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勞工階級大學生家庭資源與學校適應經驗之分析-以北部一所頂尖大學為例
    (2023) 徐嘉璐; Hsu, Chia-Lu
    在個體處於「半獨立」的大學時期,原生家庭的資源仍在大學生的生活中扮演著高度影響力,影響著學生生活的每一道選擇。不同家庭社會階級所持有的資源自個體大學前的成長歷程即產生差異,勞工階級大學生進入大學後,過去的生命經驗與手中握有的資源持續在大學中的學校適應產生影響,個體在結構與資源的拉扯下,進而影響了所採取的因應策略。本研究為質性研究,邀請四位就讀頂尖大學的勞工階級大學生進行深度訪談,分享親身經歷的生命故事,帶領我們瞭解其成長歷程中家庭中的各項資本如何作用於當前的大學學校適應,面對適應問題採取的因應策略又是哪些類型。透過資料整理與分析,歸納出以下結論:壹、勞工階級大學生家庭資源的匱乏對其教育歷程造成主要限制,卻也激發潛在的推力貳、勞工階級大學生在頂尖大學中的適應問題主要為經濟不利所衍生,但伴隨社會期望而來的心理壓力亦有重要影響參、勞工階級大學生的學校適應採多重因應策略,在生活、學習與生涯面向以積極性因應為主,社交面向以消極性因應為主肆、勞工階級大學生的學校適應受所處社會脈絡影響,但學校文化和文憑主義進一步突顯適應問題的嚴重性伍、勞工階級大學生能敏銳覺察結構限制且具備高度自我效能感,使其在結構限制下仍擁有主動選擇的能力
  • Item
    逆風高飛-高學業成就勞工階級子女之學習歷程
    (2018) 呂宗翰; Lu, Tsung-Han
    先行研究證實勞工階級子女不論在經濟、文化或是社會資本等各個面向上皆有所缺乏與不利,其生長的環境與條件相較一般同儕而言有著諸多限制。然而,在校園或社會中,我們仍不乏可以看到許多表現突出、有著高學業成就的勞工階級子女;不禁令人好奇,他們在多重限制與不利下仍能有著優異表現的原因。本研究旨在探究勞工階級子女學業表現優異背後的成因與脈絡,透過對現今在學、有著高學業成就表現之勞工階級大學生做為研究個案進行深度訪談,試圖剖析、整理出這些勞工階級子女為何能夠有著高學業成就、進而增加向上代間流動的可能。透過長達一年餘的訪談與追蹤,本研究發現:家庭與重要他人等外部面向的協助與支持,以及個體自身能動性的展現是這些生長背景居於劣勢的勞工子女學習仍不落人後的重要因素;認同並尋求向上流動是他們家庭教養實作呈現的一致樣貌,雖然家庭資本有限,但仍重點投注於學習並給予最大協助;來自家庭與社會的支持是個體能動性生成的重要力量,而個體能動性是推使這些勞工子女持續邁步向前的重要關鍵。
  • Item
    臺灣與越南新住民勞工階級家庭親子互動研究
    (2015) 馬宜君; Ma, Yi-Jyun
    本研究進入勞工階級的臺灣與越南籍新住民家庭各一個,進行半年的參與觀察及非正式訪談,嘗試了解親子互動的情況。發現在臺灣方面,媽媽受到先生的支持與協助,加上成長經驗及工作的影響,善用周遭的人際和物質資源,注重孩子的學業與禮儀,但忽視生活常規。而對兩個孩子表面相同的規範上,可能因為性別及年齡不同有所差異,對姊姊嚴厲堅持而對弟弟寬厚縱容,因此形成姊弟分別以欺瞞、抗拒及撒嬌、逃避的方式回應;在越南部分,家中掌有權力的人是阿嬤,阿公及爸爸完全支持。但阿嬤對媽媽因為文化及個性衝突而存有歧視與不滿,因此大幅介入孫子女的養育,教養方式寬嚴並濟,孩子迎合阿嬤的喜好以避免受罰及滿足需求,對媽媽採取反抗威嚇的態度,媽媽可能受到家庭及社區人際關係和經濟的影響,雖然會打罵子女,但若孩子當下的行為順從則停止懲罰,並未堅持及指正孩子的言行。