行初探研究,企圖勾勒出博士班研究訓練的整體輪廓。研究者從教育相關科系當中選擇偏向人文學科、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的系所進行文件分析和訪談,共計訪談7名教授及14名博士畢業生。 本研究的研究結果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博士班修業要求,研究發現為:(一)研究所欠缺協助學生完成修業要求之機制; (二)博士生教育缺乏針對特定研究能力的研究訓練; (三)資格考核之目的逐漸轉向以考核學生的獨立研究能力為主; (四)學位論文的研究訓練成果由潛在規則所決定。 第二部分與研究訓練相關經驗,研究發現為: (一)不同取向研究所的學位論文主題與研究案結合的程度具有差異; (二)論文指導的方式受到學生畢業規劃、研究興趣和門生人數所影響; (三)我國研究所集體學習的情況不彰; (四)博士生認為研究訓練應與學位論文或未來學術生涯有關; (五)研究訓練中跨學科合作的情形,社會科學取向較為罕見。 第三部分博士生培育中的困境,研究發現為: (一)我國研究所教育的國際化程度仍待提升; (二)現今年輕博士學者受到職缺減少與學歷貶值的雙重壓力。
  • Item
    我國六大新興產業人才培育之研究
    (2011) 賴媛君; Yuan-Jyun Lai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六大新興產業人才培育之情形,並分析我國六大新興產業人才培育之策進藍圖,復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提供未來相關中央部會、教育行政機關與大專校院之政策推行參酌。為了達成以上研究目的,本研究以11位產業人才培育相關之行政機關主管、學校單位主管及專家學者作為研究對象,透過文獻探討及訪談進行資料的蒐集。 綜合本研究文獻探討結果與研究發現,獲得以下結論: 一、基於高等教育優勢的前提,以大專校院培育我國六大新興產業人才洵為國家經濟發展之必要角色。 二、我國六大新興產業人才培育之策劃由行政院督導,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執行,部分由教育部協同規劃權責事項;成敗關鍵在破除各自為政及事權不清。 三、為區隔生技領域重點項目,學校以一貫性課程發展,在系所數量與人才結構的失衡下,推展高科技食品之發展優勢。 四、綠色能源領域人才培育尚處萌芽階段,首要之務乃回歸基礎學科知識及創新思維的養成教育、發展既有理科優勢項目,以因應國際綠能新政趨勢。 五、觀光領域具有廣泛的產業聯結性與充足的人才數量,且側重「做中學」與職涯核心教育,以有效提升產業品質。 六、形塑友善的就業環境、建置整合系所與培育雙專長,為促進健康照護領域人才留任及強化教育內涵的關鍵因素。 七、精緻農業的養成教育指涉一多元化知識、實務操作與職涯課程之概念,構成複合性的人才供應藍圖,而與傳統農業的單一知能及人力來源有別。 八、長期穩健的教育與師資系統、校內外團隊合作經驗及社會欣賞文化的涵養程度等,均為文創領域人才培育的充要條件。 九、整合五專菁英班、大專校院教育體系及回流教育系統,有助於規劃我國六大新興產業之整體人才培育藍圖。 十、展望我國六大新興產業人才培育,主要有「強化企業責任」、「培養跨領域知能」及「因應兩岸衝擊」等未來策略。 本研究根據上述結論,分別針對中央部會、教育行政機關、大學校院及後續研究等四方面提出有關具體之建議。
  • Item
    我國大學校院推動衍生企業之研究
    (2017) 許文瑞; Hsu, Wen-Ray
    本論文主要探討我國高等教育於全球化激烈競爭、創新轉型、產業升級及少子女化衝擊下,大學圖像發展趨勢,逐漸從自主研究轉型為與社會、產業、政府更緊密合作並強調創新創業。大學推動衍生企業則試圖將大學技術、知識與產業作更緊密結合,進而促發知識及產業創新,使大學研發能量能與社會發展鏈結。大學推動衍生企業不僅是「制度建置」問題,更是涉及大學「多元價值之論辯」,惟目前這些臺灣都還在起步階段。準此,本研究目的在於: 一、探討我國大學衍生企業之發展脈絡、現況樣態與發展模式。 二、研析主要國家推動大學衍生企業之發展及足以借鏡之措施。 三、分析影響大學推動衍生企業之因素與層面。 四、探究我國目前推動大學衍生企業所面臨之相關問題與挑戰。 五、探討我國大學衍生企業因應上述問題之可行措施。 六、研提我國推動大學衍生企業之相關政策建議。 考量上述研究旨趣及目的,本論文涉及多元且專業觀點,因此,採質性研究取向,透過4場焦點座談、深度訪談15位學者專家及相關文件分析,結合國內案例蒐集,以獲致專家意見。此外,透過研析美國、英國、德國、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大學等各國家推動大學衍生企業之相關措施。 進而分析我國大學校院推動之三種樣態:「技術作價持股」、「資金投資持股」、「投資控股公司(間接持股)」,及研析多元價值觀與政策新論述、相關法規鬆綁、人才交流、管理機制、設備投入及課程創新等相關議題,最後提出結論,並針對政府機關、學校及企業研提相關建議。
  • Item
    觀光餐旅從業人員節能減碳素養量表發展與應用之研究
    (2014) 蕭漢良; Han-liang Hsiao
    全球暖化是目前全世界人類所共同面臨最嚴重的環境議題,同時也影響著觀光事業的永續發展。在觀光餐旅節能減碳的研究中,從業人員扮演著重要角色,但過去尚未從觀光餐旅從業人員的素養面去探討。經營者與從業人員須對於節能減碳的相關議題和知識有系統化的瞭解,具備節能減碳的正向情緒、意願與態度,才能確實落實節能減碳的行動,以促使低碳旅遊的進行,且進而達到觀光事業永續經營的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為建構與發展觀光餐旅從業人員節能減碳素養指標與量表,並分析不同觀光餐旅業者間節能減碳素養之差異與缺口。本研究兼採質化與量化方法進行研究,提出觀光餐旅從業人員之節能減碳素養量表指標共計30題,涵蓋7個構面:「節能減碳相關知識」、「生態學概念」、「態度與價值觀」、「敏感度」、「控制觀」、「行動意圖」與「行動策略」。本研究進行兩階段問卷施測,第一階段對象為已具有相關工作經驗的觀光餐旅科系大三與大四學生,共計453份有效問卷。預試結果用來修正問項內容、並透過探索性因素分析瞭解題項與量表構面適合性;第二階段針對觀光餐旅業從業人員,共計492份有效問卷,做為評估量表之信效度,以效化觀光餐旅節能減碳素養量表。 並且進一步分析觀光餐旅產業從業人員節能減碳素養的缺口與差異,發現「節能減碳相關知識」與「敏感度」為從業人員最為缺乏的素養認知,而在「控制觀」上認知最高;另外不同產業別上,觀光業從業人員整體素養認知最高;最後發現較年長或是工作年資較久的從業人員素養認知較高。 透過觀光餐旅從業人員節能減碳素養量表的概念化與衡量,本研究提出實務管理與應用上的建議。本研究所研發之觀光餐旅從業人員節能減碳素養量表與指標,可作為觀光永續發展與觀光餐旅節能減碳人才培育之重要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